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大致可分為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工作壓力變項及教師休閒行為變項 三部份,其中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教師人口特質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與 最小子女年齡),教師專業背景變項(包含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及擔任職務)和學校 環境變項(包含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校歷史)。教師工作壓力包含人際關係、班 級經營、行政支持、工作負擔、專業成長等五個向度;教師休閒行為包括遊憩型、

運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務型、技藝/嗜好型等六種類型。

因此,根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以及文獻探討,研擬出本研究之 架構,如圖 3-1 所示。其中 A、B 線是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休 閒行為的差異性,而 C 線則在瞭解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休閒行為的相關性。

貳、研究假設

依據上述研究架構,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假設一、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的感受超過量表平均數。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1: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2: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3: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4:不同最小子女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5: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6: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7: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8:不同學校區域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9: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2-10:不同學校歷史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的參與超過量表平均數。

假設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1: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2: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3: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4:不同最小子女年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面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5: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6: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7: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8:不同學校區域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9: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面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 4-10:不同學校歷史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五、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向度上與教師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向 度上有顯著相關。

参、研究主要變項

本研究架構所涉及的主要變項,分述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的個人背景變項分為三部份,分別為教師人口特質變項、教師專業背 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分述如下:

(一)教師人口特質變項部份

1.性別:分「男」、「女」兩組。

2.年齡:分為「30 歲以下」、「31-40 歲」、「41-50 歲」、「51 歲以上」、「61 歲以上」等五組。

3.婚姻狀況:「單身」、「已婚」、「其他(離婚、喪偶、分居、同居等)」

等三組。

4.最小子女年齡:「0-2歲」、「3-6歲」、「7-12歲」、「13-18歲」、「19 歲以上」、「無」等六組。

(二)教師專業背景變項部份

1.服務年資:分為「5年以下」、「6-10 年」、「11-15 年」、「16-

20 年」、「21年以上」等五組。

2.教育程度:分為「師範專科學校」、「一般大學及師資班」、「師範大 學、師範學院」、「研究所或四十學分班」等四組。

3.擔任職務:分為「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級任教師」和「科 任教師」等四組。

(三)學校環境變項部份

1.學校地區:分為「城市(縣轄市以上)」、「鄉鎮地區」和「偏遠地區」

等三組。

2.學校規模:分為「12 班以下」、「13-48 班」、「24-48 班」、「49 班 以上」等四組。

3.學校歷史:分為「10年以下」、「11-20年」、「21年以上」等三組。

二、教師工作壓力

綜合歸納文獻探討的結論,本研究將教師工作壓力分為五個向度,包含:

(一)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藉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的 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係,對教師而言,在工作 上與同事互動,若彼此間關係不佳,會帶來相當大的壓力,特別是社交需求 強烈的教師更是如此。

(二)班級經營:指教師在經營班級時,循序漸進先培養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接著 是老師與班級的關係,最後為老師與學校跟家長的關係。期望教師以本身專 業之價值觀及處事能力建立明確的教育目標、理想、政策,能符應學生、家 長、社會之各種期望,以「教學輔導」、「親師共識」為衡量的指標。

(三)行政支持:指學校行政單位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對行政服務(含教學 支援、學校硬體的改善與供給及學校行政單位間,彼此有共同理念,以利教 師能獲得明確的協助等)之整體優劣程度的主觀感受。

(四)工作負擔:指國小教師對執行校內各項工作時所感受到的壓力,包「工作負 荷」、「任務要求」二個衡量性指標。

(五)專業成長:指教師在教學上所進行的研究發展及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包括 了學校本位進修計畫、教師行動研究分享、教師教學檔案建置、教學研討新 知吸取、教師專業能力培訓等)及其對生涯發展規劃模糊不清時所形成的壓 力。身為教育工作者為迎接全球化和知識型社會的來臨,實在需要擁有最新 的教育知識和思維,以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為學生拓展最大的學習空間。

三、教師休閒行為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有關教師休閒行為之研究將影響教師休閒行為因素,分為 六種類型:

(一)遊憩型

指能隨時隨地的體驗,讓人能「自由」、「放鬆」、「充滿娛樂」並獲

「直接滿足」的活動。如:旅遊或度假、郊遊、露營、烤肉、野餐、開車兜 風、看電視、聽音樂、收聽廣播、看電影、上網、玩電腦遊戲、唱歌 KTV、

逛街購物、聽演唱會、飼養寵物、休息小睡、吃零食、靜坐沉思、泡茶聊天、

散步、騎單車閒逛等。

(二)運動型

指能鍛鍊身體、培養技能的活動。如:游泳及水上運動、跳舞、瑜珈、

球類運動、健塑身運動、慢跑快走、登山/健行等。

(三)知識型

指具有增加知識、生活實用價值的活動。如:從事進修及研究、看書、

讀書會、看電視新聞、剪報、研習活動、參觀展覽、逛書店、閱讀報章雜誌、

聽演講、學習外語、電腦、買書等。

(四)家庭活動型

指提昇家人間彼此的情感,增進互動。如:烹飪、回家看長輩、佈置家 裡、家族聚會、陪小孩玩耍、親子活動等。

(五)社交服務型

指與朋友共同進行,能增進人際關係或學習社交禮儀的活動。如:朋友 聚會、吃喝聊天、探訪親友、打電話、MSN、旅行、社交活動、社會服務、

宗教服務、社團服務等。

(六)技藝/嗜好型

指能怡情養性,除能陶冶性情外,亦能增進個人知識及技能。如:種花、

插花、園藝、繪畫、下棋、書法、寫作、攝影、雕刻、捏陶、手工藝品的製 作、收集郵票、錢物、古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