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術期刊的出版在 2003 年進入了「開放近用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劃時代里程。

這一年,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出版《PLoS Biology》,開創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的首例,造成出版界轟動。有些報導說:「這是即時將研究上網連線之科學期刊」。其後

《Nature》、《Science》、《The Scientists》、《Wall Street Journal》等全球有名期刊,陸續將年度最 佳科學論文列為眾人可「開放近用」者。(王秀華譯,2007)

回顧學術期刊的發展,其始自 1665 年法國巴黎之《Journal des Scavans》與英國倫敦之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發行。由於內容豐富、資訊新穎、同儕評審保證學術品質特色成 為學術傳播重要媒體,並受到科學家歡迎。二十世紀以降,學術研究受到重視,商業期刊數 量不斷增加,產生數千億美金的商業機會。商業出版社不斷擴充學術市場,從學者大量購買 論著,但圖書館卻要花更多經費購買期刊,以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ARL) 為例,其 120 餘個會員在 2003 年要花美金 4 億 8 千萬購買期刊,預測 2015 年增至 19 億美金,以每年 40%成長。但圖書館預算逐年縮減,產生學術傳播的危機。科 技與醫學期刊不合理訂價現象引起學術社群高度不滿,於是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在 2000 年推 動「圖書館員創造改變」計畫(Librarian Create Change),立陳學者深陷學術傳播危機,而呼籲

「創造改變」,希望從商業出版社將學術出版品控制權回歸學者,使全世界學者與大學研究機 構受益。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2003)美國「圖書館員創造改變」活動孕育了開 放近用運動。

在網際網路普及、電子出版興起、以及學術傳播危機環境下,2001 年發生「開放近用」

運動(Open Access),簡稱 OA,其理念是將學術資源放在網際網路上開放自由取用。2002 年,

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推動「開放近用學術資源以支持學術界」,促進學術研究社群對開放近用 的重視,鼓勵圖書館員、校園行政單位、大學教師、政策制定者討論開放近用和應用在研究 機構。開放近用的重要是社會可從公開交換想法受益;對民主的社會來說,取用資訊是必備 的,公眾健康、經濟、公眾政策都依賴在取用和使用資訊上,開啟取用受著作權保護的資料 可激發創作力和促進新知識的發展,同時也平衡創作者、出版者、使用者間的利益競爭,而 不是抑止資訊自由的流動。(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2008)

開放近用定義有許多,最常引用的是 2001 年 12 月 Open Society Institute 在 Budapest 召集 會議產生的「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s」(簡稱 BOAI)。其界定「開放近用」(Open Access):

「係指學術文獻應該在線上免費提供,學者不必付費即可免費取用。這些學術文獻主要涵蓋 同儕評閱期刊論文,但也可包括未經同儕評閱之預印本。開放近用意指學術文獻可在 Internet 免費提供,允許使用者閱讀、下載、拷貝、傳播、列印、檢索,或連結論文全文作索引,將 其如同資料納入軟體,或是使用,只要合乎法律目的,就沒有財務、法律與科技屏障。唯一

複製與傳遞的限制,是有關著作權的角色,應該賦予作者有權控制其著作完整與有權地被適 當的辨識與引用。」(C.W. Bailey,2006)

開放近用之推動有兩種重要的策略: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以及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自我典藏是學者需要工具與協助以貯存期刊論文放在開放檔案中,這種實務 稱作自我典藏。自我典藏檔案均配合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制定的標準,檢索引擎與其他工 具可視分散各地檔案當作一體。使用者無須知道檔案存在何處,也可找到與使用這些自我典 藏期刊論文。開放近用期刊出現,是因為學者需要方法來啟動新時代期刊以達開放近用,並 且協助現有期刊轉型成為開放近用之形式。由於這種期刊必須廣為傳布,所以新期刊不再執 著著作權限制,而著重在使用著作權與其他工具以保證所有論文永久開放近用。由於價格一 直是取用屏障,新型期刊將不再收取訂閱費,而轉向其他方法轉嫁成本。(Open Access Institute,2008)

開放近用期刊出版不僅希望爭取較佳論文,也希望提供學者專家平等取用學術資源機 會。根據《PLoS Bilology》三位編輯 Patrick O. Brown、Michael B. Eisen 及 Harold E. Varmus 在 發刊辭說道,其刊行目標不僅在爭取最佳生物學相關論文,更期望成為開放近用期刊。既可 成為科學教育極佳資源,又可協助醫師和病患做出資訊充足之醫療決定,也加強籌碼予任職 於規模小預算少之機構學者,給他們充分發揮之平台。(王秀華譯,2007)。

開放近用運動開創與商業出版並行新局面,使用者可以免費取用學術文獻資訊,由作者 或其他單位支付出版及維護資源的費用,免除價格及授權的困擾,並且把經過同儕評閱的學 術文獻資源,無限制地供科學家、學者、教師、學生及其他人自由取閱。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 建置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開放近用期刊網站,蒐集具學術價值且可供免費使用的 電子期刊。由於開放近用期刊發展快速,從 2002 年不到 1,000 種,到 2009 年已發展 4,530 種 開放近用期刊,1,758 種期刊提供論文,共收錄 335,415 篇全文論文,並且提供許多檢索工具 查檢使用,也受到各學門、學者、出版社的重視。科技與生物醫學開放近用期刊發展最多,

其使用與研究影響格外受到注目。(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2009)

開放近用期刊是指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取用學術期刊,這與要透過訂購,或是採購資料庫 Magazine。在著作權方面,開放近用期刊著作權歸屬於誰及使用創用 Creative Commons 或類似 授權均有問題?有些認為開放近用期刊是免費取用,或是免費取用加上限定使用著作權,與 一般著作權不同。(C.W. Bailey,2006)

開放近用期刊透過網際網路免費取用,故其查詢工具不同於一般商業期刊,另外發展了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與 Open J-Gate 等檢索工具。這些新檢索工具來自許多研發計 畫,如圖書館整理名錄而編製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有網路引擎提供,如 Google

Scholar;也有引用文獻資料庫收錄開放近用期刊,如 ISI 公司之 Web of Science;也有出版社 整理研發,如 Elsevier 公司編製 Scopus 資料庫,與 citebase 與 citeseer. IST 實驗性系統等,以 提升查詢使用開放近用期刊機會。

另一方面,有學者提出由於開放近用學術資源免費網路提供,這種便利取用提高學術資 源的閱讀與研究影響。Lawrence 分析 119,924 篇 1990-2000 年電腦科學與相關領域的會議論文,

發現免費線上提供增加了論文的影響力,影響更多論文引用,所以提供線上取用的論文其引 用數量較非線上取用的論文為高,且有越來越多電腦科學的期刊論文提供線上服務。(S.

Lawrence,2001)Lawrence 研究發現引起後續許多討論。ISI 公司的創辦人 Eugene Garfield 也指 出:「線上取用增加閱讀與引用文獻的現象已然出現」。(Antelman, K.,2004)

Antelman 研究觀察四個領域的論文在不同的階段使用開放近用的情形,包括:哲學、政 治學、電子工程學和數學。他觀察這些領域中作者的網路免費取用的論文在 ISI 公司的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中的影響是否有提升。研究結果證明,開放近用的論文是有較高的研究影響力,

並顯示不同領域的學者確實已實踐開放近用精神,將論文在網路免費提供,並且獲得到獎勵 和回饋。(Antelman, K.,2004)

ISI 公司也從事 OA 論文與非 OA 論文研究影響的比較研究,發現僅在科技與生物醫學領 域期刊論文較有顯著表現。也因為開放近用期刊發展規模仍小,根據 2008 年的 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 資料庫統計,30 萬種期刊中,開放近用期刊不過只有 3,700 餘 種,僅百分之一左右,故許多研究仍無法證明開放近用期刊的研究影響的顯著,尤其是在圖 書資訊學相關研究較少。(J. Testa, and Marie E. M.,2004)

台灣開放近用期刊發展正在起步,根據李治安研究,圖書資訊相關學術期刊已有採用開 放近用之概念發行。例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出版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期刊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出版的《圖書資訊學研究》,均於網站上免費提供期刊文章的電子 版,但仍保留紙本出版的商業發行。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所發行的《教育資料與圖書 館學》已發展開放近用模式,並收錄在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在傳播學門,政治大 學新聞學系也將其期刊《新聞學研究》以開放近用方式出版發行。(李治安、林懿萱,2007)

開放近用運動發展以來,已受到全世界學術界與出版界矚目。開放近用期刊是對高價格 與較難取用的商業期刊的一種制衡機制,也使得公共科學的學術成果可以公平與便利的藉由 網路提供民眾與學術界自由取閱,十分值得倡導。2003 年開放近用期刊出版以來,受到熱烈 討論,但有關使用者對開放近用期刊的查詢與使用行為較少研究。雖然有許多探討開放近用 期刊的研究影響,但多偏重科技與生物醫學領域,較缺乏圖書資訊學領域。我國圖書資訊學 期刊已開始採用開放近用模式出版。但開放近用運動已在我國發展很少探討。在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其提及雖然收錄開放近用期刊是分語言與國家,但以其 96 種圖書資訊 學領域開放近用期刊郤只登錄一種中文開放近用期刊,即【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因此研究 我國圖書資訊學學者對開放近用期刊的觀念與使用,以及對他們的學術研究是否發生影響是 重要值得討論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