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自 1995 年 3 月 1 日施行至今已過十四個年頭,有鑑於 我國過去公、勞與農保的嚴重虧損經驗,我國先採行「論量計酬」支付制度,

以自給自足、自負盈虧的社會保險,而非依賴政府的補貼虧損,然而隨著醫 療科技的進步、人口高齡化、民眾對於醫療需求的增加等因素,造成我國醫 療費用上漲,全民健康保險主要財務收入來源的保險費率受限於政治的因素 而遲遲未改(劉宜君,2001:11) 由於財政缺口日益擴大,最後於 2002 年 7 月採行現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global budget system),透過合理的協商、點值 控制的方式來達財政收支平衡、提升醫療品質與服務以落實總額預算支付制 度,旨在使全體民眾能公平獲得醫療服務、透過共同分攤保費的概念,可達 風險分攤之效,並以互助的方式幫助社會弱勢民眾。全民健保的實施,對於 醫療體系與全民福祉有相當大的影響,尤以「總額預算支付制度」為最(陳敦 源等,2007:9)。在醫療保險制度中,「支付制度」影響了資源分配、醫療服 務品質與效率的提供,醫療環境的發展。

然從健保局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雖自民國 2002 年開始實施支付制 度,但保費收入仍然經常趕不上醫療費用支出的窘境,在現在的制度下,長 期來看已有入不敷出的危機。以健保局在網站上所提供的數據來看,從健保 開辦的民國 1995 年至 2008 年保險收入平均年增率 5.8%,而保險支出平均年 增率為 7.9%,二者相差達 2 個百分點。而導致醫療費用高漲的原因,可歸結 為社會結構因素與醫療照護體系制度面因素。前者係指人口的年齡結構、性 別、家庭所得、老年人口的增加、重大傷病增加、醫療照護型態的改變、社 會保險保障範圍的擴大、醫療科技的創新與普及,或是國民所得財富的增加

主觀決定醫療服務提供的數量與品質,而影響醫療費用(劉宜君,2001:135;

楊志良,2009:9),1事實上,在當前的醫療體系跟現在的總額支付制度下,

一再重覆的檢查、查驗、藥品與材料等,也常造成無謂的支出(沈舒音,2003:

2)。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到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全民健保開辦以來,民眾對 健保的滿意度,可說是逐年上升,由 1995 年開辦的 29.7%,攀升到 2007 年 的 77.4%,自 2001 年開始醫療品質滿意度即為持在 70%至 80%之間。其中,

在 2002 年因健保保費雙漲的緣故,該年為有史以來最低點,僅有 59.7%。而 楊志良(1999:85)進一步指出,民眾對於不滿意的因素多與費用負擔有關,

如保險費用過高及健保、勞保雙重負擔等。在這樣的現實發展下,蔡貞慧等 (2004:3)指出,全民健保醫療支出的逐年增加是必然的趨勢,健保財源的擴 大或調整也是遲早需要派上用場的因應做法。

在國內有關健保付費意願方面的學術研究,約略概可分為三大類別,一 類旨在探究保費公平性問題;另一類在於探討自費醫療、差額負擔與健保滿 意度間的關係;最後則是探究影響保費收支失衡的因素者。就公平性的問題 而言,多數文獻指出,健保的保費負擔實不利於低所得者,主要原因來自於 低所得者所負擔的保費占其所得比例明顯高於高所得者所負擔的保費占其所 得的比例(湯澡薰等,2001;葉秀珍,1999;蔡貞慧;周穎政,2002;鄭文輝

1 日、德、法、荷等國不但是社會保險先進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先進國家。2002 年以美元

購買力評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調整後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日本為 26860 元,德國為 25842 元,法國為 28983 元,荷蘭為 28094 元(OECD Health Data, 2004)。而在 1997 年以前,則以日本排名第一。2002 年時以美元計價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台灣為 12588 元,較 2000 年的高峰 13985 元有 10%的下滑。若以台灣 2002 年的所得水準(以每人平 均國內生產毛額代表)對照於日、德、法、荷,我們會發現台灣的所得水準約為前述四國在 1982 至 1985 年間的所得水準。而當時他們的醫療保健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在 6.7%至 9.1%之間,以日本最低,德國最高。我國的對應數字為 6.0%,則是五國中最低者(羅紀琼,

2006:3)。

等,1999)。在自費醫療與差額負擔中的研究文獻,主要著重在自費醫療,以 及差額負擔兩者對於健保醫療品質滿意度的評估(翁瑞宏等,2008;劉燦宏 等,2004;林美珠,2003)。而在探討影響收支失衡的文獻中,大多採取實證 研究的方式,如以迴歸分析驗證影響保費支出的影響因素(鄭文輝,2001;趙 金芳,1992;Gerdtham et al., 1992);再者,也有學術社群者致力於建立預測 個人健保醫療費用支出的模型(張子元,1995)。

以上所列舉的兩類文獻,多立基於同一個共通點,亦即不調整保險費用 下的可能作為。然,如同前此文獻所提及,當健保費用調整成為不可避免之 事實,則在什麼因素的影響下,能提高民眾保費付費意願。基此,本研究主 要目的在嘗試建立影響保險費付費意願的路徑模式,從中尋求出影響民眾付 費意願的影響因素,在此目的基礎下,本文研究問題如下:1、一般民眾在健 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以及保險費付費意願上的認 知與態度;2、民間團體在健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

以及保險費付費意願上的認知與態度;3、比較民眾與一般民間團體在健保醫 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以及保險費付費意願等變項上的 差異;4、健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等對於保險費付費 意願影響的統計關係。

面對健保收支失衡的財務困境,若以保險費付費意願作為紓困之道,則 民眾對於影響保費付費意願的相關因素的認知與態度,即為本研究資料蒐集 與分析的主要重點所在。基此,本研究計畫將針對下述目的進行系統化分析:

1. 一般民眾在健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以及保險 費付費意願上的認知與態度。

2. 民間團體在健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以及保險 費付費意願上的認知與態度。

3. 比較民眾與一般民間團體在健保醫療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自費

影響的統計關係。

下表為本研究於本年度研究目的與相對應預計完成的工作項目對照表,

以表格方式呈現以收清晰明瞭之效。

表 1-1 研究目的暨所欲完成工作項目表

研究目的 對應的工作項目

(A)一般民眾在健保醫療 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

自費醫療,以及保險費付費 意願上的認知與態度?

(A1)民眾對醫療品質滿意度的態度與認知

(A2)民眾對醫界形象的態度與認知

(A3)民眾對健保付費方式(差額負擔、自費 醫療)的態度與認知

(A4)民眾對保險費付費意願的態度與認知

(B)民間團體在健保醫療 品質、醫界形象、差額負擔、

自費醫療,以及保險費付費 意願上的認知與態度?

(B1)民間團體對醫療品質滿意度的態度與認 知

(B2)民間團體對醫界形象的態度與認知

(B3)民間團體對健保付費方式(差額負擔、自 費醫療)的態度與認知

(B4)民間團體對保險費付費意願的態度與認 知

(C)比較民眾與一般民間 團體在健保醫療品質、醫界

(C1)比較一般民眾與民間團體對醫療品質滿 意度的態度與認知

研究目的 對應的工作項目 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

以及保險費付費意願等變項 上的差異?

(C2)比較一般民眾與民間團體對醫界形象的 態度與認知

(C3)比較一般民眾與民間團體對健保付費方 式(差額負擔、自費醫療)的態度與認知

(C4)比較一般民眾與民間團體對保險費付費 意願的態度與認知。

(D)健保醫療品質、醫界 形象、差額負擔、自費醫療 等對於保險費付費意願影響 的統計關係

(D1)變數關係的建立

(D2)透過統計分析檢定模型中變數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