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在老年人口逐年增長,個人經歷「老年」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的高齡化社會中,

「老化」的異質性也變得更加明顯。如何協助個體在自己所處的脈絡中,良好地 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以獲得自己想要的「適應結果」,是研究者與臨床工作 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最適老化」概念出發,嘗試探索有助於最適老 化的心理歷程因素—「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與所延伸出來的「內在覺感」。

老化中所面臨的變化,有許多對於個體而言是不利的「資源的損失」,因此,

能讓個體在面對資源失落時能保有彈性、維持一定生活品質的「以失落為基礎的 選擇」,應是老化心理歷程中需要探索的重要因應策略。然而,就臨床服務的角 度而言,如何才能「促進個體恰當地使用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的實徵研究是相 對不足的。本研究主張,要能促發個體以適應的方式使用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一個重要的前提便是準確地認識這些變化。由於在老化中所面臨的變化時常是身 體上的,包括生理功能與生理結構的改變、疾病與症狀等,因此本研究初步以探 討人如何覺察與感受自身生理狀態的「內在覺感」構念出發,並聚焦於與情緒感 受息息相關的心血管內在覺感,嘗試探索內在覺感的本質,建立操作型定義與信 效度,並進一步探索內在覺感是否會影響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根據文獻回顧與 研究推論,本研究主張,「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是個體在覺察到自身失落後可 能會執行的歷程,而此歷程對於個體在面對失落時的正向效果,應是建立在個體 能夠較「準確」的覺察並評估該失落的前提之上。

本研究以「內在覺感」構念反映個體對失落之覺察特徵的個別差異。根據文 獻整合與推論,本研究主張內在覺感是由「高估—準確—低估」而形成的連續向 度,並可依恰當的切分點區分為高估傾向、準確傾向、與低估傾向三種組別,三 組的後續心理歷程也據此有不同的特徵。由於此連續向度的構念方式和過去研究 不同,因此本研究首先需建立連續向度的操作型定義與測量信效度。本研究參考 Schandry(1981)的心跳追蹤派典,並修改其指標計算方式,使計算出之指標正 負值能反映高低估傾向。在Schandry 派典中,每一組測量皆包含三次不同時間 長度(25 秒、45 秒、35 秒)之心跳追蹤,本研究將就一組測量所包含的三次測 量皆計算單次內在覺感指標,並據此計算內部一致性。並測量受試者在不同情境 狀態下的內在覺感,並以相關分析驗證內在覺感特徵的穩定性。由於症狀知覺是

43

與內在覺感皆是「個體對於生理訊號的知覺」,在過去研究中亦常被認為是有高 度關連的構念,因此本研究以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身心症狀困擾作為效標,建 立內在覺感連續向度之效標關連效度。此外,本研究亦將探索內在覺感特徵隨年 齡而產生的變化,以瞭解在老化過程中對失落的評估的可能改變。

本研究根據Lazarus 團隊(Lazarus, 1984; Lazarus & Folkman, 1984, 1987)與 Carver 團隊(Carver et al., 2000; Wrosch, Scheier, Carver, et al., 2003; Wrosch, Scheier, Miller, et al., 2003)的主張推論,「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對於個體在面 對失落時的正向效果(亦即保護作用),應是建立在個體能夠較「準確」的覺察 並評估該失落的前提之上,亦即內在覺感傾向於準確者所執行的「以失落為基礎 的選擇」可以推測會帶來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而由於高估者傾向於高估身體的 變化,在面對身體往「不好」的方向變化時,則可推測會高估所面臨的失落程度,

而導致較強的情緒心理反應,進而使得個體對環境的變化形成較負面的認知意義,

亦即評估為較嚴重的失落,並據此進行因應。換言之,可推測高估者會執行較多 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但所執行的選擇並無法帶來正向的心理適應結果。根據 相同的邏輯可以推論,內在覺感低估者傾向於低估自己所面臨的失落,進而較少 執行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而由於其所評估到的失落也未能貼近客觀失落程度,

因此其選擇亦無法帶來正向心理適應結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內在覺感本質之探索,包含假 設一至三。此部分包括建立內在覺感連續向度之測量與指標計算方式,內部一致 性與跨情境穩定度(假設一)之檢驗,效標(日常生活身心症狀困擾)關連效度

(假設二)之檢驗,以及隨年齡而產生的變化(假設三)。第二部分則是關於以 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探討。根據過去研究結果,本研究主張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在個體面對失落時具有正向保護力(假設四),而由於較高齡族群比較年輕族群 更易面對失落,因此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在高齡族群中,可以推測正向保護力特 別明顯(假設五)。然而,根據本研究對於「個體如何覺察並評估失落,會影響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啟動與有效性」之推論,本研究假設內在覺感的不同傾向,

會影響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使用頻率與正向保護力(假設六)。為方便研究的 進行與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的研究假設整理如下:

第一部分:內在覺感本質之探索

研究假設一:內在覺感傾向為個體內相對穩定的類特質特徵。亦即在不同情 境狀態下所測量並計算的內在覺感指標有顯著相關。

研究假設二:內在覺感的「高估—準確—低估」傾向與身心症狀困擾呈正向 相關。亦即內在覺感傾向高估者,會感受到較多的身心症狀困擾;內在覺感傾向 準確者,會感受到中等程度的身心症狀困擾;內在覺感傾向低估者,會感受到較 少的身心症狀困擾。

研究假設三:年齡會影響內在覺感連續向度之特徵。

(3-1)心血管內在覺感準確性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3-2)在不同年齡層受試者的內在覺感連續向度傾向(亦即高估、準確、

低估之分組)分布有顯著差異。

第二部分: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探討

研究假設四:「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在有無失落時的使用頻率與正向保護 力不同。

(4-1)感到失落者比未感到失落者使用更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4-2)在感到失落的個體中,「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會連結到較佳的心 理適應結果。

研究假設五:不同年齡層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使用頻率與正 向保護力不同。

(5-1)高齡者比較年輕的族群使用更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5-2)在高齡族群中,較高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會讓個體面對失落 時有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研究假設六:內在覺感傾向會影響個體利用「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來面對 失落之使用頻率與效果。

(6-1)內在覺感傾向於準確者,其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能讓 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6-2)內在覺感傾向於高估者,會使用較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且其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無法讓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 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45

且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無法讓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較 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