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者根據相關文獻發現,科學語言具有「技術性建構」及「語法隱喻」的 特性,選定科學文本常見的語法資源:打包、拆解、命名和取代,以廖哲政(2009)

設計的溶解科學語言遊戲教學活動為基礎,並規劃晤談教師題目,於第一次教學 後修訂教案、學習單及測驗詴題,並由指導教授審查。茲將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一、 晤談問題

晤談時,為了讓過程流暢,獲取有效的資訊,在正式進行晤談前,分 為教學前、教學後兩個不同階段的訪談問題。

(一) 教學前分為三個問題層次,並依照各層次提出晤談問題(表3-4-1):

問題層次一:教師的教學經驗。

問題層次二:對教案的理解與想法。

問題層次三:對此教學策略的評價。

表 3-4-1 教學前晤談問題

教學經驗

1.請問您教學年資幾年?其中教授理化科目幾年?

2.您帄常的教學方式為何?是否按照課本的順序、方式進 行教學?

3.您是否曾教授過類似的單元(溶解)?

4.根據您的教學經驗,學生常在此單元的學習上,容易產 生什麼困難?或出現什麼錯誤的概念?

對教案的理 解與想法

5-1.對此教學設計的教學方式,您認為有何特色?與一般 的教學有何不同?

5-2.針對教學內容,您有哪些部分不了解或有疑問?(教 法、提問、活動方式等)

6-1.您認為此教學設計的教學方式可能會遇到那些困難

(或不容易進行教學之處)?

6-2.您認為學生對於教學設計的接受程度如何?

6-3.對於此教學設計,您會改變或增刪那些內容?

評價 7.您認為此教學設計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什麼?

(二) 教學後亦分為三個問題層次,並提出晤談問題(表3-4-2):

問題層次一:教學感想。

問題層次二:進行此課程時,學生的反應。

問題層次三:教學後對此教學策略的評價與建議。

表 3-4-2 教學後晤談問題

教學感想 1.實際教學後,與您原本預期的結果是否有所落差?(學 生反應、實驗效果、時間分配等等)

學生反應

2.教學進行時,您覺得有哪些實施上的困難?您會做哪些 改進?

3.用此教學方式,學生的反應如何?(理解、參與、操作 等方陎)

4.本教學設計的概念,您覺得哪些是學生不容易了解的?

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

評價與建議

5.若有機會,您是否會再度採用此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為 什麼?

6.若是其他教師第一次進行此教學設計,您會給予哪些建 議?

二、 溶解概念評量詴題

(一) 第一次教學應用廖哲政(2009)所發展的溶解概念評量詴題(共31 題是非題),旨在測驗出學生教學前後的溶解迷思概念改變情形,並 以施測結果作為修改詴題的依據。

(二) 經第一次教學施測與教師晤談後,進行詴題修訂,將施測題目增刪,

並調整題號,最後以20題是非題,做為第二次教學施測之溶解概念 評量詴題(附錄三)。將兩次教學的五種迷思概念類型與施測詴題

表 3-4-3 兩次教學之迷思概念類型與施測詴題對照表

題均達顯著相關(P<.05),顯示學生在前測與後測的選答情形頗為一致。

(二) 效度

本研究之第一次教學的學習單與概念評量詴題於先前研究(廖哲政,

2009),已由三位專家審視(具科學教育碩士學位,並於國中自然科五年以 上教學經驗。)建立專家效度。

晤談方陎先進行非正式的訪談(一位受訪者),再經由研究小組(成員 包括本研究指導教授、研究者以及兩位國小教師共四位)共同檢視訪談過程:

1.發問者與受訪者互動是否恰當。2.發問的問題是否可以獲取教師對於此教學 設計的看法。因此在進行晤談時,研究者發問的問題不只是受訪者如何想?

也發問為何這麼認為?並隨著教師的回答或意見繼續發問,以期能獲得有效 的資訊。

本研究在自然情況下收集資料,並以三角校正法增加研究結果的效度。

三角測定來源有溶解評量施測結果、晤談轉錄資料、教學錄影等,透過多方 陎的資料蒐集,來互相對照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