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前關於鯙類的文獻主要為新種 (Chen and Shao, 1995; Chen et al., 1996; Chen and Loh, 2007; Chen et al., 2008; Loh et al., 2011)、新紀錄種 (Chen et al., 1994; Loh et al., 2013) 之描述,基礎生物學研究 (歐,2007; 黃,2008; 張,2009; Matić-Skoko et al., 2011),多樣性調查 (陳,2003; 簡,2008),行為學研究 (田,2004; Mehta and Wainwright, 2007; Barley et al., 2015) 及狹首幼生種類鑑定 (Tawa et al., 2012; Tawa et al., 2014)。但對於鯙類漂送機制的研究卻非常貧乏。

陳 (2003) 於 2001 – 2002 年間對臺灣周圍海域 21 個樣點進行鯙類多樣性普查,

共調查到 7 屬 35 種鯙類 (包括疑似新種的種類,當時臺灣登錄的物種數為 13 屬 51 種),比對兩年的資料後,發現多種一般市場常見的販售物種數量皆減少了 20 %,

共5 屬 21 種平均體長有下降的情形,且共有 17 種鯙類在調查期間沒有發現。作

12

者以當時農委會野生動物諮詢委員工作小組建議的「保育類動物名錄評估分類準 則」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所發展的紅皮書 (Red list categories),針對罕見種 黃斑蝮鯙 (Echidna xanthospilos) 及臺灣鬍鯙 (Cirrimaxilla formosa) 進行瀕危程 度評估,結果顯示黃斑蝮鯙可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野生動物」,臺灣鬍鯙為「瀕 臨絕種保育野生動物」,且此兩種皆達紅皮書中的瀕臨滅絕 (Endangered, EN) 標準。

簡 (2008) 於 2004 – 2008 年間對臺灣東南海域之新港漁會及標本戶進行鯙類多樣 性調查,無論個體平均重量、歧異度、均勻度及豐富度皆有逐年下降的情形。以 上研究皆顯示自然環境中的鯙類資源正在減少且組成正在改變。

上述資訊顯示鯙類的保育刻不容緩,而保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大量的基礎生物 資料。幼生漂送機制與成體分布、族群間基因的交流等有著重要的因果關係,是 保育該物種不可或缺的重要資訊。雖然Reece et al. (2010, 2011) 已經針對四種不同 鯙類進行大規模的採樣,並發現在整個印度洋及太平洋間並無明顯族群遺傳結構 存在,但此篇研究卻有幾項缺陷,第一,大部分族群的樣本數量少於10 尾,樣本 數量的不足可能會對族群遺傳結構分析的結果造成影響,舉例來說,研究中的疏 斑裸胸鯙 (G. undulatus) 在幾個樣本數量較多的族群 (> 19 尾) 間就發現了些微 的遺傳分化,樣本數少的族群 (< 10 尾) 間則無,難以判斷這樣的族群遺傳結構是 真實情況或是採樣誤差所造成;第二,研究所選用的四種鯙類雖然棲位寬度不同,

但皆屬大型鯙類,成熟體長可達80 cm 以上 (羅,2009; Fishbase),無法完全排除 大型個體具遷徙能力的可能性;第三,研究中雖然有利用耳石日輪數估算 PLD,

但每個物種只取兩個樣本進行分析,忽略了不同族群間可能因PLD 不同所造成遺 傳分化的可能性。

基於更周全的探討鯙類PLD 與族群遺傳結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採取以下策 略: (1) 增加各族群的樣本數量 (皆> 10 尾),提供更可靠的族群遺傳資訊;(2) 以 屬小型鯙類且棲位寬度更為狹窄的小鰭鰭尾鯙作為目標魚種,可排除成體具遷徙 能力的可能性;(3) 以耳石估算每一尾樣本的 PLD,探討不同族群間的 PLD 是否

13

有差異,若有差異性是否影響到族群遺傳結構。希望同時利用分子生物技術與耳 石微細結構的分析提供下列資訊:

(1) 東亞島弧地區小鰭鰭尾鯙的族群遺傳結構,探討 PLD 及生態棲位寬度對 族群間基因交流的影響。

(2) 探討東亞島弧地區小鰭鰭尾鯙的幼生成長階段是否有差異,以及可能的 影響因子。

(3) 分析臺灣週遭海域小鰭鰭尾鯙漂送及沉降模式,探討可能的影響因子。

(4) 建立臺灣地區小鰭鰭尾鯙的成長方程式,提供更多鯙類年齡成長資訊。

(5) 以小鰭鰭尾鯙作為代表性物種,提供未來相關鯙類保育與研究的參考資 料。

除上述主要目的外,本研究亦嘗試利用小鰭鰭尾鯙的漁業特性來探討其他議 題:漁業捕撈壓力對基因多樣性的影響。過度的漁撈開發容易造成生物多樣性及豐 度的減少,但某特定物種數量的減少是否會影響到基因多樣性的表現卻很少在海 洋魚類中被驗證 (Hauser et al., 2002)。小鰭鰭尾鯙屬低經濟價值的小型魚種,且只 分布在非常靠近沿岸的潮池中,相對不容易被混獲於現有漁法中,因此幾乎沒有 漁業捕撈上的壓力,適合作為對照組與其他相對漁業壓力大的鰻形目魚類比較,

探討漁業捕撈是否對物種的基因多型性造成影響,或有哪些其他可能因素亦會影 響,是本研究感興趣的議題之一。

14

貳、材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