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為取向,以深度訪談探討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 其因應方式。本章針對研究設計、實施程序及資料處理進行說明,全章共分為七節:

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實施步驟、第 五節為資料分析處理、第六節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與第七節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旨為探討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首先透過文 獻探討,瞭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職責,及目前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和其因應壓力之方式。透過個案訪談進行本研究,最後綜合內容做出結論,提出建 議,下圖 3-1 為本研究架構圖。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

文獻 探討

研究目的

一、探討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工 作壓力之現況

二、探究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面 對工作壓力的因應方式

個案 訪談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深入訪談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初任工作的壓力現況和其因 應方式,邀請三位國小初任資源班老師做為訪談對象,藉由深入的追蹤和訪談,瞭解 受訪者的經驗和感受,藉此將蒐集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壓力現況和其因應方式。以下 為研究對象選擇及研究對象描述加以說明。

一、 研究對象選擇

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方式,選取三位符合本研究定義之國小初任資源班教 師作為研究對象。

選取研究對象名單以研究者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進行篩選,以選取與研究 者熟識的訪談對象,目的能讓受訪者較無心理壓力的分享目前教學現場的壓力 現況,並不忌諱暴露自己的教學困擾或壓力。

二、 研究對象描述

基於研究倫理及隱私權保護,本研究三位受訪者及任教學校以化名呈現,

三位受訪者分別與研究者為同學與同事關係,受訪者資料一覽表如表 3-1。

表 3-1

受訪者資料一覽表

受訪者 K 老師(化名) T 老師(化名) S 老師(化名)

性別 女 女 男

年齡 31 29 27

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未婚

教育程度 大學(進修研究 所中)

大學 大學(進修研究 所中)

學校規模 25 班以上 25 班以下 25 班以下

代課年資 1 2 2

任教年資 2 3 1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資料收集方式以開放性的半結構式訪談為主,鼓勵受訪者以自己的語言表 達自己的看法(周新富,2007),訪談以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並營造開放、溫和的受訪 環境和氣氛,讓受訪者能依據自己的經驗發表看法和觀點。而在質性研究過程中,研 究者即是研究工具之一,另外擬有訪談大綱作為引導綱領。

一、研究者

質性研究主要以研究者本身作為收集與分析資料的工具(鈕文英,2007),研究者 本身能對研究過程產生敏銳的觀察力,可以隨時掌握所有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並在 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能產生即時性的想法,較能收集到整體性的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的背景會對自己研究的主題和結果分析產生一定的影響。

研究者本身在 2007 年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後選擇臺南市永福國小 視障巡迴班實習,隨後通過教師檢定,前三年未通過各縣市的教師甄選,就分別在臺 南市永福國小視障巡迴班代課半年、彰化縣南興國小資源班及桃園縣龍山國小資源班 皆代理一年,第四年通過桃園縣教師甄選,進入中平國小資源班任教,目前進修國立 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在大學及研究所期間曾修習過教育心理學、教 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論文寫作、教育研究法、質性研究…

等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課程,對研究基礎有一定的概念,讓研究者能具備研究知識與 技巧。

且研究者本身於民國 100 年通過桃園縣教師甄試,擔任正式教師並分發到資源班 任教,與研究者定義的國小初任教師資格同樣符合,能瞭解資源班的運作及工作職 責,因此在訪談過程中更是可以同理受訪者的言語及心理。

二、訪談大綱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第二章文獻探討之內容,擬定訪談大綱,並經指導教 授及專家審閱後,修改出正式的訪談大綱,作為受訪者的問題綱領,專家效度名單如 表 3-2。

56

表 3-2

專家效度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姓名 職務 備註

王育清 桃園縣中平國小特教班教師 研究所進修中 徐嘉穗 桃園縣中平國小資源班教師 研究所進修中 孫孝儀 桃園縣中平國小資源班教師 碩士

郭佩真 桃園縣中平國小資源班教師 碩士 程鈺雄 國立台東大學特教系副教授 博士

魏俊華 國立台東大學特教系教授 博士

資料來源:研究者歸納整理

第四節 實施步驟

本研究實施步驟主要分為三大階段:準備階段、訪談階段及資料整理,各階段 下分為主要進行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本階段實施期間為民國 102 年八月至 102 年十二月,主要步驟如下:

(一)決定研究主題:針對研究者感興趣的教育方向形成研究主題。

(二)收集文獻:針對研究主題,收集國內外文獻,包括專書、期刊、實證研究,詳實 閱讀。

(三)決定研究題目:擬定研究題目後,經指導教授修改,確定研究題目。

(四)決定研究對象:從符合本研究定義之國小初任資源班教師名單中,選取研究者認 為熟識、且能安心分享經驗的受訪者,並一一 親自聯繫,告知研究目的,並取得 口頭研究同意。

(五)撰寫研究計畫: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確立後,即著手開始撰寫研究計畫,並定期 寄送撰寫章節予指導教授,進行討論與修改,並在 102 年十二月底前完成,103 年一月提交研究計畫。

二、訪談階段:本階段實施期間為民國 103 年一月至 103 年四月,主要步驟如下:

57

(一)正式進行訪談:分別與三位受訪者確定訪談地點與時間,訪談前並提前寄送訪談 大綱與受訪者,減輕受訪者對訪談題目的不明確,研究者依約進行訪談。

(二)收集相關文件:訪談過程中談及相關資料,以錄影、錄音、影印方式收集。

三、 資料整理: 本階段實施期間為民國 103 年五月至 102 年七月,主要步驟如下:

(一)整理訪談記錄和逐字稿:研究者利用訪談錄音反覆聆聽,紀錄成逐字稿,進而整 理成訪談紀錄。

(二)資料歸納分析:依據研究問題進行主題歸納,並組織分析內容,以作成結論。

(三)撰寫研究結論與建議:依據資料歸納分析內容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者將訪談原始收集資料整理後,開始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本節分為二個部 分,分別是資料處理、資料分析。

一、資料處理

(一)轉譯資料:將訪談的錄音檔整理為逐字稿,訪談紀錄的逐字稿能提供最佳的分析 資料基礎(顏寧(譯),2011),將資料依照訪談者、日期、次數依序整理,若有不確定 的語音資料,會與受訪者再次確認,並在逐字稿完成後,讓受訪者過目,確保未曲解 其意。

(二)資料編碼:編碼是發展和提煉資料的解釋的一種系統化方式(黃瑞琴,1994)。

為方便資料收集,先將受訪者編號,再來是訪談日期加訪談次數,訪談資料編碼說明 如表 3-3。

58

表 3-3

訪談資料編碼說明

說明 代碼

受訪教師 K、T、S

訪談日期(西元) 20130505

訪談次數 -1、-2

(範例:K20130505-1 表示研究者在 2013 年 5 月 5 日第一次對受訪者 K 訪談。)

(三)分類:訪談內容整理為逐字稿後,內容豐富龐雜,需要倚賴分類以方便解釋,因 此依據主題「班級經營」、「教學輔導」、「鑑定篩選」、「人際溝通」、「行政負擔」

等向度進行分類,及將因應方式做分類歸納。

二、資料分析

在質性的研究過程中,資料的蒐集和分析同時進行(黃瑞琴,民 93),可以立即檢 視收集到的資料是否相互矛盾,以及是否需要再多蒐集相關資料,且每一段話必須仔 細反覆思考,且配合所閱讀的相關文獻,將分類後的資料作分析,並參考鄧瑋婷 (2010)的三階段分析步驟。

(一)發現主題:找出訪談紀錄中編碼分類過,與研究主題有關的意義單元。

(二)深入分析:研究者須運用自己的知覺和批判思考能力,從資料中發現訪重要概 念,聚集焦點。

(三)歸納分析:安排敘寫段落,做綜合整理。

59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質性的研究特性為:自然的狀態是資料的直接來源,

研究者是主要工具,資料收集是以文字或圖片型態而非以數字呈現,研究重視過程及 結果並傾向以演譯的方式分析資料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質性研究工作就是研 究者,也依賴研究者的觀點做分析,因此受限於此,量化的信效度的考驗不適用考驗 質性研究。本研究依據 Lincoln 提出的四個質性研究標準來檢驗質性研究(引自胡幼 慧,2001),其敘述如下:

一、確實性

即研究者是否能真正蒐集到確實想蒐集的資料,研究者在研究中依據文獻探討後 擬定訪談大綱,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後,即開始進行訪談工作,由於研究者本身 條件亦是符合受訪資格的初任教師,因此能在開放的訪談過程中,傾聽受訪者,也更 能瞭解其語意。

二、可轉換性

即能將資料做文字的轉換應用,在邀請訪談者前,預先溝通有錄音的需求,受到 訪談者同意後,再開始進行訪談。蒐集後的語音資料,透過不斷反覆傾聽,確認語意 後滕為逐字稿。

三、可靠性

即研究的信度,研究者熟悉研究問題和流程,並且保持中立且不斷省思,避免個 人的主觀意識影響資料的原意,在蒐集完資料、逐字稿完成後,請受訪者過目,以確 認語意未被曲解,做好檢驗工作。

四、可確認性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不涉及評價,忠實將受訪者語意正確 傳達,並在不解其意時,當場立即提問將疑點釐清,做好溝通澄清,絕不加入個人主 觀的價值想法,也不揣測意思,務必以受訪者敘述的意見為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