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醫療產業背景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是否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呢?

醫學的進展日新月異,幾百年來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醫學新發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過 往最著名的例子包括: 「抗生素的發明」使人類多了一項對抗各式各樣感染的得力武器;「疫 苗的接種」預防了許多可怕的疾病、如小兒麻痺、牛痘、天花等;「血型的發現與應用」讓失 血或貧血的病患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而不會有排斥的嚴重反應;「手術無菌觀念的建立」明 顯的使手術感染率下降、提昇開刀患者的存活率。這些重大醫學進展的成效提昇人類的平均 壽命,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可說是功不可沒。

近 年 來 的 醫 學 發 展 呢 ? 若 觀 察 近 五 年 的 諾 貝 爾 生 醫 獎 的 得 獎 者 與 研 究 內 容 (“Nobelprize.org,” 2014),我們可以發現,當代醫學的熱門主題包括:

2009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學者 Elizabeth H. Blackburn 和 Jack W. Szostak 發現了 端粒酶(telomeres and telomerase),讓我們更知道染色體如何複製和受到保護,更清楚瞭 解癌症的發生和老化過程。

2010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試管嬰兒胚胎殖入,得主 Robert Edwards 釐清不同種類的 荷爾蒙如何催熟卵子、卵子適合受精的時間點、也測出在何種條件下精蟲具備活力、有能力 和卵子結合。一九六九年,他的研究成功了,人類的卵子首度在試管中完成受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2011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免疫系統與樹突細胞: Bruce Beutler 以及 Jules Hoffmann 研究先天免疫系統、而加拿大的 Ralph Steinman 在 1973 年發現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

並說明了這種系統是如何扮演溝通先天免疫跟後天免疫這兩個免疫系統的角色,對癌症治療 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2012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 John Gurdon 在半世紀前證明成熟細胞可還原成最原始的萬能狀態,而在半紀後 Shinya Yamanaka 研發出將皮膚細胞變成萬能幹細胞技術,再次讓再生醫學登上國際醫學的 頭版。

2013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人體細胞調節傳輸系統: James E. Rathman、Randy W.

Schekman、Thomas C. Südhof 三位學者揭露了人體細胞如何透過優美的精確控制機制,達到 傳輸效果的過程;這套系統若是受到干擾,就會造成有害人體的影響,導致神經疾病、糖尿 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等等病症。

醫學的持續進展是令人振奮的! 但這是否代表著民眾得到符合他們期待的醫療服務,所 以非常滿意呢?

隨著醫療的進步,民眾對醫療有了過度的想像與期待。從同理心的角度,「老病死」對醫 療人員而言是每日的經歷,對患者與家屬而言卻是日日平安之中突如其來的意外插曲; 第一 時間的恐懼、驚訝、不知所措等情緒反應接踵而至,「病情若沒有好轉,一定是過程中哪裡出 了問題」更是許多家屬的直覺式反射思考。一旦治療結果不如預期,醫療爭議接著發生,衛 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接受司法或檢察機關委託鑑定之醫療爭議案件統計,在 1987 年僅有 145 件,到 2011 年則增加為 547 件,這個數字是 24 年前的 3.7 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圖 1-1: 醫療爭議案件統計 1987~2011 資料來源: (劉育志, 2012)

不意外的是,在醫療爭議發生及處理的過程之中,家屬和病患並不是僅有的潛在受害者。

醫師與醫療團隊、醫療機構、其他相關或不相關的醫療人員、以及現在及未來的病患,都直 接或間接地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圖 1-2: 醫療爭議的雙輸處境

會有這麼多醫療爭議事件的產生,難道是因為醫療科技化的腳步太慢嗎?

正好相反。科技的進步讓醫學的發展更是如虎添翼。學者(Hillestad et al., 2005)指 出,電子病歷系統可為醫院創造出效率及安全的提升,十五年來累積的費用節省大約是 3,710 億美元,同時這項系統也能為職業醫師節省 1,420 億美元。若再加上慢性病預防、管理方面 所帶來的支出節省,上述數字則將加倍。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分析報告「台灣醫療業資 訊應用趨勢分析」(黃玫瑄, 2010)指出,台灣醫療院所投資在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 ICT)的金額達 54 億元(2011 年),其中醫學中心在各 級醫療院所中的投資金額佔最大,達 19.35 億元(佔整體投資額 35.7%)。此舉不外乎就是期 代雜誌(Kluger, 2014)定下了這個文章標題:

”We never talk anymore: The problem with textmessaging”(我們不再面對面交談:

手機傳訊所引發的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資訊通訊科技帶給我們即時、方便、多功能,但真的帶給我們快樂嗎? 醫療科技化也帶 給我們效率、可近性、以及多樣的選擇,但能不能帶給我們更好的醫患關係,讓醫療爭議不 再困擾著醫患雙方呢?

綜合以上的研究背景,我們可以了解,在醫療持續進展的現今,資訊與通信科技的進步 增加了效率、節省了時間與金錢,也巨大地改變了醫療生態;但醫療的核心問題仍然需要面對 並加以解決,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利用資訊與通信科技的力量,讓患者得到最好的照 護、讓醫護團隊能夠無後顧之憂地發揮所長,使得醫患有長遠且良好的互動關係,是一個非 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觀光產業背景

國際觀光一直是台灣觀光業想要發展的重要方向,,將台灣的各風景區或文創區向上提 升為國際觀光區,跳脫國民旅遊或市民休閒的小框架,是觀光旅遊從業人員的心願。

「民眾週休二日,觀光業週休五日」這句名言,充分的道出了只經營國民旅遊的觀光業 困境。受制於國人多半是週末假日才放假,觀光旅遊業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多半 到了週六週日才有生意,使得地方的觀光事業,陷入「週休五日」的困境,達不到經濟規模,

但又還沒到得要放棄的狀態,如此持續下去,將留不住人才也留不住企業。唯有發展國際觀 光及陸客自由行才能突破上述的困境,而進入良性循環。

陸客來台在近幾來為台灣帶來許多正向的刺激與發展。從陸客來台總人數來觀察,每年 有接近三百萬的中國居民來台進行各種不同目的的參訪、旅遊、醫療、探親…等,顯示陸客 來台正在持續發展,也將對台灣各相關產業產生絕對的影響。根據統計資料指出,2008 年至 2012 年開放陸客來台四年期間,創造台灣外匯收入 2057 億元,台北市觀傳局特別委外調查,

國外觀光客在 2012 年平均每人每日消費 251.27 美元(約新台幣 7,423 元),其中又以中國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陸旅客 356.32 美元最高,其次依序為日本旅客的 254.25 美元、新加坡 189.62 美元、馬來西 亞 178.04 美元、港澳 168.37 美元、紐澳 146.85 美元與韓國 143.33 美元。

觀光業者除了在目標客群、消費能力、設施檔次、投資規模、接待能力、運輸能量…等 面向用盡心力,使出渾身解數之外,業者心中常會問自己這一個問題:

「陸客來台灣除了逛 101、日月潭之外,還有什麼是可以吸引他們、感動他們,讓他們願意 再回來,再介紹親朋好友來台灣的呢?」。

相較於鄰近的港澳、新加坡或韓國政府的積極創造國際觀光競爭力,提升國民所得的績 效,台灣有什麼元素是值得我們加入「純觀光」的行程,而讓陸客有更多元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