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 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 之相關研究"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松茂 先生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 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張禕芸 撰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七 年 八 月

(2)
(3)
(4)

謝 誌

「感恩、感謝、感動」是自己論文寫作過程中心情感受的最佳寫照,回首這 一路,得到許多人的協助與鼓勵,點滴在心頭,僅以此文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首先,要「感恩」侯松茂老師及魏俊華老師這兩位恩師,他們對我在台東 生活的關心與照顧,讓我備感溫馨;在論文寫作的協助與指正,讓我獲益良多。

另外,口試委員林鎮坤老師針對論文所提出的精闢見解,讓我能做更進一步的修 正,以補足自己論文不足之處。

接著,要「感謝」自己所任教學校校長戴振浩先生的費心指導,讓我的論文 問卷得以成型;姜禮琪主任、鄒惠生學長及王曉玫老師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所提供 的資料與建議,使我受用無窮;劉文忠主任、謝正瑜主任、廖愛仁學長、柯雅薰 老師、張瑄宜老師、謝美玲老師、黎紅玲老師、陳穎蓁老師、梁萬億老師,熱心 協助我發放、回收問卷,讓我順利獲得有效的數據來進行分析。還有每位同事的 關心與體諒,自己才能在教學繁忙之餘,順利完成論文,身為文化這個大家庭中 的一份子,是我最大的榮幸。

此外,最深的「感動」來自於大學好友們─淑雯、上育、珮倫、啟芳、伊鈴、

雪利、盈丹、淑如、尚賢……等,從一開始考上的喜悅、新生報到、研究所課程 的學習至最難熬的論文寫作過程,他們陪我一起走過,因為有他們的精神支持,

甚或實質協助,我才能順利完成學業。研究所同學王淑俐老師、陳曉慧老師在自 己論文繁忙之餘,亦撥空幫我處理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特別感謝。挂一漏萬,可 能尚有一些未提及的朋友們,在此均一併致謝。

最後,集最深「感恩、感謝、感動」給我最親愛的家人─大姨、爸爸、媽媽、

珮婕、小純妹、小璇妹及三位可愛的小侄子,因為有他們的陪伴、包容與支持,

今天的我才能有這一點小小成果。

張禕芸 謹誌於東大社教 民國 九十七 年 八 月

(5)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 之相關研究

張禕芸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現況及 相關性,並比較在不同背景變項下之差異性。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隨機取樣方式來選取樣本,對象為 桃園縣國小教師,共發出 83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 765 份。研究 調查工具為「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調查問卷」,

包含「個人基本資料」 、 「教師工作壓力」 、 「教師休閒行為」三部份,

所得資料處理,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法、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方法來進行研究,討論結 果歸納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的感受屬中等偏低程度。以「工作負 擔」感受稍強些,而在「人際關係」 、 「班級經營」 、 「行政支持」 、

「專業成長」向度上,感受程度差不多。

二、桃園縣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因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擔任職務、學校區域、學校規模、學校歷史顯著影響國小教師的 工作壓力感受。

三、桃園縣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的參與屬中等偏高程度。以「遊憩型」

參與最多, 「技藝/嗜好型」相較其他向度參與最少,其他向度參 與程度由多至少排列為「家庭活動型」 、 「求知型」 、 「運動型」 、 「社 交服務型」 ;而在「求知型」及「技藝/嗜好型」向度上,教師在 暑假期間,其參與人數比例皆有提高。

四、桃園縣國小教師因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最小子女年齡、

服務年資、教育程度、學校區域、學校規模、學校歷史顯著影響 國小教師的休閒行為參與。

五、桃園縣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有顯著負相關。

關鍵詞:工作壓力、休閒行為

(6)

Relevant Study on the Work Pressure and Leisur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Chang Yi Yun

Master Program of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ion the status quo and relevancy between work pressure and leisur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and it shoul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under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is study would emplo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o select samples, an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As a whole, 83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are sent out, with 765 valid copies retrieved. The research tools of the study will be “Questionnaire on Work Pressure and Leisur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which includes three respectively parts “basic information of individual.”

“work pressure of teacher,” and “leisure behavior of teacher,” and information derived is processed with relevant analysis as distribution table of frequency,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single-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 Pearson product-moment for study.

And the results of discussion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work pressu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as sensed is considered to be of medium low. As for “working load,” it is mildly stronger; however, in term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lass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extent of feelings sensed are relatively the same.

(7)

2. The work pressu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would, according to thei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position taken, area of the school,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history, release diverse work pressure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s sensed.

3. The participation of leisur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is considered to be of medium high;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mode” is reckoned the most, while the participation of “skill/hobby mode” is reckoned the least in comparison to other aspects of participation. As for other aspects of participation, they are ranked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 as “family activity mode,” “knowledge-pursuit mode,” “sport mode,” and “social service mode.” For facets of “knowledge-pursuit mode” and

“skill/hobby mod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enhanced ratio of participation among teachers during summer holidays.

4. As of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age of the youngest child, seniority of service, educational level, area of the school, school scale, and school histor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they will largely affect the leisure behavior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5. Negative relevance is found between work pressure and leisure behavior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Keywords: work pressure, leisure behavior

(8)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5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0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0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09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09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教師休閒行為之意涵與理論---31

第四節 教師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41

第五節 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56

第三節 研究方法---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59

第五節 研究步驟---6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70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2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72

第二節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現況分析---7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之差異分析--8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上之差異分析-100 第五節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情形---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6

第一節 結論---126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書目--- 133

一、中文部份---133

二、西文部份---140

附錄 ---143

附 錄一: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用)---143

附 錄二: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調查問卷 (預試)---156

附 錄三: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調查問卷 (正式)---160

附 錄四:桃園縣九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班級數一覽表---164

附 錄五:桃園縣九十六學年度國民小學班級數分層一覽表-166

(10)

表 次

表 2-1 國內學者對壓力之定義 --- 11

表 2-2 國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 --- 12

表 2-3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 13

表 2-4 國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 13

表 2-5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 --- 15

表 2-6 國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 --- 16

表 2-7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次數統計表 --- 17

表 2-8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比較分析 --- 21

表 2-9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2

表 2-10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3

表 2-11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4

表 2-12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5

表 2-13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6

表 2-14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7

表 2-15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所在學校區域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8

表 2-16 國內學者對於教師所在學校規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 29

表 2-17 西方學者的休閒觀點 --- 32

表 2-18 國內外學者對於休閒活動分類 --- 37

表 2-19 國內學者對於教師性別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1

表 2-20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年齡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2

表 2-21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婚姻狀況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3

(11)

表 2-22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最小子女年齡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4

表 2-23 國內學者對於教師服務年資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5

表 2-24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教育程度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5

表 2-25 國內學者對於教師擔任職務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6

表 2-26 國內學者對於學校區域與休閒行為之研究 --- 47

表 3-1 問卷發送原則 --- 57

表 3-2 預試問卷抽取學校與教師人數統計表 --- 57

表 3-3 正式問卷抽取學校與教師人數統計表 --- 58

表 3-4 建置專家效度專家學者名單 --- 60

表 3-5 本研究工具編製參考之問卷 --- 61

表 3-6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問卷各題之依據與來源 --- 61

表 3-7 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行為問卷各題之依據與來源 --- 63

表 3-8 教師工作壓力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65

表 3-9 教師工作壓力各向度主成份分析摘要表 --- 66

表 3-10 教師工作壓力各向度信度分析摘要表 --- 68

表 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 --- 72

表 4-2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各向度及整體現況分析結果--76

表 4-3

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行為」之各向度及整體現況分析結果--77

表 4-4 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行為參與情況之細類分析表--- 78

表 4-5 桃園縣國小教師休閒行為參與時段之現況分析表--- 79

表 4-6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82

表 4-7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83

(12)

表 4-8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84

表 4-9

不同最小子女年齡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 85

表 4-10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86

表 4-11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87

表 4-12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88

表 4-13

不同學校區域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90

表 4-14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91

表 4-15

不同學校歷史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93

表 4-16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之差異考驗結果綜合摘要表--95

表 4-17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100

表 4-18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101

表 4-19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03

表 4-20

不同最小子女年齡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 104

表 4-21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06

表 4-22

不同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08

表 4-23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10

表 4-24

不同學校區域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12

表 4-25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14

表 4-26

不同學校歷史的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各向度及整體上之差異情形 115

表 4-27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休閒行為上之差異考驗結果綜合摘要表 117

表 4-28

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122

(13)

圖 次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工作壓力模式 --- 18

圖 2-2

Tellenback、Btenner 與 Lofgren (1983)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19

圖 2-3 Greenberg 的工作壓力模式 --- 20

圖 2-4 休閒、休閒活動、休閒運動關係圖 --- 33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69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主題,說明本研究的動機、目的及問題做一整體性的描述,全 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第四節為重要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高保障、低淘汰、多假日、少責任」的教師會有壓力嗎?他們到底憂慮哪 些事(徐萍、黃君瑜,2004)?在學術風氣盛行的交通大學,於 2002 年春節期間 傳出有三位老師,因拼命工作導致長期精神緊繃,而忽略身體疲倦的警訊,致使 英年早逝,消息一傳出來讓各界惋惜不已。

教育革新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人」,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執行者,減輕 教師在其工作環境所產生身、心的不舒服感,是影響教學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自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小學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教師為了學習新課程 除須瞭解課程領域外,還需利用比平時更多的時間蒐集資料和準備課程,有時假 日更要參與相關課程的研習,比以前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在工作上。教師為 吸引學生認真上課,以活潑的互動教學法替代傳統口述授課法;在有限的資源 下,除了落實適性化與個別化的教學方式,還需自編教材、多元評量、不定期接 受縣政府教育局的督導與考核 (黃義良,民 90) ;另外,為了充實專業知能,

利用假日或寒暑假參加研習、進修,甚至選修第二專長的老師比比皆是,面對此 教育政策的轉變,加諸在教師身上的壓力更形增加。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國民所得的增加,近年來休閒益發成為社會的一個重 要面向,為了取得工作與休閒之間的平衡,自民國 1998 年元月開始,公家機關 和各級學校率先開始實施週休二日的制度,隨著休閒時間的增多,為了提升生活 的品質,多數教師開始尋求壓力的釋放 (李勝彰,2003) 。鄧建中 (2002) 提到:

「休閒已成為生命中的一種重要元素,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無論在學校、工作 場所、家庭或社區,休閒都扮演著平衡槓桿的支點。」許多教師在面對多元化的

(15)

教育改革,為了減輕職業方面所帶來的壓力,也逐漸重視生活品質、尋求休閒活 動管道。

各界常以經師、人師來期許老師,面對多元的壓力來源與社會文化的壓制,

教師難免受到多元複雜的精神、身體壓力所衝擊。就如心理學家 Hans Selye 的 名言:「壓力是生命的調味料,沒有壓力就死亡。Stress is the spice of life;

the absence is dead.」及師大教授張春興亦云:「生活品質的具體表現,就是 既懂得怎樣工作,也懂得休閒娛樂」(引自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 , 2005)。因此,久而久之的情緒壓力承載,確實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若教師 能有正面且積極的休閒行為,定能紓解工作方面所產生的壓力,且對提升教師生 活素質是有所助益的。

不論在世界各國或是台灣,教師的工作總是勞心又勞力,並且容易帶來高度 的工作壓力。然而,壓力並不見得是負向的,並不是無法處理與面對的,如何協 助教師正向地面對壓力,並且獲得教學工作上的成就與樂趣,才是問題的關鍵。

而透過鼓勵教師多參與休閒活動,既能把週休二日的時間與終身學習的理念相結 合,又能更加發揮休閒活動的效能,使之能享受到情緒紓解的愉快、增進體能、

智能、人際,乃至於獲得工作上的成就與滿足,以期自我的實現及家庭和諧與社 會發展,故透過良好休閒行為來紓解壓力,實屬重要。

貳、研究動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語道破了教師的職責,也蘊含了教師 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然而,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美德,在社會變遷快速的 腳步下,使許多教育工作者大聲感嘆「教師難為」,可見不少教師面臨著適應上 的嚴重問題。

Kyriacou (2001) 認為教師是目前許多工作壓力較高的職業之ㄧ,教師對於 教育工作的成敗具有關鍵的地位 (引自林瑞貞,2005) 。香港“城市智庫"今年 7 月隨機訪問 382 名在職中小學教師,瞭解其工作壓力程度及壓力來源。結果發 現,比起 2002 年的相關調查,表示“壓力大"的受訪教師,上升了一成,佔被 訪總人數超過八成。調查顯示,近一成五受訪老師稱工作壓力令他們受“嚴重之 精神或情緒困擾",半數受訪老師因工作壓力而出現頭痛、失眠徵狀。令人關注

(16)

的是,半數受訪老師形容教師工作“吃力不討好",三成一受訪者大嘆教師工作

“得不到尊重"比覺得“備受尊重"的高出 3 個百分點 (新華網 2006 年 08 月 28 日)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的資料指出,從 1993 年至 2001 年間的退休教師中,有一半以上是因無法承受工作壓力而提早退休 (引自張炳煌,2006) 。上述情形暴露教師因為無法良好處理工作壓力的問題,

而危害到教師的身心健康,並且影響到教師對於工作的投入與表現。

教 師 這 一 職 業 常 與 人 接 觸,需 投 入 很 大 的 心 力 和 情 感,但 其 成 就 感 並 無 法 獲 得 即 時 的 回 饋,故 容 易 產 生 工 作 壓 力。台 灣 地 區 對 與 工 作 壓 力 相 關 的 研 究 (王 念 麒,2001;江 欣 霓,2002;吳俐錦 2006;林 瑞 貞,2005;

張 麗 琪,2000;黃 義 良,1999;蔡 琇 韶,2003) 有 著 相 同 的 發 現 --教 師 很 容 易 遭 受 工 作 壓 力。顯 而 易 見,教 師 這 一 職 業 所 需 承 受 的 壓 力 頗 大 事 實 是 肯 定 的 。

楊煥烘 (2002) 提到,為人類提供休閒與娛樂機會,將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Godbey (1994) 亦言,娛樂休閒活動對於個人幸福的重要性正在提昇 (引自吳珩 潔,2002)。而生活素質的提昇及生命品質的提高,有賴於休閒生活的規劃與進 行,為了要使休閒生活能發揮其功效,關於休閒活動的選擇與安排,應把握以下 幾個原則:一、瞭解自己的喜好;二、選擇與自己的工作互補型;三、分析自己 的經濟型態;四、建立自己的休閒網;五、將時間安排與分配做周詳適當的思慮 與計畫 (王冉卉,2001) 。

另外,Stebbins (2001) 創造出隨意的休閒 (casual leisure) 與認真的休 閒( serious leisure) 的說詞,前者的休閒是立即、本質上的報酬、與短暫的 快樂活動,且只要求一點點或不需要特別的訓練就可以享受,如:與朋友聊天、

在躺椅上打盹,在公園閒逛或看電視;後者所說的認真休閒則是能提供人有深度 的滿意與圓滿生活,且是長久的及有一定重要技能、知識或經驗,如科學、藝術、

運動的業餘從事者,沉溺某嗜好的人(收藏家、製作者、思想家、活動參與者) 或志願工作者的活動都是穩定在追求認真的休閒 (引自陳 佳 君 , 2006)。透過 參與認真休閒能發掘個人生活樂趣的中心,能帶給人生存的意義與享受生存的滿 足感。其實人終其一生勞碌,為的也只是求三餐溫飽,若能發展自己本身的興趣 去擁有至少一項認真的休閒,相信會帶給生活更多的色彩與意義。

(17)

「 忙 碌 」 是 一 個 現 代 資 本 主 義 的 錯 誤 信 條 , 人 必 須 奉 獻 給 無 限 延 續 且 加 重 的 工 作;但 有 很 多 人 想 要 減 少 工 作 時 數,能 從 忙 碌 的 工 作 中 獲 得 自 由 (Cross, 2005)。 一 般 來 說 , 人 有 三 分 之 ㄧ 時 間 在 工 作 , 三 分 之 ㄧ 時 間 在 休 息 睡 覺,三 分 之 ㄧ 則 是 休 閒 時 間。如 何 藉 由 適 當 的 休 閒 行 為 來 紓 解 工 作 壓 力,俾 能 使 教 師 在 工 作 壓 力 中 獲 得 解 脫 (Coleman,1993) , 並 有 效 降 低 其 焦 慮、提 高 工 作 效 能。因 此,壓 力 越 大 之 工 作 者,越 需 要 藉 由 較 多 的 休 閒 行 為 來 減 除 壓 力 , 故 要 激發教師多參與適當的休閒活動。

綜合上述,本研究欲以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並嘗試瞭解教師在面臨工作壓力時,他們會藉由何種休閒行為來舒緩身心,並藉 由教師個人背景變項的差異,來探討其與工作壓力、休閒行為之相互關係,歸納 研究結果,做為國小教師降低其工作壓力與學校單位及教育行政機關在從事教師 休閒規劃之參考。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並如 何透過休閒行為來做調適,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一、瞭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的現況。

二、分析國小教師之背景變項在工作壓力上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國小教師之背景變項在休閒行為上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間的相關。

五、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師、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貳、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所提出的問題如下:

一、現今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的情況為何?

二、現今國小教師休閒行為的情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所感受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所參與休閒行為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間的相關為何?

(19)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依「地區」、「對象」、「內容」、「方法」等四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一、研究地區:桃園縣行政區域劃分成北區-桃園市、八德市、大溪鎮、蘆竹鄉、

大園鄉、龜山鄉,南區-中壢市、平鎮市、楊梅鎮、觀音鄉、新屋鄉、龍潭 鄉、復興鄉,共十三個鄉鎮市。依城鄉間的差距,在本研究中分成三區 , 分別為「市區(縣轄市以上)」、「鄉鎮地區」、「偏遠地區」。

二、研究對象:本研究之對象是桃園縣 186 所公立國小主任、組長及教師,但不 包括校長、實習教師、代課教師及特殊班之教師。

三、研究內容:本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所探討的變項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最小子女年齡、服務年資、

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區域、學校規模、學校歷史等十個變項。

(二)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分為人際關係、班級經營、行政支持、工作負擔、專 業成長,共五個向度。

(三)教師休閒行為類型:分成遊憩型、運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 務型、技藝/嗜好型,共六種類型。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以瞭解當前國小教師感受工作 壓力與教師參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探討。問卷內容含三個部份,第一部份 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教師工作壓力問卷;第三部份為教師休閒行為問卷。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在探討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根據相關文獻歸納出學校中五個主要因素 向度來進行分析,因壓力來源廣泛,尚有其他未列入的研究指標,故研究的 周延性有其限制。

(20)

二、本研究基於各種分類法在劃分上皆有其優缺點,為便於研究,將休閒活動類 型以主觀分類法區分為六種類型,但由於休閒類型繁多且有不同的認定標準

,故研究無法概括所有的休閒活動內容。

三、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休閒行為的相關,所考慮的背景 變項、依變項有限,尚有其他影響因素無納入,若能擴及其他變項,研究將 更具深度與廣度。

四、本研究採自編問卷,係由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參考他人相關問卷、訪談數 位國小教師及專家學者編製而成,在有限的題目下,欲全面分析現況自有其 限制。

五、本研究的休閒行為問卷之各類型內容的選擇,指教師近一年內在休閒行為 參與上的頻率及時間量,在填答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因個人生活型態、家庭 需求及社會期許等,影響其填答情況,因此受試者在勾選各類型的參與程度 時,以當時實際狀況填答。

(2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便利研究分析與討論,茲將重要名詞詮釋如下:

壹、國小教師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本研究所指的國小教師是指服務於桃園縣之公立國小的正式教師,包括主 任、組長、教師,但不包括校長、實習教師、代課教師及特殊班之教師。

貳、教師工作壓力 (Teacher'Work Stress)

所謂的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對於自身周遭的工作環境改變或要求,知覺到 具有威脅性、壓迫性,經由個人特質與心理為仲介歷程後,內心所產生消極性與 負面的情感。本研究綜合學者專家對工作壓力來源的分類,以下列五個向度為研 究重點:1.人際關係 2.班級經營 3.行政支持 4.工作負擔 5.專業成長,藉由研究 者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之得分愈高,表示所感受到的壓力 愈大;得分愈低,表示所感受到的壓力愈小。

參、休閒行為 (Leisure Behavior)

休閒行為包括休閒類型與休閒參與,是經由個體評估、選擇、決定,進而實 際執行的過程。由於休閒活動的種類繁多,每個學者的分類方法不盡相同,本研 究綜合學者專家對休閒活動的分類,採主觀分類法將休閒活動分為 1.遊憩型 2.

運動型 3.知識型 4.家庭活動型 5.社交服務型 6.技藝/嗜好型等六種類型,藉由 研究者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休閒行為調查問卷」之得分愈高,表示在休閒行為 方面參與較多;得分愈低,表示在休閒行為方面參與較少。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情形,並以其研 究結果作為日後國小教師紓解工作壓力與增加休閒活動參與之參考。本章的目的 在探討國內外「工作壓力」及「休閒行為」之相關文獻,包括期刊、專書、論文 等,藉由文獻的閱讀與整理歸納出結論以作為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全章共分為 五節,第一節為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 第二節為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為教師休閒行為之意涵與理論;第四節為教師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第 五節為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

壹、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

一、壓力之定義

「壓力」(stress)一辭來自拉丁文的 stringere,意指辛苦艱困。早期「壓 力」一詞常使用於物理或工程學方面,而後來漸使用於個體方面,指外力對個體 所產生的影響,心理學家漢斯.西耶(Hans Selye) 首先使用「壓力」一辭來形容 潛在的傷害力量。他同時還用「緊張狀態」 (state of stress) 來形容身體為 應付強大壓力的情境而做出的改變。

Cartwright 與 Cooper (1997) 指出現在由於社會的變遷與進步,漸重視心 理問題,對壓力的詮釋與研究於是趨於多元 (引自張麗琪,2000) 。就心理學家 的觀點言,通常都會從三個層面來界定壓力:1.視壓力為刺激事件(來源)2.視壓 力為反應狀態(作用)3.視壓力為從刺激到反應的歷程。

詳言之,心理學將壓力分三層面加以解釋:

(一)將壓力視為刺激事件:從刺激事件的觀點,壓力是指一種會令人再適應以致 引起某些反應的刺激事件。Morris (1990) 認為,「壓力是指會引起緊張或 威脅,並且個人必須去改變或調適的環 境事件。」從這個定義得知,並非 所有的刺激或環境事件都是壓力,只有那些會引起不愉快經驗,且須令人去 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的刺激或環境事件,才可稱為是壓力。

(23)

(二)將壓力視為反應狀態:從反應狀態的觀點,壓力是指因某些令人須再適應以 獲得個人之平衡狀態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張春興 (1992) 指出:「壓力 是指個體生理與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此緊張狀態使人在 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易言之,壓力反應包括心理反應,

例如:緊張、焦慮、害怕、憂慮、不安;生理反應,有心跳加快、血壓上 升、頭冒冷汗、口乾舌燥、手腳發抖等。

(三)將壓力視為從刺激到反應的歷程:從歷程的觀點,壓力是指評估事件、衡鑑 潛在反應,及對事件反應的歷程。同樣的情境、事件對某些人而言為壓力 源、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稀鬆平常;而相同的壓力源,有些人表現明顯強 烈的反應有些人雖激起淡淡漣漪,反應卻是平平。

近些年來心理學家在對壓力下定義時,都會強調它是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 係、溝通與交互作用 (Launier 與 Lazarus,1978;Ogden,1996;Taylor,1986) 。 最近又有學者 (Sarafino,2002) 更進一步指出,壓力是一種涵蓋壓力源

(stressors) 與緊張 (strains) 的歷程;此種歷程意味著,人與環境之間彼此 相互影響下,會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與適應 (引自周文欽、孫敏華、張德聰,

2004) 。

綜合上述對壓力所下的定義得知,狹義的壓力是指一種刺激事件,亦是一種 反應狀態;廣義壓力則指刺激、反應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的一種歷程,個體對 壓力的認知與經驗不同決定壓力的程度存在與否,所以壓力有高度的主觀性。總 而言之,任何能夠引發個體生理及心理常態反應的刺激,皆可視為壓力。茲將國 內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整理如表 2-1、2-2 所示:

(24)

表 2-1 國內學者對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壓力之定義

杜昌霖 2005 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因為對環境無法完全控制,而造成 個人心理或生理的緊張狀態。

李勝彰 2003 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知覺環境刺激、超過個體負荷,

而產生緊張狀態。

吳俐錦 2006 個體對舊有的認知經驗及知覺對資訊的掌控,當任何一方 之力大於另一方而致失衡時,則壓力的感受將因應而生。

林瑞真 2005 個體面對不同的情境或環境變化刺激下感受到不安全或威 脅的感覺,引發情緒上或生理、心理的反應,表現出緊張、

不安、焦慮、挫折或苦惱的反應現象,嚴重者可能導致新 血管疾病、高血壓甚至自殺的一種歷程。

洪朱璋 2003 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下,面對某種具威脅性的情境時,因一 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產生緊張、煩惱、恐懼、不 安、痛苦等負面的心理感受,並因而引起情緒上和心理上 的反應。

張茂源 2002 個體在與外界刺激互動下,經過個人評估,感到身心無法 負荷時,所做的負面情感反應。

張郁芬 2001 當個體面對外在環境刺激時,依據其人格特質、認知歷程 或過去經驗,加以評估其與環境的關係,是否造成過度負 荷或個人資源無法應付的情況。

黃義良 1999 個體對週遭環境的改變或要求,知覺到具有威脅性,壓迫 性,經由個人特質與心理為仲介歷程後,內心所產生消極 與負面的情感。

馮意雄 2006 壓力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曾錦泉 2004 個體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其狀態,為個人與環境互動之結 果,此結果造成身心不平衡或不愉快之現象。

郭耀輝 2004 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受到外界刺激或內在需求 的影響,心理及生理上產生緊張或受到威脅等反應,必須 重新調適的現象。

陳廷楷 2003 個體與內外在環境交互作用產生身心不平衡之狀態,且引 起不愉悅的感覺,並產生緊張、被壓迫、焦慮不安及倦怠 的狀態。

陳蓮妃 2003 個體生存於環境之中,隨時接受環境的刺激,對環境作反 應,因個體認知與壓力經驗的不同,決定壓力的程度。

謝菊英 2002 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刺激情境中,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 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

(25)

表 2-2 國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壓力之定義

Albertson 與 Kagan

1987 由個人知覺到環境的威脅而喚起生理及心理的 緊張,一種高負荷狀態。

Greenberg 與 Baron

1997 個體在面對外界壓力源時,情緒、認知和生理三 方面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模式。

Robbins 1996 壓力是個體面臨和他所欲求事物,有關之機會、

限制或要求,而又知覺到其結果充滿不確定性及 重要性時的一種動力狀態。

據上表 2-1、2-2 國內外學者對壓力的定義可知,大部分學者採用廣義的壓 力是一種歷程的觀點。綜觀上述定義,本研究對「壓力」一詞的認定,採廣義看 法,即壓力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並且在個人對壓力的適應結果中,將會 產生生理、心理與行為上的差異。

二、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探討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先由工作壓力說明起。Kahn (1964) 最早探討工 作中的壓力問題,而不同學者對工作壓力的認定各有不同,舉凡在工作上、職場 上的不當、不適的壓迫或負擔或因與之有關的因素,以致影響工作者本身的生理 狀況失調、心理狀況失衡的現象,亦即凡因工作的關係所引起的任何令人心神困 擾、緊張鬱悶等不愉悅的感覺,都歸因於工作壓力 (引自黃宏建,2002) 。

陳蓮妃 (2003) 亦將工作壓力視為:(一)一種壓力的反應,因工作壓力源所 引起的任何生理、心理的反應與行為;(二)一種壓力的來源,工作場所裡任何會 引起壓力的事件都是工作壓力源;(三)一種個人與環境互動之後,個人知覺到工 作環境要求與個人資源有差距的歷程。

源於工作壓力之教師工作壓力研究近年來都是備受關切、矚目的問題,原因 是社會政經與教育改革的不穩定狀況,教師增能計畫趕不上大環境的變化,更帶 給教師莫大的壓力、焦慮和挑戰,如大規模的學習成就測驗壓力、少子化造成的 超額教師壓力、教師專業評鑑壓力等。而各學者對於教師工作壓力的解釋與見解 略有不同,茲將國內外教師工作壓力定義整理如表 2-3、2- 4 所示:

(26)

表 2-3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杜昌霖 2005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外在的人、事、物互動時,某些要 求無法達成任務或個人需求無法獲得滿

足,在心理上、生理上產生異於一般教師的正常狀況,使 得身心失去平衡的一種現象。

李彥君 2002 教師從事教學相關作時,面對工作困境威脅,無法滿足內 在自我期許時,感到緊張、威脅、苦惱、焦慮或不愉快致 生負面情感,影響其工作表現的一種行為、精神或生理上 反應之歷程

林水木 2001 教師的工作本身及內外在環境的變遷與要求,自我覺知難 以已有的經驗與資源來加以處理,導致身心的干擾與掙扎。

林瑞貞 2005 教師處於學校工作環境中,對於教學工作職務上所賦予的要 求、期許、職責等情境因素,與學校、家長、同事、學生互 動之下,經由教師主觀知覺無法符合自我標準,造成教師生 理與心理正常狀態下產生負向的情感反應與行為改變。

洪朱璋 2003 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在教學、行政上或與學生、家長、

同事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負面情感。

張麗琪 2000 教師於工作時,察覺到個人資源不足以因應外在要求,而 產生的負面情緒。

馮意雄 2006 教師從事與其有關的教學活動或行政工作時,對於某些工 作關聯的要求無法達成,或個人需求程度無法獲得滿足 時,在心理、生理上產生異於正常的狀況,使得身心失去 平衡而產生不適的一種現象。

蔡孟翰 2001 教師在學校工作情境中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反應在教師個 人生理與心理的現象或狀態。

表 2-4 國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Boyle,Borg Falzon 與

Baglioni

1995 教師在教學工作時,面對一些威脅或要求時,個人如 知覺有壓力,將導致負面結果,如生氣、沮喪等,也 可能伴隨而來生理上的變化,如生病等。

Kyriacou 1987 當教師遭遇問題或脅威超過解決能力時所產生的不 愉快感覺與痛苦。

Litt 與 Turk 1985 教師面對威脅自己幸福的問題,所要解決超過自己能 力所及時,而使教師產生一種不愉快、負面的情緒以 及困擾的經驗。

McCormick 1997 教學確實是一種壓力,產生於工作地方的壓力,亦引起 生產力減少、缺席、流動,且有損個人的健康與幸福。

(27)

由上述定義看來,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原因為教學環境中的人、事、物,當 教師評估到環境要求超出自己的能力負荷時,會引起教師產生不愉快或負面情緒 反應。本研究亦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ㄧ,即教師在其工作環境中知覺到 威脅與困擾,所引發個人在生理、心理及行為的改變。

貳、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一、壓力來源

所謂壓力源係指會引起個體反應的原因或來源,依 Cooper (1996) 之分類,

其壓力來源區分為六部份:1. 工作本身內在因素 2. 組織角色 3. 工作中人際關 係 4. 生涯發展 5. 組織架構與氣氛 6. 工作、家庭交界點。

而 Compas (1987) 提出壓力的來源有三:

(一)尖銳緊急的壓力源:包括 1. 主要生活事件;2. 日常瑣事;3. 規範的事件;4.

不規則的事件;5. 生活的改變等。

(二)長期的壓力源:包括 1. 剝奪或不合的環境條件;2. 不利於個人創造的環 境;3. 債務;4. 一再發生的事件等。

(三)人際間互動的壓力源:包括個人與父母、同儕和同事間的互動溝通;不合理 念的相處,常有長期的壓力等。

Benner(1984)認為,壓力的來源,可能包括來自於心理的、生理的、社會領 域等各層面,一般而言,生活中的改變都有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朱敬先(1995 認為,壓力事件包含五大類:1. 重要生活事件; 2. 生活小困擾;3. 災變事件;

4. 長期的社會事件;5. 心理困擾等。而前四項屬於外在事件,而第五項屬於心 理因素困擾 (引自張麗琪,2000) 。

張春興 (2006) 將壓力的來源區分為三大類:1. 生活改變:個人日常生活 秩序的重要改變;2. 生活瑣事: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法避免的瑣事;3. 心 理因素:個人內心的心理問題,主要為挫折與心理衝突。

馮觀富 (1996) 提出成年人的生活中常見壓力源有:1. 人生缺乏意義;2.

工作不穩定;3. 期望過高;4. 角色衝突;5. 在期限下工作;6. 工作負擔過重;

7. 不會放鬆自己;8. 一種沒有解決清楚的人際關係;9. 不完整的自尊;10. 對 他人缺乏瞭解;11. A 型性格;12. 複雜與單調的環境;13. 完美主義;14. 缺 乏耐心;15. 剛硬的個性;16. 脾氣爆躁;17. 缺乏幽默;18. 喜歡拿自己和別 人比較;19.缺乏自信 (引自陳淑娟,2002) 。

(28)

據上述學者提出與壓力源相關之見解,得知,壓力並非完全是外來的、身外 的,其實,這些身外事件即是「壓力來源」,個人對這些日常生活情境的反應或 適應才是「壓力」,就廣義而言,壓力來源係指外在的生活需求或內在的態度與 思維。這兩方面的壓力來源都需要我們去適應。

二、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Kramis-Aebischer (1995) 所提出的教師工作壓力組成模型,主要可以區分 為三個層面,分別為:個人層面 (individuelle ebene) 、學校層面(schulebene)

,以及系統層面 (systemebene) (引自張炳煌,2006) 。在每一層面下,分別包 括許多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因素。下列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見 解,如表 2-5、2-6 所示:

表 2-5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李明宗 2000 桃園縣國小教

師 1000 人

1.人際關係 2.學生學習壓力 3.教師專 業知能 4.工作負荷 5.時間支配 吳俐錦 2006 高雄市國民小

學兼任組長教 師 995 人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決策參與 4.

工作肯定 5.專業知能 宋禮彰 2002 國小兼行政教

師 668 人

1.上級壓力 2.行政負荷 3.人際壓力 4.

內在壓力 5.專業壓力 6.整體壓力 林昭男 2001 台南縣國小總

務主任 127 人

1.人際關係 2.工作負荷 3.學生行為 4.

時間支配 5.專業知能 紀翠玲 2002 台南縣市國小

兼任行政教師 449 人

1.人際關係 2.專業知能 3.工作負荷 4.

時間壓力 5.整體壓力 張淑雲 2002 高雄縣市、台

南縣市國小教 師 309 人

1.人際協調 2.時間管理 3.改革內容 4.

課程教學 5.教學評量 6.家長參與 7.

行動研究 馮意雄 2006 臺北縣兼任行

政 國 中 教 師 732 人

1.工作負荷 2.行政支持 3.教學工作 4.

家長互動 5.個人發展 蔡孟珍 2001 高雄市、高雄

縣、屏東縣國 小教師 435 人

1.時間支配 2.人際溝通 3.專業知能 4.

教學方面 陳聖芳 1999 台東地區國小

教師 562 人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行政支持 4.

學生行為 5.角色期望 6.專業知能 陳榮茂 2002 彰化縣國小教

師 489 人

1.人際關係 2.自我期許 3.家長互動 4.

教學互動 5.專業成長 6.工作負擔 蔡琇韶 2003 高雄縣國小教

師 402 人

1.時間支配 2.人際溝通 3.專業知能 4.

教學方面 蕭育 2003 雲林、嘉義地

區 國 小 教 師 700 人

1.專業自主 2.適性學習 3.家長參與 4.

角色期望 5.變革適應

(29)

表 2-6 國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Candova 2005 德國教師 1.工作時間 2.任敎科目 3.與學生 的互動 4.家庭生活 5.學校類型 6.

班級人數 7.行政事務 8.社會形象 Chaplain 1995 英國中、小學教師 1.專業發展 2.學生行為與態度 3.

工作任務

Hipps 1991 美國中小學教師 1.工作負荷 2.人際關係 3.薪資與 報酬

Hung 1988 臺北市國中教師 1.教學專業 2.學生因素 3.人際關 係 4.學生家長

O'connoy 與 Clarke

1990 澳洲教師 1.時間壓迫 2.學生因素 3.人際關 係 4.社區因素

Salo 1995 歐洲教師 1.學生問題 2.工作內容 3.社區 4.

學生家長 5.個人因素

綜上得知,由研究者整理國內外與工作壓力源相關研究,可獲得下列結論:

(一)國小教師主要工作壓力來源包括:1. 學校內部因素(如人際關係、行政支持 等);2. 學校外部因素(如與家長、社區之溝通等);3. 教師本身因素(如工 作負荷、時間管理、個人發展、角色壓力、專業成長等);4. 學生因素(如班 級教學、學生行為問題等)。

(二)不管國內外,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皆大致一樣,只是程度的輕重不同而已。

(三)教師工作壓力因時間及環境的變革,在壓力的程度和來源上會有所差異。

根據表 2-5、2-6 歸納國內外各學者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研究可知,教 師工作壓力是由多元性、多面性的因素所組成,各學者的研究面向雖有不同之 處,但也可以發現其中有許多相似處。學者常討論的壓力來源涵蓋的內容十分 廣,據參考文獻整理出教師工作壓力源次數統計表(表 2-7)為本研究擬探討的重 點,分為五個向度 1. 人際關係 2. 班級經營 3. 行政支持 4. 工作負擔 5. 專業 成長。

(30)

表 2-7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次數統計表

壓力來源 學 者

學校內部 因素

學校外部 因素

教師本身

因素 學生因素 其 他

李明宗 2 0 2 1 0

吳俐錦 3 0 1 0 1

宋禮彰 2 0 3 0 1

林昭男 1 0 3 1 0

紀翠玲 1 0 3 1 0

張淑雲 1 1 3 1 1

馮意雄 2 1 1 1 0

陳聖芳 2 0 2 1 1

陳榮茂 1 1 3 1 0

蔡孟珍 1 0 2 1 0

蔡琇韶 1 0 2 1 0

蕭育 0 1 2 1 1

Candova 0 0 2 2 4

Chaplain 0 0 2 1 0

Hipps 1 0 1 0 1

Hung 1 1 1 1 0

O'connoy 與 Clarke 1 1 1 1 0

Salo 0 2 2 1 0

總 計 20 8 36 16 10 資料來源:研究者根據表 2-5、2-6 整理

(31)

參、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模式

一、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工作壓力模式

教師工作壓力研究先驅 Kyriacou 與 Sutcliffe (1978) 所提出的教師工作 壓力模式,主張各種工作壓力來源是否會發生作用,導源於教師知覺程度(其因 素含教師的人格特質、態度、信念、價值觀等)影響,其理論模式如圖 2-1:

此理論的四條回饋路線為:

A.表示工作壓力源與因應策略的評估,若因應策略無法降低事件的發生,則實際 壓力源的程度會升高,而被評做成有威脅感和丟臉、自尊受損等。

B.表示教師感覺到壓力的存在,並可以直接受再次被評估。

C.表示因長期累積工作壓力所導致的慢性疾病,可能會變成非工作壓力源。

D.表示過去處理壓力的經驗,將會影響到目前評估的結果。

(32)

二、Tellenback、Btenner 與 Lofgren (1983)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Tellenback、Btenner 與 Lofgren (1983) 修正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教師 工作壓力模式,提出新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如圖 2-2 所示,其模式主要特點:

(一)教師工作壓力源:來自於學校鄰近地區、教師本身的特質與非職業壓力而產 生多元的壓力。

(二)教師因應機制:面對壓力,採取適當的因應機制是直接影響實際的壓力源、

一般性緊張與身心健康之高低狀態的重要因素。

(三)教師壓力反應:持續的工作壓力造成緊張、身心疾病等不利工作的不良影 響,終至退出工作。

(33)

三、Greenberg 的工作壓力模式

Greenberg (1996) 所提出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圖 2-3 顯示,個體壓力來源,除 工作環境外,亦有非組織因素如家庭問題等,其中個人的特質與知覺,則是形成工 作壓力的主要因素。而被各界常以經師、人師來期許的老師,面對這些多元且複雜 的面向,因此,久而久之的情緒壓力承載之大,確實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34)

四、理論模式綜合論述

歸納上述學者們對於教師工作壓力的看法,都有其相同之處,Kyriacou 與 Sutcliffe (1978) 兩位學者,更是奠定教師工作壓力研究的典範,後來的學者 提出的論點,大多依循前兩位學者的理論而發展,將各學者的主張分析比較,如 表 2-8:

表 2-8 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比較分析

學者 年代 理論重點

Kyriacou 與 Sutcliffe 1978 壓力來自於環境中的要求,這種要求可能 是他人所施加的壓力,也可能是來自於自 己的壓力。

Tellenback、Btenner 與 Lofgren

1983 學校社會的特質和教師本身的特質,

都是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

Greenberg 1996 壓力來自於工作環境外,亦有非組織因素 如家庭問題等,而個人的特質與知覺,更 是形成壓力的重要因素。

綜合以上所述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可得知:

(一)工作壓力來源呈現多元化,教師人格特質、學校組織的內外在工作環境及非 組織因素等,都是造成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

(二)工作壓力會造成教師在心理及生理不適反應,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焦慮、挫 折、心臟病、高血壓等症狀。

(三)壓力本身無好壞之分,全憑個人對其知覺與反應;具正面性的壓力,會增加 自己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負面性的壓力則易引起心、生理變化。所以,

壓力本身無好壞之分,取決於個人的感受,而有效的因應策略可避免壓力 所造成的傷害。

(四)工作壓力會因時間的增長而累積,伴隨著傷害就加深,建立良好的個人-環 境適應模式,適時紓解壓力並增進教師自我的信心、效能,以達成教師的 自我成長。

(五)上述的模式可以作為教師工作壓力的理論基礎,更可以發展出教師因應工作 壓力的策略。

(35)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內外甚多,本研究將從個人背景變項加以分 析調查,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可分為,教師人口特質: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 師專業背景:服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環境:學校區域、學校規模,

不同背景變項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會有所差異。茲將過去研究所得結果分述如下:

壹、教師人口特質

一、性別

在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中,性別一直是學者研究的主要背景變項之ㄧ,

現將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結果整理如下表 2-9:

表 2-9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江欣霓

2003

在行政支持層面上的壓力,女性高於男性。

吳榮福 2002

女性總務主任之壓力顯著高於男性總務主任。

林水木 2001

女性教師對工作壓力之感受程度較大。

陳聖芳 1999

女性教師的同事緊張壓力較高。

蔡純姿 1998

知覺教育改革、家長參與及變革適應壓力,女 性高於男性。

蔡澍勳 2001

女性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較大。

在某些層面 上女性教師 工作壓力高 於男性教師

呂佩珊 2006

男性教師壓力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馮意雄 2006

兼職行政男性教師在教學工作與家長互動有較 高的壓力。

陳聖芳 1999

男性教師的工作壓力在工作負荷或內在衝突層 面高於女性教師。

蔡孟珍 2001

教學層面壓力,男性高於女性。

在某些層面 上男性教師 工作壓力高 於女性教師

吳俐錦 2006

教師的工作壓力知覺並不會受性別影響而有所 不同。

林月娜 2004

教師工作壓力不受性別影響。

林玉鳳 2003

工作壓力與不同性別無顯著差異。

陳榮茂 2002

不同性別教師所知覺的工作壓力,並無顯著差異。

Borg 與 Riding 1993

工作壓力不受性別影響。

教師工作壓 力不受性別 影響或無顯 著差異

(36)

由上表 2-9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性別是否影響工作壓力,持有不同的看法,有 些學者指出性別會影響教師工作壓力,在某些層面女教師的工作壓力會大於男教 師 (江欣霓,2003;吳榮福,2002;林水木,2001;陳聖芳,1999;蔡純姿,1998;

蔡澍勳,2001),而在某些層面男教師的工作壓力會大於女教師 (呂佩珊,2006;

馮意雄,2006;陳聖芳,1999;蔡孟珍,2001) ;有些研究則指出教師性別與工 作壓力無顯著關係 (吳俐錦,2006;林月娜,2004;林玉鳳,2003;陳榮茂,2002;

Borg 與 Riding,1993) 。

由上述的研究中得知,教師工作壓力與性別不必然存在著特定關係,但受社 會文化對性別規劃的範本中,男性剛強、果斷,女性柔弱、細膩,為社會對於男、

女性別行為的評價,因此性別對於教師工作壓力是否有影響,需進一步探討。

二、年齡

在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中,可發現不同年齡層的教師有不同的工作壓力感。現 將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0:

表 2-10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呂佩珊

2006

在工作壓力整體方面,「31~40 歲」顯著高於「51 歲以上」。

吳俐錦 2006

年齡愈低的教師其工作壓力的知覺愈高,且未 兼任組長教師又高於兼任組長教師。

吳榮福 2002

初任總務主任「31-40 歲」的負擔與壓力負荷顯 著高於「41-50 歲」與「51-60 歲」的總務主任。

蕭育 2003

組織溝通層面上,年長者優於年輕者。

年輕教師感 受較大的工 作壓力

陳榮茂 2002

「41-50」的教師其工作壓力高於其他年齡層。

蔡澍勳 2001

「50 歲以上」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較大。

Defrank 與 Stroup

1989

年長者在同事關係上工作壓力較高。

年長教師感 受較大的工 作壓力

Litt 與 Turk 1985

工作壓力不受年齡影響。

Pelsma et al.

1989

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關係不顯著。

教師年齡不 受工作壓力 影響或關係 不顯著

(37)

年齡變項的影響與否,在國內外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年輕教師對工作壓力有 較大的感受 (呂佩珊,2006;吳俐錦,2006;吳榮福,2002;蕭育,2003) ,亦 有學者認為資深教師對工作壓力感受較深 (陳榮茂,2002;蔡澍勳,2001;

Defrank 與 Stroup,1989);Litt 與 Turk (1985) 及 Pelsma et al.(1989) 的 研究中,指出教師年齡不受工作壓力影響。

依據上述整理資料得知,年齡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是否達顯著並沒一致的 結果,針對此,則需做進一步探討。

三、婚姻狀況

教師婚姻狀況是否會影響工作壓力,國內外學者各有其不同的發現。現將國 內外學者對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1:

表 2-11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林水木

2001 未婚教師在學校本位管理的壓力高於已婚教師。

吳榮福

2002 未婚總務主任其工作壓力經驗顯著高於已婚總 務主任。

Shearin

1997 工作壓力感受上,未婚高於已婚者。

未婚教師感 受較大的工 作壓力

呂佩珊

2006 已婚教師壓力高於未婚教師。

黃義良

1999 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已婚有子女者其壓力高 於未婚者。

已婚教師感 受較大的工 作壓力 吳俐錦

2006 兼任組長與未兼任組長教師的工作壓力知覺表 現上並無差異存在。

陳榮茂

2002 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無關。

謝榮茂

2003 教師婚姻狀況對工作壓力沒有影響。

Russell

1987 教師工作壓力和婚姻狀況無顯著關係。

教師婚姻狀 況與工作壓 力無關或差 異不顯著

從學者的研究發現,教師婚姻狀況中,未婚教師感受到較大的工作壓力 (林 水木,2001;吳榮福,2002;Shearin,1997),此可能因為未婚教師所獲得的家 庭、社會支持較少,所以才會感受到較多的工作壓力。而呂佩珊 (2006)及黃義 良(1999) 的研究則指出已婚教師壓力感受較大,因為已婚教師要面對的壓力層 面較多;有的研究者認為婚姻狀況並不會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 (吳俐錦,2006;

陳榮茂,2002;謝榮茂,2003;Russell,1987) 。

綜合上述,教師婚姻狀況是否會影響其工作壓力,目前尚無一致結論,對此,

有待進一步探討。

(38)

貳、教師專業背景

一、服務年資

服務年資和工作壓力的關係,會因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差異。現將 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2:

表 2-12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吳榮福

2002

年資較淺的總務主任在班級教學、學生行為與 行政工作感受到的壓力較高。

黃義良 1999

服務年資「6-10 年」者工作壓力最大。

陳聖芳 1999

年資愈低,在同事緊張關係與行政不支持及外 在報酬愈低層面,工作壓力較高。

陳榮茂 2002

在工作負擔及教學層面,資淺教師工作壓力高 於資深教師。

DeFrank 與 Stroup 1989

資淺教師對於待遇壓力高於資深教師。

資淺教師有 較大的工作 壓力

王念麒 2002

在適應學習、角色期望上,「31 年以上」者的 工作壓力高於「10 年以下」者。

曾吉雄 2000

資深教師在開放教育的工作壓力高於一般教師。

蔡澍勳 2001

「10 年以上」主任年資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較大。

資深教師有 較大的工作 壓力

吳俐錦 2006

教師兼任組長年資在工作壓力的知覺上並無差 異存在。

林水木 2001

任教年資與教師工作壓力無關。

教師服務年 資與工作壓 力無關或差 異不顯著 有些研究結果顯示資淺教師在某些層面有較高的工作壓力 (吳榮福,2002;

黃義良,1999;陳聖芳,1999;陳榮茂,2002;DeFrank 與 Stroup,1989) 。有 些研究則顯示資深教師工作壓力較大 (王念麒,2002;曾吉雄,2000;蔡澍勳,

2001) 。但也有部份研究顯示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無關 (吳俐錦,2006;

林水木,2001) 。

歸納上述有關教師服務年資與其工作壓力的關連性,學者們有不同的認定,

這是值得繼續加以探討的。

(39)

二、教育程度

國內外學者對教育程度是否會影響教師工作壓力,有不同的解讀。現將教師 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3:

表 2-13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呂佩珊

2006

「研究所以上」的教師壓力高於「大學院校」

的教師。

吳俐錦 2006

「教育學程」結業的未兼任組長的級任教師工 作壓力較高;科任教師在人際關係層面上的壓 力表現最低。

林玉鳳 2003

「師專、一般大學」畢業之教師在教育革新層 面,感受的工作壓力高於「研究所」畢業之教師。

紀翠玲 2002

「師專、師範」畢業的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在 整體壓力上低於「研究所以及大學、師大、師 院」畢業的國小兼任行政教師。

張麗琪 2000

在班級教學上,「研究所」畢業者比「師範、師 專、大學」畢業的教師壓力小;但在專業適任 感方面,「師專」畢業者壓力最小。

曾吉雄 2000

「師範師專」學歷教師參與教育改革的壓力高 於一般教師。

馮意雄 2006

兼任行政教師教育程度為「研究所或四十學分 班」在家長互動得分顯著高於「大學或學院」

者;在個人發展方面,「大學或學院」的得分顯 著高於「研究所或四十學分班」。

葉兆祺 2000

「師範院校」學歷教師整體在工作壓力上高於

「一般大學」畢業者。

陳聖芳 1999

「研究所」學歷教師在同事關係上壓力較高。

蔡純姿 1998

1.「師範組」在專業自主、適性學習、家長參 與之壓力高於其他各組教師。

2.「研究所組」工作壓力感受最低。

蔡澍勳 2001

「一般大學」學歷總務主任工作壓力高於其他 學歷背景的總務主任。

Mo 1991

「大學」畢業的教師感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教師教育程 度與工作壓 力有顯著差 異

吳榮福 2002

總務主任的工作壓力感受與教育程度無關。

林水木 2001

學歷對於教師工作壓力沒有顯著的影響。

張淑雲 2002

教育程度不同與工作壓力的感受並無顯著差異。

陳榮茂 2002

教師的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無關。

教師教育程 度與工作壓 力無顯著差 異

(40)

有些學者的研究發現,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在某些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呂佩珊,2006;吳俐錦,2006;林玉鳳,2003;紀翠玲,2002;張麗琪,2000;

曾吉雄,2000;馮意雄,2006;葉兆祺,2000;陳聖芳,1999;蔡純姿,1998;

蔡澍勳,2001;Mo,1991)。有些學者的研究則指出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無 顯著差異 (吳榮福,2002;林水木,2001;張淑雲,2002;陳榮茂,2002) 。 據上表整理資料可知,教育程度是否影響教師工作壓力,國內外學者各有其 不同的看法,基於此,本研究將做進一步探討。

三、擔任職務

學者們在有關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關係的研究中,有不同的研究發 現。現將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4:

表 2-14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李彥君

2002

級任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兼任行政工作教師。

蔡純姿 1997

級任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高於一般教師。

級任教師有 較大的工作 壓力 吳俐錦

2006

兼任組長教師在「人際關係」層面,所知覺到 的壓力最低;在「工作負荷」層面,所知覺到 的壓力最高。

陳聖芳 1999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負荷壓力較大。

兼任行政工 作教師工作 壓力較大

Manthei 與 Sloman 1988

1.擔任不同職務,經驗到不同的工作壓力。

2.級任教師面臨學生不良行為方面壓力較大。

3.行政人員在課程要求方面壓力較大。

教師工作壓 力層面受擔 任職務影響 黃宏建

2002

教師工作壓力不受職務的影響。

鄭全利 2003

教師擔任職務不影響教師工作壓力。

教師工作壓 力不受擔任 職務影響

國內學者李彥君 (2002) 和蔡純姿 (1997)的研究指出,級任教師有較大的 工作壓力;吳俐錦 (2006) 與陳聖芳 (1999)則認為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 力會較大;國外學者 Manthei 與 Sloman (1988) 的研究發現,教師因擔任職務 的不同,在某些層面有較大的工作壓力。也有研究學者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不受擔 任職務影響 (黃宏建,2002;鄭全利,2003) 。

從上述討論教師因擔任職務的不同,學者各有其研究主張,是否因此而造成 教師的工作壓力或層面的差異性,有待研究進一步討論。

(41)

参、學校環境

一、學校區域

學者們對於教師所在學校區域是否會影響其工作壓力,各有不同的研究結 果。現將教師所在學校區域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5:

表 2-15 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所在學校區域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學者 /年代 教師所在學校區域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張淑雲

2002

城市的教師時間管理層面所感受的工作壓力高 於鄉鎮教師。

謝榮茂 2003

一般鄉鎮區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都會區與偏遠 或特偏遠地區教師。

Manthei 與 Solman 1988

不同任教地區經驗不同壓力。

教師工作壓 力受其所在 地區影響

吳榮福 2002

不同任教地區的國小總務主任感受到的工作壓 力並無差異。

邱義煊 2002

工作壓力不受任教區域影響。

陳榮茂 2002

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所在地區無關。

教師工作壓 力不受其所 在地區影響

有研究發現,不同任教地區會讓教師經驗不同壓力 (張淑雲,2002;謝榮 茂,2003;Manthei 與 Solman,1988) 。也有研究指出教師任教地區不會影響工 作壓力 (吳榮福,2002;邱義煊,2002;陳榮茂,2002) 。

任教區域所指為教師學校的所在地是城市、鄉鎮或偏遠地區,從上表整理資 料發現,在不同區域任教的教師有不同層面的壓力或不受影響,對此,仍需進一 步探討。

數據

表 2-1  國內學者對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壓力之定義  杜昌霖  2005  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因為對環境無法完全控制,而造成 個人心理或生理的緊張狀態。  李勝彰  2003  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知覺環境刺激、超過個體負荷, 而產生緊張狀態。  吳俐錦  2006  個體對舊有的認知經驗及知覺對資訊的掌控,當任何一方 之力大於另一方而致失衡時,則壓力的感受將因應而生。  林瑞真  2005  個體面對不同的情境或環境變化刺激下感受到不安全或威 脅的感覺,引發情緒上或生理、心理的反應,表現
表 2-3  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學者  年代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杜昌霖  2005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外在的人、事、物互動時,某些要 求無法達成任務或個人需求無法獲得滿  足,在心理上、生理上產生異於一般教師的正常狀況,使 得身心失去平衡的一種現象。  李彥君  2002  教師從事教學相關作時,面對工作困境威脅,無法滿足內 在自我期許時,感到緊張、威脅、苦惱、焦慮或不愉快致 生負面情感,影響其工作表現的一種行為、精神或生理上 反應之歷程  林水木  2001  教師的工作本身及內外
表 2-6  國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  Candova  2005  德國教師  1.工作時間 2.任敎科目 3.與學生 的互動 4.家庭生活 5.學校類型 6
表 2-17  西方學者的休閒觀點  觀點類別  提倡者  觀點內容  理想休閒社會觀 Plato  休閒理想是以統治階級為立場,認為統治階級不 受現實生活煩憂,所有時間已深思真、善、美後 所得之快樂結果,將使其成為完美的統治者。  古典觀點  Aristotle  凡在一種自由選擇,自我滿足的心態下,做一件 並無特殊目的,也不感到勞累的活動,就是休閒。 階級特權觀念  T.Veblen  休閒就是把時間花在消費和特意追求沒有特別價 值的事,自我修養的古典理想並未存留。  休閒非功利觀點 Thomas Ka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Among them, service quality and sex, age,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verage month income and class Present notable difference... Job Pressure and service quality of

The DEMAT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on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school choice..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the most influencing parents to choose school facto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