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問卷調查方面使用研究者參考 Kirkpatrick(2007)四層次評鑑模式編製「卓 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量表」,分為「反應」、「學習」、「行為」與「結果」

四層面。「反應」指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的滿意度;「學習」為卓獎生 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所得到的學習成果;「行為」指卓獎生因參與卓越師 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產生的專業表現;「影響」為卓獎生在進行教學活動或服務時,

因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對服務對象產生的影響。

「實施成效量表」由卓獎生依據計畫實施之實際知覺、感受與體驗為主,藉由 填寫研究者自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問卷所得之分數,得分越高 者表示卓獎生瞭解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越高,反之,得分越低 低者則表示卓獎生瞭解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越低。

資料蒐集方面,除回收問卷分析外,還藉由書面資料蒐集與訪談相關教師與卓 獎生,以不同資料蒐集方式,以了解個案學校實際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成 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研究範圍與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從研究場域、對象與研究變項兩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場域與對象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主要以個案績優卓儲大學為範疇,個案績優卓儲大學的選 擇標準為:1.長期申請與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2.卓獎生人數最多。3.卓

8

獎生取得卓越儲備教師證書數量為全國之冠。選取符合上述標準之師資培育大學 作為本研究之個案大學。

研究對象為個案大學 103 年度第 2 學期受獎之卓獎生為主,因個案大學為國 民小學階段師資培育學校,因此本研究對象範圍為個案大學國民小學階段各類科 之卓獎生為主。個案大學 102 學年度入學之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屬於精緻師培計 畫方案,分為師資先修生與師資生兩部分;大學部除教育學系外,其他學系之學生 雖屬於師資培育學系之學生,但未具師資生先修生之資格,須經由考試甄選,才能 成為師資生先修生。師資先修生可申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因此在本研究中,卓 獎生指為個案大學「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計畫之師資生與 師資先修生。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卓獎生背景變項來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實施方案與學習成效 之情況與相互關係,以下為變項之構成要素。

1.卓獎生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級」、「學院」、「學程種類」、「參與時間」、

「教職志願序」、「非教育工作經驗」、「教育相關工作經驗」、「通過檢定項目 數」、「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家庭 總收入」等 14 項作為探討。

2.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包含「學校組織與資源」、「培育作為」、「甄 選與輔導機制」等三層面,以全校性統一實施要點為原則作為探討。

3.卓獎生學習成效:修改 Kirkpatrick(1998;2007)四層次評鑑模式,分為「反 應」、「學習」、「行為」、「結果」等四層面。「反應」指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 育獎學金計畫之滿意度;「學習」為卓獎生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所

9

得到的學習成果;「行為」指卓獎生因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產生 的專業表現;「影響」為卓獎生在進行教學活動或服務時,因參與卓越師資 培育獎學金計畫而對服務對象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以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兩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為主,但針對問卷部分以填答者自我感受作為依據,

故可能因填答者產生自我防衛心與自我感覺良好,而對問卷填答有所保留。因此研 究者為了讓研究更具價值,在填答說明中註明「此問卷想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 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僅供學術研究之用,期望可以對未來研究與改進之用。」並 以半構式訪談進行佐證,期望能使研究結果更具價值。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僅以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計畫之卓獎生作為研究對象,因卓獎生分屬不同學院與學系,因此難以同時集 合全數卓獎生,故研究者藉由各系辦公室與個案學校師培中心進行傳達,以期能了 解全校所有卓獎生之想法,除了邀請研究參與者進行填寫問卷外,研究者隨機邀請 十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藉由補足問卷中無法解釋之問題,讓研究更能如實呈現 研究參與者之想法,使研究更符合效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