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是以『人』為基礎延伸的活動,至聖先師孔子積極倡導「因材施教」教 學方法,即為適性教育理念的實踐(吳清山,2009);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每 一位國民有義務接受基本教育,因此國家應該提供每一位學習者充分的機會,肯 定其特質與多元價值,以發展出健全的人格(高博銓,2006)。教育部於 1998 年推出小班教學精神計畫,發展「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的教學理念。九年 一貫課程理念與依據,新課程綱要則以「人」為中心,「要把每一位學生都帶上 來」,是九年一貫及國家教育政策既有的理念(教育部,2012)。在學校的現況 環境中,有為數不少的數學低成就得學生被忽略,且這類的數學低成就學生,面 對學習挫敗感,產生學習被動、數學學習焦慮;袁媛、許錦芳(2007)指出數學 低成就的學生比例偏高是長期且複雜的教育問題。數學焦慮是學習差的學生解釋 自己之所以失敗的理由;數學是中小學最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學生最感困難的 學科之一(曾菊華、羅志斌,2005)。

補習教育是台灣的教育特色,九年一貫實施之後,補習的風氣不減反增,學 生家長亦是台灣補習風氣盛行的重要推手;很多家長擔心,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 施後,補習班不但不會式微,還會演變成「多元補習」,連推甄、申請都要補習。

不論是補教界、教育界都認為,補習已成國人的文化,要消失很難……。

補習是台灣學生升學道路上很難避免的經歷,不論升學考試的錄取率是30%或 90% 、甚至更高,都不能消弭甚至無法緩和補習風氣(林忠正、黃璀娟,2009)。

陳嘉良(2008)指出,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許多家長願意花更多的資金 在孩子課後學習。傳統聯考把孩子壓的喘不過氣的情勢在九年一貫實施之後並未

2

改變,且有增無減,這種情形尤其在國中階段更為明顯。而補習班的題目則太多 太難,補習學生雖然題目作多,卻不能建立清楚的概念;補習學生訓練求速效,

導致學生缺乏思考耐性及能力,或因補習耗費體力,上課不專心,補習班教法適 合中上程度的學生,不適合程度低的學生(趙蕙芬,2004)。且因補習會因過度 練習,負荷壓力大而扼殺學生的數學興趣。

多數研究均顯示參與補習的學生其學習成就相較於沒有參與補習者佳,可以 說補習教育對學習成就有正向關係,也就是說,補習的確有用。例如于若蓉、羅 淇(2003)之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國中學生參與學校內的課後輔導或是參與校外 的補習班,均對升高中的機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且校外的補習效果比學校的 課後輔導更顯著;此外,張國清、吳寶桂(2005)分析台南市 24 所公私立國中,

870 位一年級學生接受測驗後的研究也顯示參與補習的學生在數學表現顯著比沒 有參與補習的學生好。

然而也有研究(柯巨航,2007)顯示,如果耗費太多的時間在補習,則其效 果則會開始降低,甚至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對往後新的學習形成阻力。相對於傳 統補習的耗時耗力,李佑宗(2012)指出補習班的課程學習,逐漸演變成學生以 補習班課業為主,學校課程為輔之反客為主的異象,補救教學應針對無法趕上課 程進度或學習低成就的同學,實施個別式的補救教學。

現今數位化的線上學習,個別學生可依自己需要選擇內容與進度,可以做更 有效的學習。然而台灣大多數針對國中學生設置的學習網站,絕大多數均是以呈 現教學內容為主,偏重於循序單向的展示,以致於有些學生在瀏覽後只能似懂非 懂,學習成效不佳。當學生點選評量來評鑑個人學習成果,得到的回饋只是對或 錯,但對於錯誤的原因或迷思概念,仍欠缺適時且確切的指導。這樣的線上學習 並未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學習進程,缺乏適性的功能,以致無法完整發揮 個別化數位學習的特性。李青春、胡學誠(2009)之研究顯示補救教學系統能即 時告知錯誤的原因及錯誤的關鍵地方,以導正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可作為補救

3

教學的輔助工具。學校教育係以班級教學為主,若真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 都得到適性的學習機會,是相當困難。面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事實,學校教師除須 具備因材施教相關概念的充分認知外,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價值信念,為了提升 線上補救教學學習品質,透過學生個人的學習行為、學習歷程及學習補救概念,

本研究為了使學生在線上補救學教學的學習時,可以更有效率的適性化學習,系 統可以個別提供每一位學生學習需求,診斷學生學習困難,提供正確的數學觀念 及解題過程,讓學生適性補救練習,經系統的統計分析提供學生的學習結果,讓 老師有效掌握學生個別的學習狀況,同時學生也能夠了解學習不足的地方,本研 究運用「線上適性反覆練習式補救學習」平台,提供學生、老師、家長所需的幫 助。

因此運用一套具診斷機制,並配合診斷結果,給予適性補救練習的線上學 習平台應對目前台灣國中階段的補救教學有所助益。本研究運用「線上適性反覆 練習式補救學習」平台,此一平台以 Alessi & Trollip (2001) 所提出的 Item Selection and Queuing Procedures 作為適性反覆練習式補救學習的發展理論基礎,改善目前 國內國中階段線上課後輔助學習大多限於教材呈現與測驗,但缺乏適性機制的缺 陷。再者,因一般了解國中學生最不受歡迎的科目以數學佔第一位(何琦瑜,2012),

故本研究將以「國中數學」為測試科目,以國中數學課程中部份重要單元,進行 實驗研究探討學習成效以具體數據證明本系統之可用性。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