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範圍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方向或協助其界定通路位置或注意前行路況。例:藉由觸覺、語音、邊界線或 其他相關設施組成,達到引導視覺障礙者之功能。104.11 引導標誌:為引導行 動不便者進出建築物與使用相關設施之延續與不中斷的方向引導標誌,應可清 楚辨識,並與行進方向垂直。

另內政部營建署於 2015 年頒布實施之「內政部主管活動場所無障礙設備計 標準」第七條:活動場所之主要出入口與無障礙通路周邊設置之地圖、告示牌、

解說牌及標誌,應適合輪椅及輔具使用者靠近閱讀,牌面傾斜角度、字體及顏 色應可清晰辨識,並得配合設置凸紋、點字或語音等設施設備。地圖應標示供 輪椅及輔具使用者使用之主要出入口、無障礙通路路線圖及其他無障礙設施設 備項目。

上述諸般規定均僅為一般性圖例設計及標示設施之最低之規定,對於視 覺、圖像與空間辨識能力較差之高齡者未規定有詳細之圖例規格與標示設置說 明。造成標誌與標示實際設置時並無法達到令高齡者覺得友善且安全安心之生 活環境需求。為提升臺灣對於高齡者友善社區環境整體建構,針對高齡化社會 演進,除了加強無障礙環境之建構,亦趨往友善社區認知地圖通用設計理念。

藉由滿足高齡者在地老化之生活所需,融合一般地圖與便於高齡者閱讀之圖 像、標示設計理念,整合成一簡要之「主題式」高齡者社區友善地圖,提升高齡 者在社區範圍外出活動之方便性,從而真正落實臺灣高齡友善社區環境整體建 構。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壹、研究範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101 年至 105 年執行「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展中程 個案計畫」,進一步衍伸到 106 年至 109 年執行「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 計畫」,針對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對高齡者居家生活環境及社區活動空間之 建構,由點到線到面提出系統性、全盤性之整合研究。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依 據相關研究結果,多年來逐步出版《通用化公園規劃設計手冊,2011》、《高齡

5

與視、聽障者之公共服務空間通用設計參考手冊,2014》、《社區居住空間無障 礙設計手冊,2014》等設計與參考手冊。然而這些設計參考手冊大多著重於無障 礙環境空間之改善手法與設施建構,鮮少對高齡者視覺敏感度及環境認知、圖 像辨識能力有所著墨。

再加上臺灣過去在社區、公園、廣場之設施設置著重滿足一般人基本需 求,對於使用者所需要之個人行動及認知能力的水準較高,例如指標設計與訊 息提供多以一般民眾為目標客群,而無法在地圖之視線高度、圖例大小、色彩 辨識上滿足行動不便者且視覺逐漸弱化老化之高齡者識別。隨著高齡者人數逐 年增加,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後,高齡者因身體機能、認知力等退化素以至於 為大眾所設計之文字型態的空間指標與場域訊息傳遞,將無法滿足高齡者辨識 之視覺障礙者。伴隨著國人高齡化平權意識的提高,過去較為被忽視的高齡者 之使用需求安全及可及性應當被重視。

本研究以社區鄰里空間與環境之串聯,尤其是高齡者居家居住社區為主。

研究範圍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公共場所(如政府機構、商業活動空間)及戶外環 境(如公園、步道),因高齡者熟悉度有很大差異,以及複雜建築機能所帶來許 多挑戰,及高齡者所對應產生不同調適方案(如照護者陪伴);在既有社區鄰里 的通用設計觀點及使用現況之下,尋求共通性之解答;二是對於陪伴者輔助、

心理及社會支持,以及透過高齡者友善社區地圖的繪製,提升高齡者對於住家 跟社區環境及空間之認知,分別檢討不同社區環境、不同使用者之需求程度及 利用方式,從而繪製適當的高齡者閱讀及使用的友善社區認知地圖。

貳、研究對象

身心健康之高齡者,除了體力不像年輕人那麼足夠,身體的活動力及靈活 度略微遲緩之外,其生活作息外與外出活動的能力相當良好,無需額外的幫助 就能隨時隨地去他想要去的地方。但對介於健康與亞健康之間的高齡者而言,

基於身體某些特殊的健康狀況而無法像一般健康之高齡者一樣,隨時隨地想去 哪裡就去哪裡,需要有一些輔助措施或是陪伴人員的協助,才能自由的活動。

另一方面,人的視力及視覺辨識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產生不同的

6

老化程度,一般 65 歲老人所需要的照明是 20 歲年輕人的兩倍,高齡者在閱讀時 需要較多之照明、對相近的顏色辨別能力較差,以及光線突然變亮或變暗時需 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且對於深度變化知覺、視野逐漸變窄等較不敏感。高齡者 視力變化是一個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喪失能力的過程。每個人(含男女)狀況均不 相同,但健康高齡者從 55 歲以後直至過世,其實有相當長的生命階段是處於低 視能情況。所謂低視能(low vision)是指視力在老化、疾病、或傷害之情況下 使得視力減退、無法藉由醫療方式回復原有視力之情形。低視能除了視力退化 造成之視物不清外,也可能損害辨識顏色之能力、對光線敏感度改變、或使得 視野產生缺損。

因此,在活躍老化及在地老化理念下,如何讓介於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 仍具有獨立自主生活能力(行動、知覺、認知)下,如何讓低視能之高齡者,仍 可以安全、健康、便利的生活,為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

參、研究限制

在落實營造高齡友善宜居社區(aged friendly and livable community)政 策下,配合調查社區內可供高齡者使用之設施、場域、路線等資源,並利用視覺 傳達技術改善既有的地圖與路標之文字內容、圖像形式,讓高齡者能輕易理解的 空間環境認知地圖,提升高齡者在社區範圍外出活動之方便性,達到健康與活躍 老化的目的。

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是建構高齡友善社區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本研究從 介於健康與亞健康之高齡者及低視能之高齡者觀點,探討界定社區內較為高齡 者所必需的服務空間,以及熟悉、感興趣的休閒娛樂與社會參與學習的設施與 場所。並以鄰里社區小規模場域空間,考量健康況況及低視能高齡者之步行可 及性,故高齡者友善社區地圖繪製的範圍是以市區中的社區或市郊的社區中,

依步行約 10 至 15 分鐘、步行距離約 800 公尺為主,以此為地圖繪製邊界,探討 不同活動據點與社區生活場域之銜接,滿足高齡者需求,促進健康活動及增進 社會參與的機會,協助營造健康幸福社區與在地老化的目標。然而在鄉村的社 區中,步行約 15 分鐘所能涵蓋社區主要活動空間相當有限,繪製高齡者友善社

7

區地圖效益不彰,必需要輔以交通工具(如汽機車)來涵蓋高齡者主要或需要的 活動場域,倘若高齡者能自行駕駛汽機車,表示不需要高齡友善社區地圖的輔 助的便能在所處的社區中來去自如,因此範例是以市區或市郊的社區為主。因 此高齡者友善社區地圖的繪製範圍是以市區或市郊的社區為主,屏除鄉村型的 社區,為本研究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