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第參章、研究方法與假說

本章包括五個部份。第一節為研究方法,第二節為研究假說,第三節為變數衡量 與定義,第四節為實證研究模型,第五節為資料來源與樣本選取。

第一節、研究方法

一、 銀行投入產出項之認定

因為銀行業之生產過程複雜使其產出部分難以量化,不像製造業的投入、產出區分 明顯,且銀行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服務的提供本身就是難以量化的因素,投入產出之 過程便難以明確劃分,因此銀行業本身與製造業的投入產出認定方式並不同,屬於多 重產出之行業,以下為學者之文獻衍生出許多衡量此行業投入與產出變數之方式。

1.仲介法(Intermediation Approach)

該方法將銀行當作為金融服務的仲間機構,運用大眾的資金轉換成放款或其他資產 換取利潤,扮演資金供需者間財務資源轉換之角色,簡單來說,此法認為銀行主要業 務是利用資金提供者之所供給之資金,借貸給資金者需求者以賺取其中利差。所以此 法以勞動、營運成本及利息費用等為投入項目;以放款或投資金額等為產出項目。仲 介法與資產法同樣廣為研究者採用,其優點為:其所需之資料偏向財務資訊,所以較 易取得。其缺點:一.易受到通貨膨脹之影響,二.用資產負債表存量的項目衡量產出 項應為以流量的概念並不恰當。

2.資產法(Asset Approach)

Berger and Humphrey(1991)資產法可視為仲介法之延伸,其將銀行視為存款者與 放款者之中間機構。以簡易的方法將資產負債表上科目之特性區分成銀行的投入部分 與產出部分,負債具有投入的特性,則存款與借款放入投入項,而資產項具產出項產 出的特性,放款和投資則放在產出項,但銀行間的資金往來,如同業存款、同業拆放 以及拆放同業,多數學者認為不應納入銀行投入產出項內。

3.生產法(Production Approac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該法將銀行視為利用勞動、資本及設備等生產要素以生產各種存放款帳戶及金融服 務之機構。其界定銀行投入產出項目的原則是以能夠產生利潤的項目即為產出,而該 項目須花費支出則視作投入,利息費用屬財務成本,所以被排除於要素之外。本法常 用的投入項為勞動力、資本及營運成本,產出項則以各種金融服務之交易數量及帳戶 數來衡量較多,其優點為:以帳戶來衡量產出可不受通膨的影響,其缺點為:帳戶資料 取得困難。

4.使用者成本法(User Cost Approach)

Hancock(1985)將該方法用在銀行業,該方法係依據金融商品對銀行收益是否具有 淨貢獻來認定是投入或產出。如果投資報酬大於其機會成本,則視為銀行的產出,反 之則視作投入項。但根據 Favero, and Papi(1995),認為有缺點:一.如果正確資料 很難收集時,將會產生價格不可信;二.政府的補助會產生不合理收益;三.必須針對 各類資產負債項目之信用風險與流動性作調整;四.會有因金融商品所扮演之角色不 同,而有投入產出項目不確定之情形。因此該方法少為學者採用。

5.附加價值法(Value Added Approach)

該方法是認為每種資產負債均有某些產出的特性,可由這些資產或負債的附加價值 多寡,來決定投入及產出變數。當某類資產或負債具有很大的附加價值時,便將其視 作一項重要的產出,反之為投入,因此不以絕對的方法來區分投入產出。相關應用可 參考 Berger et. al. (1987) 。

二、 績效衡量(Performance Measurement)

績效是指企業的實際產出的水平,也就是業務執行成果,通常皆以效能

(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來衡量單位的經營績效,也就是在衡量達成目 標的情形,著重於資源投入後的結果;而效率則在衡量資源使用的程度與能力,也就 是將資源做出最佳的分配,以最少的投入獲得相同的結果。1

1 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 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銀行經營效率的分析方法,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財務比率分析,根據財務報表中 不同的財務數據或比率做分析為依據,用來分析銀行經營效率,但財務指標衡量的方 式高達數十種,且每家銀行廠商的經營方向以及策略皆不相同,缺少比率的選擇標準,

在處理多項投入與產出時,就必須設立各項財務的衡量基準,所以使用該指標衡量的 方式來分析銀行間的效率並不客觀;另一種分析方法為經濟效率衡量法,係依據經濟 學理所發展出最大產出與最小投入之概念,套用衡量每個受評單位是否能達成技術效 率以及資源配置效率,以分析出受評單位是否具經濟上的效率。目前經濟效率衡量方 式之主流為邊界效率法,DEA 分析方式即為此類衡量法之一,由於本研究是對銀行業 經營效率做分析評估,考量到非參數的 DEA 法適合分析類似銀行業的多元化產業,因 而選用此研究方法作為分析兩岸銀行業績效的方法。

三、 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本研究所採用之資料包絡分析法,是由 Charnes,Cooper, and Rhodes 於 1978 年,

根據 Farrell(1957)提出單項產出的效率評量觀念為基礎,提出 CCR 模型,討論在固 定報酬下多項投入及多項產出之評估準則環境,該方法是一種效率前緣生產函數法,

它將觀測值以前緣方法加以包絡,也就是在經濟學上指所有可能最佳解之點而畫成的 線形成一條包絡線,此稱為效率前緣(efficiency frontier)。在此線上之單位效率 均為最佳,落在邊界單位外的,則屬於無效率單位,並以觀察受評單位與包絡線之距 離,衡量單位之效率程度。

以 DEA 作為評估工具的研究較常採用的模式為 CCR 模式與 BCC 模式,使用多投入 多產出決策單位(Decision-Making Units, DMU)之相對效率衡量模式,稱作 CCR 模 型。其後 Banker,Charnes, and Cooper(1984) 修改了 CCR 模型的固定規模報酬假設,

發展出 BCC 模式,此模式可衡量純粹技術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及規模 效率(Scale Efficiency),之後各種以 DEA 法來研究的議題大量增加,也因此衍生出 多種不同模式。

CCR 模式與 BCC 模式,兩者效率衡量均以可以投入或產出兩個角度來切入,本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究是以台灣銀行業為主題,對於銀行業而言,產出主要受外在經濟因素的影響較大,

所以難以控制;反之銀行業之投入,如資金成本之控管、人員人數與薪資水準以及固 定設備的投入,均是可控制之變數,因此 DEA 投入導向之探討方式較適合銀行業的 性質,所以下列將會以投入為主要討論。

(一) CCR 模型

Charnes, Cooper, and Rhodes (1978) 三位學者以 Farrell (1957)原始的單一產出模 型為基礎,擴展至衡量多項投入及多項產出的決策單位之相對效率稱為 CCR 模型,

由投入的角度探討效率,其觀點是以目前之產出水準下,應使用多少之投入方為有效 率,在固定規模報酬的條件下,採用線性規劃模型求出生產邊界,並評估每一決策單 位(DMU) 的相對效率,並將其定名為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CCR 模型如下:

𝑚𝑎𝑥𝑢𝑣 . ℎ𝑘 = 𝑠𝑟=1𝑢𝑣𝑟𝑦𝑟𝑘

𝑚 𝑖

𝑖=1 𝑥𝑖𝑘 s.t.

𝑠𝑟=1𝑢𝑟𝑦𝑟𝑗

𝑚𝑖=1𝑣𝑖𝑥𝑖𝑗 ≤ 1 𝑗 = 1𝑛

𝑢

𝑟

𝑣

𝑖

> 0 𝑖 = 1

𝑚

𝑟 = 1

… .

𝑠

(3.1)

其中 ℎ𝑘 代表第k個DMU之技術效率值 𝑦𝑟𝑗 代表第j個DMU之第r項產出值 𝑥𝑖𝑗 代表第j個DMU 之第i項投入值 𝑢𝑟代表第r項產出之權數

𝑣𝑖代表第i項投入之權數

在(3.1)式中,目標函數為分式的型態,而非線性規劃式,求解不易且會產生無窮 多解的情形,因此先令(3-1)式中目標函數的分母∑mi=1vixij = 1,再加入限制式中,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3.1)式中之不等式,分子與分母同乘以∑mi=1vixij,轉換成線性規劃模式,轉換後型態 又分兩種,一種為投入導向(input-oriented),另一種為產出導向(output-oriented)。因 本研究採用投入導向,投入項加權組合值為 1,求產出項加權組合值最大,轉換後的 型式為(3.2)式:

𝑚𝑎𝑥

𝑢𝑣

𝑘

= ∑

𝑛𝑖=1

𝑢

𝑟

𝑦

𝑟𝑘

s.t.

𝑚𝑖=1

𝑣

𝑖

𝑥

𝑖𝑘

= 1

𝑚𝑖=1

𝑢

𝑟

𝑦

𝑟𝑗

− 𝜆

𝑗

≤ 0 𝑗 = 1

𝑛

𝑢

𝑟

𝑣

𝑖

> 0 𝑖 = 1

𝑚 𝑟 = 1

𝑠

(3.2)

可再將(3.2)式轉換為對偶型態,減少限制式的個數使該模式的計算更具效率:

𝑚𝑖𝑛𝜃𝜆𝑘= 𝜃𝑘

s.t.

𝑛𝑗=1

𝜆

𝑗

𝑥

𝑖𝑗

≤ 𝜃

𝑘

𝑥

𝑖𝑘

𝑖 = 1

𝑚

𝑛𝑗=1

𝜆

𝑗

𝑦

𝑟𝑗

≥ 𝑦

𝑟𝑘

𝑟 = 1

𝑠

𝜆𝑗 ≥ 0 𝑗 = 1, … ,𝑛 (3.3)

其中, 𝜃𝑘代表第 k 個 DMU 之技術效率值

𝜆𝑗代表各個 DMU 之權數

沿用上述 CCR 模型的變數定義並只考慮投入導向,BCC 模型如(3.4)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𝑚𝑎𝑥

𝑢𝑣

𝑘

= ∑

𝑠𝑟=1

𝑢

𝑟

𝑦

𝑟𝑘

− 𝑢

𝑘

s.t

𝑚𝑖=1

𝑣

𝑖

𝑥

𝑖𝑘

= 1

𝑠𝑟=1

𝑢

𝑟

𝑦

𝑟𝑗

− ∑

𝑚𝑖=1

𝑣

𝑖

𝑥

𝑖𝑗

− 𝑢

𝑘

≤ 0 𝑗 = 1

𝑛

𝑢

𝑟

𝑣

𝑖

> 0 𝑖 = 1

𝑚

𝑟 = 1

… .

𝑠

(3.4) 其中𝜇𝑘代表規模報酬的指標,藉由𝜇𝑘可判斷 DMU 的規模報酬狀態:

𝜇𝑘 >0 表示 DMU 處於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態。

𝜇𝑘 =0 表示 DMU 處於規模報酬固定的狀態。

𝜇𝑘 <0 表示 DMU 處於規模報酬遞增的狀態。

轉換成對偶型態如(3.5)式:

𝑚𝑖𝑛

𝜃𝜆

𝜃

𝑘𝑉𝑅𝑆

s.t. ∑𝑛𝑗=1

𝜆

𝑗

𝑥

𝑖𝑗

≤ 𝜃

𝑖𝑘

𝑖 = 1

𝑚

𝑛𝑗=1

𝜆

𝑗

𝑦

𝑟𝑗

≥ 𝑦

𝑟𝑘

𝑟 = 1

𝑠

𝑛𝑗=1

𝜆

𝑗

= 1

𝜆

𝑗

≥ 0 𝑗 = 1

𝑛

(3.5) 其中θkVRS代表第k 個DMU 的純技術效率值

y rj代表第j 個DMU 之第 r 項產出值

y ij代表第j 個DMU 之第 i 項投入值 λj 代表每個 DMU 之權數

BCC 模型比 CCR 模型多了∑nj=1 λj = 1,使得資料點包絡地更加緊密,CCR 模型

衡量的是整體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TE),而 BBC 模型則是用來衡量純粹技術 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PTE ),而整體技術效率與純粹技術效率的差異即為規 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 SE)。本研究採 CCR 模型,先找出每一個決策單位的整體技 術效率值,再使用 BCC 模型,找出整體技術效率值中的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

四、 交叉邊界分析法(Cross-Frontier Analysis)

Cummins, Weiss, and Zi (1999) 於探討 1981 至 1990 年美國產險業股份(Stock)與

本研究利用 Cummins et al. (1999)交叉邊界分析方法比較台灣銀行業與中國銀行 業之效率,以圖 3-1-1 之簡化圖形說明:假設產出與投入之間具固定規模報酬(Consta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4

業 b 而言,LT(y)為其效率前緣,其對於 LT(y)所產生之技術效率值為 Tt(yt,xt),代表 台灣銀行業在台灣之效率前緣下所得出的技術效率值,Tt(yt,xt) = oa/ob <1,而台灣 銀行業在中國之效率前緣下所得出的值為 Tc(yt,xt),台灣企業於 LC (y)所產生之交叉 效率前緣技術效率值 Tc(yt,xt) =oc/ob >1。對於中國銀行業 e 來說, LC (y)為其效率 前緣,其對於 LC (y)所產生之技術效率值為 Tc(yc,xc),代表中國銀行業在中國之效 率前緣下所得出的技術效率值,Tc(yc,xc) = od/oe <1,而中國企業在台灣之效率前 緣下所得出的值為 Tc(yt,xt),中國銀行業於 LT(y)所產生之交叉效率前緣技術效率值 Tt (yc,xc) = of/oe >1。依「相對效率」之定義,效率前緣係由最具效率之 DMU 所 組成,所以每一 DMU 均應在效率前緣之上或之內,不會出現效率值大於 1 的情況;

若 b、e 企業所計算出的交叉效率前緣技術效率值大於 1,則表示台灣企業 b (中國 銀行業 e) 要以中國銀行業(台灣銀行業) 之技術來生產自己的投入產出是不可行的,

表示台灣銀行業(中國銀行業)要利用自己的經營技術生產 b(e)的產出才會具有技術

表示台灣銀行業(中國銀行業)要利用自己的經營技術生產 b(e)的產出才會具有技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