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節根據前述之文獻探討,並搭配研究動機與目的設計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與假設;本研究一方面探究兩岸大學生之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是否有明顯的 差異,一方面探討性別、年級、工讀經驗是否會對兩岸大學生的是否存在差異。

最後更進一步探討兩岸大學生的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的關係。因此,本研究 以「大學生身分別」與「大學生個人背景」做為背景變項,大學生的「生活適應」

為自變項,「生涯自我效能」做為依變項,本研究基本架構如圖 3-1。

A

C D

B

一、研究架構說明

研究架構圖(圖 3-1)由圖 3-1 包括自變項與依變項三個部分。自變項為大 學生的背景變項,而依變項包含了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生活適應包含:目 標適應、學業適應、情緒適應、社會適應等四個層面;生涯自我效能包含:自我 評價、選擇目標、蒐集資料、作出計畫、解決問題等五個層面。要探討的項目有:

A: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生活適應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B: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C:探討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情形。

背景變項 大學生身分別 1. 臺灣大學生 2. 大陸大學生

大學生個人背景 1. 性別

2. 年級 3. 工讀經驗

依變項 生涯自我效能 1. 自我評價 2. 選擇目標 3. 蒐集資料 4. 做出計畫 5. 解決問題 自變項 生活適應 1. 目標適應 2. 學業適應 3. 情緒適應 4. 社會適應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變項說明

本研究架構所涉及之主要變項,以下進行分點說明:

(一) 背景變項

1. 性別:為男生、女生兩個選項。

2. 年級: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個選項

3. 工讀經驗:為無工作經驗、3 個月以下的工作經驗、3 個月至 6 個月的工作 經驗、6 個月至 1 年的工作經驗、1 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五個選項。

(二) 生活適應變項

本研究使用楊正誠(2003)參考李坤崇等人(1986)、Baker 與 Siryk(1984)

所編製的大學適應量表(Adjustment-to-College Scale)編製之「大學生活量表」,

此量表之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162,顯示內部一致性極佳。此量表分成四 個層面:第一層面為目標適應,題數為 13 題;第二層面為學業適應,題數為 28 題;第三層面為情緒適應,題數為 20 題;第四層面為社會適應,題數為 15 題,

共擬定 76 題。受測對象在各層面得分越高,表示在該層面的適應越好;總分越 高,代表整體適應越好,反之則適應越差。

(三) 生涯自我效能變項

本研究參考黃惠香(2008)所編製之「青少年生涯自我效能量表」預試問卷 經修改後為施測工具,經研究者整理歸納、篩選與潤飾後,發展出生涯自我效能 效能量表。生涯自我效能量表分成五個層面,第一層面為自我評價,題數為 10 題;第二層面為蒐集資料,題數為 9 題;第三層面為選擇目標,題數為 9 題;第 四層面為做出計畫,題數為 11 題;第五層面為解決問題,題數為 11 題,共擬定 50 題。受測對象在各層面得分越高,表示在該層面的生涯自我效能越好;總分 越高,代表整體生涯自我效能越好,反之則生涯自我效能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