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問題、研究方 法與範圍、研究架構與流程等。第二章為「文獻回顧」,探討過去市場競爭、

相似度及權重評估等相關文獻,作為衡量方法建立之理論基礎。第三章為

「競爭程度衡量」,針對實證資料變數說明,並建立衡量競爭程度之方法。

第四章為「應用分析」,說明競爭程度量化結果,並討論台北都會區新推個 案各次市場之競爭情形。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總括本研究之成果、限 制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研究流程

基於前述之研究內容,本研究所進行之研究流程如圖 1 所示:

圖1 研究流程圖 結論與建議

研究問題

研究範圍 研究動機

競爭程度衡量方法建立

衡量面向確立 相似度比較模型 行銷4P

權重決定 分析網絡程序法 相關文獻回顧

競爭分析 相關文獻

相似性 相關文獻

權重評估 相關文獻

競爭程度分析

個案角度 地區角度

緒論文獻回顧競爭程度衡量應用分析 建議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整理並回顧國內外有關市場競爭分析、相似性及權重評估等相關 文獻,作為競爭程度衡量方法建立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競爭分析相關文獻

一、 市場競爭之影響

建商往往透過比較競爭個案的優缺點作為本身產品與定價之參考。楊 宗憲(2003)認為區位不同導致一地區之產品定位可能相似,也可能相異。

發展成熟都市,因為開發密集,市場上個案引發的供給競爭關係較大,而 且地價較高、規劃彈性小,廠商傾向以競爭個案與現存住宅作為產品定位 參考,成為產品定位「跟隨者」;面對未成熟市場,因為地價與開發密度低,

廠商則傾向成為「區隔者」。

由於競爭關係之影響,紀凱婷、張金鶚、詹士樑(2008)提出新推個 案間存在空間相依性,表示鄰近區位間同一屬性值有相似的傾向,且與區 位距離越遠的越不相似。所謂「相似」表示當一個屬性值越大(小)時,

則其鄰近區位的同一屬性值也會越大(小)。

市場上競爭程度之關係,會影響產品定位與定價,可惜無論是討論產 品相似還是相異的文獻,對於競爭關係的大小缺乏清楚定義,對於可能影 響競爭的因素亦鮮少討論。

二、 競爭程度衡量相關文獻

過去鮮少研究產品間之競爭衡量。談論競爭程度,主要是為了分析產

業屬於何種市場結構,因此目前衡量競爭程度之文獻以市場競爭力(market power)的討論較多。如產業經濟學常利用賀芬達指標(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 HHI)分析市場競爭程度,指標值越接近 0,表示競爭程 度越小,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許碧芳、陳碧俞,2006)。

產業間之競爭採用個案數代表競爭程度,但是,競爭程度與個案數的 多寡有關,應存在一假設前提:市場上流通之貨物為同質性產品。一般商 品被視為同質產品,因此藉由數量多寡可了解競爭程度大小,競爭個案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越多,競爭程度越大。市場結構越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將達到供需均衡,

並且表現在價格上。然而,不動產為異質性產品,花費相同價格購得之房 屋屬性組合或品質卻可能不同,無法僅從數量上單一比較得知競爭程度,

需要另建一套方法予以衡量。

文獻亦有採用隸屬度概念,試圖將產品分類,以表現產品之競爭程度

者。朱國明(2001)利用模糊集群分析方法,整合產品區隔及建商競爭優 勢兩個層面,透過線上分析系統,快速反應市場之變動,期望作為建設公 司推案規劃之依據。

然而,台灣建設公司產業結構以一案建商為多,可能不易清楚判斷廠 商優勢。此外,產品分隔方式以建商推案銷售訴求為主,與現今主流分類 方法──基於特徵價格理論──針對產品本身屬性分類有所不同。

不動產為一組特徵屬性之組合,所以,從各種面向衡量比較應是相對 完整之比較模式。個案相似足以影響銷售結果,個案若非同一目標市場,

因為彼此不存在替代性,互相影響能力小。因此,個案之相似程度可能較 競爭個案數目更為重要。

三、 類似競爭概念

(一) 次市場劃分

不動產次市場劃分的目的是找到一組住宅彼此鄰近且可相互 替代,與其他次市場無替代性之產品。亦即找出一地區其特性為 同質變異,而地區間之特性屬異質變異。1974 年 Rosen 發展特徵 價格理論後,不動產一般多應用價格上的近似代表屬於同一次市 場,群落分析(Bourassa et al., 1999;Bourassa et al., 2003;陳心 怡, 2002;Tu et al., 2007)是最常用於判斷區內同質變異的方法。

(二) 估價比較案例選擇

比較法之估價步驟可分為比較案例選取、因素調整、試算價 格權重分配等三大部分。根據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第 12 條之規 定,比較案例之挑選原則為選取勘估標的同類型的比較標的,不 動產屬性之相似程度的掌握即是選取之關鍵。

Isakson (1986)、Kang and Reichert (1991)、Todora and Whiterel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02)使用距離概念,說明比較案例與勘估標的之間之可比較性。

Isakson(1986) 發 展 最 近 鄰 似 法 ( Nearest Neighbors appraisal technique),利用因素變異,衡量比較標的與勘估標的之馬式距離

(Mahalanidis distance);距離越大,表示相似程度越小。Kang and Reichert (1991)發展逼近調整法(Adjustment Grid Methods),用價 格屬性估計比較標的與勘估標的間之淨調整因子 ANETj,兩者差 異絕對值之和越小,表示相似程度越高。Todora and Whiterell (2002) 改進了逼近調整法選取比較標的時之瑕疵,利用明科斯基距離

(Minkowski metric)衡量相似度,選取可比較標的,並對屬性差 異加權,差異最小者即為比較案例。Pagourtzi et al.(2003)亦先 加權衡量屬性差異,再利用明科斯基指數轉換求取相似性。龔永 香、江穎慧、張金鶚(2007)則進一步透過特徵價格模型之標準 化β 係數計算明科斯基距離,作為選取依據。

綜上所述,無論是次市場劃分或是比較案例選取,皆與選取競爭個案 存在類似觀念,三者之共同點為試圖找出同質性高、相似性高、具有替代 性之產品。因此,本研究欲從相似角度切入,求出各屬性之相似情況,做 為衡量新推個案競爭程度之基準。下節將回顧比較個案相似情況之文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相似性相關文獻與理論

本研究衡量競爭程度自相似度角度切入。相似度的計算,常用於資訊 管理學門,不動產領域則多應用於比較法中比較案例之選擇。本節回顧相 似個案挑選與衡量方式,以利後續競爭衡量方法之建立。

一、 相似度衡量

相 似 度 的 定 義 可 分 為 三 個 層 面 探 討 : 二 分 法 (dichotomous)、質

(qualitative)的相似與量(quantitative)的相似(Gower, 1971)。二分法 僅討論屬性存在與否,而質的相似用於可分類為不同程度但無法排序的屬 性,不動產之產品屬性多為可分類且可排序,因此適用於量的相似衡量方 法。

Gower(1971)首先計算兩標的屬性間之差異程度,再將其標準化,

並與1 相減求得屬性分數。分數越高,表示標的間屬性越像。其公式如下:

Sijk為屬性相似度,Xi與Xj代表屬性k 之第 i、j 個對應值,Rk為屬性k 所 有樣本對應值之全距。

相似度計算技術包含階層式索引、最鄰近比較、模糊邏輯、數值分類 法等。這些方法皆是透過特徵屬性比較,差別在於比較角度之不同。有選 擇採用相似程度的相除模式,或是變異程度的相減模式者;表現方式可能 採用比例關係,亦有以矩陣方式呈現者。除了比較角度與表示形式之外,

加權與否也是差異所在,其權重方法大多選擇簡單易用的歐幾里德直線距 離加權。

相似度的計算,過去常為人詬病僅適用於單一特殊個案。因此,Lin

(1998)期望建立普遍性且有理論基礎的模型,並符合以下假設:

1. A 和 B 之間有共通點

2. 排除在 A 和 B 共通點之外的,是 A 和 B 之間的不同點。

3. A 和 B 之間的相似度,可以用方程式表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兩相同物體之相似度為 1。

5. 若 A 和 B 間沒有共通點,相似度為 0。

6. 若以不同角度觀察 A 和 B 之相似性,則以加權平均方式計算相似度。

因此Lin.建立相似度理論,以比率計算相似度:

簡化該數學式後表現如下:

二、 相似不動產之比較

不動產相似程度之比較,除了前節提及之最近鄰近法、逼近調整法和 明科斯基距離之外,Tanaka and Asami (2006) 建立 CSM 模型,藉由比較兩 不動產間建物屬性與空間屬性的相似度,並依屬性重要性及相似度大小加 權,求出一組具有對稱性之連續數列。其相似度計算公式如下:

ψ(Xij,Xkj)即為針對第 j 個屬性,第 i 個個案與第 k 個個案間之相似程度。當 Xij和 Xkj完全相同,其值為1,當 Xij和 Xkj完全不相似,其值為0。

案例經過加權後得出相似價格,除了達到市場區隔的效果,也可進一 步分析東京市區與郊區住宅市場結構之不同(Tanaka and Asami , 2007)。

過去將屬性特徵相減求最小差異之相似衡量方法,透過數值平方開根 號或取絕對值之處理,使結果永遠為正,方便兩兩比較,也滿足對稱性6要 求。Tanaka and Asami (2006)則是利用 tan 之特性,透過 π/4 之轉換以滿足 對稱性。不過,當變數包含虛擬變數時,必須人工檢視才能表現其經濟意 涵,為該方法使用不便之處。Tanaka and Asami 採用之方法,與過去文獻 使用方法之差異,如下表所示。

       

6  i 個案與 j 個案比較結果,和 j 個案與 i 個案比較結果應相同,即所謂「對稱性」。若以 矩陣表示比較結果,該矩陣即為一對稱方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1 Tanaka and Asami 與過去常用相似比較方法之差異

過去文獻 Tanaka and Asami 比較方法表現 差異關係 比例關係

權重討論 有/無 有 虛擬變數使用 可 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估價比較案例之選取,採用最小變異邏輯。屬性間之距離越近,調整 越小,表示與勘估標的越相似,應賦予之權重越高。然而,產品屬性為產 品定位之結果表現,其差異程度相同,並不代表產品屬於同一類型,能夠 立基於相同基礎予以比較。因此本研究採取Tanaka and Asami (2006)之邏

估價比較案例之選取,採用最小變異邏輯。屬性間之距離越近,調整 越小,表示與勘估標的越相似,應賦予之權重越高。然而,產品屬性為產 品定位之結果表現,其差異程度相同,並不代表產品屬於同一類型,能夠 立基於相同基礎予以比較。因此本研究採取Tanaka and Asami (2006)之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