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省思

在文檔中 壹、研究動機 (頁 170-1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壹、我與性別研究的相遇

在一次輕鬆的旅程中,那時的我沒有深厚性別意識,只有觀察及收集有趣現 象的能力,也或許那時我已具有初淺性別的觀念,只是沒有察覺,與劉美慧老師 分享我在第一次在研究場域看到的性別現象,決定研究性別少數學生的學習經 驗,我與性別研究的相遇是偶然的機會,這也讓我體會到性別議題處處皆是,但 是否能根究其隱含的性別意義,還需經過深切探析及反省。

起初,我不認為我在從事「性別」研究,只是詳實地紀錄研究參與者的訪談 及觀察,漸漸地,我能補捉有趣的性別現象,也瞭解進入田野能獲得意想不到的 驚奇,並擴增研究的豐富性和特殊性。一開始,性別意識開始發芽時,我只知道

現象是具有性別意義的,但我不能確定它的含意,藉由與老師的討論和閱讀文獻 後,再次進入田野,這時我在實際現象中發現理論,理論也提高在田野收集資料 時應該具備的高度敏覺力。

田野資料的豐富性開展我的性別視野,也促發思考的能力,思考田野中的現 象代表何種性別意義,研究中觸及的性別議題在我的生命經驗中也不斷上演,過 去的我視而不見或是根本看不見,但現在的我不僅重視它的存在,更會反省自己 的言行,瞭解我論文主題的朋友,在我談話之中若有性別刻板印象之處,也會提 醒我,我的生活就在進行性別研究。

貳、研究過程的起伏

回首研究過程中在田野的那段時間,第一個失落感是來自與研究參與者尚未 熟悉前的陌生感,讓我一度害怕進入田野或是與他們進行訪談,但是當我暫且把 研究拋開,先與他們討論輕鬆話題時,我與他們不只是維繫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 的關係,我們很像朋友,在愈輕鬆的情境中愈能拉近我們的距離,我不再擔心自 己是個局外人。一開始有的研究參與者覺得訪談很嚴肅因而感到緊張,訪談時的 回應也很簡短,這是我第二個瓶頸,當時我把這個問題告訴劉美慧老師,她建議 我多用舉例或是反問的方式訪問,而後我才學會如何讓研究參與者多想、多講。

第三遭遇的挫折是田野觀察過程之中,常常帶著既期待又怕落空的心情,希望能 捕捉有關性別議題的現象,但又因高中課程安排多半還是以講述的教學方式為 主,並且花費很多時間考試測驗,所以常常感到失落,如果有機會再重新或是更 進一步的進行相關研究,我一定會將制式課程之外的非正式課程或是學生的校外 生活也納入研究範圍,想必更能捕捉更多有意義的現象。

在田野與研究參與者的互動是整個研究過程中讓我感到最有趣且珍貴的,從 陌生到熟悉,研究參與者找我一同打球、吃午餐或是聊天等都是此研究的意外收 穫。進行到資料分析的歷程,此讓我對自己的研究失去信心,踏進性別研究的領 域與質性研究方法,才知其中學問之深,分析資料時需要時時敏覺自己的性別意

識與是否過度詮釋資料,這都是我還要繼續學習的地方,礙於時間及人力的限 制,我有可能錯失有意義的現象,因此,若有機會繼續從事性別研究,我會廣讀 文獻更有助於在田野中敏覺及詳實紀錄所有有意義之現象,在訪談的過程中也更 能聚焦研究的核心問題。

進行資料分析時有些資料不足之處又與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但此時他們正 處於考試壓力中,研究者有時也耽誤他們的唸書時間,對此感到十分抱歉。研究 後期已經完全退出場域,也沒有再回到田野,經過劉美慧老師的提醒,我打了幾 通電話給研究參與者關心近況,也感謝有他們的配合我的論文即將完成。回想研 究過程中,發現許多師生及同儕互動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但是基於我是一個 研究者,希望資料能夠最接近真實,而不是我去引導研究參與者後所得到的答 案,因此我並無當場告知,對此感到遺憾,因此,論文完成時我將寄送給研究參 與者,讓此論文對研究參與者有所貢獻,或許藉此也可啟發他們的性別意識。另 外,研究參與者與我已建立朋友關係,有時會透露班級中同儕互動與師生互動的 經驗,尤其是同儕互動之經驗,關於性別少數學生對於同性及異性的看法,此部 分本來研究者覺得十分有趣,並且想要成為一個主題來探討,但是研究參與者希 望此部分不要公開,他/她們害怕有損同儕情誼,研究者也尊重他們的意見。研 究者原本預計以週記為文件分析之資料來源,有次週記內容與本研究十分相關,

有關性別少數學生對於未來發展的期待,研究者希望能藉由週記更深入瞭解性別 少數學生的自我概念,但是研究參與者基於私人隱私的考量拒絕我的邀請,我也 尊重他們。當研究參與者拒絕參與某些研究時,雖然我會感到失落和可惜,但遵 守研究倫理,比起收集資料更為重要。

在文檔中 壹、研究動機 (頁 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