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壹、緣起:

堅信不確定年代,更須擎劃願景、導航未來的大思維力 受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不景氣影響,除既有產業結構受 到衝擊外,人力市場需求更起波瀾。面對失業率攀升、經 濟發展與國民生活所得未達預期成長、財富分配與持有日 趨兩極,加深民眾對於 M 型化社會來臨之恐懼感受等,政 府雖力求多門、倡舉數策試圖補漏,但卻難弭一般人對於 社會情勢的不確定感與對於個人未來發展的不安全感受。

尤其,政府為創就業績效,力推多種短期就業促進方案以 因應;殊不知,該型就業,短期或能暫止失業率攀升、並 稍緩社會輿論負向觀感,但整體就業生態,卻因就業者被 迫須得迅速轉換職業內容、建立技能及加速職場環境適應 等壓力,間或催化內在備遭傾軋感受,無形更深化一般民 眾的不確定與不安全感;一般人尚且如此,更遑論長期居 就業弱勢邊緣的身心障礙者。

林幸台(2007)認為,對身心障礙者而言,生活原就帶 著艱辛晦澀的色彩,在現代社會愈趨複雜、變化愈趨急遽 的情勢下,身心障礙者的生涯發展可能更為艱難、所受限 制更大;故如何強化身心障礙者以正向性思維面對生涯與 生活困境,協助其以有限的生命(力),創造無限的機會與

發展空間,除了是生涯發展的基本意義,也是探討身心障 礙者生涯發展的基礎;並認為,有效的生涯輔導不僅可以 提高身心障礙者的自信心、增進人際技巧與他人互動關 係,從而在生活上獲得獨立自主能力與成功經驗,適當扮 演生產者的角色,使能真正成為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活動 及提升生活品質;更能減輕身心障礙者家屬的負擔,化解 因家中有障礙者而衍生的家庭生活問題,甚至可能因有效 的協助與支持,促進身障者、身障者家庭與社會人士建立 和諧互動關係的機會。

狄更斯於《雙城記》中說:『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這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當智慧與

愚昧、信仰與懷疑、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前途有無、

天堂與否都同時並存時,或許,善轉信念心境、戮力充實 個人實力,方能超越『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悠悠恐懼,且 唯有擎劃願景為導航未來而努力,才能驗證『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真實希望感受;因此,面對不確定年代、大時代 的困境,有效運用生涯輔導強化身心障礙者學習以正向思 維面對生涯與生活困境,諒是當前時勢之必然,更是趨勢 所應然。

貳、投石:

從發現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與生涯發展的核心說起…

人格心理學家視「自我」為人格發展的核心。Rogers 認為,自我(self)是人格形成、發展與改變的基礎,更是

人格能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標誌;每個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知 覺世界,而產生對自己及其與相關環境關係之了解與看 法,即為「自我概念」(引自陳文博 ,2001, pp.175 -176 )。 Super 視「自我概念」為個人生涯發展的核心,認為個人一 生所扮演的角色事實上都是自我概念的具體表現,工作滿 意與生活滿意的程度,有賴個人能否在工作上、職場中,

及生活型態上找到展現自我的機會(引自林幸台, 2007:

41)。

Fromm 在《自我的追尋》一書中提到,人要想對價值 獲得信心,則須了解他自己及他的本性是具有向善和自發 創造的能力(孫石譯, 2000: 5);Horney 則於《自我的掙扎》

一書中提到,研究自己是基本的道德義務與權利,當自我 不具「心理症的強迫意念時」,我們就能自由成長,並自由 地去喜愛與關懷別人(李明濱譯, 1991: 16)。Maslow 主張,

我們要忠實於自己的真實感受或「內在訊號」。每一次我們 這樣做,就在接觸我們內在的自我,自我實現即是一種不 斷發展自己潛能的歷程(引自莊耀嘉, 1997: 131);Maslow 認為,自我實現是一個人內在本性和潛能最充分、最正常 的外露、展現和發揮的狀態,是人性的完美狀態,也是人 類的終極價值(引自陳文博, 2001: 387)。此除彰顯自我乃人 格發展的核心,更強調一個人投入對自我的了解、實踐終 至實現,確有其重要意義。

叁、問路:

看見認知作用對自我概念形成與人格、生涯發展的意義 William James 認為,從自我結構面分析,一個發展成 熟的個人,其自我概念應包含:對自己身體及生理需要的 認定(身體我)、對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擔任諸種角色的認 定(社會我),及對某些信念、理想與價值體系的認定(精 神我)三部分(引自郭為藩, 1996: 11)。生涯發展大師 Super 則認為,自我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價 值觀念、人格特徵等方面之認識與認定,個人面對及完成 發展任務的準備程度,即為生涯成熟的展現(引自林幸台,

2007: pp.41-42)。Erikson 認為,若青少年時期的自我概念明 確,所追尋的方向受到肯定,則能建立正向的自我認同感,

進而助益其後續階段的良性發展;反之,則易因生活缺乏 目標、時感徬徨迷失,而陷入角色混淆的發展危機(引自李 淑娟, 1994: 84);隨著認同危機的逐漸解決,個體須在所 處環境中建立一種自身的連續性與同一性,這樣的自我概 念才能有助於個體未來之正向發展(引自陳坤虎、雷庚玲、

吳英璋, 2005)。

社會認知論將負的自我概念定義為一個降低自我價值 的傾向,而將正的自我概念定義為一個人積極評價自己的 傾向(引自周曉虹譯 ,1995: 131),Bandura 認為,對行為產 生強有利影響的正是行為主體對行為結果的期待性信念;

人的信念、期待、意向、自我概念等認知因素往往強有力 地支配並引導其行為;在「三元交互決定論」(即行為、個 人與環境三者)系統中,強調思維或認知的處理過程構成行

為的重要調節因素,如果思維能力「被誤用」,將成為個人 痛苦主因(高申春, 2001);理情行為治療(REBT)假設 我們的情緒主要來自我們的信念、評價、解釋,以及我們 對生活情境的反應;Ellis 主張每個人天生就有朝向自我成 長與自我實現的傾向,但人們卻因為慣於扭曲思考之傾 向,及從所學得來的自我挫敗模式,妨害自我朝向成長邁 進(Ellis & Dryden, 1997;Ellis & Tafrate, 1997);Ellis 並 以 ABC 模式(A 表引發事件;B 為信念;C 乃情緒的後果)

作為概念化情緒失調和脫序行為的工具(陳逸群譯,

2001);REBT 以教導人們改變造成情緒困擾的非理性信念 為核心(Ellis , 1998;Ellis & Dryden , 1997);鼓勵當事人 分辨非理性與理性信念(Ellis , 1994)。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我思,故我在,乃西方哲人 笛卡兒的至理名言,此中彰顯,認知作用(思惟度、思考 力)與人格自我發展及自我概念形成的關聯意義;林幸台 認為,認知作用除在生涯決定歷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對 於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因經歷種種阻礙與挫折而影響其生涯 信念、生涯建構、自我概念及就業意願之身心障礙者而言 更具有提升與重建意義(林幸台, 2007: 58)。為能助益個 體人格與生涯能成熟發展,強化個體的自我認同感受,唯 有引導個體學習因應認同危機,協助其正向成長動機的發 展,方能真正有效助益個體身心潛能的充分發揮。

肆、楔子:

當以良師典範為身心障礙者打造一座自我概念的希望橋 Piaget 認為,認知是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知識系統,

包括基模與心理運作二部份(引自陳李綢, 1999: 39);認知 乃連續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驗的內容與變化刺激 了新基模的形成,人們會不斷努力以達成自身心理結構認 知與環境的平衡;Festinger 則認為,認知是經驗的組織與意 義解釋的過程,包括:思想、態度、信念及對行為的知覺

(引自郭靜晃, 1994);是些觀點與生涯發展大師 Super 認 為探索活動經驗對於生涯成熟發展具重要意義的見解相 仿。Super 認為,透過探索活動可促進個人對於自我及環境 的了解與認知,助益其生涯成熟的發展;透過多方探索,

可促使個人獲得豐富資訊,培養適當的興趣,形成適切的 時間(因果)概念;而滿意的探索,可促使個人接觸到重 要他人(良師、典範),藉由探索過程中所建立的成功經驗,

不僅可培養個人的自主與內控性格,發展健全的自我概念 及對未來的掌握,從而形成具前瞻性的時間概念,強化個 人對未來的規劃與抉擇能力(引自林幸台, 2007:

pp.42-43)。此中所提的重要他人(良師、典範)概念,則與 Albert Bandura 所提的「觀察學習」及「替代經驗」 (替代 經驗乃自我效能獲得來源之一)論述觀點相當;Bandura 認 為,人類的多數行為都是通過模仿而觀察學會,人們在實 施任何行為之前,可以一種接近的形式向榜樣學習該如何 做,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引自周曉虹譯, 1995: 19),個人 藉由觀察與自身能力或特質相似者的表現及其結果(無論結

果成功與否),不僅可作為個人評估自身能力的判斷參考,

亦可取徑他人的完成經驗,作為個人完成任務的學習與激 勵,進而提升其自我效能;Betz 與 Hackett(1986 )將之應用於 生涯上,認為自我效能乃指個人從事生涯抉擇任務或信心 程度與效能感(引自林幸台, 2007: 51)。

鑒於自我概念乃人格及生涯發展的核心,認知作用於 其中具藥石推手功效,因此,若欲強化個體對於自我與環 境的認知,進而助益其人格與生涯的成熟發展,強化其於 探索活動的體驗、透過學習並豐富其成功經驗的建立,適 時援引認知行為改變技術以導正個體的負向自我概念及信 念,參酌社會認知論所持「觀察學習」與「替代經驗」具

「示範作用」觀點,用於協助個體形成並建立正向自我概 念,想定能助益個體人格與生涯發展的成熟。

伍、動機:

決補國內咸少以角色楷模強化自我概念實證研究之缺憾

決補國內咸少以角色楷模強化自我概念實證研究之缺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