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本階段為分析受試者在各個實驗階段裡記錄之結果變化,將其發現寫為本研 究研究結果,分析方法步驟為:先記錄運用觸控式電腦輔助智能障礙學童實用語 文教學測驗分數,及學習中受試者其不適當行為次數,在 Excel 軟體上繪出測驗 分數及不適當行為次數之資料點,再把所有資料點連接為曲線,運用視覺分析法 (visual analysis)與 C 統計(C statistic)分析其介入之成效,最後以多評分者一致性,

來增加本研究結果之信度與效度。

一、視覺分析(visual analysis)

主要分為階段內和階段間。階段內分析主要是在探討實驗中相關的資料點水 準範圍、變化、平均數及趨向的穩定性;而階段間主要是在探討兩個實驗階段的 比較,及計算兩者重疊的百分比數據,其重要概念步驟如下(李偉俊等譯,1999;

杜正治,2006):

(一)代碼系統:

以 ABC 字母表示不同的實驗階段。如 A 為基線期;B 為介入期;

C (A’)為另一介入期,以此類推。

(二)中分法:

決定視覺分析曲線圖之趨向線的方法,使用手繪方式簡單又快速,

其步驟茲分為下:

1.在曲線圖間畫一條中日期線(mid-data-line)。

2.將再畫上一條中日期線及中比率線(mid-rate-line)得一交點。

3.重複步驟二,再對另半邊畫出相同線段,得另一交點稱之四分交點。

4.畫一條線,連接左右兩邊的四分交點,此線為四分交點的進階線。

5.最後將四分交點的進階線平行移動,使上下兩邊資料點數相等,此線為 趨向線。

(三)階段內分析:

在探討實驗中相關的資料點水準範圍、變化、平均數及趨向的穩定 性,其步驟茲分為下:

1.計算階段長度:計算資料點,當作階段之長度。

2.預估趨向路徑:利用中分法繪製出階段內的趨向線,配合目標行為決定 其路徑。

45

3.計算趨勢穩定性:設定穩定標準百分比 10%至 20%間,再以最高資料數 據乘以穩定標準百分比,得穩定標準值。

4.在穩定標準值上下各量出一半畫出垂直線,各得一點,利用此兩點畫出 和趨向線平行的直線,此兩直線間的區域為穩定標準範圍,計算資料點 落在此範圍所占之百分比,即為趨向穩定係數。

5.以穩定係數.75 當作標準,超過(含).75 以上代表穩定,反之低於.75 為 不穩定,用以當作實驗結果之參照。

(四)解釋基準線與處理階段交接點的資料:

基準線和處理階段交接點發生的變化分為兩種類型,通常水準及方 向的改變越大且越陡,資料的說服力則越強:

1.水準(level):是指基準線和處理階段之間的行為次數的改變。

2.方向(direction):是指行為變動的路徑,是否在介入點發生而立即改變。

二、C 統計(C statistic)

利用 C 統計分析在實驗各期間內,受試者成績與不適當行為次數之曲線,其 目的是在證明此時間系列中,是否有任何趨勢的存在;而 C 統計至少需要 8 次觀 察點才足夠,利用 C 統計也能幫助評估基線期及介入期不同的地方。

Z 值表示資料的穩定性,在階段內若達顯著水準,則代表此實驗介入具有相 當的改變效果;反之若未達顯著水準,則代表此實驗介入成效不佳。本研究之 C 統計公式如下:其中 X 代表觀察值(測驗分數、不適當行為的次數);而 N 表示 階段內評量(記錄)的次數(李偉俊等譯,1999)。

(一)計算 C 統計的程序步驟:

1.計算觀察值的總和。

2.計算觀察值的平均數,觀察值 X 總和除以 N 得到平均數。

3.將第二個觀察值減掉第一個觀察值 X,第三個觀察值 X 減掉第二個觀察 值以此類推,直到最後一個數字減完為止。

4.將上述第 3 點求得之數值平方,將此值加總。

5.將每一個觀察值減掉所有觀察值的平均數。

6.將上述第 5 點之所有值平方,得離均差平方和,最後將此值乘以 2。

46

(二)計算 C 統計之平均數的標準誤:

(三)計算 Z 值。Z 值為 C 統計值與平均數標準誤比;而 Z 值可經由查表得知 在(

p

< .01)及(

p

< .05)的情況下,是否達到 C 統計之顯著:

三、多評分者一致性

本研究除了研究者進行研究分析記錄外,並啟請實習國小之特教組長與資源 班導師協助本研究評分及記錄,進行多評分者一致性的分析,茲以提升研究之信 度效度,多評分者一致性計算公式如下所示(陳佳吟,2010):

一致性百分比 一致的分 次 數

一致的分 次 數+不一致的分 次 數

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