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岸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比較研究」,並針對研 究主題的研究動機、目的、待答問題、名詞釋義和研究範圍及限制加以闡述。本 章主要探討的重點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定義本研究主題變項與研究範圍,論述研究主題 中的重要名詞;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界定研究範圍,包括地區、對象與內 容,並說明研究時所受的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近年兩岸交流頻繁與密切,不管是在文化、經濟、科學,甚至是在教育上,

由於文化背景、生活語言、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幾乎相近,臺灣大學生畢業後所 面臨的就業競爭,已經不再只是臺灣的大學畢業生。由於與對岸頻繁的學術互動 與教育交流,臺灣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大學畢業生,其實多半都了解到對岸大學畢 業生的素質已逐漸在提升,並能感受到整體大環境與就業所面對的壓力。然而就 業市場的競爭必然是現實與殘酷的,在大學階段如何教導學生在求學過程不斷累 積專業知識、培養一技之長,並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藉以提升畢業後的就業競 爭力,是當前臺灣高等教育解決高學歷低收入,或是大學畢業生遇到學用不一的 重要課題 。

隨著時代的演變,兩岸的交流逐步擴展到教育交流,許多臺灣學校與多所大 陸學校均有簽署姊妹校,雙方學校透過各式補助方案或學生自費方式鼓勵學生去 做交換學生,讓學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並希望學生在交換過程中能開拓更廣

2

的視野與體會不同的價值文化,然而,在交換期間,交換學生往往都會碰到立場 衝擊、適應性等問題(楊宏文,2015)。隨著兩岸交換學生的增加,中國大陸大 陸學生來臺研修,從2011年開始修習正式學位的學生開始即增加相當快,非修習 學位學生則自2008年開始放寬研修期限,由原本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且依照現 行的法令規定,可採下列各種方式進行,如表1-1-1:

表1-1-1

中國大陸學生來臺研修相關辦法

(一) 臺灣各大學可赴大陸開設推廣教育學分班。

(二) 臺灣各大學可在金馬地區設進修學分班。

(三) 大陸學生可來台進行專題研究。

(四) 大陸學生可來台短期實習。

(五) 兩岸學生可參加學術研討會、學術會議。

(六) 兩岸學生可參加各種活動,如:參觀、訪問、夏令營、冬令營、比賽、演講、頒 獎、示範觀摩及其他公益性活動。

資料來源:教育部大陸事務工作小組(2011)

若從兩岸高等教育的發展歷史與現況來看,臺灣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從 2002年開始公布研究型整合大學計畫,2005年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計畫及頂尖研究 中心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1年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五年五百億)、

2012年推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2016年推動高教深耕計畫;中國大陸在高等教育 的發展中,1990年開始推動「211工程建設」、1998年展開「985工程建設」、2006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可發現兩岸均重視「菁英人才」,

2017「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詳見表1-1-2。

3

表1-1-2

兩岸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及現況

臺灣 中國大陸 2002年「研究型整合大學計畫」 1990年「211工程建設」

2005年「國際一流大學計畫及

頂尖研究中心計畫」 1998年「985工程建設」

2005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2006年「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簡稱111計劃)

2011年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2017「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簡稱五年五百億) (簡稱雙一流) 2012年「典範科技大學計畫」

2016年「高教深耕計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1-1-2可知,兩岸高等教育正在激烈競爭中,且兩岸均重視「菁英人才」

培養,同時當「少子化」的浪潮襲捲全球之際,全球化的延攬人才正在興起與發 展,若是把教育看成一個服務業,以學生來源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那麼臺灣擴充 學生來源的市場勢必以中國大陸為關鍵,同時透過學校在課程教學和資源投入的 改進,培養學生畢業後達到學用合一的地步,或是達到升學必要條件的學術表現 也是很重要。

過往高等教育研究對大學生學習成效可藉由教學品質的改進、課程設計的創 新或教學軟硬體設備的補強等議題多有研究,卻鮮少注意到大學生的學習動機。

因此,如何找出有效的學生學習誘因,進而激發其學習動機,並強化學習策略,

是兩岸高等教育在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中,相當重要也需加以重視的議題。

二、研究動機

在兩岸交流密切的過程中,尤其在兩岸的教育與學術交流日益增加後,可以

4

發現自從1990年開始,兩岸在時空隔閡與政治體制迥異之下,高等教育政策,雖 然策略各有殊異,但是追求卓越高等教育政策卻是兩岸共同的目標,另外,教育 開放的項目也愈來愈多元,對岸來臺交換生或是來臺就讀大學的大陸學生,更是 近年台灣多所大學與對岸高校建立交流的重要成果,再加上近年臺灣的大學開始 面臨少子化的嚴重威脅,在兩岸教育交流開放之後,來臺交流的兩岸大學生比率 逐年提高,就連研究者本人都能感覺到,現在的在臺陸生或是大陸交換生,已經 比過去本研究者就讀大學時還要多。

研究者本人曾在就讀大學和研究所的時期,去過中國大陸多次,每次到訪的 地區皆在不同省份,每次到訪的時間約在八天到十天不等,總計到訪過的對岸城 市有十餘個左右,而且三次到訪對岸皆是參與和教育相關的參訪行程,再加上多 次與指導教授接待對岸學者來臺進行學術或是教育交流,也耳聞有不少學弟妹前 往對岸姊妹校進行交換,交換時間為一學期或是一學年。又聽聞學者和臺灣報章 媒體皆有提到對岸大學生就連下課都會主動向老師詢問問題;反觀,臺灣大學生 上課睡覺、吃東西時有所聞,因而促使研究者本人決定以兩岸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為主要的變項,進行本論文的研究。

有鑑於上述所提到的種種原因,促使本研究者的研究動機,決定以「兩岸大 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為研究主題,然後以問量化研究中的問卷調查法來探 討、分析和比較兩岸大學生在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異同,再加上學習動機與學 習策略的相關研究其實已經有很豐碩的研究成果,可是目前針對兩岸大學生為對 象的研究卻是少之又少,於是本研究者決定以兩岸大學生為出發點,並深入探索 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究竟對兩岸大學生存在著何種差異性與相關性?期盼能有 助於更深入了解兩岸大學生在學習策略與學習動機上的異同,並提供未來想深入 探究兩岸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做為參考之依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