•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測量工具為:一、扯鈴認知評量試卷;二、扯鈴技能主 觀評量評分表;三、體育課情意量表;四、教師行為檢核表;五、教學節課教案。

茲將各種工具的編製過程及使用方式說明如下:

一、扯鈴認知評量試卷

為了解學生在經過四週八節課的扯鈴教學後,對扯鈴教學相關知識了解的 情形,本研究之認知評量採紙筆測驗,以選擇題的方式呈現,其編製過程如圖 3-4-1。係參考葉菁華(2008)所編寫之體操教學認知評量表試卷及數位專家學 者之編制方法,內容以研究者自編的扯鈴教學教案為主,並參考學校體育教材 教法(教育部,1997)等其他相關扯鈴教學資料後,依教學內容編製預試試卷 初稿。再經二位具扯鈴專長的國小教師、二位國小高年級國語教師、一位語文 專家認定後完成預試試題35題(如附錄二)。王文科、王智弘(2007)指出,

進行預試時應從所要評量之母群體中,選出預試樣本,樣本數至少要有100人,

較能滿足統計上的要求目標。因此研究者以五年級非實驗班級之學生共126位 進行預試,問卷回收後之後立即進行編碼,進行難度指數(Item Difficulty Index, P)及項目鑑別度(Item Discrimination),最後定稿為正式試卷。

圖 3-4-1 認知評量試卷編製流程圖

認知評量試卷難度指數與項目鑑別度的步驟如下:

(一)難度指數分析

一般而言,難度指數(P)越接近1.00或.00,就無法區分研究參與之學生 間的能力差異,而P值越接近.50則區別力越高(陳英豪、吳裕益,1997),P 值在.30~.70之間的題目是可以接受的(張至滿,1995)。難度指數計算步驟及 公式如下:

首先,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前27%為高分組,總人數的後 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低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如此即可獲得該 題的難度指數。

P:難度指數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各題項中,P值未.30~.70之間的題目者,有Q4、Q8、Q17、Q18、Q19、

依教學內容編寫試卷初稿

教師專家共五位修訂初稿

預試及試題分析

形成正式試卷

P= PH+PL 2

(二)項目鑑別度分析

極端組比較:更進一步的項目鑑別度檢驗,則是運用小樣本的極端組比 較法,以t檢定或F檢定來檢驗得分最高與最低的兩極端受測者應具有顯著的差 異,方能反應出題目的鑑別力(邱皓政,2006)。

取全量表總分最高與最低的各27﹪為極端組,進行平均數獨立樣本t檢 定,各題項中,未達顯著性.05者,有Q2、Q4、Q8、Q10、Q15、Q22、Q24、

Q25及Q30九題,顯示該題不具鑑別度,予以刪除。

(三)分析結果

預試試卷之題目經過難度指數與項目鑑別度分析結果,凡有一項未達標準 者即予以刪除,達標準之題目共22題,重新依活動順序給予正式題號後,編製 成為本研究工具「扯鈴認知評量試卷」(如附錄三),試卷總分為22分。分析 結果如表3-4-1所示:

表3-4-1「扯鈴認知評量試卷」分析結果摘要表

題號 難度 鑑別度 累計數 刪除× 正式題號 Q1 0.65 .030 0 1 Q2 0.54

.783 1

×

Q3 0.68 .003 0 6

Q4

0.88 .821 2

×

Q5 0.69 .030 0 7 Q6 0.51 .001 0 2 Q7 0.49 .005 0 15

Q8

0.84 .228 2

×

Q9 0.37 .020 0 16 Q10 0.31

.073 1

×

Q11 0.47 .001 0 10 Q12 0.51 .003 0 5 Q13 0.51 .000 0 8 Q14 0.46 .001 0 9 Q15 0.46

.513 1

×

Q16 0.65 .002 0 13

Q17

0.84

.000

1

×

Q18

0.76

.000

1

×

Q19

0.72

.001

1

×

Q20 0.59 .003 0 17 Q21 0.40 .032 0 11 Q22 0.46

.154 1

×

Q23 0.35 .005 0 12 Q24 0.46

.059 1

×

Q25 0.32

.055 1

×

Q26 0.41 .001 0 14 Q27 0.51 .001 0 4

Q28

0.71

.003

2

×

Q29 0.32 .045 0 3

Q30

0.75 .051 2

×

Q31 0.40 .001 0 18 Q32 0.44 .001 0 19 Q33 0.53 .000 0 20 Q34 0.31 .005 0 21 Q35 0.49 .011 0 22

二、扯鈴技能主觀評量評分表

主觀評量是指姿勢表現的優劣與正誤,如投球的力量、姿勢與協調等,主觀 技能評量表為求主觀評量客觀化,應先將動作加以因素結構分析,再依各因素比 重給分(教育部,1997)。本研究之主觀技能評量表編製過程如圖3-4-2,係參 考學校體育教材教法(教育部,1997)、陳淑珍(2002)、葉菁華(2008)等之 主觀技能評量表編制後,再依據教案之技能目標編寫,最後經二位具扯鈴專長的 國小教師及一位扯鈴專長教師修訂完成,其評分表內容涵蓋八個扯鈴技巧動作及 綜合表現共九個評分標準,每個評分標準滿分為10分,評量表總分為90分(如附 錄四)。

圖3-4-2 技能主觀評量表編製流程圖

在技能主觀評量實施方面,研究對象若無扯鈴相關經驗,對此一整套扯鈴動 作的呈現會有困難,因此前測時研究者在旁以口語提示每個動作,動作前提示名 稱兩次(低手繞線運鈴、左右調鈴、金蟬脫殼、直上青雲、金雞上架、金雞飛渡、

編製評分表初稿

專家共三位修訂初稿

形成正式技能主觀評量表 依教學內容編寫試卷初稿

金雞望月、收鈴),在旁以海報輔助標示;後測時,研究對象雖已接受四週八節 課的扯鈴教學,但可能對於整套扯鈴動作的先後順序仍不熟悉,因此研究者做一 次口語動作提示,研究對象則完成整套扯鈴動作;前、後測皆ㄧ次ㄧ位研究對象 參與測驗,尚未輪到的研究對象在休息區觀看影片,且另請學校一位體育老師協 助管理秩序,測驗實況過程則利用攝影機拍下,邀請二位專業的扯鈴教學者於同 一天一同觀賞測驗影片,並根據評分表細項評分。此時每位研究對象會有二個成 績,再將二個成績平均後,所得的分數為研究對象之技能主觀評量分數。另外,

將請研究對象就不同教學形式及不同性別,分別穿上黃、紅、紫、綠四個顏色號 碼衣,以方便測驗過程中讓評分者容易辨別;在技能主觀場地上,則架設二台攝 影機分別由正面及斜側面進行拍攝工作。如圖3-4-3:

圖3-4-3 技能主觀評量場地平面圖

【測驗場地】

研究對象 攝影機 1

攝影機 2

三、體育課情意量表

Krathwohl等人(1964)將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教學目標分為接受

(receiving or attending)、反應(responding)、評價(valuing)、重組(organization)、 形成品格(characterization by a value or value system)等五大階層。「反應」係 學生主動參與的部分,學生不僅注意特殊現象或刺激,且以某種方式予以回應,

即主動地注意、積極地參與活動、有做反應的意願,以及參與活動中獲得滿足的 能力;「評價」係學生喜愛某個特殊物件、現象或行為的價值判斷或評價,即對 接觸到的事情、現象或行為感到有價值,進而表現出接納、偏好、承諾及認同等 積極的態度與追求其價值的能力(李坤崇,2008)。研究者以上述的「反應」及

「評價」兩個階層來探討兩種教學形式的情意學習效果,並引用林本源(2002)

編製的「台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同意書如附錄五)做為基礎,加 上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中兩種教學法之特性自編之題目,經指導教授認定後完成 預試試卷題目共25題(如附錄六)編製內容說明如下:

(一)預試量表的初稿

1. 參考林本源(2002)「台灣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編製為本研究 量表內之之14題,分別為1、2、3、4、5、6、7、8、9、10、11、13、16、

18題。

2. 自編題目:根據文獻探討中兩種教學法之特性來自編題目,包含本研究量 表內之11題,分別為12、14、15、17、19、20、21、22、23、24、25題。

3. 完成之預試量表初稿題數,合計共25題。採用李克特式(Likert type)四 點量表,計分方式從「1」(非常不同意)到「4」(非常同意)。

(二)正式量表的確定

以非實驗班級學生共128位進行預試,問卷回收後之後立即進行編碼,進 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考驗」,以形成正式量表並建立其 信度,過程說明如下:

1. 項目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分析方法共計有遺漏值檢驗、極端組比較與同質性檢驗

(包括相關係數、因素負荷值)等指標作為刪題依據,預試量表分析結果如 下。

(1) 遺漏值檢驗:量表內的25個題目經檢測後,遺漏值為0﹪,顯示各題 的填答情形完整。

(2) 極端組比較:取全量表總分最高與最低的各27﹪為極端組,進行平均 數獨立樣本t檢定,各題項中,未達顯著性.05者,有Q24一題,顯示該 題不具有鑑別力,予以刪除。

(3) 相關檢驗:藉由相關分析檢驗法,檢驗各項目與相對應總分之相關。

各題項中,相關係數未達.3者,有Q12、Q24二題,顯示此二題和全量 表較不同值,予以刪除。

(4) 因素負荷量:運用因素分析的主軸萃取法,檢測各項目的因素負荷 量,小於.3者,有Q12、Q24二題,顯示此二題和全量表較不同值,予 以刪除。

預試量表之題目經過項目分析結果,凡有一項未達標準者即予以刪除,

茲將上述分析結果彙整於表3-4-2。

表3-4-2「體育課情意評量」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題號 遺漏值 極端值 相關 因素負荷 累計數 刪除×

Q1 0% .000 .708 .763 0 Q2 0% .000 .697 .771 0 Q3 0% .000 .687 .720 0 Q4 0% .000 .534 .564 0 Q5 0% .000 .661 .723 0 Q6 0% .000 .672 .746 0 Q7 0% .001 .538 .576 0 Q8 0% .000 .553 .537 0 Q9 0% .000 .531 .560 0 Q10 0% .000 .650 .673 0 Q11 0% .000 .661 .693 0

Q12 0% .000

.273 .283 2

× Q13 0% .000 .606 .622 0

Q14 0% .000 .681 .696 0 Q15 0% .000 .381 .360 0 Q16 0% .000 .516 .485 0 Q17 0% .000 .592 .587 0 Q18 0% .000 .510 .514 0 Q19 0% .000 .605 .661 0 Q20 0% .000 .666 .704 0 Q21 0% .000 .645 .675 0 Q22 0% .000 .726 .750 0 Q23 0% .000 .711 .752 0

Q24 0%

.796 -.176 -.182 3

×

Q25 0% .001 .338 .365 0 量表Q1-Q25信度

Cronbach's Alpha 值 .916

2. 「體育課情意量表」因素分析

「體育課情意量表」經項目分析刪除不適合之題目後,針對保留的23題進行 因素分析,採用主軸萃取法計算所有變項共同解釋的變異量(邱皓政,2006),

以斜交進行因素萃取,得出KMO與Bartlett檢定、解說總變異量、轉軸後因素負 荷量及因素分析的結果,一一說明如下:

(1)KMO與Bartlet檢定:

取樣適切性量數KMO值為.898,因素分析的適合性良好(邱皓政,2006);

Bartlett球形檢定顯著性達.000,表示相關係數足以作為因素分析抽取因素用,

茲將KMO與Bartlett檢定的結果列式於表3-4-3。

表3-4-3「體育課情意量表」 KMO與Bartlett檢定表

Kaiser-Meyer-Olkin取樣適切性量數。 .898 Bartlett球形檢定 近似卡方分配 1785.088

自由度 253

顯著性 .000

(2)解說總變異量:

說明所抽取因素能解釋全體變數總變異量的比例,經斜交萃取出四個因 素,累積的解釋變異量為56.120%,茲將解說總變異量結果摘要整理於表3-4-4。

表3-4-4「體育課情意量表」 總變異量結果摘要表

成分 平方和負荷量萃取

總和 變異數% 累積%

因素一 9.592 41.703 41.703 因素二 1.649 7.169 48.873 因素三 1.080 4.697 53.570 因素四 .587 2.551 56.120

(3)轉軸後因素負荷量:

「體育課情意量表」斜交轉軸之樣式矩陣如表3-4-5所示。

檢視表3-4-4,共可抽取出四個因素,分別命名及定義如下:

「因素一」共7題,命名為「自我認同」,在瞭解學生接納體育課教學的行為 或事物及價值。

「因素二」共9題,命名為「自我滿足」,在瞭解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後反應的 滿足感。

「因素三」共4題,命名為「同儕喜好」,在瞭解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是否對 同儕互動的價值具有興趣及信心。

「因素四」共5題,命名為「自我傾向」,在瞭解學生對於體育課教學中出於 自動、自願及自動合作的反應。

表3-4-5 「體育課情意量表」 斜交轉軸之樣式矩陣摘要表

表3-4-5 「體育課情意量表」 斜交轉軸之樣式矩陣摘要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