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游泳是一種藉由四肢的動作,促使身體移動。並依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作 用與反作用力,及伯努利定律的昇力理論,來提升游泳時的速度(古畢碩容,

2005)。而游泳四式中,蛙泳是一種模仿自青蛙的游泳姿勢,也是最古老及最早 的一種泳姿,蛙泳的姿勢亦幾經演變,現今為國際泳壇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游泳 聯會於 1986 年 12 月修改規則後所規定的姿勢稱為「波浪式蛙泳」(茆瀅欣,

2006),而與游泳相關的研究多是聚焦在如何提昇游泳的速度,和如何進行教學 有關。至於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創新,顯然仍有極大突破的空間。

傳統的蛙泳教學法,著重在分析個別動作姿勢的正確性,學生的學習多是競 爭的或是個別的(賴紫霖,2009)。其學習過程不外乎下列四種:一為漂浮、二 為蹬夾腳,三是手臂划水與腳配合,四是抬頭換氣呼吸(駱木金,1991)。教學 方法通常採用分段教學法或全部教學法,前者以動作複雜者,如:捷、仰、蛙、

蝶四式運用為宜,後者則以動作簡單者如漂浮、踩水、跳水等適用(陳和睦,

1987)。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目標是按照授課大綱安排教學,由教師制訂教學計 畫,然後指導學生去達到目標,重視運動技術掌握,注重技術的構造,教師處於 主動的地位,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此種學習氣氛不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傳統教學過程模式如下: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擬練習→教師指導糾正→學 生再練習→提高學生運動技能(趙冀、徐志超,2011)。傳統游泳教學的問題是 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單一、定式,課堂練習時間短,學生之間很少有機會相互交流、學習,團 隊協做意識得不到培養。第三,教師的傳授缺少直觀性、可行性、不容易馬上被 接受(張騰,2012)。而目前我國各級學校體育教學多以班級教學為主,學生技 能程度相差較大時,常採用分組方法,以便於教學、領導與管理,提高學習興趣,

增進學習效果,逐漸縮短組間技能差距,落實教學成果,達成教學目標(武育勇,

1994)。而傳統只重視自己學習成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突破現有的成果,如何

與他人共同合作與培養團隊精神,實乃潮流所趨的精神。

陳和睦(2004)認為國內的游泳教學進步緩慢,他引用經濟學者高希均的話 說:「進步慢就是落伍」,他認為我們要跳脫傳統的游泳教學模式,注入新的游泳 教學理念與方法,以追上二十一世紀游泳教學法的新趨勢。

謝伸裕(2004)認為教學法並無所謂的「唯一的方式」或「最好的方法」。

頂多只能說在某些情境之下,某一方法比較適合、有效。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知識 外,還要隨時運用想像力,依學校時空環境設計適當的教材與方法,來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有效的學習,他便提出十項提昇游泳教學效能的新思 維:一、讓學生體會在水中遊玩的樂趣,使學生喜歡玩水且在水中能活動自如,

二、讓學生在玩水中學習游泳技巧,三、使用與游泳活動相關的伸展熱身操,四、

教學(teaching)是要教導學生游泳,而不是在訓練(training)游泳選手,五、

注意肢體接觸的問題,六、多使用分解動作練習,七、瞭解學生是否準備好(ready)

學下一個動作,八、隨時給學生回饋,九、有效的傾聽,有效的表達,十、多看、

多問、多思考,好的教學方法就在身旁。

陳國正(2004)則以蛙泳教學進行行動研究,教學過程中導入四個教學策略:

一、陸上練習,二、攝影教學,三、課前增加自我練習時間,四、密集訓練。成 功使得學員學會與增進蛙泳技術,他並認為教學者自己很難跳出「自我中心」的 教學方法,鑑於以往的成功經驗,便以為自己的游泳教得很好,也就從沒思索要 如何將游泳教得更好,但透過行動研究發現教學盲點,可以改進教學方法,並經 由教學對象的不同,學習到從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

賴紫霖(2009)則以同儕學習對高中生游泳蛙式學習進行探討。所謂的「同 儕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訓練能力較優秀的學生擔任能力較弱學生的同 儕協助學習者,以一對一的小組教學方式,提供學生更多反覆練習的機會,來協 助教師進行補充教學。他的實驗對象以六個班的高一學生為主體,隨機分成三組 不同同儕協助的蛙式教學組(全班性同儕教學組、一對一同儕教學組、傳統式教 學組),並以游泳蛙式單元連續四周的水上教學,每週依照蛙式工作練習檢核表,

記錄並蒐集游泳教學的工作練習檢核表練習與表現情形資料,作為探究其游泳蛙 式教學單元動作技能學習表現差異之依據。在三個不同教學組中,在基本能力培 養階段,三種教學組並無顯著差異,但進入更高階的青蛙換氣階段後,便出現顯 著差異,此時同儕協助的參與提供學生回饋,讓學生即使在大班級教學,因人數 過多而無法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之下,仍能藉由同儕的觀察協助,立即進行動作 修正,而有助學習的進步。

此方法的缺點在於高中體育課程時間有限,小組互助學習減少了學生練習次 數,不利於技能的掌握,為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需對各小組進行深入指導,

如指導不夠則不利於游泳技術教學,同時,高中學生彼此能力相近,在進行異質 分組時成效呈現不明顯,小組合作往往會出現失敗現象,教師在進行技術指導的 同時還需要對小組的關係進行協調,找出失敗的原因,工作量較大,加上需時時 注意游泳場館安全、以及上課班級人數眾多,諸如此類問題都對高中教師造成困 擾(谷金波,2007)。同儕學習教學法藉由工作練習檢核表,記錄並蒐集練習與 表現情形的資料,與 Mosston 互惠式體育教學確有相似之處,但是 Mosston 互惠 式教學於事前便要擬定詳盡的標準卡,並於課程進行過程中的種種要求與程序與 同儕教學法仍有不同。而國內將研究焦點放在 Mosston 互惠式體育教學與蛙泳相 結合的例子則較不多見。

陳昭宇(2004)則是將 Mosston 教學光譜的練習式運用在蛙泳教學的應用 上。練習式是最接近「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適用於一般技能的學習,其主要 精神在於教師將部分學習的決定權,透過事前詳細的規劃,轉移至學習者身上,

因而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關係產生新轉變,其主要的教學方式便是能給予學習者 較多的時間來練習其所學習的動作技能,強調反覆練習運動技能,促進技能的熟 悉與體適能的提昇,過程中教師須隨時給予回饋,以修正錯誤動作或增強學習動 機。他並建議教師留心個別化的學習過程與學習全的轉移過程中,有可能發生上 課秩序失控或作業表進度無法確實掌握的情形發生,故教師教學過程中需培養學 生負責的態度,與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以因應不同的學習情境與班級特性。

互惠式教學法之所以會應用在蛙式游泳教學上的想法,是源自因研究者從事 高中體育教學多年,在此之前並曾長期擔任臺北市政府聘任為學校運動游泳專任 教練,雖然累積數年教學經驗,但教學方法卻仍以傳統式教學為主,雖曾經試圖 想改變教學方法卻因不得要領而作罷。在研究所進修時接觸到 Mosston 體育教學 光譜的理論後,便勾起以往試圖改變教學方法的意念,激發且嘗試將理論與實務 相結合的構想。於是便挑選互惠式教學法作為開端,希望可以將 Mosston 的十一 種教學形式逐步套用在體育教學之中,即便這是需要相當的時間與毅力方能完 成。游泳在體育領域中占了很重要的份量,在已有捷泳作為基礎的前提下,選定 蛙式。因為蛙式的動作模式較不易學。但在換氣的瓶頸上較捷泳容易突破,且戶 外水域的應用上,蛙式較為輕鬆,持續的時間也較久。因此選定蛙式為互惠式的 教學項目。蛙泳學習的全過程,也是動作的難度不斷變化的全過程,任何運動技 能的形成都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對蛙泳教學來說,此一過程則會更長一些,因 此在教學當中不能有急迫的心理。每個動作學習完成之後,必須給學生充分的時 間去練習並加以指導。在練習量的控制方面,應當做到勞逸結合,給學生一個對 動作消化和自我反思的空間。這對於學習較慢、心理調適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

具有較積極的作用(趙犇、宋浩,2013)。

在實施互惠式教學之前,首先需於課前先編寫教案,以便訂定明確的教學目 標、教材內容、教學資源、教學過程及時間分配。再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標準卡,

以便將該時敘的標準動作做詳細說明,並要清楚指出動作者與觀察者的角色扮 演,上述的流程需要於課前花費許多時間準備,但也由於如此,方能在教學活動 中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使學習者與教師各有所得進而教學相長,最後達到促進學 習效果。在互惠式教學中,教師須充分調整學生自身的學習,探索能力,積極提 倡相互啟發、相互激勵、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增加 學生間的學習互動,並在增強學生間學習互動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社會互動能力。

而自主式教學更突出學生個人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

而自主式教學更突出學生個人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