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來檢視線上遊戲女性玩家的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塑造

的關聯性,首先比較不同人口變項之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塑造 的差異,接著探討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外在塑造的關聯性,再 分析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內在塑造的關聯性,最後探討線上遊 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社會塑造的關聯性。

一、 不同人口變項之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塑造的差異

(一) 「年齡」對「社會認同」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在社會認同上有顯著差異,40歲以 上受試者的社會認同程度高於20歲以下、21-25歲、26-30歲、31-35歲的受試者。

本研究推測此結果和自我認同的形塑過程有關,因自我認同的形塑是從小開始摸 索培養的過程,從童年時期到成年階段的經歷,經過模仿而內化的時間性歷程(張 春興,1987),並由一連串的感知過程中發展對自身的認同程度(Erikson, 1968)。 而年紀稍長者在社會上的經歷較多,因此對自我認同的探索與社會認同的發展程 度可能較年輕人成熟完整。李素箱等人(2013)也指出台灣中老年人在自我認知上 偏向肯定自我價值及社會人際關係,本研究或可佐證李素箱等人(2013)之論點。

74

(二) 「教育程度」對「外在認同」與「社會認同」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發現教育程度為研究所的受試者在外在認同的程度上高於高中/職及 大專院校的受試者。何宜純(2010)指出學校教育對自我認同發展與認同程度有著 重要的影響,他認為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皆會在不同層面影響自我認同的程度,

而李宛玲(2008)的研究也指出,教育程度會影響自我認同的程度,且教育程度越 高的受試者在自我認同的程度上會高於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試者,與本研究結果相 呼應。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教育程度為國小者在外在認同程度上高於其他所有 教育程度者,且在社會認同的程度上高於教育程度為高中/職的受試者,但由於 選填教育程度為國小的受試者僅有2人,少數填答國小者的自我認同程度仍有待 探究。

(三)「年齡」與「遊玩資歷」對「外在塑造」有顯著差異

在年齡方面,20歲以下、21-25歲、26-30歲、31-35歲及36-40歲的受試者,

在遊戲角色外在塑造的程度皆高於40歲以上的受試者,本研究推測此結果和遊戲 中的社交互動有關。Taylor(2006)的研究指出年輕女性玩家遊玩線上遊戲的動機 有一部分是來自於線上遊戲方便社交的特性,黃于瑄(2009)的研究也發現在遊玩 線上遊戲的動機上,年齡較低的玩家在社交互動層面的動機高於年齡較高的玩家。

而 線 上 遊 戲 角 色 的 外 型 樣 貌 會 影 響 玩 家 在 遊 戲 中 的 社 交 (Banakou, Chorianopoulos & Anagnostou, 2009),一般而言,若角色的外貌具有吸引力,

則玩家更容易與不同性別的玩家展現親密的社交互動(Trepte et al., 2009)。

在遊玩資歷方面,6-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受試者,在遊戲角色外在塑造的程 度上高於1年以下的受試者。因角色外在的塑造對玩家在遊戲中獲得他人幫助或

75

賺取他人金錢道具的影響很大,駱少康、李曜辰(2006)的研究發現遊戲角色外貌 越吸引人越容易達到良好的社交互動與他人的幫助,而Waddell與Ivory(2015)

的研究也指出外貌具吸引力的角色較不具吸引力的角色能獲取更多玩家的幫助。

對於遊玩資歷較長的玩家而言,可能會想好好經營在線上遊戲中的社交與角色強 度,因此推測此為遊玩資歷較長的受試者,在遊戲角色外在塑造的程度上高於遊 玩資歷較短者的原因。

二、 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外在塑造的關聯性

(一) 「認同自身性別」與「塑造女性角色」「塑造淺膚色角色」有正相關

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越認同自己性別的女性受試者,越傾向將角色塑造為 女性及淺膚色。在角色性別部分,Lim 與 Reeves (2006)認為虛擬角色的塑造會 反映玩家的獨特性與玩家對自己的認同,因此許多玩家會根據他們對自身性別的 認同來塑造角色的性別。Ogletree與Drake(2007)的研究也發現女性玩家大部 分會選擇女性的角色,且男性玩家也傾向選擇男性的角色,與本研究結果雷同。

在膚色的部分,認同自己性別的女性受試者傾向塑造淺膚色的角色,盧介華 (2016)指出亞洲女性熱愛追求皮膚亮白,相關的保健食品、飲品、美容用品市場 蓬勃,代表亞洲女性的審美觀偏好淺膚色,而台灣的女性玩家可能受此審美觀的 影響,喜歡將遊戲角色塑造成淺膚色。

(二) 「認同自身臉部樣貌」與「塑造女性角色」、「注重角色臉部樣貌」有正相

越認同自己臉部樣貌的受試者,越傾向將角色塑造為女性,且越注重角色的 臉部樣貌。Mcmenomy(2011)認為大部分的女性玩家會把遊戲角色當作自己的身

76

份在培養,Banks(2015)則強調許多玩家會在遊戲中進行身份重建,把遊戲角 色當作自己來塑造,以上觀點或可解釋本研究之結果:認同自己臉部樣貌的女性 玩家,不但喜歡選擇女性角色,也會注重角色的臉部樣貌。

(三) 「社會認同」與「塑造女性角色」有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對自己社會認同的程度越高,越傾向將角色塑造成 女性,推測和女性角色的特質偏向與他人社會互動有關。根據林雅容(2009)的研 究結果,部分女性玩家認為角色在遊戲中應該展現男女性別應具有的社會化特質,

男性角色應是剛強或好戰,女性角色則是溝通能力佳、為他人著想。因此對自己 社會認同較高的女性,也可能想在遊戲中有相同的表現,因而選擇有著較佳的社 會互動特質的女性角色。

三、 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內在塑造的關聯性

(一) 「認同自身性別」與「內在塑造」有正相關

越認同自己性別的女性玩家越會重視角色的內在塑造,本研究推測此結果可 能和女性對主權、平等與力量的追求有關。線上遊戲虛擬、匿名的特性能讓女性 擁有與男性公平競爭的權力(Bryce & Rutter, 2002),女性可以經由在線上遊戲 獲得勝利來建立信心與能力,從中尋求平等與力量(Freeman et al., 2015)。而 遊戲角色的內在塑造包含了對角色能力強度、性格、職業、設立達成的目標,因 此認同自己為女性的玩家,可以透過塑造能力高強的角色、選擇勝率高的職業來 贏得勝利,並為自己設立欲達成的目標,以追求對女性主權與力量的渴望。

(二) 「認同自身性格及職業價值觀」與「注重角色性格及職業」有正相關

77

越認同自己性格的女性玩家越會重視在遊戲中角色的性格,而越認同自己職 業價值觀的女性玩家,在遊戲中亦同樣注重角色的職業。Yee(2006)認為部分 玩家會把線上遊戲中的角色塑造成與自己相同的特質,且Kleinsmith 與 Gillies (2013)也指出角色塑造會直接反映玩家對自身的認同,因此在現實生 活中認同自身性格的女性玩家,可能會希望遊戲角色能反映出自己的性格,在塑 造角色時特別注重角色的性格;而認同自己職業價值觀的女性玩家,亦可能會希 望所選擇的遊戲職業能夠與自己現實生活中的職業做連結,因而在塑造時重視角 色的職業與能力。

(三)「社會認同」與「內在塑造」有高度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認同的程度與遊戲角色的高強能力、設立達成的目標、

角色的性格皆有正相關,僅與角色的職業沒有相關,推測此結果和線上遊戲的生 態有關。因線上遊戲的重要元素為與公會成員一同打怪作戰(馮淑芬,2006),這 也是玩家與成員進行社交活動維持良好關係的主要途徑(Zhong & Yao, 2013),

而角色的能力強度、職業、應達成的目標成就都會影響打怪作戰的結果,因此對 自己社會認同程度越高的女性玩家可能會為了達到在遊戲中的社交與社會認同,

而注重角色的能力強度、目標成就等。但由於職業的選擇有時會受到怪物特性、

副本性質等影響,玩家時常根據不同的副本特性選擇相應的職業(林雅容,2009),

推測這是玩家社會認同與角色職業沒有相關的原因之一。

四、線上遊戲女性玩家自我認同與遊戲角色社會塑造的關聯性

(一)「社會認同」與「社會塑造」有高度正相關

根據本研究結果,社會認同程度越高的女性玩家,越會注重其遊戲角色的社

78

會塑造。由於線上遊戲角色的塑造會反映出玩家的情感、人格與其對自身的認同 (Dunn & Guadagno, 2012),因此玩家塑造角色時可能會選擇與自己相似的角色 (Looy et al., 2012),與本研究結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