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收禮者從接受禮物到回禮,需要經過一場如同變態昆蟲蛻變的歷程,他必 須讓禮物在心裡做工、勞動,直到他能夠將禮物傳出去。此歷程事實上就是個體 成長的歷程,「成長的過程往往是一種進或退的衝突與選擇歷程。因為成長固然 有歡樂和收穫,但也有艱辛奮鬥的一面……成長也經常意味著,要捨棄沈溺苟安 的生活,且迎向更具挑戰性、更艱難的生活」(蔣耀嘉 50),禮物促使個體接受 挑戰,勇敢邁進,付出勞力。從成蛹到破繭而出,個體生命經歷十分神秘的躍進,

本節將繼續以史凱力與基特的蛻變,了解個體從收禮到回禮轉變的關鍵,以及他 們回禮的特性。

上一節談到史凱力慢慢從坐以待斃的活死人狀態,恢復生氣與活力,同時 內心也逐漸從堅硬變得柔軟友善。恢復生機的史凱力如何能回贈禮物給麥可?要 送什麼?這得從他所接收的禮物談起。

史凱力收下的禮物除了食物以外,還有食物內含的生命源頭活水意涵以及 麥可為他付出的關愛。海德認為回禮要足以和原禮物匹敵,而且收禮者回禮時會 和贈禮者融合為同類,就像〈鞋匠與小精靈〉小精靈送給鞋匠縫製精巧的鞋子,

鞋匠回送小精靈他縫製的整套衣物;暗示了回禮和收禮類型的相關性。不過或許 也可以用愛默生的說法來詮釋:「唯一的禮物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必須為我流 血。因此詩人送自己的詩;牧人送自己的羔羊;農民送產物;礦工送寶石,水手 送珊瑚和海貝」(595),不管是贈禮或是回禮,總之送禮就得付出自己的心血,

並且最好與自己的天賦或是職業相關。對於許多人來說,職業所從事的事務很可 能是一個人的專長或天賦所在,就算不是該方面的生產也常佔去一個人人生的大 半光陰。因此史凱力的回禮可能一方面得和自己的天賦相合,同時與生命力以及 愛有關或足以匹敵。

史凱力移到米娜爺爺遺居之後,將翅膀展露出來,以自己真面目示人,並 且開始有新的餵食者出現──獵食性動物貓頭鷹帶活體食物給他吃,符合他原來

生理的狀態──類似鳥類以昆蟲小動物為食,於是更使他脫胎換骨、生龍活虎。

此時史凱力已經是個健全的生命,他有能力去愛、去滋養另一個生命,最後他選 擇的對象是麥可妹妹。史凱力以自己天使的能力去醫院給即將開刀的麥可妹妹祝 福,禮物具有他自己的天賦,同時也與麥可所贈與他的禮物相關。

當然史凱力也有對麥可直接的回禮,比方說直接以言語表達感謝(218),

最後史凱力離開後還留下自己的三根羽毛給麥可一行人(223)。但這些都稱不上 所謂「足以匹敵」的禮物。因此真正的回禮對象原本或許應該是麥可,之所以流 向第三人,一方面因為麥可並不缺乏生命力,沒有匱乏禮物就不會成立,一方面 也因為妹妹是麥可所心繫的對象,而且她是有需要的人,禮物會由富足之處流向 空乏:

禮物……循著圓圈流動,朝著手裡頭空無一物最久的那個人,如果別的 地方似乎有人更需要,禮物就離開舊有的管道朝著他去。我們的慷慨可 能會讓我們囊空如洗,可是我們的空無會輕輕拉動整體,直到那個流動 的東西回來補足我們。(海德 48)

富足的麥可對病危的妹妹束手無策,但他選擇將禮物流傳給當時匱乏的史凱力,

當史凱力羽翼既豐、生命力充沛時,他又將禮物傳給匱乏的妹妹。

很有趣的是,當麥可當天回家跟史凱力求證:「你讓她變強壯了」史凱力卻 說:「小傢伙充滿生命力,渾身是勁,一團火球似的。是她給了我力量」(216),

可是講完沒多久又說:「這會兒力氣用盡……我累斃了」(217),可見給人力量的 應該是史凱力。如同海德對親人間器官捐贈案例的研究,如果禮物的重點是感 情,贈與者和受贈者都會小心交換的結構不要傷了彼此的感情、不要給對方帶來 壓力(111-2)。於是,小妹妹究竟如何熬過手術的?就留給讀者遐想。

接著來看《曠野迷蹤》基特的情況,上一節我們談到基特已經能夠體會爺爺 昏迷的狀態、和爺爺一起分享近似死亡的感覺。基特此時雖然了解死亡,內心卻 還是害怕,無法接受爺爺年邁將死的事實,有一天早上爺爺的狀況真的很不好,

可是基特仍被媽媽趕去上課,基特雖然人在學校心卻繫著爺爺:「我整天想著他,

想他一個人在黑暗中,在空無一物的虛無中」(86)、「我努力壓抑著心中對回家 可能見到的後果所生的恐懼。我有個衝動,渴望接觸我爺爺熟悉的黑暗,渴望再 接觸那天我在山洞中找到的黑暗」(90)。基特擔心回家後就會接到爺爺的死訊,

此時他恐懼得無法面對,反而是決定再一次參加死亡遊戲,藉由自身的死亡體驗 好陪伴爺爺、跟隨爺爺,但是基特畢竟是稚嫩有朝氣的生命,不顧自己本身生命 的特性一再嘗試讓自己處於死亡狀態,這並不符合自然天性,老師發現了基特的 異樣,阻止孩子們再繼續玩死亡遊戲。

這次之後基特似乎也漸漸明白面對死亡的方式並不是沈溺於死亡、扼殺自 己的生命力。他和爺爺的感應不用身體力行,而開始表現在夢中。夜晚,基特夢 到爺爺說的傳說中的銀孩兒,爺爺之前在談自己昏迷的感覺,也以追著銀孩兒做 比喻;基特此時開始夢到自己跟爺爺一樣追著銀孩兒在礦坑坑道跑,但是「什麼 也沒有,什麼也看不見」(118)。接著基特觸摸到爺爺:「我緊緊抱著他,好幾小 時,一百萬年,直到終於聽見隧道中傳來腳步聲,看見遠處出現燈光,聽見來尋 找我們的人群聲。這時爺爺嘆口氣,搖頭。『他們來了……我們沒事了,孩子,

他們來了』」(118)。這顯示基特與爺爺神魂相通、精神上伴爺爺死亡,不讓爺爺 孤單一人待在黑暗中。

跟銀孩兒在黑暗礦坑裡「什麼也看不到、什麼都沒有」是死亡的隱喻,在 故事裡相關相似的片段總是安排人或東西從黑暗中被找出來,包括夢中和爺爺緊 擁等待有人來坑洞找他們,基特自己也沈思化石在地底黑暗中多久會重見天日:

「我的手心始終捏著菊石化石,它被埋藏在地下多少年,才得以重見天日?世間 萬物得在黑暗中等待多久才能重見光明」(88),而且基特甚至也是以此來安慰爺 爺:「在夢中尋找銀孩兒吧……他會保護你,直到他們帶著燈火進坑道尋找你」

(172),在黑暗坑道中象徵死亡,那麼有人來尋找就暗喻生命的重生,總是安排 有人來礦坑找到他們、化石重見天日的情節,也提示了書中的死亡概念。

《曠野迷蹤》中的死亡概念,近似於一種循環階段,就像春夏秋冬一樣,

死亡不是永遠的消逝,它只是暫時不見了。事實上整本書的結構就是依季節鋪

排:分為三部──秋天、冬天和春天。在秋天的時候,基特隨著父母搬回老家,

開始接觸礦坑黑暗的歷史,體驗死亡。到了冬天的時候,爺爺的病越來越嚴重,

艾司庫把自己逼入絕境、不知去向,是故事情節中最艱困的時刻。後來基特鼓起 勇氣去黑暗礦坑找艾司庫,向他說自己為他寫的故事。春天的時候,基特和艾司 庫走出洞穴,艾司庫的家庭也重新振作起來,基特的爺爺也在這時候去世了,故 事在春天結束。整個架構的安排呼應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想法,死亡好比冬天,冬 天終究會過去、春天會來,於是當愛莉感嘆的說爺爺生命消逝的可惜,基特的反 應是:「就像冬天……彷彿有人把一切都變不見,而且再也不復返,又彷彿再也 沒有足夠的光或熱,萬物再也不會生長。其實不然,就像變戲法一樣」(152),

基特認為生命不見只是暫時的現象,等時間到了生命會復甦、會回來。

事實上在《史凱力》中也有類似的觀念,麥可在家等待妹妹開刀消息時,

米娜媽媽說了個故事給他聽:「泊瑟芬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被迫待在地底深處 的冥王府。在這段被軟禁的時間裡,地面上就是一片冬日景象……從她獲准回到 地面,一步一步離開冥王府開始,春天就降臨了」(193),強調冬日過後,會有 春天女神的到來,萬物能夠復甦。麥可因此想為妹妹取名為泊瑟芬,暗指小寶寶 是帶來萬物生機的女神。

《史凱力》中小寶寶帶來生機的暗喻在《曠野迷蹤》裡得到呼應,《曠野迷 蹤》也有嬰兒的情節,它出現在基特創作的故事中,基特決定就像艾司庫送畫給 他一樣,他也要送艾司庫一個故事。在一邊寫故事的同時,基特向爺爺詢問艾司 庫的家庭狀況,試圖更了解他:

「主要的問題是,他一直沒有一個正常的童年,沒有一個正常的父親。

他身體內的那個嬰兒,始終沒有機會成長,你明白嗎?」……我想起艾 司庫,想起他給周遭的人帶來的恐懼和巨變。我想起他粗暴的腕力下隱 含的絕望,他狂暴眼神下隱約可察的渴望。他是一個多麼奇特的少年,

多麼奇特的黑暗與光明的混合體。他身體內的嬰兒在哪裡?(133)

基特了解艾司庫是因為受到父親家暴,造成內心的傷害,而且不知道如何表達,

所以只能用他常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基特認為艾司庫的內心有個嬰兒,他要 把嬰兒找出來;內心的嬰兒是指什麼呢?可以從基特寫給艾司庫的故事中了解,

故事描寫一位原始部落少年拉克,他也像艾司庫一樣,爸爸對他不好,而且後來

故事描寫一位原始部落少年拉克,他也像艾司庫一樣,爸爸對他不好,而且後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