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旨在說明研究設計(概念架構與變項說明);第二節為 研究對象的選取;第三節說明研究工具的選擇;第四節為研究的步驟與過程;第 五節為資料處理的方式和分析。茲依次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

根據前述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假設、相關研究及文獻探討,

擬定本研究之概念與架構。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 儕的態度,及其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城鄉差距、擔任 幹部及學校規模)是否能預測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之態度,再進一步比較不同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城鄉差距、擔任幹部及學校規模)

的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之態度差異情形,並提出增進國小學生對資源 班同儕的態度之建議,提供融合教育發展下普通班教師教學輔導及行政單位政策 執行之參考。

圖 3-1 為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架構圖,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性別、年級、

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城鄉差距、擔任幹部及學校規模;依變項為:高雄縣國小 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控制變項為:資源班學生設定為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二、研究變項說明

以下茲分述本研究之研究變項關係:

(一)、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共可區分為個人背景變項與情境變項等二種。個人的背景變項 包括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及擔任幹部等五部份。情境變項係指城鄉 差距、學校規模等兩種情境。性別分「男」、「女」,年級分「五年級」、「六 年級」,學業成績分「高分組」、「中等組」、「低分組」,接觸經驗分「班上 有資源班同儕」、「班上無資源班同儕」,擔任幹部分「有」、「無」;城鄉差 距分「市區」、「鄉鎮」、「偏遠」,學校規模分「小型-18班以下」、「中型19-53 班」、「大型54班以上」。

(二)、依變項

本研究以高雄縣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為依變項。共區分為「認知」層 面共10題、「情感」層面共10題、「行動傾向」層面共12題等三種向度分量表,

及32題之全量表。

(三)、控制變項

為使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研究目的相符,將取樣班級中之身心障礙資源班學 生控制為領有輕度智能障礙手冊學生。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以高雄縣國民小學設有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的一般 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為了配合本研究的研究設計,使與資源班學生「同校同班」

與「同校不同班」的受試人數相當,本研究乃採取立意取樣(purpose sampling)

方式。

高雄縣政府教育局將高雄縣學校依區域分將高雄縣學校依區域分鳳山、岡山 與旗山三區,九十五學年度資源班設置情況,為鳳山區61班、岡山區34班及旗山 區15班,共計110班。

屏東教育大學教授胡永崇(2000)以教學輔導區(高雄縣)資源班評鑑的結 果,探討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提出以下幾點結論:

1. 資源班教師的師資培育亦應朝跨類別的方向發展。

2. 資源班的招生對象,應以全校各年級有特殊教育需求。

3. 學生甄選標準應以障礙程度較重者。

4. 資源班的學生不宜有學科別之限制(數學科或國語科)。實際教學時,只 要學生有某一學科的學習困難,即應給予補救教學。

5. 抽離或外加的教學服務時間,應依學生個別需求而定,並保持彈性。

資源班教師除對學生提供直接的教學輔導外,亦應提供學校相關人員及家長 諮詢服務及合作學習。

依據高雄縣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課調查高雄縣九十五學年度國小資源班設置 情形,為使研究樣本具代表性,且能充分顯現母群體之特性,以合目標抽樣方式

選取研究樣本,從高雄縣鳳山市瑞興國小、五甲國小及高雄縣岡山區阿蓮國小、

一甲國小及高雄縣旗山區溪洲國小、圓潭國小,每校皆從五、六年級中,各抽取 兩班分別為班級內有就讀身心障礙資源班之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一班及班級內沒有 就讀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一班施測。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利用問卷調查法蒐集所需資料。研究工具經原編撰者同意,採用 呂美玲(2004)編製之「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量表」(以下簡稱「本量表」), 以調查高雄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之態度,其內容分為兩大部分,茲 分述如下:

一、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指國小學生的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觸經驗、城鄉差距、擔任 幹部與學校規模等七項背景資料,作為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之設定預測 變項。茲分述如下:

1. 學生的性別:(1)男生、(2)女生。

2. 年級:(1)五年級、(2)六年級。

3. 學業成績:(1)高分組、(2)中等組、(3)低分組。

4. 接觸經驗:(1)班上有資源班同儕、(2)班上無資源班同儕。

5. 城鄉差距:(1)城市、(2)鄉鎮、(3)偏遠。

6. 擔任幹部:(1)有、(2)無。

7. 學校規模:(1)小型-18 班以下、(2)中型-19~53 班、(3)大型-54 班 以上。

二、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量表

本量表之編擬按態度的理論依據,將態度分成「認知」、「情感」及「行動傾 向」三層面來設計題目外,量表標題不使用「接納」的字眼,以免影響受試者真 實反應的程度。

表 3-1「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量表」所屬因素向度分析表 所 屬 因 素 題 號 小計 因素一:認知成份 5、7、11、15、20、24、27、28、30、32 10 因素二:情感成份 1、2、3、9、10、12、21、25、29、31 10

4、6、8、13、14、16、17、18、19

因素三:行動傾向成份 12

22、23、26

三、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問卷共有 32 個題目,採李克特式量表(The Likert Scale)的方式編製 而成,受試者根據題目所描述的事件,在五個不同的選項中:「非常同意」、

「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勾選其中一個最符合受試 者個人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態度,並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及 1 分。反 向題目則反向計分,計有第 5、7、9、11、15、20、21、24、27、28、30、

32 題,再將所有分數加總為其態度分數,所得之分數越高,表示對身心障礙 資源班同儕的態度越積極。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過程

一、蒐集文獻

研究者鑒於資源班學生常遭同儕投訴至師長處,道其衛生習慣差、連累同組 成績等現象,此一動機引發研究者對有關「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相關 文獻的探討。

二、撰寫研究計劃

於民國 95 年 7 月間研究者與指導教授不斷討論,歷經數月終將研究計劃定 稿,並選定受試學校。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經原研究者同意授權,選用呂美玲(2004)編寫之「國小學生對資源 班同儕的態度量表」。

四、調查母群體與研究樣本人數

本研究問卷係以設有身心障礙資源班國小的一般國小學生為施測對象,經由 高雄縣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課網站取得高雄縣設置資源班的學校名冊,以立意取 樣(purpose sampling)的方式,抽取與資源班學生同校同班與同校不同班的國小 學生六所學校之五、六年級各兩班,共二十四班,合計有效樣本約 622 人。

五、正式施測

正式問卷 32 題(附錄一),進行正式施測。研究者以電話聯繫目標學校,並 與施測的各班老師協調,在不影響班務的情形下,親自到各校各班級進行施測及 自行收回問卷。

六、資料分析處理

利用電腦套裝程式(SPSS 12.0)進行統計考驗。以α=.05 的顯著水準為依 據來考驗其差異性。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統計分法採用 t 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及雪費法(Scheff é method)事後比較,探討在不同性別、年級、學業成績、接 觸經驗、城鄉差距、擔任幹部及學校規模等七個因素影響下,高雄縣國小學生對 於資源班同儕之態度是否有所不同。受試者為高雄縣國小學生,每一位受試者皆 接受「高雄縣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量表」的施測,再以受試者於該量表 之得分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處理及統計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所蒐集資料擬以下列方式處理:

(一)將施測所得原始資料,編碼登錄於電腦上,建成資料檔。

(二)將輸入的資料列成報表,由研究者加以校對。

(三)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12.0 程式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二、統計分析:

(一)以遺漏檢驗與描述統計檢驗、極端組比較、同質性檢驗來進行項目分 析檢驗。

(二)以 t 考驗(t - test),考驗國小學生的背景變項(性別、年級、接觸經 驗與擔任幹部)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差異情形。

(三)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考驗國小學生的背景變項(學 業成績:低、中、高三組;城鄉差距:城市、鄉鎮、偏遠;學校規模:

大、中、小三組)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差異情形;考驗結果如有顯著 差異,再以雪費法(Scheff é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