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目的之考驗

依據本研究目的進行結果分析的考驗和比對,探討本研究在造訪陽明山國 家公園的遊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表現情況。

一、依據TPB 擬定問卷,了解遊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現況與行為

本研究目的一為依據計畫行為理論擬定問卷,了解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 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現況與行為;依據 Ajzen(1991)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編 制關於本研究所探討內容之問卷調查,另外再加上受訪者個人背景資料做為參考,

結果顯示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表現情況普遍趨於 正向,並且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尊重野生動植物有利於後代子孫的福祉與永續發展,

亦能夠做到不干擾、不碰觸、不餵食、不接近、不捕捉野生動物和攀折花木與踐 踏草皮的行為。

二、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表現情形

本研究目的二為探討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對於尊重野生動植物的態 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的表現情形。在態度方面,影響 遊客的因子,可能與遊客認為尊重野生動植物,不僅對於後代子孫很重要,也能 滿足其永續發展的福祉有關係;在主觀規範方面,則沒有顯著差異性的影響因子 去影響遊客在主觀規範的抉擇,因此可以說明,當遊客在尊重野生動植物的時候,

主觀規範可能不是直接影響遊客行為的主要因子之一,只能說,其有間接的影響 力;在知覺行為控制方面,大部分的遊客存在不干擾、不碰觸、不餵食、不捕捉 都是維護野生動植物的方法之想法;在行為意圖方面,遊客願意在未來不干擾、

不碰觸、不餵食、不接近、不捕捉野生動物,並且遊客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時候,

亦有採取不干擾、不碰觸、不餵食、不接近、不捕捉野生動物、不攀折花木與不 踐踏草皮的行為。

因此綜合上述的內容,本研究可以推斷,影響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在

88

尊重野生動植物上的行為意圖與表現的因子,可能與遊客關心後代子孫的福祉,

以及遊客不干擾、不碰觸、不餵食野生動物有關係。

三、不同背景的遊客在尊重野生動植物不同變項之間的差異

首先,本研究之問卷調查總共回收 434 份有效問卷,在受測民眾的個人背景 當中,男性共185 位占了 42.6%,女性共 249 位占了 57.4%,性別分布情形以女 性稍多。受測者年齡以20 至 35 歲共 323 位占了 74.4%居首,其次為 36 至 50 歲 共42 位占了 9.7%,接下來為 51 至 64 歲共 38 位占了 8.8%,然而 65 歲以上與 19 歲以下的受測者人數皆低於 10%,受測民眾年齡分布呈現常態分布。居住地 區,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共262 位占了 60.4%居冠,其次為其他縣市共 153 位占了 35.3%,然而本國以外以及國家公園內居民,兩者大約都占了 2%。在教育背景的 部分,大學學歷為最高學歷者共313 位占了 72.1%為首,再來為碩士學歷者共 105 位占了24.2%為其次。職業部分,以學生為主要受眾,共 255 位占了 58.8%居冠。

再來,在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使用交通工具的部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民眾為 共有157 位占了 36.2%為首,其次為自行開車者共 143 位占了 32.9%,第三者則 為騎機車的民眾共 95 位占了 21.9%,其餘皆低於 5%。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 目的以賞花、賞景或是其他主題活動(例如:海芋季、繡球花季等主題活動)共 148 位占了34.1%為主,其次是一般生態旅遊共 122 位占了 28.1%,以及其他上山的 各式各樣目的,例如:登山與運動以及校外學習與參訪等。在所有受測民眾當中,

聽說過或知道無痕山林中尊重野生動植物的相關內容者共有262 位民眾 60.4%,

不知道或是沒聽說過者為172 位占了 39.6%;因此在本研究的受測民眾當中,有 超過一半以上的民眾曾經聽說過無痕山林中尊重野生動植物的相關內容。然而,

無痕山林大多經由課程宣導、登山活動配合環境教育等方式將其資訊傳達給大眾 (吳崇旗,2009,2011)。

本研究目的三為探討不同背景的遊客在尊重野生動植物的態度、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表現之差異。在態度方面,有聽說過無痕山林相 關內容者的態度優於沒聽說過者。在知覺行為控制方面,有聽說過無痕山林相關 內容者的知覺行為控制優於沒聽說過者。在行為表現方面,女性的行為表現情況 優於男性。以下表5-1 將清楚表示之間的關係。

在主觀規範以及行為意圖方面,針對不同背景的遊客,在性別、是否聽說過 無痕山林相關內容、年齡、職業、居住地、教育程度、上山使用之交通工具以及 上山目的皆沒有顯著差異性。

89

表5-1、不同個人背景與各個變項的顯著差異性

態度 主觀規範 知覺行為控制 行為意圖 行為

性別 (*)

年齡 居住地 教育程度 職業

上山之交通工具 上山之目的 是否聽說過無痕 山林相關內容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註1:打勾表示有顯著差異性,沒有打勾表示無顯著差異性。

註2:*表示有顯著差異,**表示有很顯著的差異。

四、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在尊重野生動植物方面不同變項之間表現的關係 本研究目的四為探討造訪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遊客在尊重野生動植物方面的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間所表現的關係。本研究目 的五為利用SEM 探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問卷題組的合適性,以及不同面向之 間的相關性。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與行為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然 而,以本研究的研究架構進行路徑分析與t 值檢驗,得知態度與行為信念和結果 評價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和依從動機有顯著性,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 信念和知覺強度有顯著性;態度與行為意圖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沒有 顯著性,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呈現非常顯著,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呈現不顯 著性,行為意圖與行為呈現非常顯著,如圖5-1。

由於以本研究架構進行分析的模組,其適配度之 GFI 值未達標準,因此假設 知覺行為控制連接至行為之間的關係線捨去,得出以下結果,態度與行為信念和 結果評價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和依從動機有顯著性,知覺行為控制與 控制信念和知覺強度有顯著性;態度與行為意圖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 沒有顯著性,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呈現非常顯著,行為意圖與行為呈現非常 顯著,如圖5-2。

但是,將知覺行為控制連接至行為之間的關係線捨去後,GFI 值依然未達標

準,因此假設剃除各個變項的信念,亦將知覺行為控制連接至行為之間的關係線 捨去,得出以下結果,態度與結果評價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依從動機有顯著性,

知覺行為控制與知覺強度有顯著性;態度與行為意圖沒有顯著性,主觀規範與行 為意圖沒有顯著性,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呈現非常顯著,行為意圖與行為呈 現非常顯著,如圖5-3;結果顯示,剃除各個變項的信念,亦將知覺行為控制連

90

接至行為之間的關係線捨去,其適配度最好,但是態度與主觀規範卻與行為意圖 之間沒有顯著性,也沒有關係。

因此,不管本研究模組如何改善,從結構方程式的結果顯示,主觀規範都不 是直接影響遊客行為的因子。並且,影響遊客的態度因子,最重要的即是其行為 信念。然而,遊客的知覺行為控制會直接影響行為意圖,遊客的知覺行為控制會 間接對於行為表現沒有直接影響。遊客的行為意圖將非常強烈的直接影響行為表 現

5-1、以本研究之研究架構進行路徑分析與 t 值檢驗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造訪陽明山國家 公園的遊客對於 尊重野生動植物 的行為意圖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行為 信念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結果 評價

遊客對於重要關 係人的規範信念 遊客對於重要關 係人的依從動機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控制 信念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知覺 強度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態度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主觀 規範

遊客對於尊重野 生動植物的知覺 行為控制

造訪陽明山國家 公園的遊客對於 尊重野生動植物 的過去行為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