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認知風格

一、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理論源自於 1942 年 Witkin 與同事共同提出,人對於 視空間知覺的研究,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的分類概念,由視覺線索對空間垂直知 覺的重要性之研究中被提出,Witkin 以自行開發的桿框測驗(Rod-and-Frame Test, RFT)與傾斜屋測驗(Titling-Room Tiling-Chair Test, TRTCT)為測驗工具,然後去觀 察受測者在測驗中,是如何去分析每一個線索,隨後根據線索去產生反應之傾 向,透過測驗工具可以看出個體在知覺方面是否受到周圍場地影響關係,場地獨 立(Field-independence)者是能夠以自己的感覺來調整齊之覺得正確性,由週邊的複 雜場地中辨識出主客體的關係,反之場地依賴(Field-dependence)者,知覺受到周 邊環境影響,無法在複雜的情境中分辨主客體關係。許多研究者認為,認知風格 是一種會影響個體蒐集、分析、評鑑與詮釋資訊的人格特質(Harrison &

Rainer,1992),不同認知風格之學生與數位環境互動的方式亦具有差異,也因此 影響其學習效益(Chen, 2003; Chen & Macredie, 2004; Wang, 2007)。Witkin 在 1962 年進一步提出「心理分化模式」從四個層面來詮釋「心理分化」的外在表現。

(1)第一層面是清晰的認知功能(Articulated cognitivefunction),指個體能在認 知領域中出現分化的特性,場地獨立者,能以清晰和結構性的經驗將整個情境組 織化、並經驗情境中的各部份是獨立的;反之場地依賴者,則會將情境中的各部 分視為是一個整體,在缺乏組織結構的情境下,所經驗的刺激是散漫而籠統,相 對比較沒有組織。

(2)第二層面是清晰的身體概念(Articulated body concept),場地獨立者可以知 覺到自己的身體與外在場地是分離的,能夠經驗到自己的身體有明確的範圍與限 制,雖然存在自己身體的部分是個別的,但是彼此相關並成為一個明確的結構;

反觀場地依賴者則不具有清晰的身體概念。

45

(3)第三個層面是分離主體的感覺(Sense of separate indentity),場地獨立者可 以確認並表達屬於自己的各種需要、情感與屬性,並能與別人劃分得很清楚,藉 助自己內在的特性與標準(內在參考體),同時也不需要太多人的指引與協助,

仍有可能表現出認知的功能,也就是在面臨外來的衝突時,個體也能夠維持自己 的觀點。而場地依賴者認定感較不分化,傾向依賴外界訊息來形成其態度、感情 與自我價值。

(4)第四個層面是結構化的控制與特殊的防衛(Structured controls and specialized defenses)由於心理分化的結果,場地獨立者傾向用特殊化的防衛方式,例如:

合理化、孤立、投射等;場地依賴者的防衛方式通常傾向壓抑或否認。

圖 2-4 Witkin 的心理分化模式

清晰的認知功能

心理分化

清晰的身體概念

分離主體的感覺

特殊化的防衛與特殊化的控制

46 二、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的特性

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在心理分化上有所差異,Witkin採用「心理分化」的觀 點來區分認知風格,場地獨立性不像是智力測驗一般,以分數的高低來區分個人 智能上的優劣,產生聰明與愚笨的印象。場地獨立性並沒有所謂的優劣好壞之分,

只是用來描述個體認知表現上的差異。心理學家研究認知風格的目的是想要瞭解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除了智力、性別等個別差異外,在讀書習慣上有什麼不同的 特徵,藉由瞭解學生的認知風格,以提供學生一個更適合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

(張春興,1995)。過去許多研究也的確發現學生的認知風格與其學習表現之間 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蘇漢斌、蘇聖雄、莊宗嚴,2012;林沛穎,2005;楊凱悌、

王子華、邱美虹,2011),學習者對於同一種學習課程會存在不同的學習偏好及 對應出不同的學習策略,也導致學習成效會出現差異,同時這也顯示了不同的學 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差異性(Lee, Cheng, Rai & Depickere, 2005)。在網路的學習情 境下,Saeed, Yang, 與 Sinnappan(2009)以行動研究探討新的網路工具,結果發 現,學生的學習風格與科技偏好確實有顯著的重要關係,而且影響學業的表現。

在數位學習環境中,認知風格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益的因素之一(Chen,Magoulas, &

Dimakopoulos, 2005),場地獨立性是指週遭的環境對不同個體的知覺產生不同程 度的影響,有些人不易受環境資訊的影響,以清晰的方式經驗事物,行為上比較 理性或冷漠,偏好喜歡獨立作業,行事工作導向有主見; 自主精神強; 善於獨處;

對抽象的理論感興趣;而有些人則容易受環境影響,行為偏好喜歡以籠統的方式 知覺外在事物,對周圍的人依賴性較強,社交場合中更多地注意別人的反應,並 努力使自己與社會環境協調,擅長於人際互動,個性友善,樂於助人;前者則具 有場地獨立性,後者則具場地依賴性。認知風格在認知活動、社會行為、人格特 質、情緒表現與學習動機向度上的差異整理如下:

1.與智力的關係方面:Witkin(1977)的研究發現,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在智力與 記憶力上並無顯著的差異存在,顯示場地獨立者與場地依賴者在智力上表現無別,

47

只是在認知的型態上偏好有所不同,張氏心理辭典中定義認知風格為個體在認知 活動中所表現在性格上的差異,此種差異與個體的智力未必有必然關係,多半是 自幼學到的一些習慣性的知識組織、知覺分類以及應付問題情境的思考方式(張 春興,1991)。

2.在認知活動上的差異:場地獨立者與場地依賴者在受到周圍場地支配時,對場 地內的「部分刺激」知覺方式不同。場地獨立者能夠克服學習情境中的隱藏線索 或內容,會以清晰和結構性經驗來組織情境;在結構化的情境時,則能擺脫周圍 場地的影響,採用「分明的」知覺方式將部分刺激自周圍場地中分離出來,經驗 到情境中各部分是獨立的。反之,場地依賴者會以「籠統的」知覺方式,處理無 結構情況,無法將場地中的部分圖形加以區分出來,而將整個場地知覺為一個組 織完整的結構;在結構情境中,則容易將情境中各部分視為一體( Messick &

Damarin, 1964;Witkin & Goodenough, 1986;吳裕益,1987)。

3.在社會行為方面: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者在以感覺、需求為核心的「我」與外 界為對象的「非我」的分化程度不同。場地依賴者傾向於依賴外界參考架構,認 知功能比較無法自主獨立,「我-非我的分化程度」有限,在「我」與「非我」

之間仍有許多關連,因此這一種關連產生了人際交往的社會行為導向。反之,場 地獨立者因為參考架構以自我內在為主,認知功能較為獨立,通常比較不受到外 界訊息的約束而產生認知的重建,在「我-非我的分化程度」較大,在社會行為 上比較傾向於非人際交往的取向。

4.在人格特質上的差異:場地獨立者在認知活動和價值判斷上,都是以自己內在 指標為依據,因而很清楚自己的情感和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在個性上,表現較 主動與獨立(劉美慧,1992)。場地依賴者在進行訊息處理時,需要外界提供 參加依據,而在進行價值判斷時,也依賴權威,所以在自我認定上,也需要借 有外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因而在個性上,表現較為被動與順從(楊如馨,

2001)。

48

5.在情緒表現上:場地獨立者比較不容易衝動,能夠調節失控的情緒,和行為,

但是場地依賴者則比較容易激動、衝動,比較無法控制與調節情緒的表現。

6.在學習動機上:場地獨立者比較重視內在動機、自主學習的機會高、傾向於自 我設定目標、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場地依賴者則需要靠外在動機增強其學習 行為,而外在動機有可能是同儕團體或是權威人士,因此場地依賴者容易受到外 在增強所影響。

雖然不同場地獨立性的學習者在認知活動、社會行為、人格特質、情緒表現 與學習動機上都有差異,但是這並沒有所謂的好壞,只是依照自己的特性瞭解自 己在與環境、情境互動的方式。認知風格指個人在面對問題情境時,經由其知覺、

記憶、思維等內在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所表現的習慣性特徵(張春興,1996)。

認知風格乃是個人典型的知覺、思考、記憶、邏輯判斷及問題解決的一致性行為 模式,此行為模式與智力高低無關,是一種個人表現在認知歷程的人格特質,對 訊息知覺的方式也有所差異。在吵雜的火車站裡看書,場地獨立者可以輕易的專 注在書本上,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反之,場地依賴者則容易受環境周圍吵雜聲 音影響,而無法專注閱讀(Brown, 2000)。在同一特定的學習環境下,不同的認 知風格學習者其學習成效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可以充分掌握學習者的認知 風格,並能進一步分析學習者的特質,為不同認知風格學習者選擇適當的教學方 式,將得以減少學習成效之差距。教師只有不能把學生對號入座, 進行明顯的分 類。只有時刻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隨時隨地的變化, 遵循客觀規律,才能真正給 予學生適時、適量、適度的教學指導, 才能切實收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彭飛,

2003)。要帶好每位學生需要因材施教、個別化教學、精熟化學習的原則下,發 展適性的補救教學,提供每一位學生最適性的學習教育,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

可作為學生有效學習策略的參考之一(陳金木,2009)。了解教育學領域學生的 學習風格,以做為教師推展適性教學的參考,提升學習效能,分析及了解學生學 習風格分佈與檢驗其差異性之後,進一步探討教師在實施教學,面對不同學習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