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高齡友善社區

壹、各國推動高齡友善社區方式

各國面臨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分別提出建立高齡友善社區政策,世界衛生 組織(WHO)於 2007 年發表「全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2

2公共空間(Outdoor spaces and buildings):促使高齡者和他人進行互動,相關議題包括生活品質、路徑和安全性。

,指出八大面向,包含公共空間(Outdoor spaces and buildings)、交通

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大眾運輸的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是影響高齡者行動的關鍵因素。

住宅(Housing):住宅首重安全與舒適寧靜。同時,一個舒適的住宅與社區和社會服務必然有連結關係,也會對高齡者 的獨居生活與生活品質產生直接的影響。

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社會參與、支援與良好的健康和生活環境之間有高強度的連結關係,參與休閒、社會、

文化與心靈活動,甚至是與家庭之間的互動,都會讓高齡居民不斷地活動。

敬老與社會融入(Respect and social inclusion):包含尊重與不尊重的行為、高齡者歧視、世代間互動與公眾教育、對社 區的幫助、家庭地位和經濟排斥等層面。

工作與志願服務(Civic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大部分高齡者其實都希望退休後能有事做,讓他們依照自己的專 長與興趣來決定做什麼,以獲得更多尊重。

通訊資訊(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大多數人認為保持對事情的關注、資訊流通是高齡者很重要的事,高齡者可 以獲得各式各樣的資訊、從不同的年齡層與不同的媒體。

社區與健康服務(Community support and health services):過地方的基礎建設、社區組織、志工團體等來協助人民建立 健康養生概念。此面向還包含服務可及性、提供的服務、志工支援和緊急計畫與看護等層面。

17

運輸(Transportation)、住宅(Housing)、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敬老與社 會融入(Respect and social inclusion)、工作與志願服務(Civic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通訊資訊(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社區與健康服務 (Community support and health services),做為各國各城市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之參 考。

一、美國

美國政府於 2005 年提出獎勵計畫,由美國老齡問題管理局(United States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AoA)贊助競賽,希望於各州鎮找出「宜居社區(livable communities)」,並有具體的做法,共有七個社區獲得了獎勵,這些社區採取了 具體的協作行動,為各種年齡層居民提供舒適、安全和有成效的社區生活場 所。美國環境保護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贊助「建立健康的積 極老齡社區」獎勵計畫,該計劃旨在表彰創新社區努力將智慧開發與活躍老化的 者表示他們想要留在社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無力搬家(Keenan 2010)。可看出 美國中高齡者希望在宅老化,公部門與私部門合作,積極推動改變住家及社區 各項設施,建立健康及積極的高齡社區。

二、法國

法國於 2006 年推動長壽政策(politique de la longévité),主要內容為活躍年齡 及專業活動,即老年人就業的行動計畫。計畫實施對象為 55 歲-75 歲老人,內 容包含五個主軸的改革:

1.讓受撫養的老年人自由選擇留在家中,透過醫療照護機構和家庭護理服

18

務,使更多支持家庭照護者,提供家庭和養老院之間之連繫。

2.設立安養機構,增加照顧者的數量,改善生活品質,控制價格,讓每位老 年人過更好的生活。

3.加強老人醫療,發展老人專屬門診窗口。

4.確定各項補助經費來源,建立老年人財務補助制度。

5. 加強老人疾病防治研發,推行老人健康檢查。

自 2007 年以來,CNSA 編列 8.515 億歐元,為實施 PLAN SOLIDARITE – GRAND AGE(PSGA)創建了 85 994 個老年人名額。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共安置 75,810 個名額:永久性住房中依賴老年人(EHPAD)的 40,033 個住宿地 點,7,336 個日托空間,臨時住宿的 4,641 個名額,23,800 個療養院護理空間

(SSIAD),預計 2018 年至 2022 年期間將增加 8,138 個名額。

自該計畫開始以來,在 2007 年至 2016 年期間,CNSA 已撥款 19.25 億歐 元,以加強老年人長期護理照顧者的數量。將這些信貸轉移給區域衛生機構,

並將其重新分配給已簽署三方協議或多年目標和合作(CPOM)的企業,並根據 其居民的護理需求。

三、瑞典

老年人的健康和社會照顧是瑞典福利政策的重要項目,在瑞典的 1,000 萬居 民中,20%的人已超過 65 歲的標準退休年齡,預計 2040 年將增加到 23%。瑞 典的平均壽命是世界上最高的:男性為 81 歲,女性為 84 歲。在瑞典,5.2%的 人口年齡為 80 歲,略高於歐盟 5.1%的平均年齡。老年人照護費用主要由稅收 資助。2014 年,瑞典的老年人照護總費用為 1,092 億瑞典克朗(127 億美元,117 億歐元),只有 4%的費用由患者收費提供。老年人自己支付的醫療保健費用是 根據指定的費率表補貼的。

(一)公私機構照護服務

近年來,瑞典政府選擇將部分的老人照護服務私有化,讓私有機構提供醫 療服務。自 2013 年開始,私人護理已提供需要幫助的家庭各種服務,高齡者可 選擇由公有或私有機構提供照護服務,但在補助金、分配居家照護及居住方面

19

20

21

瑞典 Pastalan (1990)定義「在地老化不需要為了保持必要的支持性服 務及因應老年人的需求,而搬離熟悉的居住場所」。而在1960 年 即有「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的概念,主因為老人偏好在 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養老,而較無意願入住護理之家或安養機構,

日本 2006 年開辦「社區型服務」(Community-based Service),更帶 動照護產業之蓬勃發展,例如:輔具的租賃與購買、單元式照顧

(Unit Care)及團體家屋(GroupHome)等老人住宅之興建、照 護人力派遣及團膳等服務產業。

整理於國家文官學院,T&D 飛迅(第 151 期、第 152 期、第 165 期)

貳、高齡友善社區之建構

台灣高齡者的比例亦急速升高,2018 年,老年人口比率已成長至 14%,進 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政府與學者開始關注高齡友善居住環境,依據 WHO 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將「活躍老化」

定義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以便促進民眾老年時的 生活品質。學者們針對生活環境提出創造友善、安全、舒適、便利與無障礙的

22

空間環境,衛生福利部(2017)依據 WHO 於 2007 年推出之高齡友善城市指南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8 大面向綜合性的議題,擬定「107 年高齡 友善城市推動計畫」,目的為了解高齡生活,適應問題、生理上及心理層面的需 求,包括醫療、休閒娛樂、社會活動參與的重要,確切了解高齡的需求提供更 清晰的社區脈絡;而居住環境是每個人最熟悉的空間,隨著高齡化來臨,各國積 極推動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的照顧服務模式。以 Maslow(1943)需求理論為基礎,

將高齡者對於友善環境的需求加以分類為健康需求、運輸需求、安全需求、開 放空間與社交需求,顯示出高齡者對於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於 1998 年提出「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政策概念,

增進老人與社會生活之融合、建立較佳之生活型態、建構符合老人需求之健康 照護體系、關心影響健康之環境因素。瑞典早於 1960 年即有「在地老化」

(Ageing in Place)的概念,主因為老人偏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養老。日本是 全球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對老人照護相關措施建立也較完善,2006 年開辦

「社區型服務」(Community-based Service),如單元式照顧(Unit Care)及團體 家屋(Group Home)之老人住宅興建、照護人力派遣及團膳等服務。台灣衛生 福利部提出的高齡社會白皮書(2015)以建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高齡社 會新圖像為願景。

另外,蔡淑瑩(2012)則從空間設計的角 度,對於舊有社區公共設施的改造 提供老人在社區中的生活機能,能夠得以充分的運用與發揮,以落實在地老化 的具體行動。由前述的論點可知「在地老化」、「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的重點 即在於老人所居住的家庭、環境和社區,因此如何有效的發揮社區的力量或有 效的統合社區的資源,提供完整醫療照護,更重要是如何讓老人得以安然居住,

快樂生活,都成為在地老化的必要條件和因素。

23

(senile gait)。

黃富順(1995)提到,高齡者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容易因身體的變化而產 生心態上的轉變,然而這些特性會進而影響到其表現出來的行為。研究中提到高 齡者心理特徵,會影響到的行為模式包括:A.維持自主與獨立的需求。B.友誼的 需求。C.反應時間的增長與動作的緩慢。D.人格的連續性。李棟洲(2015)在研究 中指出,正常隨著年齡增加會有以下幾個共通的步態現象:一、速度(gait speed) 與步長(stride length)縮短。二、兩腳同時站立期增加4

3一般步態週期是指在行走時,同一腳的腳跟接觸(heel contact)到地面直到下一次同側腳跟又再次接觸到地面的瞬間,我 們稱此為一個步態週期。

。三、步頻(cadence)不變。

四、關節活動度稍減。而步頻(Cadence)為每分鐘內行走的步數,步頻的快慢反 映了步態的節奏性。步頻與腿長相關,若有攝影則可以計算步頻,一般高的人(180 公分)約90步/分鐘,矮的人(150公分)約125步/分鐘。Banister (2004)指出,對於到 達地區公共設施並獲得服務以及公共運輸的可及性而言,步行都是重要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