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教學內容,利用協作教學搭配 Big6 教學法,透過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及閱讀課教師 三人共同設計課程,進行行動研究,以了解學生在此教學課程安排下,其 資訊素養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表達、溝通與分享能力及社會科學習能力 是否能提升。本章共分為四節,各節依次為: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 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及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996 年及 2003 年聯合國文教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前後提出 21 世紀的教育特色為終身學 習,學習的五大支柱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追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 發展、學會改變(UNESCO, 2008)。而身處在資訊爆炸、知識快速累積的時 代,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引領潮流的知識,是極為重要的事,所以教育部在 2003 年為帶動整個教育體系、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目標以及相關的 人、事、物和觀念的改變,並滿足社會需求,迎向 21 世紀的新挑戰,推動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將原本國小課程 12 個分科科目,統整為七大領域的學 習,發布語文領域、數學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生活課程、社會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陳泰然,2001;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a),

希冀課程科目的學習不再分割獨立,而是能互相協同配合,發揮最大的知 識效能。

陳泰然(2001)認為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知識的能力、組織知識 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轉化知識為能力的能力,要比知識學習本 身來得重要。所以九年一貫課程鼓勵各校發展其特色、課程發展轉變為課 程綱要,學習階段採原則性規範,不必全國統一;學習方式走向全校、年 級、班群或小組教學,老師的教學也由單打獨鬥轉變為協同教學。為符應 九年一貫的精神及未來教師的角色及功能,達到提升學童學習能力的教學 模式,即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協作教學,此教學的目的是建構一個兼容的 學習環境,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減少分隔及標籤的環境下學習,使他們 能與其他同學建立融洽互助的關係,在教師協作教學下,學生既增長對語 文、資訊素養、資料搜尋等方面的知識,在待人接物及溝通能力、自信心 和解難能力亦都會有顯著的提升(朱啟華、方志新、許靄璇、羅晧章、余澤 濤、李詠怡、傅惠鵑,2012),也能加強教師間專業交流,促進團隊精神,

邁向全校參與輔導教學的目標。希望透過協作教學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

力、正向價值觀與積極的態度。

目前台灣的博碩士論文,在國小階段尚未廣泛應用協作教學,而針對 協作教學此專有名詞,也未曾出現在博碩士生的研究中,故研究者想透過 此教學模式,研究此教學法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及提升教師 的教學技能;在國小教學現場,因為受升學及成績導向的影響,社會學習 領域的教學一般以講述法為主,教師的教學大部分採獨立教學,且著重記 憶的背誦而非理解及應用,並較少與其他教師協作教學,而社會學習領域 教材內容廣泛且文章敘述簡略,故常需借助其他教學資源,例如:教具、

圖卡、補充資料等,或影片媒體的輔助補充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教師 必須擔負起引領學童的重要角色,適時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或與其他教師協 作教導,希冀帶給學童不同的學習方法及能力的培養。本研究所欲進行的 Big6 教學法,就是一種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按照六階段式的學習步驟,

經由小組一同學習、分工合作、蒐集資料、分享、報告的過程,學習自我 探究、擴充知識,教師能透過此教學方法,帶給學生新的學習體驗,並期 望學生經由小組的合作,學習溝通、表達與協調的能力、摘錄重點及練習 上台報告儀態。研究者擔任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已五年,在教學上經常是以 一個人教授一個班級為主,希望透過此研究結合藝術與人文教師及圖書教 師共同協作教學,帶領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及掌握知識的關鍵,教導學童應

付及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並養成能自我尋找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為研究者的動機之一。

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ASL, 2009),提出 21 世紀學習者所應具備的能力,其中強調九個共同的 基本信念,分別為:(1)閱讀是通往世界的窗口;(2)探究提供學習的架 構;(3)教導使用資訊的道德行為;(4)科技技能是未來就業的重要需求;

(5)平等取用是教育的主要元件;(6)當資訊科技與資源產生變化,資訊 素養的定義變得更複雜;(7)每個人的資訊需求會持續增加,因此需養成 思考技能,使每個人能依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8)在社會情境下學習;

(9)圖書館是學習技能發展的重要地方。從以上各點可以看出,21 世紀的 學習者必須培養閱讀的習慣,養成自我學習的能力,找出屬於自己的學習 方法,才能成為一位終身的學習者。

Kuhlthau, Maniotes 與 Caspari (2007)認為探究式學習是在 21 世紀最有 效的學習方式,而以探究式學習理念為基礎的 Big6 教學法,便可使學生學 習到資訊素養、閱讀素養與社會技能的內容架構。而圖書館便是在學習上 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夥伴,它可以使學生擁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及溝通的管 道,並經由探究式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能力及競爭力,以面對不斷充滿挑 戰及變化的世界(Kuhlthau, 2012)。Kuhlthau, Heinstrom 與 Todd (2008)的研

究顯示圖書教師與學科教師組成的團隊能指引學生學習探究的過程,學生 不只習得發現事實資訊也學會對知識的搜尋及理解,如:分析、整合的能力 等,學習如何學及應用於課程內容之中。從以往的研究發現,探究式學習 能增加閱讀理解及資訊素養能力,AASL 及 Chu、Tse、Loh & Chow 等人,

也皆強調資訊素養與閱讀能力的重要性(AASL, 2007;Chu、Tse、Loh &

Chow, 2011),但就少有學者研究學生如何利用這些技能在探究式學習中完 成小組作業。因此本研究欲配合藝術與人文課程,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利用海報展示的方式呈現。

藝術與人文課程為統整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三方面之藝術教學,

重視指導學生親自參與各類型藝術活動,深化學生表現、審美與生活實踐 的基本能力。能兼顧個性與群性互相調合發展,使學生勇於表達、溝通與 分享。並期許學生能培養「嘗試、知道、認識、瞭解、察覺、探索、選擇、

運用、辨識、組織、評價、操作、合作與互動」等不同行為的能力層次(教 育部,2008)。研究者希望透過藝術與人文課程運用學生的審美觀、表達分 享能力及覺察組織能力,搭配學校充足的圖書資源、軟硬體設施等,與圖 書教師、藝術與人文教師共同合作,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閱讀素養能力,

教導社會學習領域的知識技能,將成果透過藝術與人文課程的海報製作、

資料編排美化,展現出來,必定能擴展、提升學生的能力及視野,此為研

究者的動機之二。

希望透過 Big6 協作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經 由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圖書教師及藝術與人文教師等三位教師的協作教學 下,能增進學生在資訊素養、閱讀理解、表達、溝通與分享及社會科學習 等能力,使學生成為 21 世紀的學習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