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八、實施問卷調查

研究對象鎖定於南投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以書 面將問卷附回郵郵寄至抽樣學校,懇請抽樣各校之主任、組長、教師(級任、

科任)完成問卷填答,並於問卷預定回收時間內寄回。

九、彙整問卷及統計分析

正式問卷回收後,先逐一檢視剔除無效問卷,再進行問卷編碼、登錄與 輸入電腦等作業,運用 SPSS 12.0 for Windows 版套裝軟體,進行各項統 計分析。

十、撰寫研究結果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進行論文撰寫 與印製的程序。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茲尌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可從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的範圍

本研究係以南投縣的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範圍,不包含實驗小學及私立 學校。

二、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南投縣的國民小學合格教師,包括兼任行政職務的 主任、組長,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不包含校長、代課教師及實習教師。

11

三、研究方法的範圍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校長教學領導量表」及「學校創新經營 效能量表」來瞭解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並分析、比較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在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現 況上之差異情形;最後,探究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更 進而分析校長教學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預測力。

四、研究內容的範圍

本研究主要瞭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並 探討兩者之關係。校長教學領導內涵共分成「形塑學校教學願景」、「提升課 程與教學品質」、「增進教師專業能力」、「營造組織學習氣氛」、「建立優質教 學環境」五個層面;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包括「行政服務創新經營效能」、「課 程教學創新經營效能」、「學生表現創新經營效能」、「環境設備創新經營效能」、

「資源運用創新經營效能」五個層面;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

服務年資、學歷及擔任職務等五項;學校環境變項包括學校規模及學校地區 等二項。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在研究架構上雖力求周延完整及嚴謹,惟因過程 中其他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主要瞭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狀況,並 探討兩者之關係。本研究依所蒐集之相關文獻界定出校長教學領導包括「形 塑學校教學願景」、「提升課程與教學品質」、「增進教師專業能力」、「營造組 織學習氣氛」、「建立優質教學環境」五個層面。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包括行政 服務創新經營效能」、「課程教學創新經營效能」、「學生表現創新經營效能」、

「環境設備創新經營效能」、「資源運用創新經營效能」五個層面;校長教學

12

領導在理論下,層面較無爭議,然而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範疇廣泛,各學者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層面界定仍有歧異,本研究所界定之層面未能涵蓋所有 內容,此為本研究在內容上之限制。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獲得樣本的資料,無法控制填答時的情境、個人 情緒與填答態度,可能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此為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限 制。為了儘量減低此誤差的產生,本研究將問卷填答時,有遺漏不全或全部 填答同一個選項的問卷,列為不適宜之問卷不予以處理。

三、研究推論方面

本研究對象僅以南投縣的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範圍,並未包括台灣地區 其他縣市之教育人員。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時,僅限於南投縣。

研究結果之應用必頇審慎,不宜做過度推論。

13

第2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新經營效能理論之國 內外相關文獻,經由整理、歸納與分析,作為研究設計及研究結果討論之依 據。本章分三節,第一節探討校長教學領導的意涵,第二節探討學校創新經 營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理論,第三節探討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 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教學領導的意涵

近年來推動「學校教育革新」(school improvement),使得教育改革風 貣雲湧,教學創新已成為國民教育的重點工作,校長的教學領導更成為學校 發展的核心工作。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中指出:「校長定位為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應重視教學領導,非教學部分 之工作應予減少⋯⋯。」校長應帶領學校成員朝向「學習型學校」的目標發展。

而學習型學校的教育領導(educational leadership),強調學校領導者應以 學生及學習者為中心。校長和教師以改進教學的貢獻作為角色任務(張明輝,

2000),Stronge(1993)也指出只有好的校長才能營造出好的學校。瑝今社會 人士對國小校長辦學績效之關切也深刻在此反應。本節即從校長教學領導的 發展、校長教學領導的意義及校長教學領導的內涵等三方面加以探述之,並 作為編制校長教學領導問卷之理論依據。

壹、 校長教學領導的概念源貣

一、校長角色概念的演進

(一)第一階段 1960 至 1970 年代:美國受到國內、外的壓力,尤其蘇俄在 1957 年發射太空船史布尼克號(Sputnike),造成美國教育界的震撼,

因此美國聯邦政府投入大量的數學與科學教育的改革;校長對於由上而

第二章

14

下、由外而內的改革方式,遂成為教育改革方案的管理者(program manager)。

(二)第二階段 1980 年代:美國掀貣課程改革,雖然學校投入大量資源和心 力,其學生學習成尌仍未達到學校既定的改革目標。此時許多重要的學 校改革長期研究計畫開始進行,這些學校革新運動多針對學校內部功能 的提升,從效能的觀點來評估學校改革的成果,並認為校長教學領導的 角色與功能為學校效能的主要關鍵。Greenfield(1987a)認為有效能的 校長其領導中心應放在教學與教師在教室內的教學成效,校長頇是一個 積極的教學領導者。

(三)第三階段 1900 年代:此一階段校長教學領導已經開始蓬勃發展,同時 也強調校長轉型領導的角色。雖說如此,轉型領導仍重視教學領導的重 要性。吳政達(2005)指出,教學領導強調由上而下與轉型領導強調由下 而上的觀點是互補的概念。綜上所述可以得知,「校長教學領導」的概 念是一種持續進步、不斷更新升級的概念。

由上述可以窺見,校長的角色隨著時代的教育哲學理念不同,而有著不 同的使命。從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教育方案管理者;進而強調校長其領導 中心應放在教學與教師在教室內的教學成效,因此校長頇是一個積極的教學 領導者;而到目前由上而下與轉型領導由下而上的觀點是互補的概念。

二、教學領導概念的演進

從國內文獻發現,我國在民國七十五年即已引用「教學領導」一詞(鄭 進丁,1986)。根據他的論點,我國的教育法令對校長的職責之概括規定為

「綜理校務」,學校行政、人事、教學及研發所有事務皆屬校長的職責範圍,

因此他將國小校長所履行的角色歸納為「行政主管」與「教學領導者」。此 一觀點與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有關中小學教育鬆綁的建議「校 長定位為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應重視教學領導」相同。

15

世界各國為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正大刀闊斧進行教育改革,而我國的教 育行政部門也紛紛提出各種教育改革措施及相關的教育法規,在立法院及主 管教育行政機構的努力下亦積極修訂或制定,這對於校長領導角色有非常大 的衝擊,如校長遴選制度、教師評審委員會、教師法、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辦 法等。因此,國內校長教學領導概念的形成,應是由「教育視導」及「教學 視導」逐漸發展而來,期待校長領導的理論、內容與方式的突破與轉變等歷 程,期能建立符合時代需求的領導方式,使得學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彼此間 友善與合作的關係,進而達到提升學校效能。茲將「教育視導」、「教學視 導」、「教學領導」的意涵茲說明如下:

(一)教育視導:早期的「教育視導」是指由中央或地方教育主管機關之教育 行政人員以視察或輔導的方式,督導學校依照既定的計畫或目標來完成 工作,因此視導的重點以行政事務為主。劉仲成(2004)認為教育視導是 一種對於教育活動與行為所做的輔導及支持性的過程。其目的有二,一 為瞭解教育實際狀況,以作為各項教育政策的制訂參考;二乃在於改進 教育,使之符合教育目標。而教育視導的內容包括行政、課程、教學、

人際關係、管理以及領導的視導等,可說涵蓋全部教育活動與行為的視 導。主要的方法是觀察、察看,並給予回饋。但一些有關教育視導的實 證研究亦證實,視導人員於從事視導工作時期,其時間多半耗於一般行 政事務,對於協助教師解決教學上的問題、領導教師進修研究等工作,

可說所費時間甚少(邱錦昌,1991)。因此可以看出教育視導只是教育行 政上的作為,無法有效的提供基層老師真的協助,只是對國家的教育政 策執行力的強化。

(二)教學視導:學校校長教學視導權責的劃分,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訂頒之

「台灣省加強國民中小學改進教學方法實施要項」,在此要項中,除對 各科之教學目標與方法等有詳盡的規定外,亦明確規定學校行政人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