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發現

本論文透過文化工業與政治管制兩個層面,分析當代中國大陸網路文學的發 展,就研究結果的回顧與統整,提出以下四點研究發現:

壹、 商業資本促使網路文學商品化

隨著商業資本進入網路文學,使網路文學產業化,原先以分享、無營利性質 的網路文學逐漸淪為市場主導下的文化商品。商業文學網站以分類的方式限制了 網路文學的風格與個性,隨著某一風格的小說成為熱門暢銷書後,文學網站依循 市場規則,透過宣傳、廣告等方式,引導消費者的審美趣味,而作者也會依循市 場需求來創作小說。因此,網路文學作品內容呈現高度的同一化,缺乏創意,千 篇一律。商業文學網站透過各種稿酬、獎金制度,促使作者加入寫作,而快速且 穩定的更新是收入的保證,故模式化的寫作方式出現,文學作品的敘事模式以固 定的流程進行。同時,從文學作品開始,改編為遊戲、影視作品等一連串的網路 文學產業成形後,成名的網路寫手可謂十年寒窗,一舉成名天下知,當其作品走 紅之後,隨之而來的商業利益不可限量,且之後的作品也將受人關注,更容易累 積收益,於是職業網路寫手出現。商業文學網站也以此為號召,編織出網路暢銷 作家夢,透過名利雙收的方式來吸引更多人加入網路文學的行列。於是,網路文 學作品良莠不齊,品質好的作品不常見,暢銷的作品多是娛樂性的文化商品,在 商業體系支配下的網路文學,成為一種文化工業,其作品缺乏文學應有的開創性、

藝術追求與冒險精神。

貳、 體現對「成功」的追求

萌芽於市場經濟社會下的網路文學,創作主體主要為八、九十年代後出生的 族群,在創作上已不遵循改革開放前文藝為政治服務的觀念,更多體現了人們要 如何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中生活,敘事主題圍繞著仕途、金錢、成功。都市生活 成為文學作品的背景,呈現出這一代人對成功人士、富人階層、都市生活的美好 想像。過去那種對國家、社會富強、革命的追求,已轉化為對個人生命、慾望與 前途的追求,在網路文學作品中所呈現的社會,已看不到過去人民公社、共產革 命的面貌,更多的是市場經濟下充滿各種人性慾望、物欲橫流的社會樣貌。從此 來看,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可說完全擺脫了過去政治主題的影響,主要原 因在於創作與接受主體的生命歷程、思想皆不曾受到革命年代的影響。網路文學 中所呈現的價值觀念更能代表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社會以及這一代人對成功 的追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 政治管制導致自我審查

中共以法律規範、敏感詞過濾、人力查禁等方式來規範網路言論,也落實在 網路文學上,透過自律條約的約束,文學網站實際上負有替中共把關網路言論的 責任,一旦網路文學作品中出現中共所不能容忍的言論,例如涉及黨政領導人的 形象、威脅國家政權的穩定,文學網站往往會禁止作者更新甚至刪除其作品。在 網路文學商業化的背景下,從事網路寫作的作者

有的或者是為了抒發創作慾望,

然而,大多數都是抱著發財夢,文學網站也不斷透過熱門寫手的廣告宣傳,來吸 引更多的人加入網路寫作的行列。既然網路作者大部分是為了淘金而來,斷不會 觸犯中共之逆鱗而遭受經濟上的損失。簡單地說,中共政權以政治的力量行經濟 制裁的手段,一旦網路作者不遵守中共制定的規則,那其經濟利益便遭受損失。

因此,網路作者在創作之時,便透過自我審查的方式來檢驗自己的作品是否出現 中共所不喜的言論,一旦出現不恰當的句子、詞語,為了避免麻煩,便將該文句 刪除,更有甚者,在尚未落筆前便將該想法捨去,不將想法訴諸於文字。如此自 我審查的現象,不但禁錮了文學作品,同時也禁錮了人的思想,許多想法在尚未 萌生前便被阻殺在搖籃,扼殺了文學藝術的創作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代的 中國大陸網路文學雖然脫離了過去政治敘事主題的宰制,書寫主題更為多元化,

然而,實際上仍受到政治的管制。

肆、 反抗政府霸權的聲音

儘管網路文學受到政治的管制,許多作者為了經濟的考量而屈服於政府的霸 權之下,然而,對於中共的網路言論管制,並不是沒有反抗的聲音存在。例如早 期成名的網路寫手慕容雪村,便以迂迴方式與審查機關斡旋,初版書籍先將敏感 文句、橋段刪去,以求作品通過審查而出版,等到第二版印刷時再將完整版本放 入,此外,也在網路上公布完整版本的作品。除了慕容雪村這種擁有一定經濟基 礎與名氣,能採用迂迴策略反抗政府霸權的作者之外,其他網路作者則透過以作 品的敘事橋段或是感想文章來表達對網路管制的不滿,例如對於敏感詞審查的反 感,常見諸於許多網路作者隨小說而發佈的感想中。雖然網路文學在政治的管制 與商業的入侵之下,逐漸走向娛樂功能為主的文化商品,大部分的作品缺乏文學 深度與涵養,成為一種速食文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在作者娛樂化、遊戲化的 文字之中,仍可見到對社會與政府的批判。

第三節 問題與展望

本論文透過文化工業與政治管制兩個面向,檢視當代中國大陸網路文學的發 展,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由於網路文學的發展時間不長,一方面尚 未受到主流的足夠重視;另一方面也未出現擁有足夠重要地位的作者,在作者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品的選擇上,透過網路點閱數以及切合本論文研究主題的小說,作為研究的文 本選擇標準,便有所侷限。事實上網路小說的種類相當多,由於章節的設定與論 文篇幅,本文僅能以歷史軍事、都市言情兩個類別來做分析,有許多遺珠之憾,

只能待來日再討論與研究。

在未來的研究展望方面,本論文僅討論了網路文學在中國大陸的面貌與影響,

無力深研對台灣方面的影響,殊為可惜。因網路文學本身仍在蓬勃發展,未來仍 有許多可能性,甚至可能成為中國大陸重要的文化產業,就如同日本的動漫產業 般,成為一種軟實力的展現。本論文僅為網路文學研究的初步嘗試,希望能拋磚 引玉,借清末李鴻章的詩「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在中國大陸愈 來愈重視網路文學的同時,引起台灣學界的注意。希冀本文能為中國大陸網路文 學研究提供綿薄貢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書目

壹、專書

七格、任曉雯,神聖書寫帝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新狀態:當代城市青年報告,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年。

王本朝,中國當代文學制度研究(1949~1976),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年。

王樂成、林祐聖、葉欣怡譯,James Slevin 著,網際網路與社會,台北:宏智文 化,2002 年。

王曉明主編,在新意識型態的籠罩下──90 年代的文化和文學分析,南京:江 蘇人民出版社,2000 年。

王侃,敘事門與修辭術:中國當代小說的詩學譜系,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年。

王天意,網絡輿論引導與和諧論壇建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林宏濤譯、Max Horkheimer、Theodoe W. Adorno 著,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 出版,2008 年。

柏定國,網絡傳播與文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年。

姜華,大眾文化理論的後現代轉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概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約翰‧費斯克著、王曉玨、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1 年。

孫邵先主編,文學藝術與媒介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

馬季,讀屏時代的寫作:網絡文學 10 年史,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 年。

張耕云,數字媒介與藝術論析:後媒介文化語境中的藝術理論問題,成都:四川 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陳曉明,表意的焦慮──歷史袪魅與當代文學變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年。

黃維明譯,Cass Sunstein 著,網路會顛覆民主嗎?,台北:新新聞文化,2002 年。

黃會林主編,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年。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年。

湯哲聲,中國當代通俗小說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

童慶柄等著,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價值觀的演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趙勇,大眾媒介與文化變遷:中國當代媒介文化的散點透視,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10 年。

謝軼群,流光如夢:大眾文化熱潮三十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

羅曉南,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1997 年。

歐陽友權主編,網絡文學發展史—漢語網絡文學調查紀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出版社,2008 年。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的學理型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年。

歐陽友權等著,網絡文學論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年。

劉天笙,中共正在輸掉的戰爭,香港:明鏡出版社,2010 年。

錢雯,小說文化學理論與實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年。

藍愛國、何學威,網絡文學的民間視野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 年。

蘇曉芳,網路小說論,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年。

Lovell, Terry. Pictures of Reality.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83.

Yang, Guobin. “The Internet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 Coevolutionary Dynamics and Digital Formation.” In China’s Deep Reform: Domestic Politics in Transition, pp. 303-318. Edited by Lowell Dittmer and Guoli Liu. Lanham, Maryland:

Rowman Littlefield, 2006.

Zheng, Yongnia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貳、小說

月關,回到明朝當王爺.卷九:群魔亂舞(下),台北:高關國際出版,2008 年。

月關,回到明朝當王爺. 卷十: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台北:高關國際出版,2008 年。

月關,步步生蓮 卷二十七,大宋官家,台北:高關國際出版,2009 年。

月關,步步生蓮 卷二十七,大宋官家,台北:高關國際出版,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