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我國的體育教學的歷程中,游泳教學遲至 1962 年始出現在教育部頒訂的 小學體育課程標準(葉憲清,1999)。而中小學相關游泳的教學於 1999 年以前,

均是列為選修課程。游泳教學的授課與否端賴各級學校視場域許可或經費多寡自 行調整,無強制必修之教學訂定。亦由於早期體育專業師資與硬體設施的不足,

故導致國人在游泳知能、技能的缺乏,這也是造成歷年因水中安全意外頻傳的主 因之一(巫思賢,2011)。其後政府希望以提升學生游泳能力達到減少學生因溺 水死亡的比率,因而推動數種與游泳相關的政策;教育部體育司於 2000 年方正 式推動為期四年的「推動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提 升學生游泳能力 121 計畫」、「泳起來專案」等相關專案計畫,而相關研究也認為 其成效確實是存在的(王士豪,2009)。

教育部揭示將進行游泳能力檢測,目標是讓學生人人能游泳,並以具備基本 水上安全常識及自救能力為目標(陳和睦,2004)。因此,在教育部頒訂的我國 100 學年實施的中小學體育新課綱中,已納入學會游泳基本技能及具備安全自救 技能等能力的具體目標,但是卻對游泳教學的方法與成效未有太多的著墨。

游泳訓練是游泳教學延伸,游泳教學的目的在於學習游泳技術及促進游泳運 動的普及(翁志成,2006)。現今的游泳教學內涵,即是要求學會游泳的基礎四 式(蝶式、仰式、蛙式、自由式),與通過以距離為檢測基準的檢定。但游泳課 程目前並未有一套可遵循的標準教學步驟與方法。僅有基本原則可遵守。游泳教 學的基本原則有:一、精鍊多講。二;由繁而簡。三、啟發誘導。四、集體教學、

個別指導。(府佩琯,1998)。水性學習則分成四個階段:一、是水中行進,二、

水中韻律呼吸,三、水中水母漂與水中站立,四、「仰漂」(胡天玫,2004)。因 此,學校體育課的游泳教學課程就顯得格外重要,除了循序漸進的將學生的游泳 技能由基礎慢慢提昇到進階,還希望能有更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遇到各種 不同學習問題的學生。

然而,傳統的體育教學,受限於以運動技術為主軸的課程教材影響,往往過 分注重運動技能的直接傳授,偏重在「示範—說明」與「模仿—練習」的固定模 式中(王雅萱,1997),而此一模式在 1966 年 Muska Mosston 博士提出的體育 教學光譜(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後,得以為體育教學的方法拓展出更 多可能性,而傳統方法的體育教學在 Mosston 教學光譜上與 Mosston 定名的命令 式與練習式教學法相似,偏重「教師的決定」。然而,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個 人認知能力的增長,個人社會能力的培養日益重要,而 Mosston 教學光譜的互惠 式教學法,即試圖將體育教學上更多的學習決定權移轉至學習者本身,不僅可增 進人際的溝通,更有助於學生學習力的拓展,故本研究即以互惠式教學做為研究 主體,帶入蛙式游泳教學,嘗試探究兩者結合後的教學成效是否有助於教師開拓 新的教學方法。而蛙泳是一種古老的泳姿之一(武育勇,1998)。即便有各種形 式的蛙泳為人們所採用,但它們皆有一個共通點—即輕鬆自然。蛙泳有以下數點 特徵:一、換氣容易。二、踢腿是最主要的推進力。三、由於臉部朝向正面,因 此很容易掌握目標。四、與捷泳、仰泳、蝶泳相比,速度雖然較慢,但較為輕鬆,

適合於長泳(田口信教,2002)。而研究者本身也是游泳項目的蛙泳專長,因而 選定蛙式游泳作為互惠式教學的核心。

由於本校的學生均須配合教育政策,皆須於高中三年內接受游泳課程的學 習,即便是本校學生對於學習游泳的意願差異甚大。然而,本校學生自高一起即 須開始學習各式的游泳課程,進入本校後開始以捷泳為基礎的學習,依能力分 組,將會游泳並有能力換氣的學生分為第一組,會游泳但不會換氣為第二組,以 及不會游泳的學生為第三組,給予不同的學習目標。第二年以仰式為學習目標,

第三年則學習蛙式為目標。蛙式項目是因為在實施動作時,翻掌動作不同於其他 三種姿勢,若有旁人指導或是協助觀察,就技能目標而言,較能發現錯誤動作,

並能立即做改善,而達到技能的學習成效。再者,口語表達的過程中,除了不斷 提醒同儕外,亦同時加深自我的認知的能力,而達到認知的學習成效。另外,與 同儕討論互動的過程中以及指正動作時的肢體協助,皆符合情意的目標,達到其 情意的學習成效,而且,蛙式游泳的泳法不急、不忙、慢慢地輕鬆游水的泳法,

是游水時,或長時間的遠泳,或習慣於水、軟身運動時經常使用的,所以可從這 泳法中,享受到身體浮水的樂趣(許隆雄,2002)。而此正符合本校的體育教學 目標,也符合教育部的九十九學年度起高中生在畢業前至少要能游五十公尺,並 達到高中體育課程綱要的核心能力指標:發展水域運動能力指標內涵:1.具備游 泳能力,能以正確姿勢換氣游完 50 公尺(捷、蛙、仰、蝶項目四選一項)。2.

具備水域活動安全的概念。3.具備水域活動之求生及急救技能。4.能主動參與各 項水域活動(教育部,2010)。因此,蛙式是互惠式游泳教學中最適合的項目。

但是,依研究者實際的教學經驗中發現,學生往往在體育課程上的學習較無法主 動練習或配合。致使在體育課的教學活動上,其學習的成效是有待加強的,再者,

學生對於同儕也漠不關心。同儕間的學習更是無法發揮相互正向的協助影響,同 儕間沒有關懷、提醒或打氣,除學習成效大打折扣外,班上相處團結的凝聚力亦 顯不足,尤其以本研究參與的班級情況最為嚴重.。為提昇本校學生游泳的意願,

本校體育委員會決議於每周一、三、四下午五點起開放游泳池的練習使用,讓學 生可以自行選擇,以增加練習的機會,如此除可提昇游泳的技能,亦可達到同學 間的合作學習機會。

選定此班高三學生作為互惠式蛙式游泳教學的研究參與者,是因為除上述原 因外,現階段高三學生忙於學測與指考,研究者欲藉由體育課實施互惠式蛙式游 泳教學,希望趁著高三學生難得在游泳池場域內互動的時間,期望藉由此機會增 進彼此同儕間的情誼,達成學習遷移,故因而激發研究者希望運用 Mosston 體 育教學光譜中,互惠式教學法來進行蛙式游泳教學的研究,藉以驗證書本上的論

述是否能套用在高中體育教學之中,並冀望在實際驗證的過程中,促進研究參與 的學生彼此之間人際關係的互動,最終達成因體育教學的進行而激發出同儕之間 向上提昇的學習力,以及班級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