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一、補救教學

補救教學是一種權宜的教學形態,旨在對中低成就學生,依其個別需求,施 予適當的課業輔導,並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以彌補正規教學之不足。老師發現 學生有學習困難之後,診斷出問題所在,針對問題設計一連串適切合宜的教學活 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達成該階段的學習目標。補救教學是一種「評量─

教學─再評量」的循環歷程。就理想上而言,期望補救教學實施一段時期後,學 生能跟得上原班級的教學進度。透過診斷的觀察、測驗、晤談,我們可以對學生 的先備知識及迷思概念有所瞭解,然後再決定補救教學的方向,這樣的診斷-教 學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直到學生能達到學習目標。補救教學是教師在面對整 班的學生時,在教學時無法同時兼顧及配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知識及學習進度,

因此要確認學生的學習未達預設的教學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另外再針對這些學 生採取其他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及課程內容,讓這些學生的學習能正常的跟上其他 學生的平均水準。

二、適性反覆練習

「適性」教學,指「適合個別特性」的教學,適合學習者特性與個別差異的 教學方法、策略及實施;依學習者的程度差異與學習狀況安排後續教學內涵,以 促使學生有效學習,並幫助學生致其良知各依其才性之不同,各發揮其所長,人 人適其性發展。適性教學通常會採取兩種策略:調適與相配。所謂調適是指教學 必須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至於相配則是指教學應配合學生的支持系統,更具體 歸納出適性化教學策略。反覆練習的依據是行為主義理論,早在1980年代,學者 就發現反覆的練習可以強化技能的保留,他們認為反覆練習的效果歸因於人類訊 息處理過程中的局部處理以及工作記憶體使用的重組,同時也會降低工作記憶體 的認知負荷。近年有關反覆練習的研究則偏重於認知層面的探討,認為練習可以

7

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當某一個學習任務已經可以不經思索就處理的時候,注意 力就會開始分散到下一個任務上,這樣就可以循序漸進的學習,並且可以對於自 我診斷錯誤及修正。

三、認知風格

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在心理分化上有所差異,Witkin 採用「心理分化」的觀 點來區分認知風格,場地獨立(Field-independence)者是能夠以自己的感覺來調整知 覺 的 正 確 性 , 由 周 邊 的 複 雜 場 地 中 辨 識 出 主 客 體 的 關 係 ; 反 之 場 地 依 賴 (Field-dependence)者,知覺受到周邊環境影響,無法在複雜的情境中分辨主客體 關係。場地獨立性是對週遭的環境對不同個體的知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 人不易受環境資訊的影響,以清晰的方式經驗事物;而有些人則容易受環境影響,

行為偏好喜歡以籠統的方式知覺外在事物,對周圍的人依賴性較強。前者則具有 場地獨立性,後者則具場地依賴性。團體藏圖測驗是由國內由吳裕益(1987)修 訂,從比較複雜的圖裡,找出五個簡單圖形中的某一個,本測驗共分為三個部分,

每一部分各 10 題,測驗時間為 27 分鐘,該測驗採用二元計分法(各題只有對或 錯兩種情況,答對得一分,答錯得零分),P 是各題通過(答對)之比率,可用 來代表各題之難度,題目越容易,則通過率越高。D 是各題高分組及低分組答對 率之差,即 D=PH-PL,可代表題目之鑑別力,PH 及 PL 分別是高分組(測驗總 分最高之 27﹪受試)及低分組(測驗總分最低之 27﹪受試)之答對率。

8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