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轉變中的家庭型態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就業機會與家庭經濟需求的增加、婦女教育程度的提 昇,以及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觀念等因素之下,促使大量的女性進入勞動市 場,導致全球的人力資源結構逐漸改變,如此趨勢打破了傳統「男主外,女主內」

的觀念,亦使婦女漸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陳亦盈,2005)。從近 20 年的資料觀 察,有偶婦女勞動力參與率在台灣地區,由 77 年的 42.66%升高至 97 年的 49.38

%,顯示女性婚後就業的比率呈現提升之勢(行政院主計處,2008)。

國內女性隨著教育程度及自主意識的提升,勞動參與率逐年成長,雙薪家庭 之比率亦較以往增加。2006 年我國已婚有偶女性家庭中雙薪比率 37.0%,較 2003 年增 2.7 個百分點,其中 25-34 歲之比率 52.2%最高,35-44 歲 48.5%次之,且 各年齡層比率皆較 2003 年增加,顯示夫妻共同負擔家庭經濟漸趨普遍,並有增 加的趨勢(行政院主計處,2006)。從女性投入勞動市場人數的成長可知,女性 就業逐漸成為當前的社會趨勢,此趨勢致使今日的家庭型態有了轉變,雙生涯家 庭型態取代了傳統的家庭結構。

「雙生涯家庭」 (dual-career family)指的是「夫妻雙方均追求個人之職業生 涯的一種新的家庭生活型態」(陳幸玉,1994)。「生涯」是個人對其工作有一種 長期性、專業性及發展性的承諾,且涉及個人的自我意識、專業訓練、人生長程 規劃與職業的認同(Rapoport & Rapoport, 1969)。

婦女進入職場的動機,過去主要是經濟因素上的考量,使家庭生存以保障家 庭成員的安全與成長需求(王叢桂,1994),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當今一 名中產階級男性的收入,已變得難以獨撐一個家庭的開銷,尤其,若想要維持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個較有品質的家庭生活,需要夫妻雙方都外出工作才得以收支平衡。然而,除了 經濟因素外,女性投入就業市場的動機也在於滿足自身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

工作能夠提昇婦女的自尊心、榮譽感與成就,亦使其獲得社會支持並擴展社會資 源網絡(高淑清,2000)。由於經濟、社會和心理等因素,使得許多夫妻追求雙 生涯家庭的生活型態。今日,多數女性希望能在結婚之後兼顧職業、婚姻和母親 三種角色,儘管工作為她們帶來壓力與衝突,卻也滿足了其自我實現或是社會接 觸的心理需求(邱書璇和郭靜晃,1993)。

不過,雙生涯家庭型態的出現,對傳統的性別分工模式造成衝擊,女性在婚 後繼續工作,首先揭示了家庭經濟來源的重新架構,反映兩性在社會與家庭當中 角色地位的改變,亦影響家務處理及家庭照顧的功能(李彥瑾,2008)。多數的 雙親夫妻都想為家庭生活的經營多盡點心力,然而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家庭活 動,包含家務的分擔和子女的照顧等(楊琳,1999)。雙生涯家庭具有高度的專 業投入和承諾,這樣的承諾讓夫妻雙方在面臨工作者、配偶與父母等多重角色壓 力時,於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線劃分等面向上,都須學習 重新取得協調和平衡,甚或尋求外界可能的其他協助,否則容易造成彼此關係的 衝突(郭虹慧,2009)。

二、社會工作的角色功能與工作特性

Skidmore曾對社會工作做了一個綜合性的描述(古允文等譯,2002):社會 工作可以定義為一種藝術、一種科學以及一種助人的專業。透過社會工作實務,

幫助人們解決個人、團體(尤其是家庭)和社會問題,並幫助人獲得令人滿意的 個人、團體與社區關係。此定義明確地指出,社會工作運用了包含個案、團體和 社區等三種助人方法,且將工作的焦點置於「人與環境」的互動情形,來達成調 適人際關係,改善社會環境,以及增強社會功能的目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riar曾道,社會期待社會工作者能夠幫助人們解決自生到死所遭遇的一切困 難,並滿足所有需求;促進個人和團體的社會功能,以及給予有需要的人們適當 的照顧(引自 蔡淑芳,1984)。從這席話不難想像,社會工作者身負重任,必 須由不同層的面來解決多元的問題,其中,社會工作者可能扮演著整合的角色,

猶如指揮家般地,將各個分部的樂器組成一曲動人的樂章。然而,正因如此的使 命,每位社會工作者被要求不斷地進步、成長,以追求專業知能與服務品質的提 昇。

進一步,描繪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特性,一般來說,每天平均工作時間為8小 時,中午休息時間可能需要接聽電話,加班狀況不定,假日加班平均一個月1-2 次,平常則視工作量的多寡而定,通常很少準時下班;當然,也要考量機構的活 動密集度、各種活動狀況以及各機構本身的規劃安排,例如:節日相關活動、各 大機構的社會工作員於假日加班協助活動進行、假日或晚上辦理各項團體活動、

臨時社區方案、參加研討會等等,除此之外,社會工作員因長期與弱勢族群互動,

容易產生專業和現實面資源不足的落差,工作上亦常會受到他人負面人生經歷、

情緒的影響,而產生心理認同問題和精神上的壓力(勞委會,2009)。目前需要 直接服務的案件量多,社會工作員的工作內容龐雜、業務負荷過重(高迪理,

1994;黃明玉,2008;勞委會,2009),如此沈重的工作壓力導致社工員出現工 作疲乏甚至職業倦怠的感受(金善興,1997;陳寶芳,1982),而社工員所必須 面對的即是時間分配和個人身心調適的問題。顯然地,雙生涯家庭在時間運用上 擁有諸多限制,當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之後,還得面對繁瑣的家務工作以及子女和 年長者的照顧等,負面情緒的產生可想而知,倘若又適逢夫妻工作壓力大,雙方 因其各自工作上的要求而減少時間和精力配合對方的期望時,婚姻和家庭關係所 面臨的壓力亦將升高(李彥瑾,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三、社會工作員的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勝任感)

投入是一種注意力的集中或是一種個人在感情上的承諾(陳勝源,2005)。

工作投入則是一個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角色或職業的心理反應,是個人心理上對 工作認同的程度,抑或工作在個人自我印象中的重要程度(Lodahl & Kejner, 1965;Lucas, 1991;Yogev & Brett, 1985),亦為個人對其工作的承諾狀態(Allport, 1947)。因此,工作投入可以說是個人面對工作和從事工作時的內在心理狀態以 及外顯的行為態度,不僅僅是心理知覺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是對工作的承諾。

若社會工作員對於自身工作或社工專業感興趣、願意並且樂於投身於社會工 作專業領域中,就意味著其對工作角色的投入與對工作之承諾。當社會工作員愈 認同助人工作的角色,也會對職業投入更多努力(張瑞芬,2001)。然而,當社 會工作員對工作高度投入的時候,勢必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於工作的角色 上,可能削弱個人對其他角色和生活面向的關注,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已婚社會 工作員,除了在工作上的付出之外,亦負有對家庭照顧的責任,面對不同角色的 要求,易造成難以同時兼顧的困境,因此,研究者欲探知已婚社會工作員的工作 投入是否會產生其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

工作員為了追求工作上的成功和心理的效能感(sense of efficacy)而努力地工 作,不過,當這樣的目標無法達成,個人對於工作無法勝任的時候,個人的自尊 勢必會受到威脅,並感受到強烈的工作壓力(劉雅雲,2000)。因此,任何阻礙 工作員有效完成工作的因素,必會成為工作壓力和工作疲乏之主要來源(張曉 春,1983)。

個人察覺或認知到工作環境中的特性、要求、期望和現象超出個人所能因應 的範圍,感受到威脅抑或產生負面的情緒,而須付出額外的精力來保持身心上的 平衡,就形成了所謂的工作壓力(陳威廷和劉念琪,2001)。長期性的工作壓力 指長期性、持續性及慢性的壓力;也是一種累積性的壓力,像是工作繁多而時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足、工作超過負荷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壓力(廖榮利,1991)。從一般工作者的 角度來看,與工作壓力有關的壓力來源有七種(王美華 譯,2002):

1.工作技能:意指工作是否需要相當複雜的技能,工作者使用這些技能是否能勝 任愉快。

2.工作的決定權: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具有合理及必要的決定權。

3.進度控制:工作中工作者對於時間及進度是否能有效的掌控。

4.工作需求:工作中是否能達成工作的目標與任務以滿足個人在成就感上的需 求。

5.足夠的報酬:薪資待遇是否足夠滿足工作者生活上支出的需求。

6.工作的保障:合理的確定在工作中不會被解僱或裁員。

7.與上司的關係:與主管的關係是否良好經常會是工作是否順利、能力是否被肯 定等重要的決定因素。

社會工作員的工作目標在於運用專業的知識與技術來協助社會上需要幫助 的人,協助人們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並提昇其生活的福址,這群人抱持著犧牲奉獻 的情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力付出,扮演著默默付出的助人者角色。然而,

在工作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堆積起來的負面感受,逐漸形成了工作壓力(藍豔柔,

2003)。由於社會的期待與問題加劇,社會工作員在工作壓力與工作量上已經驗 到高度的倦怠感(Sulman, 1995;引自 廖碧蓮,2008),社會工作員不斷地被要求 增加新的工作,卻沒有足夠的資源,並且在助人專業中的工作壓力,常使得社會 工作員措手不及,難以應付並勝任,如此的情況會造成社會工作員對工作的挫折

2003)。由於社會的期待與問題加劇,社會工作員在工作壓力與工作量上已經驗 到高度的倦怠感(Sulman, 1995;引自 廖碧蓮,2008),社會工作員不斷地被要求 增加新的工作,卻沒有足夠的資源,並且在助人專業中的工作壓力,常使得社會 工作員措手不及,難以應付並勝任,如此的情況會造成社會工作員對工作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