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方法

本文希望研究文本中由禮物贈與促成的自我成長,因此將引用二十世紀興 起之禮物相關研究作為視角。除了禮物論述之外,為探討贈禮對文本人物生命的 影響,本文將以人本心理學為根基,以了解贈與中含有的創造性意義。以下為簡 介,詳細請參閱第二章。

(一)禮物理論──送禮與回禮

禮物的研究始於馬歇‧牟斯(Marcel Mauss)對原始部落禮物禮俗的研究,

他發現禮物看似是自動贈與的,實際上:「人們藉送禮的方式履行契約交換財物」

(11)。也就是說,禮物「贈與」其實是一種「交換」行為。送禮、收禮甚而回 禮都是一套嚴密的義務性社會規範。

牟斯之後引起許多學者討論,其中海德(Lewis Hyde)將禮物的意涵擴展 至人類創造力精神上面,談論藝術中最為神秘的創造力根源,他表示:「真正的 藝術往來是一種禮物交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繼承一個創造性不虞匱乏的 靈魂」(238)。他將禮物(gift)一辭在英文的雙重意義──禮物、天賦,巧妙地 結合論稱藝術家的天賦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就如同人類學家的研究一般,既然是 禮物,就會促使人要回禮;藝術家必須對於自己的天賦(禮物)回禮、努力創作,

產出作品時他才真正擁有天賦,而作品發表就等同是將禮物流傳出去獻給大眾,

可能可以激發更多的藝術創作,豐富我們整體文化並且維繫了持續創造的能量。

他甚至表示:「藝術家……經常會有一股渴望,覺得自己不得不把作品創造出來,

獻給觀眾……『不發表就會死』,是創造性精神的內在要求」(220)。雖然是「不 得不」贈與自己的創作,但海德的「不得不」比起牟斯,是一種自我內在力量的 呼喊以及抒發的渴望。

海德的禮物論述將人與人之間所贈與、交流和回饋的,超越「物品」的範 疇,而指涉到較抽象的創造力,尤其是藝術家的天賦。本文將以之為主要視角分

析文本中人物如何透過贈與、回饋的行為,將自我創造力發揮出來,達到克服失 去以及死亡的恐懼。

(二)人本心理學

因為海德對創造力的解釋比較強調在藝術或知識上,不過本文採用人本心 理學對創造力的看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指出,大多數人習慣 根據成果考慮創造力,而且不知不覺地將創造力侷限在某些傳統領域的專業人員 上,如:畫家、作曲家、理論家、作家、發明家等。但他發現其實一個未受教育 的婦女也能將家庭布置得獨特新穎,相反的也有音樂家只懂得照著樂譜演奏、按 表操課(122-3)。

黃武雄便指出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每個人都擁有。就是因為如此,

人類才能夠從茹毛飲血的狀態演變到現今的文明(《童年與解放衍本》 92)。佛 洛姆(Erich Fromm)甚至認為,人是自己人生的創作者,人不但是藝術品也是 藝術家,本身既是大理石又是雕刻家(《自我》 25)。總之,人本主義者傾向認 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或面貌由自己努力創造,活出自己的樣 子。但這種自我的創造需要外界的贈與支持但也常受到環境或文明偏見所限制。

二、名詞釋義──禮物

「禮物」通常意指贈與人不求回報而給予的某物品。不過在本文所指涉的 禮物,受到引用觀點的影響則包含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不侷限於「財物」,而延 伸至所有一個人能給予另一個人、一個主體能給予另一主體的具體或抽象的物 質、概念或能量等。

事實上禮物所指涉的範圍擴大的情形在禮物理論本身脈絡裡有跡可尋,從 一開始社會人類學家牟斯考察原始社會中的經濟制度時,牟斯首先說明「『早期』

社會的社會現象牽一髮動全身,每一個單獨現象都是社會整體交織網的一線」

(11),因此禮物所流通的不只是物品,還包括其他動產、不動產,同時也在娛

樂、軍事、儀式、舞蹈與請宴等活動上交換有無,是一種全面報稱系統(total prestations),包含多面向──宗教、法律、道德、經濟與美學等各層面(14),

而且每個社會成員也都被包含在這張編織縝密的網子裡。

禮物的議題原本一直在社會學、人類學的範疇內討論,但美國學者歐斯坦

(Mark Osteen)指出因為受到巴岱儀(Georges Bataille)的激勵引發文學理論後 續相關的研究(27)。巴岱儀提出「整體經濟」(general economy)有別於「侷限 經濟」( restricted economy)的概念。「侷限經濟」囿限於財貨流通、商業價值;

而「整體經濟」則延伸至大自然層面,系統中的能量(如陽光)流動會幫助萬物 成長,但成長均有其限制(如空間)。受限後過剩的能量,必須以非獲利的方式 消耗掉,而消耗也會帶動地球能量的流動,否則個體或群體都將受害,因此巴岱 儀強調「要維持經濟系統的穩定與平衡必須仰賴不求回報的揮霍」(17),而禮物 贈與擔保了消耗、揮霍過剩能量的可能性。

巴岱儀將經濟流通的概念擴展出侷限經濟的範圍,不只是財貨,包括整個 生態系統,在此概念之下禮物的意指也就被擴大了。

三、研究架構(概述各章節內容)

本論文共有五章。第壹章說明研究動機與問題、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

第貳章,將深入探究禮物理論,評論其整體脈絡,最後聚焦於海德的禮物 論述,以之為本文文本分析的主要觀點,強調禮物的創造生產性以及禮物循環的 關係脈絡圈,並且結合人本心理學的相關論述,說明其中自我與群體關係的難題 及海德理論的可能限制。

第參章、第肆章分析《史凱力》和《曠野迷蹤》中的禮物經濟,第參章聚 焦在禮物對文本中收禮人的影響,並分析收禮人如何從收禮到能夠回禮,其中成 長的過程與影響因素;第肆章則聚焦在兩個文本整體的禮物循環脈絡特徵,並且 分析禮物對其他贈禮人生命的意義。第伍章總結本文研究發現並提出建議省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