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關鍵成功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關鍵成功因素

學者(唐震 & 鍾明英, 2010)在企業管理學報中,對關鍵成功因素有以下看法: 「在管理 決策過程裡,可以明列許多影響成敗的原因,然而少數因素卻常具有左右事件成敗的能力,

故若能有效掌握這些少數因素,除釐清輕重緩急外更有益於提高成功機率」

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KSFs)主要是在探討產業特性與企業策略之間關係 時使用的觀念。企業必需有能力應用本身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對應當下或未來 產業環境所必需具備的條件(即關鍵成功因素),以獲得良好之績效(Andrews, 1987; Ansoff, 1979; Hofer & Schendel, 1978)。

一、關鍵成功因素的來源

Key Success Factors 也有學者稱之為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最早是由經 濟學者 John R. Commons 提出之「限制因子」(limited factor),其將之應用於經濟體系中 管理及談判的運作;其後美國學者(Barnard, 1948) 將其用於管理決策的理論中,認為決策 分析工作,事實上在找尋「策略因子」(Strategic factor)。至 1960 年代(Tilles, 1963) 將此策略概念應用至動態組織系統理論中,組織必須善用最多資源所帶來之優勢,並避免最 少資源所帶來之劣勢。

(Daniel, 1961)所發表的「管理資訊危機(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s)」文章中,

他提出一個公司的資訊系統必須經過選擇,集中於產業的「成功要素」上,大部份的產業都 具有三至六項決定成功因素,如果一個公司想成功,這些關鍵因素務必要做得特別好。自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開啟「關鍵成功因素」後續的風潮。隨後的研究大多延用 Ronald 的概念,將其應用於管理 資訊系統、評估企業的競爭地位(Hofer & Schendel, 1978),或是將將其作為策略選擇的依 據(Rockart, 1979)。近年來,諸多學者將關鍵成功因素應用於策略管理的領域之中,從「策 略管理」的角度去探討之。

1979 年 MIT Sloan Schoolof Management 的 J.F. Rockart 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開 始正式使用此一名詞: 「關鍵成功因素」。Rockart 博士的研究是希望透過面談的程序,來發 掘出對企業成功與否最為重要的因素。他對關鍵成功因素本身所設定的標準,清楚地將關鍵 成功因素的重要性置於企業其他所有目標、策略和目的之上。並且以關鍵成功因素來指引管 理者的管理思維與實際做法。

二、關鍵成功因素之定義

「關鍵成功因素」它最簡單的意義為,任何一個組織要成功經營,擁有相當的競爭力與 未來發展成長性,所必定要掌握的幾項重要因素。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大約是六至十個,其 可用來分析個人成功的特質(J. F. Rockart, 1979),也可找出企業在產業競爭中的成功因素 (Hofer & Schendel, 1978)。

台灣學者(孟德芸, 1988)將學者對關鍵成功因素歸納為五個功能:

1. 為組織在分配資源時的指導原則;

2. 簡化高階管理者的工作;

3. 作為企業經營成敗的偵測系統;

4. 作為規劃管理資訊系統時的工具;

5.作為分析競爭對手強弱的工具。

Hofer&Schendel (1978) Munro&Wheeler

(1980)

決定企業或企業中某部門成功的因素,為了成功一定要做好的工作 Martin(1982) 組織為成功必要做好的關鍵領域

Ferguson &

Dickinson(1982)

關鍵成功因素可能是一個事件或環境中的一個變項,但會影響廠商

Leidecker

&Bruno(1984)

關鍵成功關鍵因素乃是一些特徵條件和變數,若他們被適當的支

Boynton&mud (1984)

為保證管理者或組織成功,而必須順利進行的少數事物-產生高 績效而必須持續且特殊注意的企業管理領域

Thompson&

Strickland(1998)

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與產品屬性、公司資產、競爭能力、市場

(Ferguson & Dickinson, 1982)定義的關鍵成功因素特性如下:

1. 「關鍵成功因素」會隨著時間改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2. 「關鍵成功因素」會因產業、產品、市場不同而有所相異;

3. 「關鍵成功因素」應考慮未來的發展趨勢;

4. 在尚未瞭解「關鍵成功因素」以前,貿然投入該產業將導致失敗;

5. 「關鍵成功因素」會隨著產業生命週期變化而改變;

6. 管理者應將重心集中於「關鍵成功因素」;

7. 管理者必須對「關鍵成功因素」有深入的瞭解,並且致力其中作為策略形成的基礎。

(J. F. (John F. Rockart, 1982)認為,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是,能使事業成功的達成 目標而必須做正確的幾項主要活動。並指出關鍵成功因素主要來源有五個方面(the five prime sources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1. 產業本身特性;

2. 企業競爭策略、產業地位及地理位置;

3. 環境因素;

4. 組織暫時因素;(如、突發的事件造成管理階層成員流失) 5. 各部門組織的管理功能特性。

(大前研一 et al., 1985)認為關鍵成功因素會因產業、產品、市場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關鍵成功因素亦隨著時間以及生命週期的變化而改變,管理者必須要先確認產業關鍵成功因 素之所在,並將企業有限的資源確實運用於攸關企業的關鍵領域,來建立產業中的優勢地位。

「如果妳能確認出攸關成敗的關鍵領域,並且把適當組合的資源用到該領域中,就可以處於 真正的優勢地位。」

這些學者的共識,都提醒企業經營者,若能在日常管理或擬定策略時,留意產業、產品、

市場、環境、未來趨勢等動態變化因子,掌握關鍵成功因素,即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四、分析關鍵成功因素之方法

資本、人才和時間若能夠精準並妥善的投入最合適的關鍵點,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功 效,就可以使自己處於真正優勢地位甚至反敗為勝由虧轉盈。然而,由上述的文獻探討我們 得知,產業或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是動態的,會隨著時間、環境、地域及企業之特性不同而 改變,對於關鍵成功因素的評估方法,學者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實務做法與建議。

(Hofer & Schendel, 1978)在「策略形成之分析觀念」中指出,找尋關鍵成功因素可依 照下列五個步驟:

1. 首先確認該產業與競爭環境有關的因素有那些。

2. 就每個因素之相對重要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權重。

3. 企業在該產業中,就上述每一個因素給予競爭力的自我評分。

4. 計算上述每一個因素的加權分數並予以加總。

5. 最後針對加總後的分數與企業自身在市場上的實際佔有率進行對比,並比較其優先順序,

以便判斷上述作業結果是否合理。

(Leidecker & Bruno, 1984)提出關鍵成功因素與策略規劃過程的關係,並建議分析層次,

應包含總體環境、產業環境及企業本身環境三個層次,並分別由環境和競爭對手構面找機會 與威脅,再評估企業本身的優劣勢,藉以分配有限資源於 CSF 上,以規劃成功的優勢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圖 2-1: 關鍵成功因素分析與策略形成過程關係圖 資料來源: (楊千葳, 2007)

(大前研一 et al., 1985)在「策略家的智慧」一書中指出兩種確認關鍵成功因素的方法:

1. 市場剖析法:

(1)將整個市場依產品與市場兩構面加以解剖成各區隔市場。

(2)確認各區隔市場,並且認清哪個區隔市場具有策略重要性。

(3)將關鍵性區隔市場進行產品發展與市場策略,並且分配執行策略的職責。

(4)將每個區隔市場所投入的資源加總,再從公司可用資源的來決定優先順序。

2. 比較法

找出成功公司與失敗公司不同的地方,然後分析兩者間的差異,並探討其

發生的原因; 策略家必須詳細檢視整個營運環節,並就所得結果依性質相同與否分成不同 組,並把每一組所包含之關鍵因素畫出。

(司徒達賢, 2010)「策略管理新論」一書中曾提及策略矩陣的應用,其將產業價值鏈與產 品線廣度與特色、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

策略要素。事實上,這些策略要素即代表著產業中所有可能的「成功因素」(SuccessFactors),

然後可再根據產業環境的特色與企業本身條件,找出關鍵成功因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1) 這個價值單元(活動、或資產、或兩者)是該企業的競爭優勢嗎?

2) 如果是,那是什麼因素造成該企業擁有這項優勢?

3) 擁有這項優勢之後,產生了什麼後續的益處?

換句話說,若我們認為該企業的品牌是競爭優勢(策略點 F8),而「品牌」是企業的「資 產」,「建立品牌」則是使品牌產生的「活動」。接著,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分析,是怎麼樣的背 景與原因,使得品牌成功地被建立; 而品牌建立之後,又產生出怎麼樣的益處,增進企業的 永續發展。

圖 2-2: 產業價值鏈之 企業活動與企業資產,以品牌為例 資料來源: (司徒達賢, 2010)、本研究分析整理

我們也能從「策略九說」(吳思華, 2009)中的「價值說」與「資源說」來找尋關鍵成功 因素的軌跡。在「價值說」中,學者提到價值的產生是由三個方面的交集: 「認知」價值大

行動 資產 後續的效益

背景與原因

Benefit A

BenefitB

BenefitC

BenefitD 建立品牌

品牌 誕生

回頭找原因 向前找效益

基本活動(primary activity, 有直接貢獻)與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y, 具間接貢獻)

進一步我們可以利用「廠商優勢」與「顧客認知」所形成的矩陣,來找尋廠商有較高優勢、

表著流行、life style、品味、舒適的空間感、人文氣息…等元素。

「資源說」歸納資源基礎理論者的觀點,將企業的資源分類為「資產」與「能力」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