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預 備 階 段

擬定研究主題 蒐集文獻及篩選研究對象

決定研究方法 決定教學內容

設計教材 編製評量測驗 編製學習行為觀察紀錄表

進行預試

收集基線資料 電腦操作練習 進行實驗階段 學習成效保留效果

進行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實

驗 階 段 資

料 處 理 和 分 析 階 段

圖 3-4 研究程序流程圖

發表研究報告

41

一、預備階段

(一)擬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本身就讀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碩士班,對科技媒體融入教 學具有相當大的研究興趣。研究期間適逢 Windows7®上市搭配觸控式電 腦,將改變電腦的使用方式與電腦輔助教學的模式,研究者與指導教授 請益討論並參閱相關文獻後,認為此類型之科技應用於輕度智能障礙的 學童應具一定的效益,且依據教育部「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 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總綱」,以實用語文課程綱要裡寫作第三點:

「培養基本電腦操作能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語文資訊的傳達。」作為 本研究欲探究之主題最為適切。

(二)收集文獻資料:

研究者於 2010 年 3 月開始收集研究相關之文獻資料,從相關論文期 刊資料庫內大量文獻之中,找出智能障礙的相關定義和文獻及使用電腦 輔助實用語文相關教學之研究文獻等,當作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三)篩選研究個案:

於同一時間研究者也著手篩選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是由研究者國 小特殊教育實習階段任教之班級,經篩後選出兩位經鑑定之輕度智能障 礙且伴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學童。

(四)決定研究方法:

參閱相關之文獻後,發現智能障礙學童異質性較高且不容易取得大 樣本,較適合採用單一受試之 A-B-A’ 倒返實驗設計(reversal designs)及 A-B-A’-B’ 相等時間樣本設計(equivalent time sample design)。

(五)決定教學內容:

根據本研究欲探究之主題,教材選取為南一書局二下國語課文內容 為主軸,及配合智能障礙類實用語文課程綱要內之聽、說、讀、寫作,

作為教學實驗之內容。

(六)設計教材:

由南一書局二下國語之教學多媒體 DVD 及二下國語教師專用課本之 課文生字與新詞,以電腦輔助教學中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學習教材之特性;

並與實習學校之特教組長及資源班班級導師討論實驗教材編排之順序,

42

再利用非線性剪輯軟體(non-linear)或是使用擷取影像方式把影像擷取出,

並重新編排出最適合研究個案學習的教材之教學順序。

(七)編製評量測驗:

本研究之測驗是研究者取材自南一書局國民小學二下國語教師專用 課本之課文生字與新詞,運用 PowerPoint、Flash 軟體所編輯製作而成,

主要是想瞭解運用電腦輔助實用語文國語科生字及新詞教學,對於受試 者生字及新詞學習其字音、字形之成效;評量解答為根據教育部所編印 之「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作為生字、新詞注音之測驗標準;而字形 方面,則是根據教育部所修訂之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及南一書局 國民小學二下國語教師專用課本內容作為測驗之標準。

(八)編製學習行為觀察紀錄表:

以不專注行為和學習意願不佳為主軸,編輯一份學習行為觀察紀錄 表;記錄凡有關本研究教學過程中的不適當行為,用以分析運用觸控電 腦輔助教學,是否能降低受試者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影響,所產生在 學習上的不適當行為。

(九)進行預試:

為了確保實驗教材設計與評量工具的效度,研究者在進行實驗研究 前,選出同質性較高的學童進行教學與評量,作為研究前的預試,藉此 使本研究之教材與測驗能更臻完美。

二、實驗階段

(一)收集基線資料:

在進行教學實驗前,收集受試者在基線期資料如:生字新詞測驗分 數或國語習作和寫字練習單等,且同時觀察並記錄受試者在課堂中不適 當行為的次數。

(二)電腦操作練習:

指導受試者如何觸控教材選單選取相關教材,及在觸控螢幕上,如 何練習寫生字之基本操作。

(三)進行實驗階段:

利用實驗教材進行教學每週五堂課,於每日第三節進行一節課四十 分鐘,教學結束後立即進行測驗,待受試者之生字及新詞字音、字形測 驗維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正確率後,進入實驗維持期。

43

(四)學習成效保留效果:

實驗介入期結束後,每隔七日對受試者進行測驗,施測內容為實驗 介入期階段之生字、新詞教學內容,共計施測三次並記錄結果。

三、研究程序進度甘特圖(Gantt chart)

為了能夠確實掌握本研究之研究進度,本研究使用甘特圖(Gantt chart)擬定出

4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