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方法

第四節 統計分析

第一部分:內在覺感本質之探索

研究假設一:內在覺感傾向為個體內相對穩定的類特質特徵。亦即在不同情 境狀態下所測量並計算的內在覺感指標有顯著相關。

研究假設二:內在覺感的「高估—準確—低估」傾向與身心症狀困擾呈正向 相關。亦即內在覺感傾向高估者,會感受到較多的身心症狀困擾;內在覺感傾向 準確者,會感受到中等程度的身心症狀困擾;內在覺感傾向低估者,會感受到較 少的身心症狀困擾。

研究假設三:年齡會影響內在覺感連續向度之特徵。

(3-1)心血管內在覺感準確性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3-2)在不同年齡層受試者的內在覺感連續向度傾向(亦即高估、準確、

低估之分組)分布有顯著差異。

在假設一部分,本研究將以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檢視內在覺感指標 在一組(三次不同長短)測量間的穩定性,以及兩組不同情境下測量到的內在覺 感指標之皮爾森相關。假設二將分析內在覺感指標與身心症狀分數間的皮爾森相 關,並將內在覺感指標分數以切分點分為高估、準確、低估三組後,以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比較三組身心症狀分數之差異。假設三的部分將以內在覺感傾向組別與 受試者年齡組別兩因子的受試者人數分布進行卡方檢驗。假設3-1 需將內在覺感 傾向為高估與低估的兩組受試者集合起來形成「不準確」組別,並依「準確」與

「不準確」兩組與依年齡區分為「青年」(20-39 歲)、「中年」(40 至 64 歲)、「老 年」(65 歲以上)的三組進行 2x3 的卡方檢驗。假設 3-2 則直接依 3 組內在覺感 傾向與三組年齡層進行3x3 的卡方檢驗。

第二部分: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探討

研究假設四:「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在有無失落時的使用頻率與正向保護 力不同。

(4-1)感到失落者比未感到失落者使用更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4-2)在感到失落的個體中,「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會連結到較佳的心 理適應結果。

研究假設五:不同年齡層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之使用頻率與正 向保護力不同。

(5-1)高齡者比較年輕的族群使用更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5-2)在高齡族群中,較高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會讓個體面對失落 時有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研究假設六:內在覺感傾向會影響個體利用「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來面對 失落之使用頻率與效果。

(6-1)內在覺感傾向於準確者,其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能讓 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6-2)內在覺感傾向於高估者,會使用較多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且其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無法讓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 較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6-3)內在覺感傾向於低估者,會使用較少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且所使用的「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無法讓個體在面對失落時得到較 佳的心理適應結果。

在第二部分,將以Hayes (2017)所發展的多元迴歸分析套件—PROCESS v3 檢視不同的調節效果。調節效果分析會先將各預測變項轉換為標準分數,進行相 乘後以交互作用項納入預測變項,與各獨變項同時進行多元迴歸分析。假設四將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為調節項,探索其對於失落經驗(獨變項)對心理適應結果

(依變項)之預測力的調節效果(參見圖4)。假設五則將以年齡層(三組)、以 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為調節變項一與調節變項二,探討兩變項對失落經驗與適應結 果間關係的雙重調節效果(參見圖5)。假設五則將以內在覺感傾向(三組)、以 失落為基礎的選擇為調節變項一與調節變項二,探討兩變項對失落經驗與適應結 果間關係的雙重調節效果(參見圖6)。

61

圖 4:失落 x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對心理適應結果調節分析概念示意圖

(假設四)

失落 心理適應結果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圖 5:失落 x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x 年齡對心理適應結果雙重調節 分析概念示意圖(假設五)

失落 心理適應結果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年齡

圖 6:失落 x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x 內在覺感對心理適應結果雙重 調節分析概念示意圖(假設六)

失落 心理適應結果

以失落為基礎的選擇

內在覺感

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