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探討屏東縣國民小學推動品德教育的情形。了解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對品德教育推動現況、品德教育之認知、學校行政支援、

困境及因應策略之關係,並期望藉由研究結果及分析,提供國民小學推動品德教 育之建議與參考。本章共分成五節,依序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及待答 問題、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及限制,以下將逐一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最近,報章媒體時常出現一些令人不可置信的消息,諸如:台中一名五年級 學童占用公車上的博愛座而不讓位,經老人家要求讓座之後,卻惱羞成怒的當場 與一名老翁於公車上對罵(東森新聞,2010);青少年結夥飆車,只因路人不經 意的瞄了一眼,便下車打瞎對方眼睛之後揚長而去(中國時報,2010)等,引起 了社會輿論一片譁然,也不禁讓人感嘆,現代人汲汲於追求文明及科技的進步,

但在此之餘,人類最原始善良的一面卻明顯的被忽略。而當社會文明不斷進步之 餘,我們的孩子也因為資訊與媒體的影響,逐漸處於一個充斥著欺騙、暴力與貪 污及扭曲事實的環境中成長,因而造成許多社會事件及令人惋惜的結果發生,由 此更顯得「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又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品德呢?這實在是 一門值得深思並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其實不只台灣,其它各先進國家也出現類似問題,諸如:前幾年美國發生安 隆、世界通訊等大企業高階主管聯合作假帳的事件,讓一向以誠信令人信服的美 國社會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天下雜誌,2006);英國、法國、瑞士等國家的兒童其 酗酒、毒品、鬥毆等事件也有日益嚴重的趨勢,由此可知,品德教育不只是台灣 應該努力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國應相繼重視的議題。

一九八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會議中特別 指出: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將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周慧

菁,2004)。而為了迎接這個挑戰,世界各國紛紛研擬對策,從教育改革中尋找新 的契機。在德國,從2006 年八月開始,將倫理課訂為兩萬四千名七年級學生的必 修課,以後每年擴展一個年級,直到十年級為止;在英國,品德教育被融合而統 整在每個學科、課外活動及無時無刻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之中,並從2002 年八月 開始,首次將公民教育放到中學實施,以促進學生之心靈、道德和社會文化發展;

在美國,超過三十州正在極力推行品德教育,其內容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

人格成長三大領域,其中,布希總統更在2002 年將推動品德教育的經費由原先的 兩億五千萬美元提高為原來三倍;澳洲教育當局特別要求學校,期望把公民教育 提升至與英文、數學同等重要地位;在新加坡,自1990 開始就通過「五大共同價 值觀」,做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標準;在日本,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為了培養學生之 公共道德心,將「社福」列入高中必修課程,自2007 年起,東京高中生必須修滿 三十五小時社會福利體驗課程才能畢業,並要求學生一定要投入三十五小時做義 工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由此可知,為了推動品德教育,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世 界各國正積極努力中。

在台灣,國民教育法第一條即規定:「國民教育依憲法一五八條之規定,以培 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國民為宗旨。」教育基本法第二條也指 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 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 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為實現前項 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由此可知,我國的 教育是以德育為首要目標(洪若烈、王詩茜等,2009)。

回顧以前求學階段,黑板上的中心德目歷歷在目,除了每一週老師透過朝會 大力宣導之外,更設有「生活與倫理」的課程及進度指導學生閱讀,但歷經一連 串教育改革及近來的九年一貫課程,原存於國小正式課程中的「生活與倫理」、「道 德與健康」以及國中、高中的「公民與道德」科目已經因為課程的統整而融入了 其他領域之中。直到近十年,社會風氣逐漸敗壞,學生品德敗壞事件層出不窮,

才又引起教育當局重視品德的相關課程推行。

根據 2007 年《天下雜誌》調查家中有國中小學童的家長對品德教育的看法,

其結果顯示九成九的家長認同其重要性,並且認為學校非常需要把品德教育列入 正式課程;而在 2011 年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指出因為霸凌問題嚴重,因此父母 親最想讓孩子參加品格教育相關夏令營,由此可知,「德育」重回教學現場顯然成 為家長的迫切需求。有鑑於此,教育部於民國 92 年 9 月成立「品德教育工作小組」, 並於民國 93 年 12 月制訂「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並且為了與社會變遷相呼應,更 於民國 95 年 11 月修訂「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以因應實際實施現況及執行 上之困難,並積極鼓勵各縣市政府投入品德教育的推行。

為了響應教育部的政策,各縣市政府亦如火如荼的展開品德教育的推行,例 如:台北市為了因應各級學校教師對於品德教育教材的需求,特別引進美國公民 教育中心研發的品德教育教材,並訂定 2008 年為品德教育年;高雄市成立「品德 教育委員會」並邀集專家編輯「品德教育卷宗」,並於 2005 年建置「高雄市政府教 育局品德教育電子報」提供教材給予教師教學上使用;台南市舉辦品德教育主題 式教案徵選及「三Q 達人」評選活動等,無不希望透過品德教育相關計畫的實施,

爭取經費補助,塑造溫馨而和諧的教育環境,藉以鼓勵學生實踐品德的核心價值,

並進一步邀請社區及家長參與,使學生不管從身教到言教或從學校到家庭,都能 擁有最完整且最具淺移默化的學習環境。

而地處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也於最近幾年開始著手辦理國民小學品德教育 目標、核心價值、具體行為準則訂定暨觀摩研討會實施計畫及親師生座談會,並 且利用寒徦、暑假期間舉辦多場研習活動,宣導教育處推行品德教育之具體做法。

並藉由「友善校園」之推行,品德教育課程教案之徵選,希望能提供教師更多有 效的教材。因此本研究擬透過調查屏東縣國民小學品德教育實施現況,並深入探 討教師背景及學校所處區域是否影響教師對品德教育的認知及學校行政支援情 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有教育開始,教師就是學

生知識的引導者,也是道德的啟發者,老師的身教及言教對學生有著極深遠的影 響。但近年來,由於資訊、媒體的影響、政治人物的不良示範、更由於教育環境 的改變,老師的尊嚴已大不如前,對學生的影響力亦不可同日而語。研究者目前 擔任國小教師已有十三年的時間,內心著實有一股衝動希望所帶領的班級都能有 好的品德表現,但面對九年一貫逐漸式微的品德課程、近年來逐漸敗壞的社會風 氣、家庭功能的逐漸退化,心中真有說不出的無力感,亦感嘆品德教育推行的困 難。擬透過本研究,探討國民小學推行品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出因應之道,

期望能提供相關教育單位有效之建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