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了解國小四年級學生接受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教 學之後,對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後設認知能力、QAR 問題類型辨識能力的影響,

以及對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的學習反應,因此設計了「四 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

前測」及「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後測」,共四份測驗。在此四份測驗中,為配 合學童程度,將 QAR 四種問題類型的敘述方式加以更動,分別為:就在文本中的 訊息→在文章中一個句子裡找到的;需要思考和搜尋的訊息→需要整理好幾個句 子中的訊息才能得到的;來自作者和讀者的訊息→有一部分是作者的意見,一部 分是我自己想的;來自我頭腦裡的訊息→全部都是我自己想的。詳細測驗編製情 形,分別說明如下:

壹、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 一、編製過程

1.確立測驗架構及編寫依據

本研究所使用的「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係研究者自編。參考坊間各版 本四年級國語課本(不包含實驗對象學校所採用之版本),選擇五篇適合國小四

年級學生閱讀的文章,並根據文獻探討中閱讀理解的分析結果及 Raphael 的 QAR

「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的四種問題類型編寫測驗題,每一篇文章編寫 六∼七題選擇題。

2.預試與試題分析

本測驗編寫後,由彰化縣鹿東國小四年級學生六十四人進行預試,並根據預 試的結果進行試題分析,計算難度與鑑別度,做為選取題目,完成正式測驗(參 見附錄一)之依據。試題分析結果請見表 3-2。

題 目 類 型

由表 3-2 試題分析的結果可知,本測驗試題之難度(P 值)分布為.53∼1,

鑑別度(D 值)之分布為 0∼.67。題號 1-6、2-1、2-4、3-2、3-5、4-2、4-4、

5-4、5-5 因難度在.80 以上,或鑑別度在.30 以下,故予以刪除。而題號 1-1、

2-3、2-5、3-1、3-3、4-1、5-2 雖然難度在.80 以上,或鑑別度在.30 以下,但 因在 QAR 四種問題類型中,「就在文本中的訊息(Right There)」和「需要思考 和搜尋的訊息(Think and Search)」難度本來就偏低,而這些題目都是屬於上 述這兩類型的問題,並且考慮每一篇閱讀測驗需包含 QAR 四種問題類型,故予以 保留。

本測驗刪除上述題目之後,每篇文章選取 5 題,共 25 個題目,全測驗之α 值為.8196。

二、實施與計分方式

「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選用五篇文章,每篇文章經預試與試題分析之 後,選取 5 題,共 25 個題目。每一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屬於選擇式閱 讀測驗的題目,有四個選項;第二部分是以勾選的方式來決定題目的類型是屬於 QAR 四種問題類型中的哪一種。第一部分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數越多,代表 受試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越高,反之則越低;第二部分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數 越多,代表受試者對 QAR 四種問題類型的辨識能力越高,反之則越低。

三、信度分析

本測驗的信度計算採用 Cronbach α係數。預試測驗回收後,刪除難度與鑑 別度不佳的題目之後,形成正式測驗的題目共 25 題,α係數為.8196。

四、效度分析

本測驗編製過程力求嚴謹,除參考閱讀理解與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 理解策略的相關理論以外,並請語文教育學系教授與具國小語文教學經驗十年以 上的現職教師共五位,檢視測驗題內容是否編寫合宜,語意是否清晰,加以審閱 修訂。

貳、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 一、編製過程

1.確立測驗架構及編寫依據

本研究所使用的「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乃研究者自編。參考坊間各版 本四年級國語課本(不包含實驗對象學校所採用之版本),選擇五篇適合國小四 年級學生閱讀的文章,並根據文獻探討中閱讀理解的分析結果及 Raphael 的 QAR

「問題-答案關係」的四種問題類型編寫測驗題,每一篇文章編寫六∼七題選擇 題。

2.預試與試題分析

本測驗編寫後,由彰化縣鹿東國小四年級學生六十四人進行預試,並根據預 試的結果進行試題分析,計算難度與鑑別度,做為選取題目,完成正式測驗(參 見附錄二)之依據。試題分析結果請見表 3-3。

題 目 類 型

由表 3-3 試題分析的結果可知,本測驗試題之難度(P 值)分布為.43∼94,

鑑別度(D 值)之分布為.12∼.78。題號 1-1、1-4、2-6、3-1、3-4、4-4、5-3 因難度在.80 以上,或鑑別度在.30 以下,故予以刪除。

本測驗刪除上述題目之後,每篇文章選取 5 題,共 25 個題目,全測驗之α 值為.8785。

二、實施與計分方式

「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選用五篇文章,每篇文章經預試與試題分析之 後,選取5 題,共 25 個題目。每一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屬於選擇式閱 讀測驗的題目,有四個選項;第二部分是以勾選的方式來決定題目的類型是屬於 QAR 四種問題類型中的哪一種。第一部分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數越多,代表 受試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越高,反之則越低;第二部分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數 越多,代表受試者對 QAR 四種問題類型的辨識能力越高,反之則越低。

三、信度分析

本測驗的信度計算採用 Cronbach α係數。預試測驗回收後,刪除難度與鑑 別度不佳的題目之後,形成正式測驗的題目共 25 題,α係數為.8785。

四、效度分析

本測驗編製過程力求嚴謹,除參考閱讀理解與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 理解策略的相關理論以外,並請語文教育學系教授與具國小語文教學經驗十年以

上之現職教師共五位,檢視測驗題內容是否編寫合宜,語意是否清晰,加以審閱 修訂。

參、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前測 一、編寫依據及測驗架構

本研究所使用的「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前測」(參見附錄三)乃研究者參 Rapheal(1982,1984,1986)的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理論、Brown

(1978)的後設認知理論、Cross 和 Paris(1988)的後設認知理論、胡永崇(民 84)的「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及林靜慧(民 93)的「問答命題策略學習反應 調查表」發展而成。本測驗的內容包括後設認知知識、後設認知的調整及 QAR 問 題類型的反應三個部分,共 15 題。

二、實施與計分方式

本評量表旨在了解學生對本身後設認知的覺知情形及對 QAR 問題類型的反 應。受試者在做完「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前測」之後,接著進行本評量表之作答。

本評量表共有 15 題,題號 13、14、15 三題為了解受試者對 QAR 問題類型反應的 題目,故不予計分;其他各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數越多,代表受試者 的閱讀後設認知能力越高;反之,則代表越低。

三、信度分析

本測驗編寫後,由彰化縣鹿東國小四年級學生六十四人進行預試,預試測驗 回收後,進行 Cronbach α係數之信度分析,α係數僅.3531。分析α係數明顯 偏低之原因,發現受試者在本測驗之得分偏低。根據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 指出,後設認知發展最關鍵的時期乃中年級時的 10 至 12 歲;也就是說,後設認 知能力較具體的發展約從國小四年級開始(邱上真,民 78;胡永崇,民 84;鄭 淑芬,民 91;Brown & Smiley, 1977; Brown, 1980 )。因此,受試者在本測驗 之得分偏低可能是受試者為四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能力才剛開始發展之故。且本 測驗實際計分的題目只有 12 題,題目數較少。因此,α係數明顯偏低。

四、效度分析

本測驗編製過程力求嚴謹,除參考 Rapheal(1982,1984,1986)的 QAR「問 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理論、Brown(1978)的後設認知理論、Cross 和 Paris

(1988)的後設認知理論、胡永崇(民 84)的「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及林靜 慧(民 93)的「問答命題策略學習反應調查表」以外,研究者為取得測驗內容 之代表性,了解所有的測驗題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在測驗編製之前,建立了「閱 讀後設認知評量雙向細目表」(參見表 3-4),可見本測驗具有內容效度。此外,

測驗編製完成之後,請語文系教育學者與具國小語文教學經驗十年以上之現職教 師共五位,檢視測驗題內容是否編寫合宜,語意是否清晰,加以審閱修訂;因此,

本測驗亦具專家效度。 Rapheal(1982, 19841986)的 QAR「問題-答案關係」理論、Brown(1978)的 後設認知理論、Cross 和 Paris(1988)的後設認知理論、胡永崇(民 84)的「閱 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及林靜慧(民 93)的「問答命題策略學習反應調查表」發 展而成。本測驗的內容包括後設認知知識、後設認知的調整及 QAR 問題類型教學

的反應三個部分,共 19 題。

二、實施與計分方式

本評量表旨在了解學生對本身後設認知的覺知情形及對 QAR 問題類型的反 應。受試者在做完「四年級閱讀理解測驗後測」之後,接著進行本評量表之作答。

本評量表共有 19 題,題號 13、14、15、16、17、18、19 七題為了解受試者對 QAR 問題類型反應的題目,故不予計分;其他各題,每答對一題得一分。答對題 數越多,代表受試者的閱讀後設認知能力越高;反之,則代表越低。

三、信度分析

本測驗編寫後,由彰化縣鹿東國小四年級學生六十四人進行預試,預試測驗 回收後,進行 Cronbach α係數之信度分析,α係數僅.3531。分析α係數明顯偏 低之原因,發現受試者在本測驗之得分偏低。根據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指 出,後設認知發展最關鍵的時期乃中年級時的 10 至 12 歲;也就是說,後設認知 能力較具體的發展約從國小四年級開始(邱上真,民 78;胡永崇,民 84;鄭淑 芬,民 91;Brown & Smiley, 1977; Brown, 1980 )。因此,受試者在本測驗之 得分偏低可能是受試者為四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能力才剛開始發展之故。且本測 驗實際計分的題目只有 12 題,題目數較少。因此,α係數明顯偏低。

四、效度分析

本測驗編製過程力求嚴謹,除參考 Rapheal(1982,1984,1986)的 QAR「問

題-答案關係」理論、Brown(1978)的後設認知理論、Cross 和 Paris(1988)

的後設認知理論、胡永崇(民 84)的「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及林靜慧(民 93)

的後設認知理論、胡永崇(民 84)的「閱讀後設認知評量表」及林靜慧(民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