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一:幼兒幽默創造作業之發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壹、幼兒幽默創造作業之編製

研究者依據文獻整理中所提及之幼兒幽默表現及幽默技巧,設計為不同幽默 技巧之題型,分別為:出糗題、誇張題、融合題及變化題,請幼兒針對題目說出 的好笑內容來分析其使用之幽默技巧之頻率及分佈。

自編幽默表現作業,共有四種題型,如附錄。以下簡述題目編制概念:

(1) 出糗題:出糗技巧。讓人陷入無知或愚笨的尷尬情境,令旁人產生優越感 的幽默反應。請幼兒觀看一張圖片後,講出糗的情境。引導語為:「這個 人會發生什麼好笑又丟臉的事情」。

(2) 融合題:新奇概念組合。透過兩種概念的結合,產生新奇且帶有不和諧的 矛盾衝突,這種交互作用引發的諧趣,會使後續有好笑或荒謬的感覺。A 和 B 兩種不同的物品的圖片,請幼兒回答碰撞在一起,產生(失諧 Incongruity)效果,並發想出擁有兩者特性但為真實存在的新物品。引 導語為:「A 跟 B 兩個東西撞在一起,會變出什麼東西」。

(3) 誇張題:誇張技巧。運用豐富的想像與幻想,在再創造的過程中,以客觀 的基礎有意識的誇大表現對象的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或使現象實質更為

31

鮮明。請幼兒用誇張又好笑的方式敘述一個情境。引導語為:「這個東西 會發生什麼又誇張又好笑的事情。」

(4) 變化題:法則誤用技巧。個體能以不同於習慣法則的觀點去看事物,針對 某事物予以新的、好玩的、不同的角度來看,以改變對事物的解釋、感覺。

A 物品要經過一個程序(B)始能變為 C 物品,引導語為:「A 想要變成 C,

他要怎麼做才能變成 C」。 貳、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參與對象,為來自台北市兩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各一個班級共計 兩個班之幼兒,共 53 名中大班幼兒,大班幼兒 34 人,中班幼兒 19 人;男生 25 人,女生 28 人。研究前發下「論文研究家長同意書」進行研究意願調查,結果 為 34 名大班幼兒及 19 名中班幼兒同意參與創造力測驗及幼兒幽默表現作業。

表 3-1 研究參與者組成

男生 女生 總計 中班 10 9 19 人 大班 15 19 34 人 合計 25 28 53 人

參、研究設計

研究者每天邀請 1~2 為幼兒於幼兒園一日作息中的學習區探遊時間進行幼 兒幽默表現作業。進行幽默作業時,幼兒除針對問題回答外,研究者進一步引導 幼兒說出該好笑情節為什麼好笑;抑或是幼兒是如何進行思考的。進行的地點語 文區,坐落於教室中較隱密且安靜不受干擾的空間,研究者將幼兒的回答錄音後 再以文字詳細記錄幼兒答案。由於考量幼兒施測時間限制,每種作業型態編製兩 個版本,於不同時間施測。

32

幼兒回答幽默作業問題時研究者以錄音的方式記錄幼兒所講之內容,並將回 答中所用到之幽默技巧做文字紀錄。

肆、資料分析

幽默表現作業結束後,將幼兒在進行作業答題時展現之幽默內容及技巧,進 行紀錄及分析。把整理所得之數據資料運用 Excel 軟體及 SPSS 電腦統計套裝軟 體,進行量化統計分析。最後,根據以上資料分析的結果,歸納研究所得。

本研究運用卡方檢定,針對研究樣本之各變項進行次數分配及百分比,檢視 統計樣本之分布情形。根據幼兒參與幽默表現作業在幽默答題表現之計數,描述 幼兒在進行作業時出現次數和分布情形,並檢視幼兒幽默創造表現與年齡之關聯 性。

分析幼兒使用之幽默技巧 53 位幼兒個別進行自編幼兒幽默作業

使用手機錄音幼兒所針對題目所回答之內容

詢問幼兒何以覺得為什麼好笑;好笑情節的思考方式,並以文字記錄之

聽錄音檔案,紀錄幼兒錄音逐字稿

將資料進行質化編碼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的結果,歸納研究所得

圖 3-1 作業施測流程圖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