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問卷調查與半結構式訪談調查個案大學卓獎生而獲得之研究結果 彙整成本研究之結論,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個案大學實施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現 況屬中上與良好程度

(一)卓獎生瞭解與體會卓師獎學金實施方案屬良好程度

從本研究結果分析得知,大部分卓獎生(66.07%)瞭解與體驗實施方案為良 好程度,而在「實施方案整體情形」(平均得分=3.34)、「培育作為(課程設計、

特色課程、成績評量)」(平均得分=3.23)與「甄選與輔導機制(輔導選才機制、

淘汰機制)」(3.65)為良好程度;「學校組織與資源」(平均得分=3.14)層面屬「中 上」程度;其中以「甄選與淘汰機制」方面實施方案的瞭解與體會程度稍高於其 他層面。

(二)卓獎生由卓師獎學金計畫獲得的實施成效屬中上與良好程度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卓獎生獲得的實施成效,從比例上(52.68%)為良好程 度,而在「實施成效整體情形」、「學習(學習成果)」、「行為(專業表現)」與「影 響(影響服務對象)」層面之現況為良好程度,在「反應(滿意度)」層次為「中上」

程度;其中,卓獎生獲得的學習成果之成效稍高於其他層面。卓獎生參與計畫所 獲得之成效有:在課堂上更認真與用心、修課收獲多、減輕經濟壓力、教學實務

146

二、個案大學卓獎生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 因年級、參與時間、教職志願、學程類科、教育相關工 作經驗與家庭年收入不同而有差異;但性別、學院、非 教育工作經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

父母職業等無產生差異。

依據本研究分析結果,以下就分別敘述不同背景變項的卓獎生,在個案學校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瞭解與體會上的差異情形。

(一)四年級、參與三年(含)以上、第一志願、1~2 年教育相關工作經驗 的卓獎生,在瞭解與體會卓師獎學金計畫學校師資培育目標與師培教師素 質之程度較高;幼教學程、家庭年收入高瞭解與體會之師資培育獎學金計 畫課程教學設計、特色課程與成績評量的程度較高。

就年級而言,對於學校師培目標、規模與教師員額素質之瞭解與體會,大學 部四年級卓獎生的體會與瞭解顯著高於就讀二、三年級的卓獎生,因。

就學程種類而言,對於個案學校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課程設計、特色課 程、成績評量等,修習幼教學程之卓獎生瞭解與體會高於修習特教學程之卓獎生。

就參與時間而言,對於學校學校師培目標、規模與教師員額素質之瞭解與體 會,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三年(含)以上之卓獎生的體會與瞭解顯著高於 參與期間為一至二年者。

就未來教職志願而言,卓獎生在學校學校師培目標、規模與教師員額素質之 方面,教職為第一志願的卓獎生在體會與瞭解上優於第三志願(含)以外者。

147

之瞭解與體會,具有教育相關工作經驗 1~2 年的卓獎生優於無教育相關工作經驗 者。

就家庭年收入而言,對於個案學校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課程設計、特色 課程、成績評量等的體會與瞭解,家庭年收入高於 113 萬(含)以上之卓獎生優於 家庭年收入為 50 萬以下者。

(二)不同性別、非教育工作年資、通過教學基本檢定數、父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與母親職業的卓獎生瞭解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 案部分層面無顯著差異。

三、個案大學卓獎生知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 因年級、教職志願之不同而有差異;但性別、學院、學 程類科、參與時間、非教育工作經驗、教育相關工作經 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 與家庭年收入等無產生差異。

以下就研究結果中,個案大學不同背景變項之卓獎生獲得的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計畫實施成效整體及各層面的差異情形分別敘述之。

(一)大學四年級與教職為第一志願的卓獎生體驗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 效較高

就年級而言,對於滿意程度與實施成效整體情形之獲得,就讀大學四年級之 卓獎生高於大學二年級者;在對於服務對象正向影響,大學四年級之影響高於大 學一年級者。

148

服務對象的正向影響與實施成效整體情形,教職志願序為第一志願者高於教職為 第二志願者。

(二)不同性別、學程類科、參加時間、非教育工作經驗、教育相關 工作經驗、通過教學檢定項目、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

母親職業與家庭總收入無差異存在

四、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 有顯著正相關

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的關係上整體為中 度正相關,表示卓獎生知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的程度越高,實施 方案整體也越高;反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越低,卓獎生知覺實 施方案則會越低。

五、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各層面對實 施成效具有預測力

以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各層面預測實施成效各層面 與整體,總解釋變異量介於 19.9〜43.3%間,表示預測力介於 19.9〜43.3%間。

由預測變項而言,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之「課程教學設計、特色課程與 成績評量」對整體實施成效與各層面皆具預測能力;「學校師培組織、目標與教 師素質」對於整體實施成效與卓獎生滿意度、卓獎生的學習成果具預測能力。

但就學校篩選與輔導機制方面,對於實施成效各層面皆預測力,而「學校師 培組織目標與教師素質」對於卓獎生專業表現與對服務對象之影響預測力,「篩 選與輔導機制」對於實施成效未具預測力。

149

依據本研究之結論,對師資培育機構與卓獎生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教育部之建議

(一)教育部應多鼓勵師資培育大學參加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

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大學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具有不錯的成 效,且能增進學生自我之專業技能,因此建議教育部可多鼓勵師資培育大學參與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以提升各校師資生之專業技能。

(二)教育部應多增加卓獎生之員額

依據本研究結果可知,個案大學卓獎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除了獲 得獎學金補助外,還可增進教學經驗、自我專業成長等等,卓獎生對於此計畫皆 抱持良好之看法,因此建議教育部應多增加卓獎生之員額,使得大部分之師資生 可獲得此資源,以增進自我教學專業。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之建議

(一) 師資培育機構應多爭取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員額

依據研究結果可知,卓獎生對卓師獎學金計畫與實施成效具有中上以上之感 受,且對於整個卓師獎學金計畫抱持良好之看法,認為參與卓師獎學金計畫可增 進自我教學經驗與知識,使自我更具備成為優秀的教師,故建議師資培育機構可 向教育部多加爭取受獎學金之員額,以培養更多具備優秀儲備教師。

(二)師資培育機構應加強低年級與剛參與計畫之卓獎生的師資培育

宣導,以增進其對於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與師資培育制度、教師

150

由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學校四年級與參與時間較長之卓獎生,對於學校師資培 育目標、規模與教師員額素質較為瞭解;因此建議師資培育機構可加強低年級與 剛參與計畫之師培生的宣導,讓其能夠快速地瞭解學校師資培育的組織與資源。

(三)師資培育學程應多增加實務研習與技能方面之規畫

本研究結果發現修習幼兒園師資類科之卓獎生在培育作為(師資課程設計、

特色課程與成績評量)方面的體會與瞭解優於特殊教育類科,由於個案大學幼兒 園師資類科教師較為重視學生參與實務研習與實務技能之方面,因此卓獎生較能 體會與瞭解該學程之培育作為,故建議師資培育機構可以多增加實務研習與教學 技能方面進行規劃整體培育作為。

(四) 師資培育機構可增加對於經濟弱勢家庭之卓獎生進行多重補助

就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有關卓獎生體會與瞭解培育作為(師資課程設計、特 色課程與成績評量)方面上,家庭年收入於 113 萬(含)以上者高於家庭年收入為 50 萬(含)以下者,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執行意涵中具有濟弱之精神,但於條 件中限制不能同時領取額外之獎學金,因此對於真正經濟弱勢之學生較無全然保 障,故希望個案學校可以開放或增加對於弱勢之家庭進行協助。

(五) 師資培機構應重視篩選與輔導機制並適時進行修補機制

就本研究結果指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篩選與輔導機制」未能預測 實施成效,因此建議師資培育機構應重視篩選與輔導機制,可實施「導生制」班 排指導老師適時指導卓獎生進行選課,並適時輔導未能通過審核之卓獎生;師資 培育機構並依照學生需求與實施結果時常進行修改機制,以增進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之成效。

151

(一) 卓獎生應以未來從事教職為第一志願之心態進行學習

依據研究結果發現,未來教職志願序為第一志願之卓獎生所知覺的學校組織 資源、實施成效較,第三志願(含)以上者高,可能心境(未來將會使用到)之關 係,因此造成差異。故建議卓獎生應以教職為優先序位之心態進行參與與修習計 畫,所知覺與瞭解的較為深度。

(二) 卓獎生應積極參與研習、教學輔導與教學基本檢定,以增進自 我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研習、教學課輔與教學基本檢定,可增加卓獎生自我學 習成效,因此建議卓獎生可多參與教學實務研習、教學輔導與基本能力檢定,以 增強自我之教學能力。

(三) 卓獎生應利用課餘時間可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經驗,以增進學習 成效

依據研究結果發現,具有教育相關工作經驗者,在瞭解與體會學校師資培育 目標與教師教學方面優於無工作經驗者,故希望卓獎生能夠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教 育相關工作,除可練習自我之教學能力,也可以增進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 畫之成效。

152

153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0-1。

王聰輝(2006)。中小學校長對師資培育多元化成效之意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3909861800935903283 何緼琪、許智香、沈麗芬、饒瑞鳳(2010)。培育師資生教學實踐素養之研究。慈

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 6, 51-93。

吳明隆(2005)。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統計應用實務 SPSS(二版)。台北:知城數 位科技。

呂錘卿(2013)。臺灣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載於楊思偉(主編), 各國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研究(p.277-322)。台北:五南。

李奉儒(2011)。英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養。載於楊深坑、黃嘉莉(主編)。 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養現況。臺北:教育部。

李隆盛(2008)。向企業學習-克伯區的四層次評鑑。評鑑月刊,13,48-48。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南天

林巧雲(2009)。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四層次評鑑模式的應用 (碩士論文)。 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736316563612275361 林巧雲(2009)。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四層次評鑑模式的應用

(碩士論文)。 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736316563612275361 林政逸、呂錘卿、張育甄(2014 年 4 月)。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736316563612275361 林政逸、呂錘卿、張育甄(2014 年 4 月)。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