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驗一

第二節、 研究結果

每位受試者皆紀錄其在三種線索的各4個嘗試次中正確次數的總和,即每種線索 的正確次數介於0~4,依此計算出14與18個月大組的嬰兒,在三種線索中,分別正 確找到隱藏目標物的平均正確次數。

考量資料分佈不完全符合常態分配,因此採用無母數統計分析,以魏氏─曼─

惠特尼考驗(Wilcoxon-Mann-Whitney test)分析兩年齡組間的平均正確次數比較,

以魏氏符號等級考驗(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進行成對比較,並以費里曼二因

37

子等級變異數分析(Friedman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by ranks)比較各組嬰兒在 三種線索中的表現差異。此外,為了瞭解14與18個月大的嬰兒,是否能透過此三種 非語言線索去理解他人的溝通意圖,進一步將兩組嬰兒在每種線索的平均正確次 數,轉換為正確找到隱藏目標物的比率,計算出平均正確率,以母數統計之單一樣 本t檢定,分析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上,平均正確率是否大於猜測機率(0.5)。

1. 線索順序檢核分析

本實驗中,每位受試者皆接受3種意圖線索,線索出現順序以完全受試者間對抗 平衡法處理,共有六種線索出現順序。為確認線索出現順序不影響嬰兒的表現,以 克─瓦二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Kruskal-Walli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by ranks)進行統計考驗。分析結果發現,14個月組在六種線索順序情境下的平均正確 次數皆無顯著差異(χ2(5) = 5.93,p = .31),18個月組之分析結果也相同(χ2(5) = 3.93,

p = .56)

。顯示線索出現順序,並未影響嬰兒是否找到隱藏目標物的表現。

2. 性別差異

24位14個月大嬰兒中,12位女生的平均正確次數7.00,標準差1.95,12位男生的 平均正確次數7.08,標準差1.56。以魏氏─曼─惠特尼考驗分析發現,男女間正確次 數的差異皆未達顯著,Z = -0.33,p = .74,顯示無明顯的性別差異。

24位18個月大嬰兒中,12位女生的平均正確次數6.17,標準差1.34,12位男生的 平均正確次數6.67,標準差1.37,男女間正確次數的差異皆未達顯著,Z = -1.00,p

= .32,顯示無明顯的性別差異。

3. 嬰兒對於3種線索的理解能力:正確率與機率比較

表1為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中的平均正確次數與正確率。為了瞭解嬰兒是否 可透過三種非語言線索去找出隱藏目標物,以母數統計之單一樣本t檢定,考驗各項 平均正確率與猜測率(0.5)是否有差異。

38

表1 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中的平均正確次數與正確率(標準差)

14個月組 18個月組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正確次數 2.38 (0.97) 2.46 (0.83) 2.21 (0.78) 2.33 (0.64) 2.04 (0.75) 2.04 (0.81) 正確率 0.59 (0.24) 0.61 (0.21) 0.55 (0.19) 0.58 (0.16) 0.51 (0.19) 0.51 (0.20)

以平均正確率和猜測率(0.5)相比,14個月組在「手指指示」線索情境下的正 確率可顯著高於猜測率(t(23) = 2.70,p = .01),但在「眼神注視」與「意圖性語音」

線索情境下的正確率,則與猜測率無差異(眼神注視情境,t(23) = 0.19,p = .07;

意圖性語音情境,t(23) = 1.31,p = .20)。18個月組在「眼神注視」線索情境下的正 確率,顯著高於猜測率(t(23) = 2.56,p = .017),但在「手指指示」與「意圖性語 音」線索情境下的正確率皆與猜測率無差異(手指指示情境,t(23) = 0.27,p = .79;

意圖性語音情境,t(23) = 0.25,p = .80)。

以二項式考驗進行個別表現分析之結果發現,14個月組僅有1人(4%)之整體 正確率可顯著高於猜測率(12個嘗試次中,至少共需通過10個嘗試次,ps < .05),

而18個月組則沒有任何人的整體正確率顯著高於猜測率。

此外,以二項式考驗進一步分析嬰兒在每種線索的第一個嘗試次之表現,結果 發現只有14個月組在「手指指示」線索的第一個嘗試次之平均正確率,可顯著高於 猜測率(24人中需有18人以上通過第一個嘗試次,p = .002),在其餘線索情境下的 第一個嘗試次之平均正確率,則無法高於猜測率,而18個月組在三種線索的第一個 嘗試次之平均正確率,皆無法顯著高於猜測率(詳見表2)。

表2 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中的第一個嘗試次之通過人數

14個月組 18個月組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通過人數 13人 20 人 * 15 人 14人 12 人 12 人

* 表示p < .05

39

4. 次序效果

為區辨受試者對於三種意圖線索的理解,是否因連續4個嘗試次而產生次序效 果,進而對實驗結果造成混淆,參考Behne等人(2012)的作法,以Cochran’s Q考 驗,分別檢驗三種線索中4個嘗試次的正確率之差異。此外,避免α值過度膨脹,α 值校正為.01。結果發現,14個月組在「眼神注視」與「意圖性語音」線索情境未出 現次序效果(眼神注視情境,Cochran’s Q = 5.87,p = .12;意圖性語音情境,Cochran’s

Q = 4.85,p = .18)

,但在「手指指示」線索情境下則出現次序效果(Cochran’s Q = 12.60,p = .002)。進一步檢視此線索情境中,4個嘗試次分別通過的人數依序為20、

14、17及8人,顯示14個月大嬰兒在手指指示線索上,4個嘗試次的通過人數大致有 漸次減少的趨勢,進而出現次序效果。

18個月組則是在三種線索情境下,皆未出現次序效果(眼神注視情境,Cochran’s

Q = 0.86,p = .84;手指指示情境,Cochran’s Q = 3.58,p = .31;意圖性語音情境,

Cochran’s Q = 0.41,p = .94)。

整體而言,14與18個月大嬰兒在各種線索情境中的表現,大多均未受次序效果 影響,僅14個月大嬰兒在手指指示線索情境下,隨著測驗時間增加而出現通過人數 漸次減少的次序效果。

5. 續發性反應(perseveration response)

為了瞭解受試者的選擇反應是否出現續發性錯誤,以魏氏符號等級考驗進行分 析,比較嬰兒在各線索的四個嘗試次中,與前個嘗試次選擇同側及異側的平均次數 是否有差異。表3的結果顯示,14與18個月組在三種線索情境中,選擇同側的次數皆 明顯高於選擇異側的次數。

表3 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之續發性的Z檢定值(p顯著性)

14個月組 18個月組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3.18 (<.01) * -2.31 (.021) * -3.81 (<.01) * -3.31 (<.01) * -3.76 (<.01) * -2.83 (<.01) *

* 表示p < .05

40

事後比較則進一步將嬰兒的反應區分為通過與不通過兩種情境,分別以魏氏符 號等級考驗比較此兩種情境下,選擇同側與異側的平均次數是否有差異,且為避免α 值過度膨脹,遂將α值校正為.01。結果發現,14個月組除了「手指指示」線索的通 過情境中,選擇同側與異側的次數無顯著差異(p = .29),其餘線索不論是通過與不 通過情境,選擇同側的次數皆明顯高於選擇異側(ps < .01)。18個月組則是僅在「意 圖性語音」線索下的通過情境中,選擇同側與異側的次數無顯著差異(p = .022),

其餘線索不論是否通過,選擇同側的次數皆明顯高於選擇異側(ps < .01)。

這樣的結果顯示14與18個月大的嬰兒,不論是否可理解線索的溝通意圖,在做 出選擇反應時,大致都呈現續發性錯誤的反應模式,會偏好選擇與前個嘗試次同側 的盒子。

6. 線索類型與年齡效果

以費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比較各組嬰兒在三種線索中的表現是否呈現 差異,結果發現,14個月組在三種線索間之表現皆未呈現明顯差異(χ2(2) = 2.8,p

= .24),而18個月組的結果也相同,三種線索間皆未呈現明顯差異(χ2(2) = 1.85,p

= .40)(見圖13)。

圖13:14與18個月組在三種線索上之平均正確次數和標準誤

41

以魏氏─曼─惠特尼考驗進行分析,比較兩組嬰兒在各種線索上的表現是否有差 異,結果發現,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中之表現皆未有顯著差異(見表4)。

表4 兩組嬰兒在三種線索情境中之表現差異的Z檢定值(p顯著性)

14個月組 vs. 18個月組

眼神注視 手指指示 意圖性語音

-0.31 (.76) -1.76 (.08) -0.53 (.60)

7. 左右側選擇偏好

為了瞭解兩組嬰兒在做出選擇反應時,是否具有右側或左側的偏好,以魏氏符 號等級考驗進行分析,檢驗當意圖目標物出現在右側或左側時,平均正確次數是否 呈現差異(見表5)。結果顯示,14個月組在意圖目標物出現於右側或左側時的平均 正確次數未有顯著差異(Z = -0.14,p = .89),且以單一樣本t檢定考驗結果也發現,

左右兩側的平均正確率也與猜測率(0.5)無差異(右側,t(23) = 1.08,p = .29;左 側,t(23) = 1.46,p = .16)。18個月組的表現也並未出現左右側的選擇偏好(Z = -0.86,

p = .39)

,且左右兩側的平均正確率也與猜測率無差異(右側,t(23) = 1.27,p = .22;

左側,t(23) = -0.40,p = .70)。

表5 兩組嬰兒當意圖目標物出現在左側及右側的平均正確次數(標準差)

14個月組 18個月組

目標物在左側 目標物在右側 目標物在左側 目標物在右側

3.58 (1.95) 3.46 (2.09) 2.83 (2.06) 3.58 (2.2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