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訊素養教育

第一節 協作教學

本節將分為協作教學的定義、資訊素養與協作教學之關係、協作教學搭 配 Big6 模式三部分,並說明本研究如何結合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圖書教師 及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共同協作,透過此教學模式希冀能提升教師的教學 成效及學生的學習成果。

一、協作教學的定義

協作教學(collaborative teaching)是指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教師,不論是有 經驗或無經驗,共同協作教導一群學生,使教師學會反思,學生學會學習 (Tobin, 2005),協作教師需要共同設計課程、分擔教學課程、管理教室與觀 察學生(Villa, Thousand, & Nevin, 2008),近年來,協作教學特別受到教育學

者的重視 (Friend & Cook, 2003; Murawski & Dieker, 2004; Roth & Tobin, 2002),是因為協作教學提倡教師組成學習社群,由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師彼 此支援,發揮專長,共同策劃課堂中的教學活動,並由所有參與教學活動 的教師們互相輪流上台教學,讓學生接觸多樣化的教學知識,並一起承擔 學生的學習責任(朱啟華等,2012)。教師之間的合作促使彼此互賴、了解 自己任教的科目,更能把各學科整合起來,另一方面各學科之間亦避免有 重覆的內容,讓教學的效率得以提升。

協作教學的方式共分為六種,敘述如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2007;Friend, 2008):

(一)主輔教學模式(One Teaching, One Assist):由一位教師主要教授學習 科目,另一位輔助教學,輔助者默默協助、引導學生,並協助管理 秩序。

(二)教學站模式(Station Teaching):先將學生分為三組,再劃分教學內 容,兩位教師各指導一組學生,並使用相同的訊息指令教學,如果 學生程度優良,則第三組學生可試著採用獨立合作方式完成學習內 容。

(三)並行教學模式(Parallel Teaching):將學生分為兩大組,兩位教師共 同教授相同的課程,傳遞相同的訊息,使學生能得到教師較多的關

注。

(四)選擇教學模式(Alternative Teaching):一位教師教導課堂中較需被 關心的少部分學生,另一位教師負責大團體的教學,適合差異性 較高的班級。

(五)聯合教學模式(Teaming):兩位教師在同一課堂中,一同上課及下 達指令,這種教學模式較為複雜,但也最能達到教學成效,此教 學法的應用必須端看教師的教學風格。

(六)教學與觀察模式(One Teach, One Observe):一位教師負責主要的教 學,另一位教師則在旁觀察、紀錄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於課後二 位教師共同討論教學成效及學生反應。

以上六種協作教學模式,並無所謂好與壞,應與搭配的課程及協作 教師共同討論,選擇適合該科目所適用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透過此六 種協作教學模式發現其好處有:增加對學生的教學方案、老師與學生的 比例、支持分級教學、提高課堂管理、增加學生練習機會及參與度、增 強協作能力、提升學生自我學習(Maddas, & Diehl, 2010)。本研究主要採 用主輔教學模式及教學與觀察模式,由一位教師主導,另一位教師在旁 協助學生學習及管理秩序並紀錄學生的學習狀況,且於課後與主要教學 的教師討論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反應。

二、協作教學與資訊素養

協作教學為透過不同領域專長的教師合作,共同完成專題研究,並 提高學習效能;資訊素養為教導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獨立 思考與解決問題等的能力,兩者共同的目標皆是透過不同專長教師的引 導,完成學習。Van Cleave(2007)指出資訊素養課程最好能在學生最 需要的時候進行教學,如:必需完成學科的作業、期末報告或專題時,

其各項概念和技巧才能深入學生的學習習慣,而教師便是實行資訊素養 課程與協作教學,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每位教師應扮演著以下角色(吳 美美,2004)協助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

(一)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設計課程、與教學設計者合作、指導使用者、

協助獲取資料、提供多元化媒體、相關法律政策、鼓勵家長參與 並促進對終身學習及對閱讀的熱愛。

(二)教學協同者:參與課程設計、提供必要協助、協助評估和引進資 訊、示範教學科技的使用方法。

(三)資訊專家:教學資源的蒐集者與整理者,提供資訊檢索服務、協 助師生使用館內外服務、提供新的資訊、設備、更新專業技能、

促進新穎的資訊服務。

雖然影響資訊素養融入教學成功與否的因素很多,但最常被人提及的

關鍵點在於圖書教師和班級教師能否真誠合作(Andretta, 2005; Ragains, 2006;Raspa & Ward, 2000;Van Cleave, 2007),陳國彥、吳宗立(2002)也指 出教師教學若不以協同方式進行,恐難提昇學習效果,故資訊素養教育配 合協作教學將是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最佳的方法。

美國科羅拉多州圖書館中心 Lance 和同事在美國六個州分別進行圖書 教師與教師協作的關係研究中發現,圖書教師若能與教師共同協作的課堂 數越多,學生的成績也越高,對於圖書館的使用率也相對成長(楊曉農、胡 軍、劉琳,2010)。我國研究者林菁、謝欣穎(2013)在四年級專題探究「我 們的水族箱」研究中,參與的教師對於 Big6 教學法融入課程最大的感受就 是,各別領域教師是否能協同合作的重要,呼應了「合作」理念對於資訊 素養融入教學的重要性。王蘋(2009)將資訊素養課程與圖書教師協作的進 行方式分為三類:(1)支持專業課程教學協作,圖書教師將近期可使用的資 源以網路或書面的形式通知教師,教師再依據課程內容要求學生查詢資料。

(2)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協作,主要針對某一專業課程教學需要,請圖書教師 講授教學或準備相關資料。(3)與專業課程整合的協作,邀請圖書教師與教 學者進行密切的合作,教導圖書館素養,並參與教學計畫的擬定。

無論是早在 1998 年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學會與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聯 合推動的「圖書教師是教學夥伴」概念(AASL & AECT, 1998),或 Van Cleave

(2007)建議由下至上,非透過行政單位強制要求的狀況下,逐步建立圖 書教師與班級教師彼此的合作關係,都是資訊素養課程能否在學校成功推 廣的關鍵因素。透過不同形式的協作教學模式與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學生 能在不同教師的協作教導下,配合探究式教學法 Big6,能實際應用資訊素 養技能,內化知識及學會自我探究學習。

三、協作教學搭配 Big6 模式

協作教學的目的在於不同專長領域教師間的合作,一同協助、引導學 生學習,而 Big6 模式是秉持著探究學習與合作教學理念設計而成的架構 (Eisenberg & Berkowitz, 1999),兩者互相搭配應用,必定能帶給學生最佳的 學習方式。而合作不只建立網絡或各自分工而已,是一種全面性且長期的 關係,所有的參與者皆需認同他們共有的目標,互相分享、參與整個計畫 與實施過程,並建立歸屬的依存關係(Raspa & Ward, 2000)。換言之,若圖 書教師欲與班級教師合作設計資訊素養融入教學課程,則圖書教師的角色 絕非只是單純的教導圖書館利用教育,或僅負責資訊檢索及圖書館導覽一 堂課而已,必須與教師從課程目標的訂定、教學活動的設計到學習成效的 評量,有系統地一起合力完成(林菁、李佳憓,2009)。合作的過程中,無 論是圖書教師或班級教師都要先瞭解融入的課程內容,確實的從課程的計 畫至實施,到最後的評量,兩位教師均能挪出時間相互討論和反省,成為

彼此的教學夥伴(林菁、李佳憓,2009;Fontichiaro, 2009 ; Gess, 2009 ; Van Cleave, 2007)。

合作設計資訊素養融入教學之開啟途徑有:(1)圖書教師主動邀請教師 以開啟接觸的管道,並讓教師了解自己與圖書館能協助的項目,以增進彼 此的信任感;(2)參與學校與大學的研究計畫,由大專教授扮演合作的推手;

(3)由教師主動邀約圖書教師合作設計資訊素養融入教學(林菁、李佳憓,

2009),在我國推動圖書教師與班級教師合作設計資訊素養融入教學,可採 用國外已發展之原理原則,如在開始合作前圖書教師要主動出擊(劉貞孜,

1999;Craver, 1994;Small, 2000),並一同規畫細部課程內(Hughes-Hassell

& Wheelock, 2001);在課程實施中雙方要訂定固定討論、反省的時間及採 取協作教學(Donham, 1998);在最後的評量方面,最好採用共同評量方式,

以達完全合作的層次(Eshpeter & Gray, 1989),但無論由誰主動邀約皆不是主 要關鍵,重要的是協作的教師能認同資訊素養的理念,即可開啟合作設計 資訊素養融入教學的契機,也是協作教學的開始。

協作教學與資訊素養教育在 Big6 教學法上的應用,就國內外諸多學者 們研究發現,協作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間的合作理念及課程規劃有極 大的關係,如:林菁、陳毓杉(2013)在以國小二年級資訊素養評量之編製 與學生表現的研究中,透過資訊素養教師與級任教師的協作教學,並使用

Big6 教學法,發現此教學方式能提升且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但因為級任 教師未實際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導致在評量階段與資訊素養教師未達成 共識,導致研究結果不如預期順利,為此次研究需要再改進的部分;林菁 (2010) 應用辯論於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透過資訊素養教師及社 會學習領域教師,共同協作,使用 Big6 教學法引導學生蒐集、彙整辯論的 資料,而教師們在開學前已做好細部的課程計畫及確定主題方向,採用學 生主導,教師輔助的方式進行,藉此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對社會學習 領域的興趣,研究結果發現,此模式的協作教學,教師們使用了以前從未 嘗試的教學方法,且師生皆學習到問題解決的技巧;林菁、謝欣穎(2013) 依 照 Big6 模式的六個步驟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水生家族」單元教學活 動設計,並聯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資訊素養教師、國語文教師、

Big6 教學法,發現此教學方式能提升且改善教師的教學方法,但因為級任 教師未實際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導致在評量階段與資訊素養教師未達成 共識,導致研究結果不如預期順利,為此次研究需要再改進的部分;林菁 (2010) 應用辯論於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透過資訊素養教師及社 會學習領域教師,共同協作,使用 Big6 教學法引導學生蒐集、彙整辯論的 資料,而教師們在開學前已做好細部的課程計畫及確定主題方向,採用學 生主導,教師輔助的方式進行,藉此提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對社會學習 領域的興趣,研究結果發現,此模式的協作教學,教師們使用了以前從未 嘗試的教學方法,且師生皆學習到問題解決的技巧;林菁、謝欣穎(2013) 依 照 Big6 模式的六個步驟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水生家族」單元教學活 動設計,並聯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資訊素養教師、國語文教師、

相關文件