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主要針對的是華人女性,但爬梳相關文獻,針對情緒之研究多半會將 以「負向情緒」表示,但「負向情緒」所指涉的詞彙繁多。因此,研究者便以 Bowring(2015)對於中國「憂鬱」最早之起源記載為參考依據,並對照台灣大 學語意字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emantic Dictionary, NTUSD),以關鍵 字搜索之方式,挑選出與中國憂鬱相關字眼,令受訪者在書寫情緒經驗之時,

得以有具體情感示意得以檢索過往發表貼文之經驗。

有些情感被認為是「基本的」(basic),如同「快樂」(happiness)與

「悲傷」(sadness)。但有些跨文化語言學家認為,情緒是文化特定的。諸如

36

「感覺」(Feeling),慾望(Wanting)和知識(Knowing)被認為是為普世通 用的,然而俄羅斯語中存在著「toska18」一詞,便是其文化特有的憂鬱情緒。

若追溯華人社會之憂鬱起源,在戰國後期的楚國辭賦作家——宋玉,其所 作之賦《九辯》,便有「悲」之概念;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 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將情緒與外在事物變遷結合。秋天時常是引發

「憂鬱」的季節,特別是與「逝去」或是「即將離去」之情緒特別容易在此時 產生。也因此,人們因感受到秋意而「悲秋」,可見華人的憂鬱時與季節的更 迭相關。自古「悲」是如此被文人闡述,「哀」亦是如此。「哀」的憂鬱色彩 又更加鮮明,特別與「悲痛」和「哀悼」的概念相近,人們如此實行,如同能 觸摸到的死亡;此與佛氏所指的「哀悼」類同(Bowring, 2015)。

「愁」字則是大量出現於唐朝詩人李白之詩,帶有「悲傷」、「孤獨」之 意,使人沈浸於無盡黯淡之中。對於人來說,「悲」較「愁」更容易消散(Ye, 2001)。

於 此 , 本 論 文 將 以 「 悲 」 、 「 哀 」 、 「 愁 」 三 字 於 臺 灣 大 學 情 感 詞

(NTUSD)(Ku & Chen, 2007)中進行搜索,將含有以上三個情緒字眼之詞彙 羅列,以利訪談者及研究對象知悉本文欲研究之憂鬱情緒,並以此作為參考,

隨後蒐整相關口述資料。

18toska:有人翻譯苦悶,是「俄國人的情緒」。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

認為它講的是靈魂的悶痛、無法渴望的一種渴望、病態的憔悴思念,以及無以名狀的心神不寧;

背後挾帶著的,是令人發狂的不滿足感,和永不饜足的追尋。資料來源:

http://a.udn.com/focus/2016/12/25/26499/index.html?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37

表 3 - 1 : 相關情緒字詞

相關情緒字詞

悲 令人悲痛、令人悲痛的、可悲、可悲的、使悲痛、使悲傷、悲哀、悲 哀地說、悲哀的、悲悼、悲痛、悲傷、悲傷的、悲傷者、悲慘、悲慘 的、悲劇、悲劇的、悲嘆、悲觀、悲觀主義、悲觀主義的、悲觀的、

無慈悲心 無慈悲心的、令人悲痛、令人悲痛的、大悲、可悲、悲 哀、悲苦、悲情、悲涼、悲痛、悲痛欲絕、悲傷、悲愁、悲嘆、悲 慘、悲憤、悲觸、悲觀、傷悲

哀 哀求、哀惜、哀悼、哀悼者、哀痛、哀訴、哀傷、哀傷的、哀號、哀 嘆、為...哀痛、悲哀、悲哀地說、悲哀的、哀怨、哀戚、哀痛、哀嘆

愁 使發愁、現出愁容、發愁、發愁的人、愁思、愁容、犯愁、悲愁、愁 眉、愁眉苦臉、愁苦、憂愁

國立臺灣大學情感詞典(NTUSD)

(Ku & Chen, 2007)

本研究主要將憂鬱情緒之範圍鎖定在與「悲」、「哀」、「愁」相關的情 緒之上。而出於情緒有「普適性」(Universal),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內,人 們對於情緒的體驗、表達、感知和調節方式會因著身處相同社會文化的行為規 範而共享相同的情緒經驗,反之則不同。有鑑於此,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

得以透過社會學習,感知人類的六種基本情緒(如高興、悲傷、生氣、恐懼、

驚訝以及噁心),對其產生共同理解。這也是為什麼人之所以能夠設身處地站 在他人立場思考,並於人際之間交往之間,傾聽他人之時體會其在其歷經之事 件框架下時的情緒、想法以及理解感受,並站在對方角度為其思考和處理問題 的原因。(Darwin, 1998; Ekman, 1992; Richeson & Boyd, 2005)因此,若是於此 多加陳述相關情緒字詞之定義,有可能會使受訪者將在回想過往貼文以及刪文 的情緒經驗之時,致使框架在所云的情緒定義之中,太過針對單一釋義而導致 無法以情緒為主,研究者便不加以定義本研究中欲研究之情緒字詞,只以相關 情緒詞彙令訪談者有參考。

38

四、 先導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