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

Copied!
2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顏佩如 博士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

與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

研究生:溫羚勻 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07 月

(2)
(3)
(4)

謝辭

碩士階段即將進入尾聲,沒想到真的要畢業了,似乎才剛踏入中教大的大門, 一下子就要從這兒畢業了。 首先我要感謝敬愛的佩如老師,當我還在迷糊的階段就開始督促我進行論文 研究,當我陷入論文瓶頸中,指引我方向,謝謝您一路的指導與照顧,讓我學習到 許多知識並且能夠順利畢業;感謝口試委員陳珊華老師、林政逸老師協助指導我進 行論文寫作,並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本篇論文更加完整;感謝在研究所期間所 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們,謝謝你們的指導,在你們的課堂中我可以建立理論架構與研 究基礎,學習到該如何進行思考、反省與塑造自我想法。 研究可以順利進行,感謝政逸老師,提供許多重要的研究資訊;感謝育甄姊, 在你忙碌的行政工作中,抽空提供我許多寶貴的研究資料並協助回收研究問卷;感 謝協助我發放問卷的各位同學們;感謝本研究之所有的研究參與者,因為你們用心 的填寫問卷,並提供許多寶貴的資料,充實研究,使得研究更具有效益。 感謝親愛的教研 102 級同學們,感謝你們在昏昏的下午提供許多的點心、在各 項活動中一起分攤、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給我許多的歡笑;感謝我親愛的室友-紫君, 謝謝你協助我解決許多研究問題,看見盲點,陪我一起進行整個研究,因為有你一 直在身邊,讓我能夠更加穩定;謝謝你們讓我的碩士生活變得更有趣,更加繽紛。 感謝我親愛的家人(爸比、媽咪、阿公、阿嬤、妹妹、阿姨與舅舅們...), 謝謝你們一直支持我、鼓勵我,讓我可以順利完成學位。 最後,感謝所有協助過我、支持我、鼓勵我的人,能夠有今日的我,都是你們 的功勞,謝謝你們。 羚勻 謹誌 2015.07

(5)

I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情形,採個 案研究法,以問卷調查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以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卓獎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 164 份問卷,回收 133 份,有效問卷為 112 份,問卷可 用率 76.7%。研究工具採自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調查 問卷,以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 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而訪談對象採取立意取樣方式抽取 10 位卓獎 生進行訪談,依據統與訪談分析結果,所得以下結論: 一、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現況為中上以上程度。 二、個案大學卓獎生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因年級、參與時間、 教職志願、學程類科、教育相關工作經驗與家庭年收入不同而有差異;但性 別、學院、非教育工作經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父母 職業等無產生差異。 三、個案大學卓獎生知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因年級、教職志願之 不同而有差異;但性別、學院、學程類科、參與時間、非教育工作經驗、教 育相關工作經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與家庭 年收入等無產生差異。 四、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有顯著正向相關性。 五、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培育作為」與「學校組織與資 源」對實施成效具有預測力。 關鍵詞: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 卓越師資培育

(6)

II

A Cas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The case study method is adopted, mainly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upplement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in the 2nd semester of 2014 academic year. Totally 164 questionnaires are sent out, with 133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and 112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valid recovery rate is 76.7%. The research tool is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is compiled by us. The data are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By purposive sampling, we extract 10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among the interviewees for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we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is above average and good.

II.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of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differs for grades, participation periods,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teacher, the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courses, education-related

(7)

III

work experience, and household income;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gender, college, non-educational work experience, basic teaching test, qualified items, education levels of parents, and parents’ occupations.

III. The perception of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differs for grades and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teacher;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gender, college, the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courses, participation periods, non-educational 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related work experience, basic teaching test, qualified items, education levels of parents, parents’ occupations, and household income

IV.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V.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and "practiced teacher educ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has predi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Keywords: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8)

IV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政策背景 ... 11

第二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探討 ... 17

第三節 師資培育相關研究 ...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時程 ... 46

第三節 研究場域、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背景與角色 ...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9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現況 .... 7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之差異情

形分析 ... 8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之差異情

形分析 ... 110

第四節 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積差相關

... 134

(9)

V

第五節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對實施成效之多元迴歸分析 ... 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5

第一節 結論 ... 145

第二節 建議 ... 149

參考文獻 ... 153

附錄 ... 158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訪談) ... 158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 159

附錄三 專家效度問卷 ... 161

附錄四 預試問卷 ... 172

附錄五 正式問卷 ... 176

附錄六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 180

附錄七 個案大學基本資料 ... 181

附錄八 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作業要點 ... 182

附錄九 國立○○○○大學

103 學年度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輔導計畫 .. 186

(10)

VI

表 次

表 2-1-1 我國當前師資培育面臨之問題與挑戰 ... 17 表 2-2-1 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作業要點 ... 26 表 2-3-1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相關研究 ... 27 表 2-3-2 卓師獎學金實施成效構念 ... 33 表 2-3-3 師資培育之實施相關研究 ... 35 表 2-3-4 師資培育成效相關研究 ... 35 表 2-3-5 不同背景變項與師資培育實施方案與成效之相關研究 ... 39 表 2-3-6 師資培育方案與成效之相關回歸預測之相關研究 ... 40 表 3-1-1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內容摘要表 ... 44 表 3-1-2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內容摘要表 ... 45 表 3-3-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 53 表 3-3-2 卓獎生半結構式訪談抽樣摘要 ... 55 表 3-3-3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 55 表 3-4-1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內涵與對應題號 ... 58 表 3-4-2 實施成效量表內涵與對應題號 ... 59 表 3-4-3 問卷審題之專家學者名單 ... 61 表 3-4-4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 62 表 3-4-5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 63 表 3-4-6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量表 ... 64 表 3-4-7 預試對象基本資料 ... 65 表 3-4-8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量表項目分析 ... 66 表 3-4-9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量表項目分析 ... 68 表 3-4-10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70 表 3-4-11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因素分析摘要表 ... 71 表 3-4-12 實施方案量表信度分析 ... 72

(11)

VII 表 3-4-13 實施成效量表信度分析 ... 72 表 4-1-1 卓獎生對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整體現況之得分標準與統計結 果 ... 80 表 4-1-2 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各層面之得分標準 ... 81 表 4-1-3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之現況表 ... 82 表 4-1-4 卓獎生對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整體現況之得分標準與統計結 果 ... 83 表 4-1-5 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各層面之得分標準 ... 84 表 4-1-6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之現況表 ... 85 表 4-2-1 不同性別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量表的獨立樣本

t

考 驗 ... 88 表 4-2-2 不同年級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 88 表 4-2-3 不同年級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 89 表 4-2-4 不同學院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 90 表 4-2-5 不同學院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 ... 91 表 4-2-6 不同學程類科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91 表 4-2-7 不同學程類科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2 表 4-2-8 不同參與時間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93 表 4-2-9 不同請獲獎期間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94 表 4-2-10 不同未來從事教職志願序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 各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95 表 4-2-11 未來從事教職不同志願序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 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6

(12)

VIII 表 4-2-12 不同非教育工作經驗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 各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97 表 4-2-13 不同非教育工作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 ... 97 表 4-2-14 不同教育工作經驗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98 表 4-2-15 不同教育工作經驗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 99 表 4-2-16 通過不同教學基本檢定數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 各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0 表 4-2-17 通過不同教學檢定數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0 表 4-2-18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1 表 4-2-19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 101 表 4-2-20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2 表 4-2-21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 102 表 4-2-22 父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3 表 4-2-23 父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 104 表 4-2-24 母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4 表 4-2-25 母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105 表 4-2-26 不同家庭收入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05 表 4-2-27 不同家庭年收入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107

(13)

IX 表 4-2-28 不同背景變項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上之差異情形綜合整理 ... 109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量表的獨立樣本

t

考驗 ... 110 表 4-3-2 不同年級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 111 表 4-3-3 不同年級的卓獎生讚卓師獎學金實施方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12 表 4-3-4 不同學院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 113 表 4-3-5 不同學院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 ... 114 表 4-3-6 不同學程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平均 數和信賴區間 ... 115 表 4-3-7 不同學程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 ... 115 表 4-3-8 不同參與時間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16 表 4-3-9 不同受獎時間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 117 表 4-3-10 不同從事教職志願序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 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17 表 4-3-11 未來從事教職不同志願序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 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18 表 4-3-12 不同非教育工作經驗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 各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0 表 4-3-13 不同非教育工作經驗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 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20 表 4-3-14 不同教育工作經驗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 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1 表 4-3-15 不同教育工作經驗年資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22

(14)

X 表 4-3-16 通過不同教學基本檢定項目數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 效上各組人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2 表 4-3-17 不同教學基本檢定數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 ... 123 表 4-3-18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4 表 4-3-19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 125 表 4-3-20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 數、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6 表 4-3-21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 126 表 4-3-22 父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7 表 4-3-23 父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 128 表 4-3-24 母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28 表 4-3-25 母親不同職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 129 表 4-3-26 不同家庭年收入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各組人數、 平均數和信賴區間 ... 130 表 4-3-27 不同年收入家庭之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的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131 表 4-3-28 不同背景變項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上之差異情形綜合整理 ... 133 表 4-4-1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 .. 134 表 4-4-2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積差相關分析界定相關程 度 ... 135 表 4-5-1 實施方案各層面對「整體實施成效」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38 表 4-5-2 實施方案各層面對實施成效之「反應」層面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39

(15)

XI 表 4-5-3 實施方案各層面對實施成效之「學習」層面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40 表 4-5-4 實施方案各層面對實施成效之「行為」層面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41 表 4-5-5 實施方案各層面對實施成效之「行為」層面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 142 表 4-5-6 逐步多元迴歸統計分析結果摘要表 ... 143

(16)

XII

圖 次

圖 2-1 我國師資培育發展 ... 14 圖 2-2「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演進 ... 21 圖 2-3 Kirkpatrick, D. L.的四層次模式 ... 31 圖 3-1 研究架構 ... 41 圖 3-2 研究流程 ... 50

(17)

1

第一章 緒論

教育部 2006 年為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育行列、增進師資培育素質,因此補助 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至 2014 年 6 月止共實施兩期試辦計畫,於 2014 年 8 月發布《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依據要點 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 畫實施方案與卓獎生學習成效之情形。本章共分四節,分別說明本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我國教育部 2013 年於《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提及「教育為一切之根本, 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原動力,更是提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師資培育是很重要 的教育工程,更是師資品質發展的重要核心」;1994 年實施《師資培育法》,我國 師資培育從一元培育走向多元開放之培育制度,一般大專院校紛紛投入師資培育 之行列,多元管道培育我國師資,並由甄選機制選拔優秀教師擔任教職,企盼藉由 市場機制,而增進師資素質與教師基本素養(教育部,2012a)。但也因為開放師資 培育政策,師資儲備量大量擴增,一般大學通過教育部核准即可培育師資,師資培 育之品質堪憂,加上當前社會面臨少子女化、師資需求量緊縮,且政策制度具有「多 元化」等於「卓越化」之迷思(林新發、王琇玲、鄧珮秀,2007;楊銀興、林政逸、 劉健慧,2007;黃繼仁,2011)。 近年來國際間關注到學校教育與學生學習成就的革新,而教師素質的革新與 提升被視為學校教育成功之關鍵所在(黃嘉莉,2011)。英國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於 2010 年發布《教育的重要性:2010 學校教育白皮書》(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Schools White Paper 2010),強調「來自世界各國的證據

(18)

2

向我們顯示,決定學校體系的效能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素養。」並也同時發表了 《改變的時刻》(The Case for Change)報告書,主張「優秀的教師是成功教育體系 中最重要的特性」、「一所學校為學童做的最重要事情便是提供好的教學,學童的學 習進步,是依賴著教學的品質」(李奉儒,2011)。許多研究指出教師素質是提升學 生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黃嘉莉,2011),美國師資培育大學於 1990 間遇到與 我國師資培育相似之問題,因師範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教育學程不再 是歷史上具有機構尊嚴與相對優異之學生就讀,而成為任何人皆可修讀之課程, 1990 年有人針對美國教師基本學力測驗(讀、寫、算)之制度高喊「救命!我們的 老師不會教學」(Help! Our Teachers Can’t Teach!),因此教師素質成了美國改革中 小學教育之優先順位;2001 年通過「帶起每位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 也強調教師素質改革,各州政府紛紛制定師資培育的課程標準,而如何招募高品質 的大學生投入教育工作、如何確保每所師資培育機構都能提供「準教師」高品質的 培育課程、如何確保現場教師皆為「高合格」教師與如何要求現職教師都可以通過 教師評鑑與換照制度,進一步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為美國師資培育政策的重要議題 (黃嘉莉,2011;黃源河,2013)。 我國教育部為吸引優秀學生投入教育行列,並培育優秀師資、確保師資生具教 學專業能力與國際視野、激勵師資培育大學發展師資培育特色,帶動卓越師資培育 制度形塑良師典範,自 2006 年 8 月起試辦兩期「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 (以下簡稱試辦計畫),第一期試辦計畫期程為 2006 年自 2010 年 6 月實施對象為 教育大學,;第二期試辦計畫為 2010 年 8 月至 2014 年 6 月實施對象為國立教育 大學與師範大學;並於 2014 年 8 月 19 日訂定「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 點」(以下簡稱計畫作業要點)正式實施要點實施對象擴大至師資類科評鑑通過或 一等的師資培育大學,以期能改進我國當前師資培育所遭遇之問題(教育部,2014)。 個案大學自 2006 年即申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至今邁向第九

(19)

3 年,並建立完整卓獎生培育計畫;於目前 103 學年度教育部核定卓獎生人數最多 之師培大學;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卓獎生,受獎期間表現優異且應屆通過教 師資格檢定,經由校內初審與教育部複審後,即可榮獲教育部頒發之卓越儲備教師 證明(教育部,2011),全國目前取得卓越儲備教師證明書者為 51 位,而個案大學 取得教育部頒發之卓越儲備教師證明書者共 21 位,為教育部核發卓越儲備教師證 明書之冠,且於 103 學年度(2012 年)核定卓獎生數目為全國之最,由上可知,個案 大學在卓獎生培育方面成果不凡,因此選擇個案大學進行研究。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為師資培育大學自行擬定與設計課程計畫並向教育部提 出申請,教育部依據前一年度各校師資培育績效而核定當年卓獎生人數;教育部補 助卓獎生參與計畫期間每人每月獎學金 8000 元,卓獎生若未完成項目檢核,取消 其獲獎資格且缺額不得遞補,若符合續領資格,可續領獎學金至畢業;而有時行政 在撰寫計畫與實際執行計畫會有所差異,為了瞭解個案學校實際之情形,從學生的 角度,以實際執行計畫之內涵進行探討,以瞭解個案大學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 計畫,卓獎生實際體會計畫方案的實施與成效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我國向來重視師資培育,強調尊師重道、良師興國(教育部,2013)。目前將 「教育學程」視為外加專業學科的「輔系」,修習教育專業學程成為「附加價值」 (高熏芳,2002),Dunkin& Biddle(1974)及 Medley(1982)研究皆肯定教師進 入師資養成教育前「先備特質」的重要性, Medley(1982)更指出教師預先存在 的特質會影響師資培育的成效(引自高熏芳,2002)。相關研究指出,不同背景(例 如:年級、性別、學院、未來教職志願序)皆會影響其對於課程實施方案與成效的 學習、接收度與判斷(洪思農,1998;徐仲玲,2005;郭芳朱,2002;郭萱之,1998; 郭裕庭,2009;陳淑樺,2013;賴瑩蒨,2007;謝琇玲,1998;簡文達,2012,因 此,探討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成效,是否因為不同性別、 不同年級、所屬不同學院、未來從事教職之志願序等等而有所差異,此為本研究動

(20)

4 機之二。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目的之一為增進師資生素質、教學專業知識、技能, 透過服務學習與服務弱勢課輔機制,增加師資專業素養並建立師資生楷模。針對師 資培育相關研究指出,教育學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內涵具相關性, 且進行服務學習能提升師資生學習成效(何緼琪、許智香、沈麗芬、饒瑞鳳,2010; 郭萱之,1998),卓獎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需參與實務研習、教學技 能檢定、服務學習與弱勢孩童課輔活動等等,因此想瞭解這些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 實施方案與成效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為本研究動機之三。個案大學實施卓越師資 培育獎學金計畫方案是否可以有效預測實施的成效,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卓獎生 所瞭解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是否顯著預測實施成效,為本研 究動機之四。並利用個案大學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與成效,期能將研 究結果統整後,並對教育部、師培機構與卓獎生提出建議做為微調計畫、申請計畫 與學習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研究動機,提出下列五項研究目的: (一)瞭解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卓獎生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 效之差異情形。

(21)

5 (三)分析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相關情形 (四)探討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回歸預測情形。 (五)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相關實務建議。

二、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為下列四項: (一)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卓獎生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 差異情形為何? (三)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相關情形為何? (四)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回歸預測情形為 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就研究相關名詞(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卓獎生、實施方案與實施成 效)說明及界定如下:

一、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

係指教育部為補助辦理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教育部 2006 年開始推動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於 2014 年發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 卓獎生於受獎期間獲得每人每月 8000 元獎學金,並規範甄選、輔導、淘汰與課程 之機制,為吸引優秀學人才加入教育行列,在課程設計方面確保師資生具教師專業 能力,並建立師資生楷模,鼓勵師培大學發展特色,並帶動卓越師資培育制度。本 研究所指稱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為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實際執行之卓越師資培

(22)

6 育獎學金計畫。

二、卓獎生

參與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師資生,簡稱為卓獎生。其選 才標準為師資培育學系之師資生,一年級以大學入學成績為主,二年級以上為在學 成績為主,並藉由筆試、適性測驗與口試選出優秀之師資生,接受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計畫培育,每學期進行資格審定,未達資格者予以淘汰。本研究所指稱之卓獎 生為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師資生。

三、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為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實施方案。研究者 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之審查項目、選才及淘 汰機制等,將實施方案整理與歸納為「學校組織與資源」、「培育作為」與「甄選與 輔導機制」三層面。學校組織與資源為師資培育目標及規模;培育作為指師資培育 課程設計、特色課程與成績評量;甄選與輔導機制為輔導、選才與淘汰機制。 本研究所稱之「實施方案」,係指卓獎生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問 卷」所得之分數,以卓獎生瞭解與體會為主,得分高者代表卓獎生對於卓越師資培 育獎學金計畫實施知覺體會度較高,反之,得分低者則知覺體會度較低;並藉由半 結構式訪談方式,以不同資料蒐集方式用以瞭解卓獎生知覺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 獎學金計畫之實施方案。

四、實施成效

本研究所稱之「實施成效」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成效,研究者藉由問卷 調查、資料蒐集與訪談方式,以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

(23)

7 問卷調查方面使用研究者參考 Kirkpatrick(2007)四層次評鑑模式編製「卓 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量表」,分為「反應」、「學習」、「行為」與「結果」 四層面。「反應」指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的滿意度;「學習」為卓獎生 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所得到的學習成果;「行為」指卓獎生因參與卓越師 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產生的專業表現;「影響」為卓獎生在進行教學活動或服務時, 因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對服務對象產生的影響。 「實施成效量表」由卓獎生依據計畫實施之實際知覺、感受與體驗為主,藉由 填寫研究者自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問卷所得之分數,得分越高 者表示卓獎生瞭解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越高,反之,得分越低 低者則表示卓獎生瞭解與體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越低。 資料蒐集方面,除回收問卷分析外,還藉由書面資料蒐集與訪談相關教師與卓 獎生,以不同資料蒐集方式,以了解個案學校實際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成 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研究範圍與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從研究場域、對象與研究變項兩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場域與對象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主要以個案績優卓儲大學為範疇,個案績優卓儲大學的選 擇標準為:1.長期申請與執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2.卓獎生人數最多。3.卓

(24)

8 獎生取得卓越儲備教師證書數量為全國之冠。選取符合上述標準之師資培育大學 作為本研究之個案大學。 研究對象為個案大學 103 年度第 2 學期受獎之卓獎生為主,因個案大學為國 民小學階段師資培育學校,因此本研究對象範圍為個案大學國民小學階段各類科 之卓獎生為主。個案大學 102 學年度入學之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屬於精緻師培計 畫方案,分為師資先修生與師資生兩部分;大學部除教育學系外,其他學系之學生 雖屬於師資培育學系之學生,但未具師資生先修生之資格,須經由考試甄選,才能 成為師資生先修生。師資先修生可申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因此在本研究中,卓 獎生指為個案大學「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計畫之師資生與 師資先修生。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卓獎生背景變項來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實施方案與學習成效 之情況與相互關係,以下為變項之構成要素。 1.卓獎生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級」、「學院」、「學程種類」、「參與時間」、 「教職志願序」、「非教育工作經驗」、「教育相關工作經驗」、「通過檢定項目 數」、「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家庭 總收入」等 14 項作為探討。 2.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包含「學校組織與資源」、「培育作為」、「甄 選與輔導機制」等三層面,以全校性統一實施要點為原則作為探討。 3.卓獎生學習成效:修改 Kirkpatrick(1998;2007)四層次評鑑模式,分為「反 應」、「學習」、「行為」、「結果」等四層面。「反應」指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 育獎學金計畫之滿意度;「學習」為卓獎生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所

(25)

9 得到的學習成果;「行為」指卓獎生因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而產生 的專業表現;「影響」為卓獎生在進行教學活動或服務時,因參與卓越師資 培育獎學金計畫而對服務對象產生的影響。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以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兩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採取問卷調查為主,但針對問卷部分以填答者自我感受作為依據, 故可能因填答者產生自我防衛心與自我感覺良好,而對問卷填答有所保留。因此研 究者為了讓研究更具價值,在填答說明中註明「此問卷想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 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僅供學術研究之用,期望可以對未來研究與改進之用。」並 以半構式訪談進行佐證,期望能使研究結果更具價值。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僅以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參與卓越師資培育獎 學金計畫之卓獎生作為研究對象,因卓獎生分屬不同學院與學系,因此難以同時集 合全數卓獎生,故研究者藉由各系辦公室與個案學校師培中心進行傳達,以期能了 解全校所有卓獎生之想法,除了邀請研究參與者進行填寫問卷外,研究者隨機邀請 十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藉由補足問卷中無法解釋之問題,讓研究更能如實呈現 研究參與者之想法,使研究更符合效益。

(26)
(27)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相關文獻,第一節為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制度發展 與問題,第二節探討我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第三節為分析卓越師資培育教 育相關研究。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政策背景

我國師資培育發展已有百年以上之歷史,而師資培育的演進依循著時代與政 府政策的制定因而有所轉變;每項政策的制定與推行,皆會有其歷史沿革與時空脈 絡;因此,本節探討與分析 1979 年制定《師範教育法》後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制度 發展,以及我國當前實施師資培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1979 年後我國師資培育政策發展

我國師資培育發展最早可以追朔到清光緒 23 年(1897)年,上海南洋公學, 特設「師範院」為我國近代師範教育之始(教育部,1996),而臺灣在 1896 年日本 政府於臺北士林芝山巖成立教員講習所,培育教員,此為臺灣現代化師資培育之始; 目前臺灣中小學師資培育為日治時期師資培育基礎下,融入國民政府的師資培育 規劃(楊思偉、陳盛賢,2012),民國 21 年(1932 年)制定《師範學校法》確定 了師範學校的定位,民國 68 年(1979 年)教育部為改進師範教育,制定《師範教 育法》此乃師範教育基本法,針對師範教育重大事項做原則性之規定,我國師範教 育體系由此建立(教育部,1996),因此本研究以 1979 年為開端,進行探討 1979 年後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制度之發展。 本研究將 1979 年我國師資培育政策與制度之發展,分為二個時期(師範教育 法一元化時期、實施師資培育法多元化時期)進行探討。

(28)

12

(一)師範教育法一元化時期(1979 年〜1994 年)

西元 1979 年至 1994 年時期,為我國師資培育體系政策發展萌芽時期(楊銀 興、林政逸、劉健慧,2007),教育部為改進師範教育,依據現代師範教育理論並 參考世界主要國家師資培育之優點(教育部,2006),根據我國師資情況及發展趨 勢制定《師範教育法》以培養中等或國民小學教師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員為目的,兼 顧教育學術之研究,同時將幼稚園、小學、中學的師資培育提升至四年制大學的程 度,建立我國師範教育體系(教育部,2006)。《師範教育法》主要特色整理如下(呂 錘卿,2013;李園會,2001;教育部,2012a): 1. 一元管道培育:師資僅由政府所設立之師範院校培育。 2. 師資培育為政府責任:國家教育政策將師資培育視為政府責任,積極辦理 師範學校,並將師範學校改制為師範學院、師範大學。 3. 強調良師培育:師範教育培養之專業教師,不僅在知識上之專業,還須具 有專業精神。 4. 公費培育:師範教育為政府之責任,因此規劃公費培育機制,積極鼓勵優 秀學生參加。 5. 職前培育課程完備:規劃師範院校課程包括普通科目、教育專業科目及專 門科目,並應著重於涵泳民族精神、陶冶道德品格、專業精神及培養教學 知能。 6. 保障就業,分發任職:師範校、院公費生修業期滿成績及格者,由教育部 或省(市)主觀教育行政機關分發實習及服務,保障公費生之就業。 7. 規定教師在職進修。

(29)

13

(二)師資培育法多元化時期(1994 年至今)

《師範教育法》自 1979 年公布實施後,已十餘年時間。自 1987 年解嚴起,政 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帶動師資培育多元發展(邱維誠,2013),教育部為因應世 界教育潮流與國內中小學教師發展需要,成立與召開多次會議,徵詢各界看法,蒐 集相關意見,擬定「師範教育法修正草案」,於 1994 年送請立法院審議,並通過與 公布為《師資培育法》(教育部,2006)。將原本一元化、計畫性、公費制、分發制, 轉型為多元化、儲備性、自費制與甄選制,期待能符應民主開放的社會發展,藉由 自由市場機制,更能提升師資養成的基本素質與專業素養(教育部,2012a)。 自 1994 年發布《師資培育法》後,經由多次的修正,俾使法令更加周延完備, 符合目前師資需求,目前師資培育法,依 2002 年 7 月 24 日修正公布之全文 26 條, 目前師資培育法具有下列幾項特色(李園會,2001;師資培育法,民 103 年 6 月 4 日修正): 1. 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由師範校院、設有師資培育相關學系或師資培育中 心之大學為之(第五條)。 2. 師資培育類科: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應按中等學 校、國民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學校 (班) 師資類科分別規劃(第六 條)。 3. 師資培育方式:包括師資職前教育及教師資格檢定。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包括普通課程、專門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教育實習課 程納入職前教育課程中,實習時間為半年,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及格與教 師資格檢定合格後,才能取得教師證書。 4. 自費為主:《師資培育法》改以自費為主,兼採公費及助學金方式實施,

(30)

14 公費生畢業後,應至偏遠或特殊地區學校服務(第十三條)。 5. 教師甄選制:取得教師證書欲從事教職者,除公費分發外,應參與其所 取得資格相符之學校或幼稚園辦理之教師公開甄選(第十四條)。 6. 重視教育實習輔導:師資培育之大學設置實習就業輔導單位,辦理教育 實習、輔導畢業生就業及地方教育輔導工作(第十五條)。 圖 2-1 我國師資培育發展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師資培育法公佈至今已久,因時代快速變遷,教育部為因應社會之期待,一直 持續推動許多方案措施;於 2011 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提出「精緻師資 培與素質方案」及「優質教師專業發展方案」,期盼藉由各項方案策略之推動,振 興師道典範並建立永續的師資培育制度(教育部,2013)。為因應政府組織改造, 2013 年創設「師資培與及藝術教育司」統合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業務,並研擬「師 資培育白皮書」以「師道、責任、精緻、永續」為核心價值,從「師資職前培育」、 「師資導入輔導」、「教師專業發展」及「師資培與支持體系」四大面向進行擬定策 略與方案,期望建構兼具「專業標準本位」與「師資培用理念」的師資培與體系,

師範教育法

一元化時期

•一元化

•計畫性

•公費制

•分發制

師資培育法

多元化時期

•多元性

•儲備性

•自費制

•甄選制

(31)

15 培育富有教育愛的人師、具專業力的經師、有執行力的良師,實現「培育新時代良 師以發展全球高品質教育」之願景(教育部,2013)。 我國師資培育從 1994 年開始,從一元化培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培育,由政府提 供公費為之轉變為自費修習與獎助金方式,而公費生保障就業的政策也因為自費 修習課程而漸形沒落、消失,因應社會趨勢而開放各大學成立師資培育機構,進行 多元化之師資培育,造成了如今師資供需問題與教師素質之問題,政府因應這些問 題開始著手規劃發展策略與實施方案,企盼透過這些方案能培育出更具備新時代 之良師,並提高我國高品質之教育,以增進世界之競爭力。

二、我國當前師資培育面臨之問題與挑戰

我國師資培育制度成為多元與儲備制後,教師培育更趨多元,學校發展有其正 向成效。但因社會之變遷,民眾對教育的期許提升,更關注教師素質,師資培育制 度面臨挑戰(教育部,2013)。 當前台灣師資培育制度面臨師資供需失衡、教師生涯發展不完善、缺乏師資培 育專責單位、教育實習執行面成效不彰、流浪教師問題嚴重、教育學程林立,師資 培育過於浮濫、缺乏品質控管,教師素質值得商榷、教師甄選不公,以及教育經費 比率過低等困境亟待解決(林靜宜,2009;黃繼仁 2011;楊銀興、林政逸、劉健 慧,2007;劉妙真,2005;顏佩如與黃雅玲 2012)。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 一書中認為無法吸引適量的優秀人才擔任教師、形成校園內教師結構斷層、師範院 校逐漸失去中堅穩定力量、師資培育行政過於分散,帶來師資培育的危機、缺乏教 師專業標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師道文化式微為我國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楊 思偉、陳盛賢,2012)。 教育部(2013)發表《師資培育白皮書》,針對學者家與研究發現,提出十項 我國當前師資培育的挑戰與契機:(教育部,2013)

(32)

16 1. 師道文化與教師角色改變:教師社會聲望降低、理想教師圖像亟需描繪。 2. 師資職前培育數量與教育品質:師資培育供過於求,不易吸引優秀學子投 入教職、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有待系統化整合、各教育階段師資專業能力亟 待在強化。 3. 教育實習體制與教師檢定機制:教育實習制度連結理論與實務的強度不足、 教育實習運作的三聯關係不夠密切、實習機構的輔導品質參差不齊、教師 資格檢定無法適切檢核師資生能力。 4. 教師進用途徑與教師任職環境:教師進用途徑與方式欠缺統整、初任教師 欠缺輔導與支持、偏鄉師資的留任意願低,有礙學校教育品質。 5. 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在職進修課程未與教師生涯發展結合、教師專業學習 缺乏教內外相關支持系統、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激勵與評鑑機制。 6. 師資培育之大學的發展:師範院校逐漸失去師資培育特色、教師短缺和銳 減導致部分師資培育之大學退場、地方教育輔導與教育研究功能有待強化。 7. 教師專業標準語師資培育行政:教師專業成長缺乏專業標準導引、師資培 育主管機關業務權責過於分散、師資培育法規欠缺體系整合、師資供需失 去平衡且發展資訊欠缺整合。 8. 教育行政人員專業發展:教育行政人員欠缺專業發展系統、教師人事制度 缺乏彈性。 9. 公費生與特定師資的培育 10. 大專教師的專業發展

(33)

17 表 2-1-1 我國當前師資培育面臨之問題與挑戰 作 者 教育部 林靜宜 黃繼仁 楊思偉 陳盛賢 楊銀興等人 劉妙真 顏佩如黃雅玲 年 代 2012 2009 2011 2012 2007 2005 2012 1. 師道文化與教師角色改變 ˇ 2. 師資職前培育數量與教育品質 ˇ ˇ ˇ ˇ ˇ ˇ 3. 教育實習體制與教師檢定機制 ˇ ˇ ˇ 4. 教師進用途徑與教師任職環境 ˇ ˇ ˇ 5. 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ˇ ˇ 6. 師資培育之大學的發展 ˇ 7. 教師專業標準與師資培育行政 ˇ ˇ 8. 公費生與特定師資的培育 註:研究者自行整理 ˇ表示該文獻中有提及 在實徵研究方面,王聰輝 2006 年針對中小學對師資培育多元化成效進行意見 調查,發現中小學校長對於師資培育多元化成效並不滿意、在「師資供給」方面的 整體意見屬正向,但未達高度肯定的程度、對於「教師素質」方面最不滿意,特別 是在教師的「專業精神與態度」方面(王聰輝,2006)。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師資培育面臨之問題有師資供需失調、教育品質下降等等 問題,而教育部針對這些問題與挑戰提出相關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例如:發布「師 資培與素質提升方案」、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以強化師資生之品質, 希冀能藉此解決當前之問題與挑戰。

第二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本節就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進行探討,分別以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背景與沿

(34)

18 革、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要點與個案大學 103 學年度卓師講學實施方 案進行探討,以其了解與分析我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

一、「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背景與沿革

以下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時代背景與沿革進行說明之。

(一)實施「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時代背景

1994 年為了配合當時整個社會尋求民主改革開放的氛圍、非師資培育機構訴 求加入培育師資行列,期望透過自由市場競爭機制提升師資素質,因此立法院正式 通過《師資培育法》,就此我國師資培育從一元化改為多元化培育方式,師資培育 不再由師範院校專門培育,而是開放給各大專院校成立師資培育中心多元化培育 我國之師資。但這幾年我國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出生率下滑、高齡化與少子女化趨 勢明顯、儲備教師量上升等等的環境轉變,造成「僧多粥少」、「供過於求」的狀態, 因此教育部近年來積極展開改革政策,試圖調節與改善師資供需關係,並提升中小 學師資素質(林新發、王秀玲、鄧珮秀,2007;教育部,2013)。 近年來國際間關注到學校教育與學生學習成就的革新,而教師素質的革新與 提升被視為學校教育成功之關鍵所在(黃嘉莉,2011)。英國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fE)於 2010 年發布《教育的重要性:2010 學校教育白皮書》(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Schools White Paper2010),強調「來自世界各國的證據 向我們顯示,決定學校體系的效能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素養。」並也同時發表了 《改變的時刻》(The Case for Change)報告書,主張「優秀的教師是成功教育體系 中最重要的特性」、「一所學校為學童做的最重要事情便是提供好的教學,學童的學 習進步,是依賴著教學的品質」(李奉儒,2011)。許多研究指出教師素質是提升學 生學業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黃嘉莉,2011),美國師資培育大學於 1990 間遇到與

(35)

19

我國師資培育相似之問題,因師範教育的「大眾化」與「普及化」,教育學程不再 是歷史上具有機構尊嚴與相對優異之學生就讀,而成為任何人皆可修讀之課程, 1990 年有人針對美國教師基本學力測驗(讀、寫、算)之制度高喊「救命!我們的 老師不會教學」(Help! Our Teachers Can’t Teach!),因此教師素質成了美國改革中 小學教育之優先順位;2001 年通過「帶起每位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 也強調教師素質改革,各州政府紛紛制定師資培育的課程標準,而如何招募高品質 的大學生投入教育工作、如何確保每所師資培育機構都能提供「準教師」高品質的 培育課程、如何確保現場教師皆為「高合格」教師與如何要求現職教師都可以通過 教師評鑑與換照制度,進一步達成教師專業成長,為美國師資培育政策的重要議題 (黃嘉莉,2011;黃源河,2013)。 「國家的未來,關鍵在教育;教育的品質,奠基於良師」,教師素質是奠定學 生成就的重要基礎,是教育革新成功與否之關鍵(教育部,2013),為因應與解決 師資培育政策之變革、師資供需與素質問題、師範大學與教育大轉型,並期望以優 質師資培育來植基國家之競爭力、以績效導向塑造學校之專業發展(教育部, 2012b),因此推動「師資培與素質提升方案」,並於 2006 年 8 月起規劃補助辦理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兩期程各四年之試辦計畫,各期程分別為: 第一期為 2006 年至 2010 年、第二期為 2010 年至 2014 年;於 2014 年訂定並發布 「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作為計畫規範之正式依據。 教育部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目的與目標為以下四點:(教育部, 2014) 1.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培育優質教師並吸引優秀學生投入教育行列。 2.建立師資生楷模,確保師資生具教師教學基本能力、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 3.激勵師資培育大學發展師資培育之特色。

(36)

20 4.能帶動卓越師資培育制度,形塑師資培育良師典範。

(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沿革

教育部於 2006 年八月起推動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計畫第一期試辦計畫, 隨著時間的演進、時代與政策的推動,於 2010 年 8 月推行第二期試辦計畫,四年 後,2013 年八月發布正式作業要點,且從當學期正式開始實施。在每期計畫依據 政策與需求做為調整,以期符應時代的潮流與師資的訴求,以下就教育部補助辦理 之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沿革與演進,進行探討: 比較「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各期計畫,發現計畫大致方向皆屬雷同,只有些 許幾項因應社會的轉變、大眾的思維與計劃的執行層面做些許的變動,以下就計畫 之辦理原則、參與計畫對象與選才與淘汰機制等三方面進行探討(教育部,2012; 教育部,2014)。

(37)

21 圖 2-2「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演進 註:研究者自行繪製 如上圖 2-2 所示,於「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辦理原則方面,從原本的保優汰 劣轉為獎優汰劣,到如今建議建立專業且適性之甄選與淘汰機制,而於作業要點中, 特別強調應兼顧區域均衡性,需考量北區、中區、南區與東區各區域間之平衡發展, 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並保障偏遠地區的優秀學生投入教育行列。雖然在辦理原則方 面對於實施方面未有重大改變,但從保障優秀人才至獎勵優秀人才再到建立專業 且適性的甄選與淘汰機制,可以看出,教育部在制定各階段計畫時觀念的轉換,最 早從保障優秀人才之觀點出發,轉換為獎勵優秀人才,以達到獎學金之功能,再到 現在的專業且適性的甄選與淘汰機制。 在參與對象方面,從試辦計畫第一期至作業要點皆有做調整,從原本只限於教 育大學作為申請對象,擴大至國立師範院校,之後放寬至評鑑為一等或通過且教檢 通過率高於全國平均之師資培育大學。從原先只針對教育大學最後放寬至所有師 資培育大學,藉由自由競爭市場機制,進而培育出高品質之教師。 •保優汰劣 •教育大學 •選才與淘汰機 制列於審查項目 試辦計畫 第一期 •獎優汰劣 •教學大學、師 範大學、師範學 院轉型之大學 •選才與淘汰機 制列於審查項目 試辦計畫 第二期 •建立專業適性之 甄選與淘汰機制 •評鑑一等之師資 培育大學 •選才與淘汰機制 為統一規定 正式作業要點 2006.8~2010.7 2010.8~2013.7 2013.8 迄今

(38)

22 有關選才與淘汰機制方面,於試辦計畫期間,選才與淘汰機制編列於各學校申 請計畫之審查項目中,佔有 20%之審查比率,而於正式作業要點中,選才與淘汰 機制被獨立出來,作為統一規定之項目,不再列於審查項目中,可知選才與淘汰機 制逐漸成為本計畫之重要規範,並佔有一席之地。

二、「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

教育部於 2014 年 8 月 19 日發布「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要點」 作為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法規依據,其主要選才與淘汰機制、申請及 審查項目與補助金額及基準三項進行探討如下:(教育部,2014)

(一)選才及淘汰機制

依據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作要要點,有關選才與淘汰機制,分為申請資格、 甄選項目與淘汰機制等三方面進行說明。 1.申請資格: (1)師資培育學系師資生,或二年級以上在校生並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者, 並以達到遴選標準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區域弱勢之學生為優先。 (2)師資培育學系一年級師資生之遴選方式以大學入學成績為主,其基準為 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成績中至少一科應達前標,其餘兩科應達均標,始 得參與甄選。 (3)師資培育二年級以上師資生或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者之遴選以在校成 績為主,申請前一學期學業總成績達各班排名前百分之三十或達八十分 以上,且每學習各科成績均達七十分以上,始得參加甄選。 2.甄選項目:

(39)

23 (1)筆試(各校得自行訂定科目及全種比例)。 (2)各校自辦適性測驗(如性向測驗、情境測驗、職涯與人格測驗)。 (3)面試。 3.淘汰機制: (1)每學期教育專業科目總分未達各班排名前百分之三十或八十五分以上, 且學期總平均成績未達其學系(所)排名前百分之四十。 (2)遭記過以上處分。 (3)每學年未取得至少一項(類)教學基本檢定合格證明,或於完成大學三 年級課程前(或受領獎學金二年內)未取得英語相關考試檢定及格證書。 (4)服務學習等相關課程未達八十分或學校認定之通過基準,或無償擔任學 習弱勢、經濟弱勢或區域弱勢等學童課業輔導工作,第一學年未達七十 二小時,或第二學年以後每學期未達三十六小時。

(二)審查項目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由學校每年提報計畫向教育部申請,經審查計畫內 容後核定獎學金招生名額,而總核定名額以 540 名為原則。教育部成立卓越師資 培育獎學計畫審查小組,審查各校所提報支計畫,其審查項目分為基本要領、學校 培育作為兩大項,其內容與審查百分比如下: 1.基本要項(29%) (1)師資培育之目標與規範(12%):學校之特色及條件、師資培育之目標及 發展計畫、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社區及學校互動情形、當年度師資 培育類科及學生數。

(40)

24 (2)師資培育員額及素質(9%):至少有研究其任教專門課程之教材教法之 專任教師兩名以上、全校近五年應至少有五篇有關該培育類科教材教法 之研究論文、該師資類科應至少有具有一年以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或幼 兒園教學經驗之專任教師兩名以上、專業教師員額數及專業表現。 (3)師資培育組織及教學資源(8%):預定投入計畫之專責組織運作、預定 投入計畫之經費預算、師資培育類圖書期刊、師資培育空間及設備。 2.學校培育作為(50%) (1)課程設計(8%):提升教育專業課程品質、精熟專門課程、加強通識課 程、強化教學實習課程成效。 (2)發展特色課程(12%):增能課程(教學基本能力課程、教學實務增能課 程、第二專長增能課程)、參訪訓練課程。 (3)教學模式(6%):融入領域統整學習之專門能力、加強卓越實務教師協 同教學。 (4)當地教育資源運用(6%):與當地具辦學特色之優質學校或教學卓越教 師之服務學校訂定教育實習契約、與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合作推動地 方教育輔導。 (5)成績評量(6%):教學基本能力檢測、教學演示檢測。 (6)師資培育績效(6%) (7)其他特色(6%):包括過去本計畫或師資培育執行成效。 3.輔導機制(21%) (1)校內輔導機制(9%):強化校園內師生互動之有效機制、建立卓獎生集

(41)

25 中、個別輔導機制並有專任教師擔任卓獎生之導師、積極掌握畢業生就 業狀況(包括就業率、雇主滿意度、畢業生之滿意度等),並做為調整課 程、教學及輔導之依據。 (2)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合作機制(6%):邀請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 與卓獎生之相關事宜(甄選、評量、培育及輔導)、積極協調地方教育行 政機關協助領有「卓越儲備教師證明」者參加教師甄選。 (3)其他特色(6%):包括過去本計畫或師資培育執行成效。

(三)獎助金額及基準

1.獎助金額:卓獎生獲獎期間,每人每月新臺幣八千元。 2.補助基準: (1)提供卓獎生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階段(教育實習階段不提供)獎學金。 (2)新增名額之獎學金,以取得卓獎生之身分次月起請領。 本研究旨在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實施方案,因此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將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計畫實施方案依作 業要點中審查項目,分為「學校組織與資源」、「培育作為」、「甄選與輔導機制」三 層面作為研究架構進行探討與瞭解,卓獎生知覺個案學校實施「卓越師資培育獎學 金」之實施方案。相關內涵與項目整理如下表 2-2 所示:

(42)

26 表 2-2-1 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作業要點 層面 細項 內涵 學校組織與資源 師資培育之目標及規模 學校之特色及條件 師資培育目標 師資培育制度(修課、實習) 中小學互動 師資培育教師員額及素質 師培教師專業表現 師培教師中小學教學經驗 師培教師員額 培育作為 課程設計 教育專業課程品質 專門課程 通識課程 特色課程 教學基本能力課程 教學實務增能課程 成績評量與其他特色 教學基本能力檢測 教學演示檢測 甄選與輔導機制 輔導與選才機制 校內輔導機制、 甄選項目 淘汰機制 教育科目標準資格審查 淘汰不合資格 教學基本能力 英語檢定 服務學習’ 註:研究者整理自教育部(2013)。教育部補助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作業要點。

第三節 師資培育相關研究

教育部 2014 年發布「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作業要點」將卓越師資培 育獎學金訂定為正式計畫方案,本節以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相關研究與學習成效 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一、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相關研究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從 2014 年發布實施要點並正式實施,今年度為作業

(43)

27 要點實施之第一年度,因此未有關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之相關文獻。研究者選 擇搜尋歷年實施試辦計畫之相關研究,試辦計畫為正式計畫之實驗階段,因此與正 式計劃之內容雷同,因此以此進行相關文獻探討,發現目前有兩篇文獻進行「卓越 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研究,為 2012 年楊舜如之碩士論文,進行「卓越師 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其二為林政逸、呂錘卿與張育甄於 2014 年於「2014 年大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 畫實施現況與成效評析-以臺中教育大學實施經驗為例」兩篇,以下就這兩篇研究 之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 楊舜如(2012)以質性訪談與文件分析法探討 D 大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 計畫之實施情形,與執行所遭遇困難與因應策略,研究結果發現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1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相關研究 實施情形 遭遇困難 因應措施 研 擬 計 畫 階 段 1.依據教育部母法進行。 2.遴選機制與計畫有獨特之處。 1. 遴 選 機 制 產 生 的困難。 2. 針 對 教 育 部 母 法 規 定 而 實 際 執 行 有 窒 礙 難 行 之 處。 1. 以 校 內 行 政 支 援的方式解決。 2.D 大與教育部商 討爭取解決辦法。 活 動 設 計 階 段 1.以課程與培育方式為依據與考量。 2.正式與非正式課程分類是依據學 校課程架構為依據與考量。 3.學業輔導教師制度執行成效不佳。 4.午餐會報制度取代輔導教師制度。 培 育 執 行 階 段 1.教育專業課程獲得較多理論性知 識。 2.專門課程可獲得課程先備知識與 經驗,有助於實際教學。 3.選修通識課程之動機不一。 4.教育實習課程為理論與實務節結 合之重要里程碑。 1. 專 班 排 課 與 尋 求 師 資 無 法 因 應 所有人之需求。 學 校 與 卓 獎 生 盡 量 相 互 配 合 課 程 時間。 2. 新 生 未 修 習 教 育 學 分 卻 須 進 行 弱 勢 兒 童 課 業 輔 導。 由 有 經 驗 之 卓 獎 生 帶 領 學 弟 妹 進 行弱勢兒童輔導。 (續)

(44)

28 實施情形 遭遇困難 因應措施 5.確實執行特色課程。 6.部分非正式課程之目標與實際執 行情形有落差。 7.確實落實其他培育具體作為,惟認 輔教師制度有執行困難。 8.D 大實施試辦計畫重視學習與能力 培養的順序。 9.於新生說明會說明教務處業務,即 告知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訊息。 3. 卓 獎 生 依 賴 校 方協助安排課輔。 校 方 強 迫 規 定 已 有 課 輔 經 驗 之 卓 獎 生 自 行 尋 找 課 輔機會。 4. 指 導 讀 書 會 之 人力與經費不足。 運 用 學 校 其 他 資 源。 5. 新 生 必 須 通 過 基 本 能 力 檢 定 之 困難。 建 議 新 生 嘗 試 選 擇 較 為 簡 易 的 英 語寫作、英語朗讀 進行檢定。 6. 輔 導 及 預 警 機 制人力不足。 運 用 師 培 中 心 志 工 協 助 承 辦 人 員 處理相關事宜。 評 量 考 核 階 段 1.卓獎生成績評量未達標準即淘汰。 2.核發卓越儲備教師證。 3.卓獎生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 畫給予肯定。 4.教育部會到各試辦學校訪評,以了 解各校執行情況。 1. 成 績 標 準 之 規 定 使 卓 獎 生 產 生 消極之態度。 無因應策略 2. 成 績 評 量 與 淘 汰 機 制 可 能 使 卓 獎 生 產 生 惡 性 競 爭。 無因應策略 3. 成 績 評 量 與 淘 汰 機 制 對 數 理 系 的學生不利。 無因應策略 4. 未 取 得 卓 越 儲 備 教 師 證 不 得 於 不優秀。 無因應策略 5. 卓 越 儲 備 教 師 證 無 法 取 得 正 式 教職。 無因應策略 註:研究者整理自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楊舜 如,2012,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政逸、呂錘卿與張育甄(2014)針對臺中教育大學實施經驗之實施現況與成 效評析,有關實施現況方面臺中教育大學針對「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訂有嚴 謹之選材及淘汰機制、完善的輔導措施,用以培育出最優秀之卓越儲備教師,且為 確保師資培育素質,除增強課程規畫與教學實務外,為拓展卓獎生之見聞及國際視 野,規劃辦理交換學生、寒暑假海外語文及教育參訪等活動;在計畫實施成效方面,

(45)

29 發現卓獎生之學業成績、操行成績表現、語言及資訊能力、品德表現、學習態度、 參加增能課程及教學實務實習、教學基本能力檢測、海外教育參訪及遊學等方面, 均優於一般師資生(林政逸、呂錘卿、張育甄,2014)。 綜上述研究可知,「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之實施規劃趨於完善,且 具有比一般師資生較好之學習成效,但針對卓獎生方面,由卓獎生本身知覺體會之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與個人學習成效方面較無探討,因此本研究從卓獎 生的方面,探討卓獎生知覺個案學校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內涵是否 能影響卓獎生所獲得的學習成效,並探討其是否具有回歸預測力。

二、實施成效之理論與模式分析

教育部推動「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除了為吸引優秀學生進入教育行列,還企 盼增進師資生專業能力,使得能同時增進我國師資培育「質」與「量」的需求。而 有關「質」方面,藉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特色課程與淘汰機制來督促與獎勵卓 獎生學習,但藉由這些課程與制度是否能增進卓獎生專業能力。學生是接受教育的 主體,教育成敗繫於學生學習成效(王如哲,2010;教育部,2014)。 學習成效是兼具「直接的」和「間接的」學習成效,「直接的」;學習成效係指 學生接受教育前與教育後之行為變化,「間接的」學習成效係指受過教育之學生, 經由一段時間後才顯現出來的結果;學生學習成效應是並重「認知的」、「情感的」 及「動作技能的」不同向度;評量學生學習成效,須涵蓋「機構的」、「方案的」、 「班級的」三個層級。在衡量大學的學生學習成效上,如集中於單一向度,不僅會 窄化學習成效,亦有造成以偏蓋全之危險(王如哲,2010)。 本研究為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關於如何評 估與評鑑「實施成效」方面,卓獎生(師資生)被視為師資職前培育階段;於培育 階段,兼具理論與實務之結合,藉由理論之學習並搭配實務實習進行培育與訓練一

(46)

30 位具備專業能力之未來職場教師;教育與訓練的主要區別在教育的目標較遠大、時 間較長,所以有人說:教育是長期訓練,訓練是短期教育(李隆盛,2008)。因此, 研究者參考相關學習成效之評估與評鑑之模式發現,Kirkpatrick, Donald L.於 1959 年提出之針對訓練之四層次評鑑模式,針對課程與訓練制度之評鑑模式較為完整, 而教育也是一種訓練之方式,師資培育也代表著教師之職前訓練,因此本研究使用 Kirkpatrick 模式進行評估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成效。

Kirkpatrick, Donald L.和 Kirkpatrick, James D(2007)認為一個有效的培訓方 案應該具備以下十項需求:分別是需要依據參加者的需求建立基礎的計畫、要設定 學習目標、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安排計畫、用正確的措施在正確的地方維持計畫的程 序、邀請合適的人參加計畫、要選擇適當的講師、使用有效的技術和輔具、最後要 完成計畫目標、滿足參與者之需求、並評鑑計畫。在開始評估過程之前,必須了解 該計畫是否適合評估,因此需要先考慮以上之需求,以確保計畫是有效的,再進行 評估(Kirkpatrick, D. L.&Kirkpatrick, J. D,2007)。 Kirkpatrick 自 1959 年後持續針對教育訓練的評鑑,發展出一個系統化之模式 (李隆盛,2008),分為四層次模式(Four-Level model),第一層次為反應(Reaction)、 第二層次為學習(Learning)、第三層次為行為(Behavior)與第四層次影響 (Results)(如圖 2-3)。Kirkpatrick 認為這四個層次代表計畫評鑑的順序,每個 層次影響著下一層次,當要移動為下一層次,則處理的方式會變得更困難與耗時, 而每個層面皆為重要的,沒有一個層面應簡單的被忽略(Kirkpatrick, D. L.,199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