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壹、研究緣起

隨著醫療衛生與科技技術進步,使得我國國民餘命延長,根據內政部統計 處 2019 年最新公布之「107 年簡易生命表」,台灣人平均壽命 80.7 歲創新高,

全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 2018 年 3 月底已達 14.05%,正式宣告 邁入「高齡社會」。而民國 107 年(2018)總生育率為 1.060,遠低於已開發國 家平均總生育率及世代交替平衡所需總生育率。依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8 年 8 月 人口推估報告中指出,我國預計將於 2026 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超過 20%),高 齡少子化之趨勢成為影響國內社會結構、國家發展與經濟穩定等各層面之重要 議題。

近年來國人生育率與死亡率雙雙出現下降的趨勢,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 高齡化,使得長期照顧需求人數也同步增加。同時因家庭的照顧功能逐漸式 微,使得個人與家庭的照顧壓力日益加重,進而連帶產生社會與經濟問題,因 此,建立完善的長照體制,已成為完備我國社會安全體系的關鍵議題之一(衛生 福利部,2016)。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 升,相對的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其所導致的長照需求與負擔也隨之遽增。

各國面臨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分別提出建立高齡友善社區政策,世界衛生 組織(WHO)於 2007 年發表「全球高齡友善城市指南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指出八大面向,包含公共空間(Outdoor spaces and buildings)、住 宅(Housing)、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

敬老與社會融入(Respect and social inclusion)、社區與健康服務(Community support and health services ) 、 工 作 與 志 願 服 務 (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通訊資訊(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做為各國各城市推動 高齡友善城市之參考。

2

衛生福利部(2017)依據 WHO 高齡友善城市指南擬定「107 年高齡友善城 市推動計畫」,目的為了解高齡生活,適應問題、生理上及心理層面的需求,包 括醫療、休閒娛樂、社會活動參與的重要,確切了解高齡的需求提供更清晰的 社區脈絡;隨著高齡化社會化來臨,老化現象引發出高齡者生理層面與心理層 面的病症,諸如退化性失智症、憂鬱症及退化性關節炎、行動不便等問題,皆 為必須重視之問題。有鑑於此,高齡者若能從事適當的休閒運動,增強手腳靈 活度與認知功能,可提升高齡者身體健康及延緩失智與失能之目的。

然而國內目前能提供國人就近從事休閒運動之公園與鄰里休憩設施,在規 劃與設計時,絕大部分都是給一般正常人使用為主,多未考慮高齡者與行動不 便者之需求及使用相關休憩設施之安全性,造成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之困擾甚 至導致受傷等情形;另配合因應高齡化政策,如「在地老化」、「終身住宅」等 高齡者社區照護等政策之適用,實有必要針對高齡者使用行為及需求,檢討社 區鄰里休憩設施之通用規劃設計。

基於前述觀點,本研究研擬將社區鄰里休憩設施與社區長照服務據點結 合,搭配環境標示系統繪製成適合高齡者閱讀使用社區地圖之規劃設計,考量 高齡者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行動力退化的狀況下,能有更完善的考量與對應 方式,使高齡者能在舒適的持續步行距離之內,掌握足夠的空間與環境資訊 下,有更安全的自立行為,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可以讓高齡者在原本熟悉 的生活圈中,透過整合運用社區資源,從健康、參與及安全三大面向,建構友 善的社區活動空間,真正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倡「活躍老化」、「在地老化」

的政策架構,共同努力為國內高齡者營造一個活力、健康、友善、參與的「高齡 友善社區」環境,早日達成「在地老化」、「活躍老化」之目標。顯然這也是為 我國未來邁入超高齡社會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貳、研究目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高齡政策中最主要的核心價值為:「活躍老化」,讓老 化成為正面經驗,必須讓健康、參與及安全達到最適化狀態。2012 年世界衛生 日的主題為「高齡化與健康」(Ageing and Health),其中重要的議題為:保持健

3

康才會長壽(Good health adds life to years),因此各國政府應採取積極有效的策 略與行動,促進健康行為、預防或延遲慢性病、強化老人健康生活、創造無障 礙的友善環境、鼓勵老人參與社會等。

另外,行政院於 104 年所公告之「高齡社會白皮書」中,高齡社會願景及具 體理念:以建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高齡新圖像為願景,具體目標包括

「幸福家庭-永續長照服務、促進世代共融」及「友善環境-普及支持網絡、消 弭歧視障礙」等,達到整體規劃家庭照顧者支持制度與運用通用設計理念,促進 生活無障礙之行動策略。衛生福利部在 106 年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 中,強調社 會參與:藉由設計有趣、有效的團體課程,提高失能者主動參與意願與動機,

讓失能者主動積極走入社區,並透過與社會環境及其他成員的互動,充實生活 內涵,得到自我實現之滿足感,避免因人群疏離所導致之孤寂、缺乏生活動力 等負向情緒與影響,以維持或增進失能者健康,達到活躍老化之目標。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鼓勵高齡者「在地老化」、「社區老化」與「活躍老化」

及「高齡照護服務」的政策架構為出發,做為研究「結合社區鄰里休憩設施與長 照服務據點之高齡者友善地圖應用」之起點,藉由分析高齡者之步行特性,蒐集 分析國內外評估設置高齡者休憩設施與長照服務據點文獻與案例,並透過實地 調查探討高齡者社區鄰里休憩設施需求及長照服務據點,進行區域守護照顧系 統規劃,進一步提出適合我國空間環境及結合長照 2.0 之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 站之照護據點之高齡友善地圖繪製原則建議、繪製方式及流程,未來提供給各 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及各鄰里要繪製高齡者友善社區認知地圖參考,為本研究 最主要之目的。

參、本研究計畫之重要性

臺灣過去在社區、公園、廣場之設施設置著重滿足一般人基本需求,對於 使用者所需要之個人行動及認知能力的水準較高,例如指標設計與訊息提供多 以一般民眾為目標客群,而無法在地圖之視線高度、圖例大小、色彩辨識上滿 足行動不便者且視覺逐漸弱化老化之高齡者識別。隨著高齡者人數逐年增加,

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後,高齡者因身體機能、認知力等退化以至於為大眾所設

4

計之文字型態的空間指標與場域訊息傳遞,將無法滿足高齡者辨識。伴隨著國 人高齡化平權意識的提高,過去較為被忽視的高齡者之使用需求安全及可及性 應當被重視。

因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101 年至 105 年執行「全人關懷生活環境科技發 展中程個案計畫」,進一步衍伸到 106 年至 109 年執行「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 境科技計畫」,針對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對高齡者居家生活環境及社區活動 空間之建構,由點到線到面提出系統性、全盤性之整合研究。而內政部建築研 究所依據相關研究結果,多年來逐步出版《通用化公園規劃設計手冊,2011》、

《高齡與視、聽障者之公共服務空間通用設計參考手冊,2014》、《社區居住空 間無障礙設計手冊,2014》等設計與參考手冊。

另一方面,人的視力及視覺辨識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產生不同的 老化程度,一般 65 歲老人所需要的照明是 20 歲年輕人的兩倍,高齡者在閱讀時 需要較多之照明、對相近的顏色辨別能力較差,以及光線突然變亮或變暗時需 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且對於深度變化知覺、視野逐漸變窄等較不敏感。若是無 法提供高齡者一個友善社區認知地圖,高齡者外出活動之意願便大幅降低,而 無法發揮設置社區鄰里休憩設施所產生「可及性」、「使用性」等效益,進而達 到「在地老化」、「活躍老化」之目標。因此,本研究續研過去高齡者友善社區 認知地圖建構之研究,探討高齡者平均持續步行距離等步行特性,並調查既有 社區鄰里休憩設施之分布情形,並結合長照 2.0 之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站,規畫 區域守護照顧據點系統,使高齡者能自立照顧生活在熟悉環境中,減緩且預防 高齡失智之發生,解決照顧人生活在熟悉環境中,減緩且預防高齡失智之發 生,解決照顧人力不足與減輕照顧者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