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研究者透過對自己在課後照顧班主任領導過程中,自我學習及反省,

與帶領服務團隊專業成長之反思與學習。因此採質性研究。 

本研究以敘說為研究取向,研究中先探討分析相關文獻探討以建立研究理論 與架構,並作為設計研究工具初稿之依據。以訪談記錄、參與觀察、文件、研究 日誌、省思札記等所蒐集的資料,探索心路歷程,以自我敘說如何成長的心情故 事。敘說是呈現及瞭解經驗的最佳方法,研究的是經驗,經驗是敘事式的發生。 

一、以自我敘說為取徑

在經由自我敘說的研究過程中,自我反省深入思考,陳美玉(1997,頁 172)中 提及透過以深入探索之方式敘寫,經過描述、分析、反省與個人理念的抽繹,或 以自傳為媒介,催化及體經驗分享與何做反省的進行。 

除此之外,不只是研究者自我敘說,在研究者與服務團隊之成員,或相關人 員,亦及本研究之參與人員之間的對話,包括傾聽及敘說,均屬於敘說方式。 

二、 資料蒐集方法

(一)訪談法

    在質性研究中,訪談(interview)通常是兩個人(有時包括更多人)之間有目 的的談話,由其中一人(研究者)引導,蒐集對方(研究對象)的語言資料,藉 以瞭解研究對象如何解釋他們的世界(黃朝琴,1991)。 

        本研究將針對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運用兩種方式,作為蒐集資料的主要策 略,或配合參與觀察、文件分析、或其他研究技巧,作為蒐集資料的輔助方式(黃 朝琴,1991)。做一對一談話,但也可視研究的需要而採取「團體訪談」。進而採 用正式與非正式訪談兩種,正式訪談採用半結構訪談,每次進行正式訪談時,事 先擬定訪談大綱,研究者要讓訪談目的明確化,提醒談話的方向,或直接說明訪

談重點,或要求配合談話內容做某些事後,再進一步提出有相關的問題,主要在 針對對話內容與反思層次做進一步的確認、澄清及瞭解過程中的改變狀況,尤其 是研究者為了瞭解內在觀點,除了觀察,也需要訪問交談,才得以了解訪談對象 的信念、夢想、動機、判斷、價值、態度、情緒(Langness &Frank,1981,p.45);非 正式訪談就像是日常自然的談話,在聚會的自然情況下,進行 5‐10 分鐘的隨意的、

自由的、開放式的、非指示性的、和非結構性訪談。 

(二)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是質性研究中直接蒐集描述性資料的主要方 法,提供研究者發展訪談問題,或其他更特定研究工具的洞察力和線索,也能進 一步檢核和評估,訪談和其他技巧所獲得的資料(黃朝琴,1991)。 

        本研究之研究者即為研究對象之ㄧ,亦為研究現場之ㄧ員,亦是觀察者即是 參與者,參與者即是觀察者,親自觀察服務團隊中的每一成員的對話與互動,體 會其特有的文化,體驗其實務分享即討論時,對個人經驗與理念可能造成的衝擊。   

(三)文件資料蒐集

  就質性研究而言,文件(document)的主要用途是檢驗和增強其他資料來源 的證據,如果發現文件和觀察或訪談所得資料互相矛盾,研究者即需進一步想;

亦可提供有關研究對象當時的背景現況。 

1.研究日誌

研究日誌是紀錄從事研究過程中的心情故事寫照,也可從研究日誌紀錄中進 一步的瞭解本研究採用的是哪些研究方式在進行研究的。因此,研究日誌也是一 種研究故事,他紀錄了研究者從事本研究的心路歷程。以及研究進程中思路的發 展與轉折。進行本研究不僅是研究者在學術研究生命的處女之航,同時,也使研 究者追尋生命故事意義與本質的探索之旅。 

   

2.訪談與晤談紀錄

    訪談時,進行簡短的筆記摘要和錄音筆錄下訪談時的談話內容,筆記紀錄的

是研究對象的反應表情、動作與回答內容,週遭環境的描述,及訪談內容與過程 的簡短敘述;錄音筆錄下是錄下對談的談話內容,訪談之後,轉錄成逐字稿,做 為輔助、檢驗對話與反思資料的證據。 

3.觀察紀錄

  觀察時,研究者要儘快記下田野記錄,並利用機械輔助紀錄與轉錄;也要注 意集中焦點、分辨實際觀察所得與個人意見等問題(Rubin, 1983)。紀錄自己所看 到、聽到、經驗到的一切資料,也包括個人的想法、反省與詮釋的看法,將觀察 紀錄轉換為文字敘述,以及錄音筆錄下觀察時的對話內容,轉錄成逐字稿,做為 對話與反思資料的來源。 

4.教學文件資料

教師教學日誌屬於班級流水帳式的紀錄,班務日誌則是屬於整個課後照顧班 班務的流水帳式的紀錄,教師的教學檔案,及集合教師成立讀書會的共讀省思紀 錄,班務會議紀錄和主任領導與服務團隊成員個別溝通小本紀錄等文件,均屬於 本研究之教學文件資料。 

綜上所述,文件資料之蒐集可用以對照是否與觀察、訪談,及對話、反    思結果一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