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著科技發展,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除了是通訊工具外,更成為使用者 的行動娛樂與生活服務及眾多需求於一身的新載具。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及應用程 式的服務,突破實質時空疆界的限制,拉近了人與人間距離,重塑了社會族群新 的互動關係。然而也因著手機功能的強大、輕巧貼心便捷的設計,讓使用者不知 不覺中陷入沉迷忘我的狀態。本研究針對這類族群現象,透過整合『沉浸經驗』

與『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兩大面向理論為基礎建構之研究模式,進行使用者之

『行為意向』、『使用行為』與『沉浸』等因子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探討。本章 共分為五節,主要為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 限制及研究架構與流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根據資策會(2011)資料,第 2 季我國行動電話門號數達 2,829 萬, 3G 門號 數則成長至 1,975 萬戶,占行動電話門號總數的 69.8%。在我國 2,829 萬行動電 話門號中,有開通行動數據服務,亦即可行動上網的行動電話門號數達 2,003 萬 個,占 70.8%。此外,隨著智慧型手機及行動上網的使用者倍速成長,手機應用 程式 App(Mobile Application)也開始蓬勃發展,資策會(2011)最新台灣地區調 查,有 32%的手機上網族都會下載 App,會使用手機行動上網的民眾為 21.3%。使 用族群來觀察,以白領上班族為主,而學生則是以大專生的比例較高,顯示 App 深獲白領族與大專生青睞。EOLembrain 東方快線研究部(2011)進行的「App 使用 行為調查」結果也顯示,受訪者常瀏覽的行動社群網站、部落格及微網誌,以 Facebook 的使用頻率最高。nielsen(2011)調查了 18 到 24 歲、25 到 34 歲、35

到 44 歲 3 個年齡層 Android 使用者的 App 習慣,發現大都以 Facebook 社群、

Google 服務、以及遊戲為主。如圖 1-1 所示。

圖 1-1 18 到 24、25 到 34、35 到 44 歲 Android 使用者的 App 習慣 資料來源:nielsen(2011)

根據 ComScore (2011)針對美國地區公佈使用行動裝置 APP 造訪社群平台的 使用者調查發現,使用行動裝置造訪社群平台的使用者當年度總共成長了 37%。

其中透過瀏覽器造訪部分成長了 24%,人數達 4,225 萬人,而透過 App 造訪的使 用者也有 3,845 萬人,成長幅度高達 126%。在在顯示社群 App 的使用性已經與 一般瀏覽器不分上下,而且後勢看好。此外調查資料中也顯示,在造訪社群平台 後主要活動,使用者最熱衷的活動是查看朋友的近期動態訊息,比例約佔 80.3%,其次是使用者自己更新發文,比例約佔 69.5%。 另外根據 EOLembrain 東 方快線研究部(2011)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只要有超過五分鐘以上的零碎時間,

超過 70%會到社群網站留言或瀏覽,其次是查詢資料,查看或回覆 email,玩電 玩遊戲等,資料分布圖如圖 1-2 所示。

圖 1-2 使用零碎時間進行行動上網或使用 App 的情況 資料來源:EOLembrain 東方快線研究部(2011)

綜合以上資料結果顯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路的成熟及手機 App 的 風潮等因素影響下,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時下不可或缺生活配件,而使用 App 進 行社群活動更是早已成了現代社交的重要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