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照文獻探討、研究結果、研究發現與討論提出未來研究建議,茲分為

「對家長的建議」、「對社會的建議」、「未來研究建議」三部分。

壹、 對高中職生父親的建議

依照本研究發現,下面分別提出建議:

一、依孩子需求調整既有的外顯性父職參與模式,建立孩子對父親的信心 台灣高中職生父親的外顯性父職參與特徵主要為「關心與掌握」和「情緒支 持」,代表父親普遍會用叮嚀、提醒、要求、生活上的協助、鼓勵等外在方式參 與孩子的生活。對孩子而言適當的關心是需要的,但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正經歷急 速荷爾蒙的變化,如果此階段父親給予太多叮嚀與要求,可能反而對父子關係產 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建議父親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給孩子多些耐心,不要操 之過急。在實踐上,父親可用較柔和的語調問孩子是否過度干涉其獨立性,在查 覺被同理之後的孩子更能與父親做出理性的溝通。另外,鼓勵與支持對於此階段 的孩子很重要,可以增加孩子對父親的信任度,並讓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認同,裨 益孩子後續的發展;不過實踐上需注意,鼓勵並不是隨便地稱讚孩子,而是用正 向的眼光找到孩子身上好的特質,並肯定地跟指出孩子的亮點,講出能夠感動孩 子的話,慢慢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信心。

另一方面,父親外顯之「投入活動」參與較低,除了父親需要工作、孩子需 要上課或補習導致共同的休閒時間減少外,高中職生孩子閒暇的時間也比較傾向 與同儕或友伴進行休閒活動;而學校既使舉辦親職活動,孩子也不一定會邀請父 親去參加,因此父親即使有心也不容易在此面向上有太多的參與。建議父親可用 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說出與父親共同休閒活動的真實感覺,像是用謙遜的態度問孩 子與自己一起從事休閒活動會不會有長不大的感覺,或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想與 自己從事那些休閒活動等,在孩子覺得被尊重、當作獨立個體對待後,往往會給

184

予父親更良好、積極的回應。

二、從內心對孩子的珍重及驕傲開始參與,並延伸至外顯性父職參與

台灣高中職生父親的內隱性父職參與程度較高的方式為「珍視與牽掛」、「榮 耀」和「尊重」,代表父親較常能察覺孩子的情緒、對於孩子好表現感到驕傲,

並重視孩子的意見及感受。由於內隱性父職參與外人無法得知,因此或許可以從 預測情形瞭解這些父親在外顯性父職參與上的表現,即內隱之「珍視與牽掛」、「尊 重」參與越多的父親,其整體外顯性父職參與及各外顯性父職參與之溝面越多,

而「榮耀」參與越多的父親,整體外顯性父職參與、「正向溝通」、「情緒支持」

及「資源連結」越多;因此父親若能從細微的心理層面開始改變,多替孩子著想、

多關注孩子,則外在的行為模式也會跟著調整,並自然會在整體性的外顯性父職 參與上有更多的參與。

三、學習現代的性別角色態度,成為孩子的守護者

高中職生父親的性別角色態度可以預測外顯性的「情緒支持」和內隱性的「自 責」,當父親的性別角色態度越現代,其「情緒支持」參與越多,「自責」參與越 少;反之,當性別角色態度越傳統時,其「情緒支持」參與越少,「自責」參與 越多。透過上述發現可知,性別角色態度越傳統的父親,越容易因為沒有達到父 職的標準而內疚,代表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似乎已經不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反 而造成父親工作─家庭的內在衝突。因此建議父親能學習用更開放、兩性化的性 別角色觀點看待父親角色,讓自己成為子女心中重要的守護者。

四、獲取充足的父子假日相處時間,促進外顯性父職參與之實踐

父子假日相處時間能預測父親的整體外顯性父職參與,因此建議父親可以每 個月安排兩次周末或假日在家中陪伴高中職生孩子,不過注意在事前必須要與孩 子做好溝通,讓孩子瞭解這樣做是出自關愛而非控制,以免造成負面的效果。假 日相處的時間中不一定要有共同活動,但若能在工作壓力較小時跟孩子有良好的 溝通或給予適當的關心,可能有助於提升父子的關係,並同時增強自己外顯性父 職參與的能力。

185

貳、 對高中職學校的建議

本研究指出高中職生孩子為男生的父親在外顯之「關心與掌握」、「情緒支持」

構面,和內隱的「尊重」上都少與孩子為女生者,因此建議無論高中或高職,學 校的老師能多鼓勵男生,以彌補男生在父親身上可能較少獲得的情感支持。下面 再進一步針對「高中學校老師」與「高職學校老師」兩部份提出建議:

一、高中學校老師:細心觀察與溝通,並可舉辦父職教育活動

本研究指出高中孩子父親的整體外顯和整體內隱性父職參與都高於高職孩 子的父親,因此在父親較多父職參與的情況下,建議高中的老師應該關注孩子與 父親的溝通情形,避免父親過度的付出反而造成孩子難以追求獨立的壓力;另外,

若發現父親的參與方式可能對於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建議高中的老師也應該避 免用指責的方式,而改用鼓勵或體恤的溝通方法,讓父親與學校或老師建立互信 關係。另外,建議家政課程中的家人關係主題可以針對父親說不出愛或內隱性父 職參與主題做探討,讓孩子去思考自己父親可能有的內隱性父職參與,軟化青春 期孩子對父親原本可能有的防衛心,並進一步促進父子關係。最後,高中學校每 學年實施四小時以上的家庭教育課程相關活動中,建議高中老師可以舉辦父職教 育的活動,藉此減少孩子或家長對與父職角色的迷思,並推廣現代化的性別角色 概念,讓父親可以更自在地提供孩子情緒支持。。

二、高職學校老師:積極投入孩子的生活,了解父親的父職參與是否充足 本研究指出高職孩子父親的整體外顯和內隱性父職參與都低於高中孩子的 父親,因此在較少的父職參與下,高職的老師應該關注孩子家中是否有「缺席父 親」的問題;若父親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很低,則應該給與孩子及其父親更多的 關心與鼓勵。強迫性的要求對高職的孩子幫助不大,因此建議高職的老師能夠有 耐心地陪伴,幫助孩子安穩地學習與成長。

186

參、 對社會的建議

分為「親職教育推廣單位」、「政府機關及公益團體」、「社會大眾」三部 份建議:

一、親職教育推廣單位:做好需求評估,讓親職教育方案符合學習對象需求 本研究指出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在外顯和內隱性父職參與上會產生差異,因此 建議親職教育推廣單位能夠在推廣父職教育方案之前做好需求評估,並針對參與 者的特性發展適合的方案模式,例如對於教育程度較高的父親可以用分組討論與 發表的形式進行;而對教育程度較的父親則可以用專家演講的方式,降低父親參 加活動的壓力。

二、政府機關:善用多媒體之方式宣導,或舉辦父子共同參與之活動

建議政府機關或公益團體能多拍攝宣導影片倡導父親角色的重要性,在電影 院撥放,讓高中職生的父親瞭解陪伴青少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另外,相關單位 亦可以蒐集大專生感念父親付出的生命故事,在網路上播放,讓高中職的孩子能 更早、更能敏感地查覺父親的關愛。最後,建議相關單位可以用網路的廣道宣傳 父職,提醒習慣使用網路的父親記得每天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或規劃父子能 共同參與的運動競賽或戶外活動,增加父子的交流機會。

三、社會大眾:給予工作勞累的父親鼓勵,增加他們參與孩子生活的意願 本研究發現工作性質為勞務類、工作彈性較高(可能工作時間較不固定) 的 父親在外顯和內隱性父職參與上都較低,因此建議社會大眾若有注意到親友中有 符合這些條件的父親,可以多予給們多一些支持與鼓勵,這些父親可能受到環境 的影響導致父職參與的動機較低,但透過不斷的正增強,相信他們會越來越樂與 參與孩子的生活。

187

肆、 未來研究建議

此處包含「名詞使用建議」、「研究對象」、「抽樣方法」、「研究變項」、

「研究議題」等五部分,分述如下:

一、名詞使用建議

分為兩部分說明如下:

(一)避免父職、父職參與及父職實踐的互用

本研究指出「父職參與」包含在「父職」之下,「父職實踐」又涵蓋在「父 職參與」之下,因此特地建議未來研究中能減少互用的情形。

(二)避免以外顯性父職參與之內涵統括父職參與

父職參與除外顯性父職參與及內隱性父職參與外,亦包含認知面參與,如信 念/承諾等,故建議未來研究中的父職參與除了外顯性父職參與及內隱性父職參 與外,亦能考慮探究認知面的父職參與。

二、研究對象

分為二部分說明如下:

(一) 可擴大蒐集不同家庭生命週期階段的父親資料

本研究僅獲得家有青少年與空巢期兩階段的父親資料,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擴 大蒐集不同家庭生命週期階段的父親資料,以對父親的父職參與圖像做出更完整 的描繪。

(二)可蒐集對偶資料

本研究中之父職參與狀況為父親自陳之結果,建議未來父職參與研究上能增

本研究中之父職參與狀況為父親自陳之結果,建議未來父職參與研究上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