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依據研究目的,透過文獻的整理探討補救教學的特徵與教 學歷程與深入觀察了解教學的現場後,分析提出補救教學策略的改進,進行研究 實驗,提供教師與學生有另一種的教學工具及學習方式的數位平台,協助學生有 個別化、適性化的學習,教師更有效的了解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讓補救教學能 有「因材施教」的機制。研究的進行主要為探討學生進行「線上適性補救教學」

的學習成效差異,透過實驗與資料分析提出研究結果。研究架構圖如 3-1 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圖

比較 差異

學生背景 數學成就能力 認知風格

學習成效分析 實驗

學校正常課程學習後

補救教學方式

傳統補救教學 線上適性補救教學

5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數學補救教學的班級學生,採取準實驗設計,本項設計以班級為 對象,在不破壞學校正常教學運作下,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組與控制組均受補救 教學前、後測驗的評量,以不同的上課方式進行;控制組的學生以一般傳統上課 方式進行補救教學;實驗組的學生安排在電腦教室中進行「線上適性補救教學」,

所需具備的設備為線上適性化反覆練習系統,探討學生於「線上適性補救教學」

進行後,在各不同層面的影響。其中自變項為教學方法及學生背景,學生背景分 為「認知風格」、「數學學習成就能力」,而「學習成效」為依變項。「線上適 性化補救教學」為中介變項,進行分析探討傳統補救教學與線上適性補救教學,

來蒐集相關資料,以驗證使用線上適性化補救教學系統是否在補救教學學習成效 上有正向的影響。

一、準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部份以新市立某中學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共四班,分為對照組、實 驗組。實驗組進行「線上適性化補救教學」,實施補救教學,對照組則實施原來 的「傳統補救教學」,分析傳統補救教學與線上適性補救教學兩種教學方法,學 生的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研究設計模式如表 3-1 所列:

表 3-1

傳統補救教學與線上適性補救教學研究設計模式

組別 補救教學前

學習成效測驗

實驗方式 補救教學後

學習成效測驗

實驗組 O1 X1 O 3

對照組 O 2 X2 O 4

55

各組所進行的各項測驗與處理之設計模式說明如下:

(一)實驗處理前,兩組均接受補救教學前學習成效測驗(O 1、O 2)。

(二)實驗組接受「線上適性補救教學」(X1)、對照組實施傳統補救教學

(X2)。

(三)實驗處理後,兩組均接受補救教學後學習成效測驗(O 3、O 4)。

二、數學學習成就能力

針對已實施「線上適性補救教學」的實驗組學生為對象,以「補救教學前測 驗」的成績為依據,以取得學生個人背景等資料。

數學先備能力:以學生在補救教學前測驗成績為依據,分為二部分,前 33%為 數學學習高成就能力,後 33%為數學學習低成就能力。

將蒐集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了解不同數學學習成就能力的學生在「線上適性補 救教學」後,學生學習的成效,並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三、認知風格測驗-團體藏圖測驗

針對已實施「線上適性補救教學」的實驗組學生為對象,進行「認知風格測 驗-團體藏圖測驗」,以取得學生個人背景等資料。探討不同認知風格,在「線 上適性補救教學」後的學習成效是否有差異?並根據統計分析結果提出研究結論 與建議。

5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